重生蔷薇岁月之1979 第371章 电视机送上门
热门推荐:
半岛的悠闲时光
我,在世界的尽头等你
趁主角不在让主角师尊给我生孩子
重生小妾归来,我带主母逃岀生天
蚁界崛起
一梦江湖之龙门客栈
顶级臣服
掐指一算:不可,那是你姐!
普通人当首领,是不是太荒谬了!
夏臻离开前,想提前把钱交给耿启中,被他拒绝了。
“等一切处理好了,再给钱也不晚。”
何况两人一直在做泡菜生意,别看每天交易的数额不大,因为单价比较贵,一年下来,也有上万块了。
至于其它合作关系,两人更没放在心上,毕竟到了现在,赚钱的项目越来越多,以双方的关系,已经没必要在几千上万块钱上较真了。
夏臻见他态度真挚,就没再提这事。
回到家里后,把这些事跟妈妈说了一遍,免得东西送过来时,她莫名其妙。
同时解释道,想给姐姐准备齐高档电器,自家必须先准备一套,这样等于向外界公开了自已赚钱的能力,别人就不好再盯着姐姐的嫁妆不放。
“咱家也买彩电和冰箱?”祝琴虽然觉得自家有钱了,可是依然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如果购买非常困难,还是算了——”
在她看来,这些东西都不是普通家庭能够享用的,它们代表的可是身份和地位。
所以儿子说给女儿买一套,她觉得理所当然,毕竟亲家是县里的大领导,有资格拥有这样的配置。
而自家只是普通人,就连隔壁的牛国强家和徐明材家都没有买彩电,自家如果先有了,总感觉有些不真实。
电话更不用说了,那是大干部才有的待遇,普通家庭谁敢装啊!
“放心,我会安排好的。”夏臻不知道妈妈在想什么,所以没放在心上。“等再过几年,估计台门里一半人家都会买了。”
这几年是改革开放变化最大的时期,贫富差距也会随着个体户赚到钱,很快拉开。
即使有人依然看不起个体户,社会却不会因为他们这样的观念,就停止向前,等待他们上车。
自家就不用说了,跟自家有合作的周家和廖家,一旦县城能买到的彩电多了,他们肯定也会跟风买。
牛家和徐家也不用说,肯定也会跟进。
也就是说,李家台门因为自已的原因,肯定会成为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人一旦有钱了,肯定想过得舒适一些,家电什么的,只不过基础,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祝琴觉得儿子在吹牛,不过也没跟他较真。
“哥,番茄苗和辣椒苗有没有从沪市买回来?”李自强等夏臻母子俩聊完了,这才过来问道。
大棚他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幼苗买回来种下了。
“买回来了,就放在楼上房间里。”夏臻被他一说,才想起这事。“你等一下,我上去拿下来给你。”
如果他不提,自已真的忘了这事。
好在还没上楼睡觉,否则事情就说不清楚了。
“楼上没有啊!”李自强惊讶地回答。“我刚才上楼换衣服,没有看到任何东西。”
如果不是坚信夏臻不会骗自已,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在逗自已玩。
“是吗?”夏臻没想到他已经上过楼了,只好继续装傻。“可能是我放在院子那边了,看我这记性,都忘了放在哪里?”
