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 第173章 大宋旬报(上)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第173章 大宋旬报(上)

    垂拱殿中,赵灵笙看着自己手中的,一份差不多的两张半A4纸大小《大宋旬报》。

    赵灵笙第一眼就看到头版头条,用大号的宋体字写着主标题:严惩贪腐!贪赃枉法之人不配为士大夫!

    下面是用略小的字体写着副标题:大宋官家写给所有士大夫的信。

    这篇头版头条是赵灵笙亲自写的,用白话的文字简单的讲述了士、大夫的历史,引用了各大儒家先贤至圣的名言,说明了士大夫的道德标准。

    文章中间的三分之一,是赵灵笙列举了凤州知州为例子,有些官员打着士大夫的旗号为非作歹、鱼肉百姓。

    这些人玷污了士大夫这个群体的荣光,现在是时候维护士大夫的荣誉,扫除玷污了士大夫荣誉的败类了。

    文章的最后,是赵灵笙以皇帝的名义写明,凡是贪污腐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等官员,不仅已经配不上士大夫这个荣耀的名字,视情节轻重处以贬官、抄家、流放,甚至是斩首。

    赵灵笙还给所有官员赠送了一首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报纸上还有一个版面,专门用白话文讲述朝廷的政策,为了让百姓听懂还举了一个例子。

    其他的版面,有为百姓们普法的,用实际的案例让百姓知道那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违反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评论版面,邀请当朝大臣或者名士来撰稿,这个第一期刊登的就是已经致仕的名臣袁燮的奏札内容。

    袁燮此时的身体已经岌岌可危,可是他听说了当今官家大力反腐,不顾身体写下了这一份支持严惩贪腐的奏札。

    赵灵笙对这份奏札非常喜欢,当即派人想去征询他能不能将奏札刊登在报纸上,谁知道已经晚了,袁燮在写完奏札后没几天就过世了。

    赵灵笙给袁燮的谥号是【正献】,并且还追赠了一个宝谟阁学士的荣誉。

    在报纸的最后,是一个故事版块,是由杏梅代笔的《杨门女将》故事,加上穆桂英挂帅的内容,估计可以连载三十期。

    赵灵笙看完了整张报纸,在这个程度上有这样的表现,她已经表示挺满意的了。

    尤其是报纸上那熟悉的宋体字,更是让她深感满意。

    一直有传言宋体字是秦桧发明出来的,其实这是一个谣言,南宋时期出现的只是仿宋体,到了明清活字印刷术的普及,真正的宋体这才开始出现。

    赵灵笙也只是将这个过程加速了而已。

    “宋冈,命人去叫几位相公,还有我的几个师傅们都过来。”

    赵灵笙头也不抬的吩咐着宋冈,继续看着这个还有油墨味的报纸,前世的时候她好些年没看过报纸了,如今确是怎么看都看不够。

    过不多时,乔行简等人陆续来到了垂拱殿。

    赵灵笙也不废话,直接将这份《大宋旬报》交给了他们看,她要发行报纸的事情已经跟他们通过气了。

    乔行简将报纸摊开铺在桌上,然后七、八个朝廷最位高权重的大臣,围在桌边一起看着报纸。

    看完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份报纸的整整齐齐的字里行间,通篇都在写着两个字:反腐!

    “官家,这份报纸是不是太激进了一点?”

    葛洪不无担心的道。

    洪咨夔附和着道:“官家,臣等都知道你不忍百姓继续受苦,只是现在只待崔公回朝,就要开始军事改革了,现在就与贪官污吏们决裂为时尚早啊。”

    赵灵笙听了确是有理,确实是她太激进了一些。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搞军事改革,只要将军事力量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怕那些贪官污吏们翻天。

    看到赵灵笙有所松动,乔行简就趁热打铁的道:“官家,我看头版不如换成收复宿、泗两州的事情吧,顺道给百姓们好好讲讲三国盟约的重要性。”

    赵灵笙点头道:“那就这样吧,我的这篇文章就留待日后再刊登吧,头版就换成收复、宿、泗两州的事,真师傅,这篇文章就交给你了。”

    “臣领旨。”

    真德秀是翰林学士承旨,干的就是写、修改文章的活计,二话不说的就同意了。

    魏了翁好奇的问道:“官家,这个报纸应该印多少份呢?印出来之后,该如何售卖呢?”

    赵灵笙早有腹稿,想也不想的回答:“《大宋旬报》第一期就先刊印一万份吧,每份报纸五个铜钱,基本已经能覆盖所有的成本了。”

    “至于售卖的问题,我已经让临安知府赵汝述,找来了一百个孤苦无依的孤儿,将报纸交给他们售卖。一人卖一百份报纸,每卖一份报纸奖励一文钱,也算是为居养院、安济坊减轻了些负担。”

    宋代虽然有比较完善的救济制度,不过南宋因为财力吃紧,所以收养鳏寡孤独的居养院,收养贫病之人的安济坊,还有收殓无主的尸体的漏泽园。

    基本上只是在临安、建康、成都等几个大城市才有了,而且规模很小,救助的人也很少,完全属于样子货。

    魏了翁行礼道:“官家考虑周全,是臣多虑了。”

    赵灵笙面色严肃的道:“众卿,大宋旬报实乃朕之喉舌,朕决定在礼部下挂一个新闻司,专管大宋旬报之事,日后若开设其他报纸,也有新闻司专管。”

    大臣们都没啥意见,反正现在有官身拿工资的人多的是,多一个部门也不算个啥。

    大宋的冗官可不是说着玩的,不只是部门里冗余的官员多,而且那些只有寄禄官没有实职的官员也是非常之多,有寄禄官就要发工资,所以又导致了冗费。

    赵灵笙等所有人都离开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有了报纸作为自己的喉舌,如若能发行到全国,再多建初级学校让百姓们识字,那么【皇权不下县】的桎梏将会被打破。

    不过那应该是很遥远的未来发生的事了,自己还得多多努力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