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日子 第二十章 月1日(二)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二十章1月1日(二)
在这熙来攘往言语嘈杂热闹街市一座雅静的厅堂下,吴爱民跟苏方达坐在那位老兵爷爷对面的马札上品着上好的茶茗,聆听着从来没有过的深得教益的故事的时候,吴爱民固执的无知的心里就像如释重负得到了洗礼,由茫然变得理智,由狭小变得豁达,尽管这一过程就像中医良药疏解久病成患的痼疾,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不断思索而改变;尽管跟陌生的老兵爷爷不到一个钟头的接触,却结下永远忘不掉的情缘。正因为他悄无声息来过这里,又悄无声息地离开,离开后也许再也没有能力踏上这片土地,即使不知哪年哪天有幸故地重游,却再也不会与老兵爷爷有相逢的机会,这里就像游记中的圣地,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儿唤醒他木讷的灵魂而使他永远难忘!老兵爷爷的腰杆精瘦挺拔,特别是那双明亮的眼睛似乎把世间万物都洞察得明明白白在他的记忆是那样的突出,至于老人的年龄也只是从他像岁月刻下刀疤一样的皱纹里猜出来的。至于老人的名字,正如他所说“我是一个老兵”,再没有比这个名字受世人的尊敬。一个事实告诉人们,老兵早已不再年轻,但老兵的精神并没有随着年龄的老去而失去朝气。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的责任,不同时代当兵的肩负的使命不同,但是坚守国土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是永远不变的。人优胜于其他物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但不被同类打败或者灭亡需要诸多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一,需要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比如能征善战的军队,军队是由不同类的兵种构成的庞大体系……;再其一,依靠高深的智慧发明制作打击性更强大的武器来震慑敌人……;又其一,信息科技在现代战争中越发显得尤其重要……;内忧外患,生死存亡激发人的智慧不得不更加超前迈进。诸多因素都得依靠群力智慧不断的创造。以后的日子里,吴爱民一想到这些就像老兵爷爷依然坐在他的对面,便情不自禁自言自语地想跟老兵爷爷说说心里话,在他的意识里老兵爷爷一直在好好地活着,他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能听得到。一次,妻子范厚坤以为吴爱民得了怪病,他便把遇到老兵爷爷的故事讲给她听,妻子听后,紧紧地攥着他的手,跟他一起站在窗前,默默地望着远方,心灵跟那个遥远的老人对话,愿他永远健康!永远活在世上!
在没有遇到老兵爷爷之前,吴爱民从来不曾想过除了自我的生存范围之外还有一个另外的世界。什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前只是觉得拿来说说,少有用来自我约束践行的美德,更多用在婚姻出现问题时,被强势一方拿来提高自己贬损别人,别人无力回击的大棒。老兵爷爷虽钟鸣漏尽,然心怀天下。吴爱民从老兵爷爷身上真正看到另一个世界真实存在的时候(那片广阔的世界明明就摆在那里,只是个人的心境太过狭窄不能深切的感悟到),感觉自己的心境得有多么的狭窄。自己的忧愁也正是因为心境狭窄凡事不能通达。
吴爱民跟苏方达离开了老兵爷爷阴凉的厅堂,滚热的阳光直接晒透薄薄的衣服,脊梁骨跟头皮顿时有一种烘烤的感觉,吴爱民心里没有离开老兵爷爷说过的话以及说话时的表情、还有在他们离开时那种从没见过的痴望的眼神,并没感觉到自己的穿着跟这天的气温不相时宜带来的难受滋味。
“大哥,你在想什么?”苏方达一边走着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四处观察着旁边行人的衣饰穿着,看到吴爱民一言不发神情凝重默默走路的样子问道。
“我在想,如果咱们活到老兵爷爷这样岁数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子?”吴爱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自己的父亲跟老兵爷爷比起来实在显得太年轻了,尽管自己的父亲跟老兵爷爷的人生觉悟没法比较,但是父子之间的骨肉亲情绝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能消减那种生死离别锥心般的思念。苏方达听后先是沉思了一下,显然理解错了吴爱民话语的意思,接着半是玩笑半是严肃、那种豁达的口气似乎这样的话题不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该想的。“为什么去想那么遥远的事儿,那样活着岂不是太累了。为什么要活得长寿?是为了享受吗?当一个人不能自食其力的时候,活着就会成为别人的拖累。人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儿子不想尽孝,如今的社会,即使不停的劳作日子还过得紧紧巴巴……”