心里暗暗警醒,因为有了禅境花园,随时可以从里面拿出东西,所以自已行事有些随意了。
如果换成别人,只怕真解释不清楚。
“哦。”李自强还是坚信夏臻的,他这样说了,就不再追问。
现在天黑了,不可能去种。
等明天早上醒来,过去找一下就是了。
当天晚上,夏臻趁没人注意的时候,进了游戏世界,然后来到那边的仓库。
先端出那两盆育了番茄苗和辣椒苗的花盆,感觉苗还是小了点,不好养活,就浇了些稀释的肥料,直到它们长到三片叶子,这才停止。
找到一张旧报纸,用小铲子把它们连泥挖出来,放在上面。
大概每种挖了一百株左右,这才停止。
这边的大棚面积很小,两百株苗估计用不完,能多出一大半。
考虑到李自强肯定会去那边的盆地里也搭大棚,自已给他多准备一些没问题。
做完这些,他才回到家里,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夏臻起床后先吃了早饭,然后去那边的池塘看了看。
可惜现在条件不成熟,否则他会买一块地,弄一个中式花园,再把池塘扩大几倍,这样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去那边散散心。
虽然现在以大学生的身份,在读书和创业,内心里依然像中年人一样,喜欢弄些花花草草,钓钓鱼养养鱼。
池塘还是老样子,虽然因为经常捕捞,大鱼少了很多,却因为又长了几片荷叶,让池塘绿意盎然。
夏臻蹲下身子,装作在池塘洗手,实际上再次从水族馆移了一批鱼进来。
这时候附近没有人,他动作快一点,谁也发现不了。
做完这些,他又来到屋后的排水沟,看泥鳅和黄鳝有没有产卵和孵化。
意外的是,一处比周围略低的水洼处,居然有一滩青蛙卵。
看来跟外面的河流连接在一起,确实有好处,青蛙居然主动爬到这边,就省得他找蝌蚪,带到这里了。
怕排水沟水干了,影响青蛙卵的孵化,他打开跟外界连接的木板,舀了几桶水倒进排水沟里,然后把木板放回去。
虽然排水沟水位比河流高,只要堵住水不让它排走,短时间内排水沟就不会干涸。
做完这些,他从水洼里舀了一半青蛙卵,倒到那边的池塘里。
相比较而言,那边的环境其实更适合青蛙孵化。
旁边的大棚倒是建得像模像样,夏臻钻进去看了看,发现已经种上了番茄和辣椒。
这家伙早上几点起床的啊?
现在才八点,他就把这块地的秧苗全部种上了?
此时没看到他,难道到隧道那边去忙了?
院子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他猜测是炒货作坊的工人回来上班。
不想跟他们见面寒暄,就转身出了院子,从后门离开,直接回到家里。
见家里依然没有人,他也懒得一人在家,就推出自行车出门,准备去农机厂看看。
祝琴一早出了门,去市场买霉千张,顺便再买一块五花肉回去,到时剁成肉饼子,和霉千张一起蒸来吃。
昨天一家人吃晚饭时,夏臻随口提了一句,说好久没有吃霉千张了。
儿子难得开口说想吃什么,当妈的肯定要满足他的愿望。
今天是周末,门市部买菜的人特别多。
不过大家都舍不得买太多的肉,大多割一小块肥肉,再买些油豆腐,到时一起炖一大盆。
油豆腐吸足了肥肉的油水,味道就不会差多少。
轮到祝琴时,她发现今天五花肉不错,就直接买了三斤,又买了一只猪蹄,以及一付猪大肠。
这些东西家人都喜欢吃,难得周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就好好吃一顿。
见她买了这么多荤菜,周围的人又是羡慕又是眼红。
有认识的人悄悄说了她的身份,大家的红眼病才消下去。
人家有个厉害的儿子,写写文章一年就能赚好几万,还跟大领导结成亲家,他们这些普通人,凭什么跟人家比?
