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第1652章
热门推荐:
噬天龙帝
快穿,我是年代文的悲惨炮灰
战斗年代老娘就是土霸不服来战
四合院:我何雨柱,吊打众禽兽!
傻柱子的四合院
跑男:开局撕名牌,白露崩溃
洪荒:拜师太一,继承大笔遗产
精灵:这个小茂大不一样
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崇祯和李若涟均是有些惊讶。
崇祯轻声道:“既然你知道,那你给朕讲讲!”
“是!”
王承恩上前拉了拉崇祯刚刚转身时散开的貂皮大衣:“据奴婢所知,这棉花传入大明有三条路径。”
“北棉路就是西北丝绸之路,是汉使张骞从大秦(罗马帝国)带回,好像是叫草棉,
这种棉花生长季短,喜干旱气候,而西域正好适合草棉的生长,而后在宋朝时才从西域传入中原。
其次是南棉路,南棉路是西南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西汉,比西北丝绸之路大约早上……两百余年,
连接的是汉与当时身毒,也就是如今的大明和天竺,
由天竺经过缅甸、暹罗(泰国)、安南(越南)传入云南,之后传入内地的长江、黄河流域。
第三条路是经过海贸流入,大约起源于三国初期,魏晋之后初步形成,到元朝时由商人带入福建地区。
棉花的传入和大力推广,才少冻死太多的百姓。
但有些可惜的是,虽然有三条路线传入中原,但耕地面积不够,加上产量问题,所以,朝廷虽然极力推广,可现在也是远远不够的。”
“按你这么说,那西域、暹罗是盛产棉花的吧,除了棉花,那边还有什么?”
“回陛下,西域自汉代以来都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含了如今的乌斯藏(西藏)、叶尔羌(新疆)、吐鲁番。
乌斯藏主要有小麦、青稞以及一些豆类作物,青稞似乎特别适应乌斯藏的气候,亩产也差不多在三到四石,
但青稞很粗糙,比较耐嚼,就像是……磨细的草木灰与砂石糅合的在一起,中原人是吃不惯那东西,
叶尔羌那边主要是产各类水果,产量高且质量极好。
暹罗和安南那边主要是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崇祯嘴角一阵抽搐,都特么的活不下去了,谁还管它口感好不好,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呗。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李若涟很是诧异,没想到这位平日里低调的中官,却是如此的博学。
但他搞不懂皇帝怎么从棉花转到了各种作物上去了。
可不待他细想,就听见了皇帝的话:“李爱卿,朕记得乌斯藏、叶尔羌是我大明的疆域吧!”
听着皇帝的问话,李若涟脸色一阵变幻,从自豪到可惜,再到愤恨。
而后低声道:“陛下,成祖年间,整个大明除两京十三省外,还有设有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关西七卫就是叶尔羌、吐鲁番等地,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如今的乌斯藏西部和拉达克。
到了宣德三年,因为交趾地方太远,控制不方便,当地人屡次造反,所以就直接放弃了!”
说到这里,李若涟眼中满是无奈。
崇祯脸色淡然,当地造反,每年要投入数十上百万两白银作为军饷,而当地每年也只能几万两的赋税。
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有心无力,这是政治文明倒退和腐朽的必然结果,
也是吏治和军事败坏不堪,却无力改变的危机折射。
从这里也就能看出大明国力开始走下坡路了。
“你继续说!”
“是,陛下!”
李若涟微微一躬身:“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大明损失二十万精锐,边疆地区感觉大明不行了,愈发的放肆了起来,屡屡挑衅朝廷,但朝廷却是无力反击。
到了嘉靖年间,关西七部溃散了,西边已经缩到了嘉峪关。
闭关以后,关西七卫各卫指挥使先后反抗、独立,组建了叶尔羌汗国,
嘉靖七年,沙州卫被吐蕃汗国吞并,自此关西七卫已经名存实亡,西域和西宁府独立大明。
万历四十四年,建奴建国,奴儿干都司被建奴控制,乌斯藏也基本脱离了控制。”
说到这里,李若涟停顿了片刻,眼中满是思索之色,脸色一阵阵的变换着:“陛下,恕臣放肆,
太祖、成祖时打下了偌大的疆土,但在控制上却是过于怀柔了一些,
虽然设立了卫所,但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的臣服,时有截杀使臣和各地贡使的事情发生,
诸如永乐二十二年,中官乔来喜、邓诚使乌思藏,被安定卫指挥哈三孙散哥及曲先指挥散即思等率众截杀,
洪熙元年亦力把里及撒马儿罕遣使入贡,道经哈密时,被沙州卫截杀,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至少数十次,朝廷虽然也镇压过,但都是安静一段时间后,屡次再犯,
各地贡使害怕被截杀,朝廷也怕用兵,加上当地动荡,三者达成了默契,名义属于大明,但各自为政、统治。
这其中最可惜的就是哈密卫,哈密卫是永乐四年建造的,位于西域东部,是西域通向大明内地的要道,
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西域门户’之称,
自哈密卫失控后,客商再走丝绸在之路时就危险极大,且不得不改道,
多方原因合力之下,丝绸之路的繁荣不再了,这也让西北发展缓慢了下来。”
见李若涟脸上满是愤怒和无奈、可惜之色,崇祯淡淡道:“不要生气,朕登基不过三年,就灭掉了建奴,北蒙古和东蒙古归顺,建奴被灭掉,朝鲜彻底纳入大明疆土,
明年跨海征战,灭掉扶桑只是时间的问题。
大明北方、东北、东部都平定了,西部和南部还会远吗?”
