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第1747章
众人点了点头,临战之时,将炮管角度一律调整为最大射程,最短时间发射出去就行了,也不需要多大的技巧。
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和熟练度。
还要力气大、跑的快,方便追击。
解决了操作飞雷炮军士不足的问题后,崇祯又转身看向徐光启:“徐爱卿,朕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让你们火器研究院生产出的颗粒化火药有备用的?”
“回陛下,是崇祯二年四月十四日,因为臣记得很清楚第二天是藩王回京之日,
如果从那一天算起,崇祯二年四月十四日到九月中旬,日产是三百斤左右,一成储备,就是四千五百斤,
从九月中旬,到崇祯三年六月中旬,日产在五百斤左右,一万三千五百斤,
从六月中旬到崇祯四年二月,日产在五百到八百斤之间,按平军七百斤算,近一万七千斤,合计是三万五千斤的储备。”
说到这里,徐光启似乎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低声道:“陛下的意思是将这些储备的颗粒化火药做成飞雷炮?若是按照飞雷炮的重量,可以做成三千五百颗。”
“陛下,这些是用于……”
“先应付眼前,只要灭掉扶桑,没有了战事,这些东西不是想要多少就是多少吗?况且储备的意义不就是用于突发情况吗?”
崇祯打断了徐光启的劝谏,解释完后继续道:“接下来到大军到朝鲜釜山所产生的的颗粒化火药,两成半做成定装药管外,一成留给红衣大炮作为发射火药,
其余全部做成飞雷弹,大概能做多少?”
“日产颗粒化火药八百斤,一个月是两万四千斤,从现在算起,还有四个半月的时间,总计十万八千斤,六成半就是七万斤,可以做出七千颗。”
“嗯,六千、三千五、七千,总计一万六千五百颗。”
自语之后,崇祯看向洪承畴:“洪爱卿,一万六千五百颗颗粒化火药的飞雷弹,外加两万颗普通火药飞雷弹,够不够?”
“陛下,差不多了,这么多的飞雷弹,大概需要两千百门飞雷炮,再配合虎蹲炮、佛朗机炮,臣有把握一次性干掉扶桑十五万以上的军士!”
洪承畴的回答铿锵有力,且信心十足。
一次性干掉这么多扶桑军士,那对扶桑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即便是颗粒化火药的飞雷弹打完了,那两万颗普通火药的飞雷弹足以应付任何突发状况。
梳理完了粮草、军需之事后,崇祯回到书案旁,拿起两份奏疏递给了袁可立等人。
“这是大同总兵黑云龙、宣府总兵满桂两人的昨晚送来奏疏,你们看看吧!”
“他们两人这是请战?”
众人凑在一起翻阅了奏疏后,袁可立很是意外的说了一句。
“他们两人都是能征善战之将,但臣以为此次东征两人并不太适合,
一来东蒙古刚刚归顺,还不稳定,他们两镇都是草原最前端,需要他们镇守。
二来正北部还有外喀尔喀七部和西北的卫拉特等部,以及更北部的乞儿吉思部、布里亚特等大部,中间夹杂着许多的小部落,还要防范着他们搞事情。
他们需要养精蓄锐,一旦图鲁拜琥劝说不了这些部落,那大明就得动武,大同、宣府就是主力了。
三来,路程太远,长途行军不太合适,加之军士都是北部、西北之地,从未见过大海,
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和熟练度。
还要力气大、跑的快,方便追击。
解决了操作飞雷炮军士不足的问题后,崇祯又转身看向徐光启:“徐爱卿,朕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让你们火器研究院生产出的颗粒化火药有备用的?”
“回陛下,是崇祯二年四月十四日,因为臣记得很清楚第二天是藩王回京之日,
如果从那一天算起,崇祯二年四月十四日到九月中旬,日产是三百斤左右,一成储备,就是四千五百斤,
从九月中旬,到崇祯三年六月中旬,日产在五百斤左右,一万三千五百斤,
从六月中旬到崇祯四年二月,日产在五百到八百斤之间,按平军七百斤算,近一万七千斤,合计是三万五千斤的储备。”
说到这里,徐光启似乎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低声道:“陛下的意思是将这些储备的颗粒化火药做成飞雷炮?若是按照飞雷炮的重量,可以做成三千五百颗。”
“陛下,这些是用于……”
“先应付眼前,只要灭掉扶桑,没有了战事,这些东西不是想要多少就是多少吗?况且储备的意义不就是用于突发情况吗?”
崇祯打断了徐光启的劝谏,解释完后继续道:“接下来到大军到朝鲜釜山所产生的的颗粒化火药,两成半做成定装药管外,一成留给红衣大炮作为发射火药,
其余全部做成飞雷弹,大概能做多少?”
“日产颗粒化火药八百斤,一个月是两万四千斤,从现在算起,还有四个半月的时间,总计十万八千斤,六成半就是七万斤,可以做出七千颗。”
“嗯,六千、三千五、七千,总计一万六千五百颗。”
自语之后,崇祯看向洪承畴:“洪爱卿,一万六千五百颗颗粒化火药的飞雷弹,外加两万颗普通火药飞雷弹,够不够?”
“陛下,差不多了,这么多的飞雷弹,大概需要两千百门飞雷炮,再配合虎蹲炮、佛朗机炮,臣有把握一次性干掉扶桑十五万以上的军士!”
洪承畴的回答铿锵有力,且信心十足。
一次性干掉这么多扶桑军士,那对扶桑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即便是颗粒化火药的飞雷弹打完了,那两万颗普通火药的飞雷弹足以应付任何突发状况。
梳理完了粮草、军需之事后,崇祯回到书案旁,拿起两份奏疏递给了袁可立等人。
“这是大同总兵黑云龙、宣府总兵满桂两人的昨晚送来奏疏,你们看看吧!”
“他们两人这是请战?”
众人凑在一起翻阅了奏疏后,袁可立很是意外的说了一句。
“他们两人都是能征善战之将,但臣以为此次东征两人并不太适合,
一来东蒙古刚刚归顺,还不稳定,他们两镇都是草原最前端,需要他们镇守。
二来正北部还有外喀尔喀七部和西北的卫拉特等部,以及更北部的乞儿吉思部、布里亚特等大部,中间夹杂着许多的小部落,还要防范着他们搞事情。
他们需要养精蓄锐,一旦图鲁拜琥劝说不了这些部落,那大明就得动武,大同、宣府就是主力了。
三来,路程太远,长途行军不太合适,加之军士都是北部、西北之地,从未见过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