祝琴见周围的人看自已的眼光变了,心里暗暗得意。
不过记着儿子的话,在外面低调一点,免得惹事,就忍着没有主动开口。
回到家里,把猪肉和大肠放进盆里,开始清洗。
忽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传来,还有人叫儿子的名字。
她连忙擦了擦手,来到门口,看到叫儿子名字的是耿启中,后面还有人推着三轮车进来,两个人坐在上面,伸手扶着一只大纸箱子。
“冬冬不在,估计去池塘那边散心了。”见是熟人,祝琴连忙招呼他进屋。
至于送来的是什么东西,她也不怎么在意,毕竟家里什么都不缺。
“他不在没关系。”耿启中回答道,又对身后的人说道:“抬下来时小心点,别摔坏了。”
说完,走过去帮忙扶住三轮车,让那三人把纸箱子搬下来。
“什么东西?”见他这么慎重,祝琴好奇地问。
纸箱上写着外文,她也看不懂。
“是一台岛国进口的大彩电,冬冬不是说家里少一台电视机吗?正好有朋友从国外搞回来一台,就先给你送过来了——”耿启中故作轻松地回答。
昨天答应了夏臻,不想他运气特别好,上午找朋友说起这事时,对方说正好有一台,原本要给一个朋友的,不想对方最近出了事,就空下来了。
这东西可是紧俏货,他肯定不会轻易转让给别人。
现在耿启中开口了,给他自然没问题。
“大彩电?”祝琴一听顿时激动起来。“这么快就有了?”
原以为儿子说了以后,至少要等十天半月才有消息,没想到这么快就送过来了。
她可是听旁边的牛国强说过,现在搞到一张电视机票非常困难,至于这种国外进口的大彩电,更是难上加难。
“冬冬要,肯定得抓紧时间办。”耿启中得了面子,嘴上自然不会忘了摆功劳。“原本这台进口大彩电,要给一个朋友的,现在先拿过来给你们。”
反正没有人会去打听这事,先做了好人再说。
“谢谢,谢谢。”祝琴听了,果然感动得不行。“辛苦你了,回头让冬冬好好谢谢你们。”
说完,急忙进屋倒茶。
又拿了瓜子和果盘出来,让他们坐下歇一歇。
耿启中摆摆手,让她别客气,等纸箱子抬进屋里,又小心打开,把里面的电视台抬出来,放在八仙桌上。
跟十四寸黑白电视机相比,二十五寸大彩电,确实是庞然大物。
见墙上有插线板,就拿过插头插上,又拉出后面的天线,打开电视机开关,开始找节目。
接连按了几下,只听见咝咝的电流声,没有发现电视节目。
看了看手表,发现时间还早,电视台应该还没播放节目,又有些失望。
原本打算把节目调好,让夏家人感激自已,现在这样,总感觉事情只成功了一半。
“是不是要到外面装天线才能看?”祝琴却误会了,走到门口看了看,考虑把室外天线按在哪里?
家里有没有电视机,只要看谁家立了天线就知道。
吉祥弄这边,总共只有三根天线,电视机的主人都在工厂担任领导职务。
虽然是十四寸黑白电视机,依然有邻居天天去蹭电视节目。
“只有室内天线也能看,就是节目模湖一点。”说话间,耿启中正好按到中央台,虽然节目还没开始,那个熟悉的画满了粗细不等的条纹大圆圈已经出现了。
同时有音乐声传来,可惜图像不清晰,电流声也比较大。
于是调整了一下天线,图像终于清晰了不少,音乐声也更悦耳了。
“有了。”祝琴看到后兴奋地嚷了一句。
她自然不知道这个大圆圈,学名叫作“电视信号测试图”,通过这张图,来检验电视机的播放状态,就是检验电视机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反正只要它出现了,表示一会儿就可以看电视节目了。
“室外天线要另外买,我这边暂时没带过来。”耿启中急着拿电视机过来献宝,等不及去买室外天线,此时略带抱歉地说道。“还要准备一根长一点的毛竹,到时安装好后,竖到房子的前面就行。”
这些都是小事,只要有钱就能解决。