崇祯轻声道:“既然你知道,那你给朕讲讲!”
“是!”
王承恩上前拉了拉崇祯刚刚转身时散开的貂皮大衣:“据奴婢所知,这棉花传入大明有三条路径。”
“北棉路就是西北丝绸之路,是汉使张骞从大秦(罗马帝国)带回,好像是叫草棉,
这种棉花生长季短,喜干旱气候,而西域正好适合草棉的生长,而后在宋朝时才从西域传入中原。
其次是南棉路,南棉路是西南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西汉,比西北丝绸之路大约早上……两百余年,
连接的是汉与当时身毒,也就是如今的大明和天竺,
由天竺经过缅甸、暹罗(泰国)、安南(越南)传入云南,之后传入内地的长江、黄河流域。
第三条路是经过海贸流入,大约起源于三国初期,魏晋之后初步形成,到元朝时由商人带入福建地区。
棉花的传入和大力推广,才少冻死太多的百姓。
但有些可惜的是,虽然有三条路线传入中原,但耕地面积不够,加上产量问题,所以,朝廷虽然极力推广,可现在也是远远不够的。”
“按你这么说,那西域、暹罗是盛产棉花的吧,除了棉花,那边还有什么?”
“回陛下,西域自汉代以来都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含了如今的乌斯藏(西藏)、叶尔羌(新疆)、吐鲁番。
乌斯藏主要有小麦、青稞以及一些豆类作物,青稞似乎特别适应乌斯藏的气候,亩产也差不多在三到四石,
但青稞很粗糙,比较耐嚼,就像是……磨细的草木灰与砂石糅合的在一起,中原人是吃不惯那东西,
叶尔羌那边主要是产各类水果,产量高且质量极好。
暹罗和安南那边主要是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崇祯嘴角一阵抽搐,都特么的活不下去了,谁还管它口感好不好,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呗。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李若涟很是诧异,没想到这位平日里低调的中官,却是如此的博学。
但他搞不懂皇帝怎么从棉花转到了各种作物上去了。
可不待他细想,就听见了皇帝的话:“李爱卿,朕记得乌斯藏、叶尔羌是我大明的疆域吧!”
听着皇帝的问话,李若涟脸色一阵变幻,从自豪到可惜,再到愤恨。
而后低声道:“陛下,成祖年间,整个大明除两京十三省外,还有设有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关西七卫就是叶尔羌、吐鲁番等地,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如今的乌斯藏西部和拉达克。
到了宣德三年,因为交趾地方太远,控制不方便,当地人屡次造反,所以就直接放弃了!”
说到这里,李若涟眼中满是无奈。
崇祯脸色淡然,当地造反,每年要投入数十上百万两白银作为军饷,而当地每年也只能几万两的赋税。
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有心无力,这是政治文明倒退和腐朽的必然结果,
也是吏治和军事败坏不堪,却无力改变的危机折射。
从这里也就能看出大明国力开始走下坡路了。
“你继续说!”
“是,陛下!”
李若涟微微一躬身:“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大明损失二十万精锐,边疆地区感觉大明不行了,愈发的放肆了起来,屡屡挑衅朝廷,但朝廷却是无力反击。
到了嘉靖年间,关西七部溃散了,西边已经缩到了嘉峪关。
闭关以后,关西七卫各卫指挥使先后反抗、独立,组建了叶尔羌汗国,
嘉靖七年,沙州卫被吐蕃汗国吞并,自此关西七卫已经名存实亡,西域和西宁府独立大明。
万历四十四年,建奴建国,奴儿干都司被建奴控制,乌斯藏也基本脱离了控制。”
说到这里,李若涟停顿了片刻,眼中满是思索之色,脸色一阵阵的变换着:“陛下,恕臣放肆,
太祖、成祖时打下了偌大的疆土,但在控制上却是过于怀柔了一些,
虽然设立了卫所,但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的臣服,时有截杀使臣和各地贡使的事情发生,
诸如永乐二十二年,中官乔来喜、邓诚使乌思藏,被安定卫指挥哈三孙散哥及曲先指挥散即思等率众截杀,
洪熙元年亦力把里及撒马儿罕遣使入贡,道经哈密时,被沙州卫截杀,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至少数十次,朝廷虽然也镇压过,但都是安静一段时间后,屡次再犯,
各地贡使害怕被截杀,朝廷也怕用兵,加上当地动荡,三者达成了默契,名义属于大明,但各自为政、统治。
这其中最可惜的就是哈密卫,哈密卫是永乐四年建造的,位于西域东部,是西域通向大明内地的要道,
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西域门户’之称,
自哈密卫失控后,客商再走丝绸在之路时就危险极大,且不得不改道,
多方原因合力之下,丝绸之路的繁荣不再了,这也让西北发展缓慢了下来。”
见李若涟脸上满是愤怒和无奈、可惜之色,崇祯淡淡道:“不要生气,朕登基不过三年,就灭掉了建奴,北蒙古和东蒙古归顺,建奴被灭掉,朝鲜彻底纳入大明疆土,
明年跨海征战,灭掉扶桑只是时间的问题。
大明北方、东北、东部都平定了,西部和南部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