吴爱民似乎以不认识的异样的眼光仔细地看着苏方达,这个从小依靠母亲养大的孩子,是不会理解自己失去父亲的心情,尽管后来父亲卧床不能起来,但是每次出去干活回来还没有进屋,就急着喊叫“爸爸”,听到屋里传出气喘吁吁的回答“哎!”自己的心里顿时就踏实了,还好,我爹活着呢,活着就好。以后,自己再进入家门那种急切叫声没有了,再也听不到那个的亲切的应声了。
“没想到老兵爷爷的故事这么容易使你这个年轻人的心理得到见教。”苏方达以为吴爱民说这句话时带有怀疑的眼神质疑他说出的不是心里话,一半是受到阳光的照射,一半是情绪激动使红着脸急切地说,“我这人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心里单纯得很,用别人的话说,就是傻,别人说出的话,只要是对的,都会诚心诚意的接受。算上老兵爷爷我受到过三个人的忠告,三个人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特别是老兵爷爷故事告诫我,‘人活着,在德不在寿。’尽管老兵爷爷活到今天也算高寿。”
这天,让吴爱民明白了一个总使人质疑难以理解的事实,任何一个普通人无不有着跟自己同伴一样高尚的心,所谓的高尚,其实也是自私,只是这种自私更使人觉得高尚。这是不难让人理解的,普通人的心里都装着世上最伟大的爱,那就是希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只有国泰民安普降甘露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不知有多少人对这样浅显的道理撇过讥讽的嘲笑,但这就是再朴实不过的事实。
“这天咋这么热?”苏方达说着话,用右手没系袖口的衬衣袖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不过心里痛快,今天遇到老兵爷爷总算开眼了,长见识了,心也敞亮了。听到老兵爷爷的话,虽说自己在这里是一个外国人,但再也没有一点生分感,也许自己哪天离开了这里,再也不能做到说来就来,但再也不会忘记老兵爷爷。如果咱们只是把老兵爷爷说出的故事当做是他对家乡那一湾山水的思念,岂不是太辜负老兵爷爷的那颗博爱的心了。当今时代老兵爷爷要想回家乡去看看岂不是太容易的事儿,说不准老兵爷爷已不止一次回到过他祖上离开的家乡了呢。”
“没想到你还有些见识。”吴爱民听完后,拍了拍苏方达的肩膀,几乎带着敬佩的心理又接着说“没想到你的头脑把问题看得那么高远。如果……”吴爱民一下想到接下的话会揭人的短处,便改变了话题,顺着苏方达的话接着说下去。
“今天来看老兵爷爷那个年代,当兵是选择了世上最伟大的最光荣的最有价值的事业,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胜利的旗帜牢牢地把握在人民的手中尽情挥舞的时候,人民从心里深深地感悟到一切努力,一切付出,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不过真正使人尊敬的是那个时代去当兵的,当兵意味着时刻为自己的信念去付出生命。信念是什么?一定是胜利吗?谁都不知道,但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弃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人活着最崇高的意义!不管任何时代,有谁不认为为人民正义而战的牺牲才是最伟大的牺牲!”吴爱民虽然说话的声音不大,旁边刚好路过的人也有用心听上一两句,转过头另有深情的看了看说话的人。由老兵爷爷的话头,使他想到另一件记忆犹新的事儿,既是对苏方达说也是跟自己说。“很小的时候,街头巷尾有的老人叼着烟袋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旁边围着好几个半大小子,天热时,人们赶着忙的把手里的活干完,到有阴凉的地方安心坐了下来,天冷时,早早站在阳光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等待着每天广播在固定时间播出的评书。一堆堆的人静静地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人们对文化汲取着迷的场面是无法堪比的。第一次把神奇的物事传遍街头巷尾,不用花钱,甚至不用识字,不需动手动眼,只需拿耳朵去听,便轻而易举去做读书人该做的事儿。听玩评书后如果天气允许总有很多人舍不得离开,那些堪称见多识广的动不动评论一阵、发表一番心中的感慨,炫耀一下根本不值得一提的才气。到让那些半大小子,听得激情涌动,血脉愤扬,遇上战事,若随岳飞那样的神勇英雄去拼上性命,也不枉做一世男儿。谁不敬那岳飞,杨六郎。哪个男儿不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的宝贝,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岳飞一样成为名留青史的英雄。哪个当兵的人不愿做英雄,不愿做英雄,哪来那么多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即使享尽荣华富贵,谁也不愿去做祸国殃民的秦桧。子孙万代为有那样的先祖而耻辱。”苏方达正听得吴爱民说到激动处,突然来了那么一句,“你这老头子,太坏了。”原来是一个懵懂的小子,看到老人半闭着眼听着,边吧嗒着烟袋,说,老爷爷,“旱烟啥味?”“美着呢,像评书一样,不信你尝尝。”老人骗他。那孩子没深没浅猛地吸上一大口,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是不是我的旱烟比评书冲多了?”老人又接着说,“你这小嫩芽子,学着去吧。”