“没事,先这样看着,回头我让小强找一根毛竹回来。”祝琴再次请他们坐下来喝茶,同时回答道。
难的是买到电视机,后面这些小事,交给小强就行了。
夏臻这时候在高大靖的陪同下,正在参观农机厂,
自从贺建权决定扩大工厂规模后,最近厂里招了不少人,大多有钳工基础,产量自然也增加不少。
当初造农机厂,就是照着中等规模建造的,足够容纳两百来个人一起工作。
现在人多了,只要把原本一些用不着的设备搬到仓库放进来,就足够正常使用。
不过贺建权野心很大,不满足现在的规模,又把工厂旁边的一块桑树地批给他们,让他们再建一栋厂房。
这样一来,工厂占地面积就能接近一万平方米,对乡镇企业来说,这样的规模已经能挤进全县前列了。
“等一切处理好了,再给钱也不晚。”
何况两人一直在做泡菜生意,别看每天交易的数额不大,因为单价比较贵,一年下来,也有上万块了。
至于其它合作关系,两人更没放在心上,毕竟到了现在,赚钱的项目越来越多,以双方的关系,已经没必要在几千上万块钱上较真了。
夏臻见他态度真挚,就没再提这事。
回到家里后,把这些事跟妈妈说了一遍,免得东西送过来时,她莫名其妙。
同时解释道,想给姐姐准备齐高档电器,自家必须先准备一套,这样等于向外界公开了自已赚钱的能力,别人就不好再盯着姐姐的嫁妆不放。
“咱家也买彩电和冰箱?”祝琴虽然觉得自家有钱了,可是依然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如果购买非常困难,还是算了——”
在她看来,这些东西都不是普通家庭能够享用的,它们代表的可是身份和地位。
所以儿子说给女儿买一套,她觉得理所当然,毕竟亲家是县里的大领导,有资格拥有这样的配置。
而自家只是普通人,就连隔壁的牛国强家和徐明材家都没有买彩电,自家如果先有了,总感觉有些不真实。
电话更不用说了,那是大干部才有的待遇,普通家庭谁敢装啊!
“放心,我会安排好的。”夏臻不知道妈妈在想什么,所以没放在心上。“等再过几年,估计台门里一半人家都会买了。”
这几年是改革开放变化最大的时期,贫富差距也会随着个体户赚到钱,很快拉开。
即使有人依然看不起个体户,社会却不会因为他们这样的观念,就停止向前,等待他们上车。
自家就不用说了,跟自家有合作的周家和廖家,一旦县城能买到的彩电多了,他们肯定也会跟风买。
牛家和徐家也不用说,肯定也会跟进。
也就是说,李家台门因为自已的原因,肯定会成为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人一旦有钱了,肯定想过得舒适一些,家电什么的,只不过基础,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祝琴觉得儿子在吹牛,不过也没跟他较真。
“哥,番茄苗和辣椒苗有没有从沪市买回来?”李自强等夏臻母子俩聊完了,这才过来问道。
大棚他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幼苗买回来种下了。
“买回来了,就放在楼上房间里。”夏臻被他一说,才想起这事。“你等一下,我上去拿下来给你。”
如果他不提,自已真的忘了这事。
好在还没上楼睡觉,否则事情就说不清楚了。
“楼上没有啊!”李自强惊讶地回答。“我刚才上楼换衣服,没有看到任何东西。”
如果不是坚信夏臻不会骗自已,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在逗自已玩。
“是吗?”夏臻没想到他已经上过楼了,只好继续装傻。“可能是我放在院子那边了,看我这记性,都忘了放在哪里?”
心里暗暗警醒,因为有了禅境花园,随时可以从里面拿出东西,所以自已行事有些随意了。
如果换成别人,只怕真解释不清楚。
“哦。”李自强还是坚信夏臻的,他这样说了,就不再追问。
现在天黑了,不可能去种。
等明天早上醒来,过去找一下就是了。
当天晚上,夏臻趁没人注意的时候,进了游戏世界,然后来到那边的仓库。
先端出那两盆育了番茄苗和辣椒苗的花盆,感觉苗还是小了点,不好养活,就浇了些稀释的肥料,直到它们长到三片叶子,这才停止。
找到一张旧报纸,用小铲子把它们连泥挖出来,放在上面。
大概每种挖了一百株左右,这才停止。
这边的大棚面积很小,两百株苗估计用不完,能多出一大半。
考虑到李自强肯定会去那边的盆地里也搭大棚,自已给他多准备一些没问题。
做完这些,他才回到家里,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夏臻起床后先吃了早饭,然后去那边的池塘看了看。
可惜现在条件不成熟,否则他会买一块地,弄一个中式花园,再把池塘扩大几倍,这样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去那边散散心。
虽然现在以大学生的身份,在读书和创业,内心里依然像中年人一样,喜欢弄些花花草草,钓钓鱼养养鱼。
池塘还是老样子,虽然因为经常捕捞,大鱼少了很多,却因为又长了几片荷叶,让池塘绿意盎然。
夏臻蹲下身子,装作在池塘洗手,实际上再次从水族馆移了一批鱼进来。
这时候附近没有人,他动作快一点,谁也发现不了。
做完这些,他又来到屋后的排水沟,看泥鳅和黄鳝有没有产卵和孵化。
意外的是,一处比周围略低的水洼处,居然有一滩青蛙卵。
看来跟外面的河流连接在一起,确实有好处,青蛙居然主动爬到这边,就省得他找蝌蚪,带到这里了。
怕排水沟水干了,影响青蛙卵的孵化,他打开跟外界连接的木板,舀了几桶水倒进排水沟里,然后把木板放回去。
虽然排水沟水位比河流高,只要堵住水不让它排走,短时间内排水沟就不会干涸。
做完这些,他从水洼里舀了一半青蛙卵,倒到那边的池塘里。
相比较而言,那边的环境其实更适合青蛙孵化。
旁边的大棚倒是建得像模像样,夏臻钻进去看了看,发现已经种上了番茄和辣椒。
这家伙早上几点起床的啊?
现在才八点,他就把这块地的秧苗全部种上了?
此时没看到他,难道到隧道那边去忙了?
院子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他猜测是炒货作坊的工人回来上班。
不想跟他们见面寒暄,就转身出了院子,从后门离开,直接回到家里。
见家里依然没有人,他也懒得一人在家,就推出自行车出门,准备去农机厂看看。
祝琴一早出了门,去市场买霉千张,顺便再买一块五花肉回去,到时剁成肉饼子,和霉千张一起蒸来吃。
昨天一家人吃晚饭时,夏臻随口提了一句,说好久没有吃霉千张了。
儿子难得开口说想吃什么,当妈的肯定要满足他的愿望。
今天是周末,门市部买菜的人特别多。
不过大家都舍不得买太多的肉,大多割一小块肥肉,再买些油豆腐,到时一起炖一大盆。
油豆腐吸足了肥肉的油水,味道就不会差多少。
轮到祝琴时,她发现今天五花肉不错,就直接买了三斤,又买了一只猪蹄,以及一付猪大肠。
这些东西家人都喜欢吃,难得周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就好好吃一顿。
见她买了这么多荤菜,周围的人又是羡慕又是眼红。
有认识的人悄悄说了她的身份,大家的红眼病才消下去。
人家有个厉害的儿子,写写文章一年就能赚好几万,还跟大领导结成亲家,他们这些普通人,凭什么跟人家比?
祝琴见周围的人看自已的眼光变了,心里暗暗得意。
不过记着儿子的话,在外面低调一点,免得惹事,就忍着没有主动开口。
回到家里,把猪肉和大肠放进盆里,开始清洗。
忽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传来,还有人叫儿子的名字。
她连忙擦了擦手,来到门口,看到叫儿子名字的是耿启中,后面还有人推着三轮车进来,两个人坐在上面,伸手扶着一只大纸箱子。
“冬冬不在,估计去池塘那边散心了。”见是熟人,祝琴连忙招呼他进屋。
至于送来的是什么东西,她也不怎么在意,毕竟家里什么都不缺。
“他不在没关系。”耿启中回答道,又对身后的人说道:“抬下来时小心点,别摔坏了。”
说完,走过去帮忙扶住三轮车,让那三人把纸箱子搬下来。
“什么东西?”见他这么慎重,祝琴好奇地问。
纸箱上写着外文,她也看不懂。
“是一台岛国进口的大彩电,冬冬不是说家里少一台电视机吗?正好有朋友从国外搞回来一台,就先给你送过来了——”耿启中故作轻松地回答。
昨天答应了夏臻,不想他运气特别好,上午找朋友说起这事时,对方说正好有一台,原本要给一个朋友的,不想对方最近出了事,就空下来了。
这东西可是紧俏货,他肯定不会轻易转让给别人。
现在耿启中开口了,给他自然没问题。
“大彩电?”祝琴一听顿时激动起来。“这么快就有了?”