***
鸟思故林,人怀旧乡,虽过百年,他乡难做故乡亲,身似漂泊心似客,悲戚戚,流落他乡荒冢无人知。
以后的生活里,吴爱民在不断深思中深受教益,跟老兵爷爷似曾相识的邂逅实在太短暂了,不到一个钟头,也许只有半个多钟头,老兵爷爷似乎有不尽的话要说。如果说吴爱民以前生活是迷懵的、甚至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从此变得更加理性。如果一个人总是婆婆妈妈,注定是一个没有多大出息的人。老兵爷爷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的并不是一把生了锈的锁(他的头脑天生并不怎么愚钝),而是为他打开了智慧宝库的大门。吴爱民从老兵爷爷那里受教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他爱上了读书,用老兵爷爷的话来说,唤醒了他的灵魂。他原本就对伟人诗词独有偏爱,更何况他的生命还很年轻,特别是那句“朝闻道,夕死可矣”鼓舞着他向另一种生活迈进的信心。无论是生活、还是读书遇到的一切困难在他看来都是正常不过的,似乎人活着就是来扛事的,何况他的肩膀还很坚实。从此他除了为了谋生不停地出去做工,一有时间总是不停地翻看那些似懂非懂的国学经典。
如果老兵爷爷的那些话不是从一个老华侨的口里说出来,在他的心里绝不会引起这样强烈地反响。不是他从小接受教育的方向是错的,也不是他的心里太过偏激,而是太多的教育在他的心里根本没起到多大作用。听了老兵爷爷的故事,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解读不尽的启智的大书。特别是人人动不动就说到那种崇高的概念——信仰,信仰到底是什么?以前那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使他理解到绝不是愚昧无知的自私自利的毫无价值的没有明确方向的思想。尽管老兵爷爷说的封建统治,蒋家王朝都是过去不久的事儿,但是又有多少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知道得更清楚?没有那段历史的对照人们又怎么会知道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的多么值得珍惜的。从老兵爷爷那种崇高的人性里总会折射出许多他以前难以想通的事理。至于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自己也说不清楚,难道这些不该想到的事儿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了吗?显然没有,即使影响也仅是微乎其微。
就像很多父母总是刻薄的教育孩子努力去读书,希望孩子任劳任怨惟命是从,孩子也知道读书是好事,但是孩子费劲巴力努力读书的时候,父母却在做着跟读书毫不相干的事儿,或者潇洒的娱乐着,那样孩子的心里就会失去平衡。父母在孩子的心里就会失去威信力。父母愤怒起来像野兽般的吼叫着,“老子是你爹,老子说啥是啥,世上只有老子管儿子的道理,儿子哪怕是反驳一句也是不孝,让老子失去面子,对儿子名声也不好。”如果仅以为自己是父亲,或者以为自己胳膊头硬,在孩子面前想说啥是啥,或者其父母不能做到而求孩子做到,孩子会把读书看成是最反感的事儿,甚至父母说的一切都是反感的。父母的话即使听起来再有道理,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倒不如别人的话更有道理。能不能让父母放弃自己所谓的身份、尊严、地位跟孩子一样的努力去做他要求孩子做的事呢?不能,除了说需要赚取资本来抚养孩子生存为借口,再有做父母的何尝不知道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要不自己早就在读书上成才了,自己在读书路上遇到的困难一点不比孩子的少。到头来孩子不相信父母,甚至不再尊重父母,原本鱼水相亲,却闹到如此尴尬的境地,责任在谁?显而易见。
吴爱民把那天跟苏方达的对话也牢记在心。
“你从老兵爷爷身上想到了什么?”苏方达显然用人们那种惯常带着疑问的语气把心里想到的话题说出来。
“我想了很多,估计都不是你感兴趣的话题。”我倒是很乐意听听你有什么另辟蹊径好的见解。
“从老兵爷爷身上使我想到另一件让人听了都难以接受的事儿,尽管很多事不该是咱们这样的人去想的,跟那些手握巨资的大人物比起来咱们这样的人显得实在遥不可及,那些大人物如果听到咱们这样人的反对想法,甚至连值得笑一笑的劲头都懒得有,如同鱼虾在巨鲸面前好像不是海洋里同类的物种,前者只有眼见被吞食却毫无反抗的力量,对于鱼虾来说反抗跟不反抗的结果是一样的。”吴爱民听着在想苏方达要说什么,没有搭话,苏方达接着说。