原以为儿子说了以后,至少要等十天半月才有消息,没想到这么快就送过来了。
她可是听旁边的牛国强说过,现在搞到一张电视机票非常困难,至于这种国外进口的大彩电,更是难上加难。
“冬冬要,肯定得抓紧时间办。”耿启中得了面子,嘴上自然不会忘了摆功劳。“原本这台进口大彩电,要给一个朋友的,现在先拿过来给你们。”
反正没有人会去打听这事,先做了好人再说。
“谢谢,谢谢。”祝琴听了,果然感动得不行。“辛苦你了,回头让冬冬好好谢谢你们。”
说完,急忙进屋倒茶。
又拿了瓜子和果盘出来,让他们坐下歇一歇。
耿启中摆摆手,让她别客气,等纸箱子抬进屋里,又小心打开,把里面的电视台抬出来,放在八仙桌上。
跟十四寸黑白电视机相比,二十五寸大彩电,确实是庞然大物。
见墙上有插线板,就拿过插头插上,又拉出后面的天线,打开电视机开关,开始找节目。
接连按了几下,只听见咝咝的电流声,没有发现电视节目。
看了看手表,发现时间还早,电视台应该还没播放节目,又有些失望。
原本打算把节目调好,让夏家人感激自已,现在这样,总感觉事情只成功了一半。
“是不是要到外面装天线才能看?”祝琴却误会了,走到门口看了看,考虑把室外天线按在哪里?
家里有没有电视机,只要看谁家立了天线就知道。
吉祥弄这边,总共只有三根天线,电视机的主人都在工厂担任领导职务。
虽然是十四寸黑白电视机,依然有邻居天天去蹭电视节目。
“只有室内天线也能看,就是节目模湖一点。”说话间,耿启中正好按到中央台,虽然节目还没开始,那个熟悉的画满了粗细不等的条纹大圆圈已经出现了。
同时有音乐声传来,可惜图像不清晰,电流声也比较大。
于是调整了一下天线,图像终于清晰了不少,音乐声也更悦耳了。
“有了。”祝琴看到后兴奋地嚷了一句。
她自然不知道这个大圆圈,学名叫作“电视信号测试图”,通过这张图,来检验电视机的播放状态,就是检验电视机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反正只要它出现了,表示一会儿就可以看电视节目了。
“室外天线要另外买,我这边暂时没带过来。”耿启中急着拿电视机过来献宝,等不及去买室外天线,此时略带抱歉地说道。“还要准备一根长一点的毛竹,到时安装好后,竖到房子的前面就行。”
这些都是小事,只要有钱就能解决。
“没事,先这样看着,回头我让小强找一根毛竹回来。”祝琴再次请他们坐下来喝茶,同时回答道。
难的是买到电视机,后面这些小事,交给小强就行了。
夏臻这时候在高大靖的陪同下,正在参观农机厂,
自从贺建权决定扩大工厂规模后,最近厂里招了不少人,大多有钳工基础,产量自然也增加不少。
当初造农机厂,就是照着中等规模建造的,足够容纳两百来个人一起工作。
现在人多了,只要把原本一些用不着的设备搬到仓库放进来,就足够正常使用。
不过贺建权野心很大,不满足现在的规模,又把工厂旁边的一块桑树地批给他们,让他们再建一栋厂房。
这样一来,工厂占地面积就能接近一万平方米,对乡镇企业来说,这样的规模已经能挤进全县前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