“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摆在人们的眼前,远在海外的华人老兵爷爷的祖先是在非离开家乡不可活下去的处境下离开家乡的,这些没有任何财产,甚至没有多高学识,只是为了活命远渡重洋的人。在自己母国遭受倭寇侵略的时候,他们倾其所有支援国人抗战,甚至招来倭寇的残酷报复。如果说这种不以财产、不以生命为重的爱国精神是值得称颂的,那么眼下总是听到财富巨头,社会地位显赫,教育程度极高的人动不动就移居海外又算是怎么回事儿?那些让人艳羡的站在巅峰的大人物,一言一行都是受人关注的。且不说国家的经济建设急不急需要他们来贡献,他们的钱难道不是在国家放宽政策下从更多的劳动者手里夺得红利得来的吗?还是他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爱不爱国这回事?根本就没想到唯求衣食所安住着最简易的窝棚、吃着没有油水的饭食、干活累得肆淌汗流的劳动者。穷其窟穴,与蝼蚁争食。即使一个稍微有点思维的普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果断的做出自己的评判。”
人的财富不能强大到使更多人心动的时候,还不足以引诱那颗平凡的心跳出普通人的意识。普通人都能想到的事儿,那些有头脑、有学识的人不可能想不到,只是随着学识、地位、财富的增多,顾虑也跟着增多,放不下的事儿同样也多了起来。吴爱民不是没有想到苏方达如此类比的事儿,只是觉得这样的类比简直是在污蔑老兵爷爷的尊严。吴爱民默默听着苏方达说出的话,没说上一句话,也是无话可说,心里倒把苏方达说出的话完整的留在了记忆里,思考着。
第二十章1月1日(二)
在这熙来攘往言语嘈杂热闹街市一座雅静的厅堂下,吴爱民跟苏方达坐在那位老兵爷爷对面的马札上品着上好的茶茗,聆听着从来没有过的深得教益的故事的时候,吴爱民固执的无知的心里就像如释重负得到了洗礼,由茫然变得理智,由狭小变得豁达,尽管这一过程就像中医良药疏解久病成患的痼疾,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不断思索而改变;尽管跟陌生的老兵爷爷不到一个钟头的接触,却结下永远忘不掉的情缘。正因为他悄无声息来过这里,又悄无声息地离开,离开后也许再也没有能力踏上这片土地,即使不知哪年哪天有幸故地重游,却再也不会与老兵爷爷有相逢的机会,这里就像游记中的圣地,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儿唤醒他木讷的灵魂而使他永远难忘!老兵爷爷的腰杆精瘦挺拔,特别是那双明亮的眼睛似乎把世间万物都洞察得明明白白在他的记忆是那样的突出,至于老人的年龄也只是从他像岁月刻下刀疤一样的皱纹里猜出来的。至于老人的名字,正如他所说“我是一个老兵”,再没有比这个名字受世人的尊敬。一个事实告诉人们,老兵早已不再年轻,但老兵的精神并没有随着年龄的老去而失去朝气。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的责任,不同时代当兵的肩负的使命不同,但是坚守国土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是永远不变的。人优胜于其他物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但不被同类打败或者灭亡需要诸多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一,需要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比如能征善战的军队,军队是由不同类的兵种构成的庞大体系……;再其一,依靠高深的智慧发明制作打击性更强大的武器来震慑敌人……;又其一,信息科技在现代战争中越发显得尤其重要……;内忧外患,生死存亡激发人的智慧不得不更加超前迈进。诸多因素都得依靠群力智慧不断的创造。以后的日子里,吴爱民一想到这些就像老兵爷爷依然坐在他的对面,便情不自禁自言自语地想跟老兵爷爷说说心里话,在他的意识里老兵爷爷一直在好好地活着,他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能听得到。一次,妻子范厚坤以为吴爱民得了怪病,他便把遇到老兵爷爷的故事讲给她听,妻子听后,紧紧地攥着他的手,跟他一起站在窗前,默默地望着远方,心灵跟那个遥远的老人对话,愿他永远健康!永远活在世上!
在没有遇到老兵爷爷之前,吴爱民从来不曾想过除了自我的生存范围之外还有一个另外的世界。什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前只是觉得拿来说说,少有用来自我约束践行的美德,更多用在婚姻出现问题时,被强势一方拿来提高自己贬损别人,别人无力回击的大棒。老兵爷爷虽钟鸣漏尽,然心怀天下。吴爱民从老兵爷爷身上真正看到另一个世界真实存在的时候(那片广阔的世界明明就摆在那里,只是个人的心境太过狭窄不能深切的感悟到),感觉自己的心境得有多么的狭窄。自己的忧愁也正是因为心境狭窄凡事不能通达。
吴爱民跟苏方达离开了老兵爷爷阴凉的厅堂,滚热的阳光直接晒透薄薄的衣服,脊梁骨跟头皮顿时有一种烘烤的感觉,吴爱民心里没有离开老兵爷爷说过的话以及说话时的表情、还有在他们离开时那种从没见过的痴望的眼神,并没感觉到自己的穿着跟这天的气温不相时宜带来的难受滋味。
“大哥,你在想什么?”苏方达一边走着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四处观察着旁边行人的衣饰穿着,看到吴爱民一言不发神情凝重默默走路的样子问道。
“我在想,如果咱们活到老兵爷爷这样岁数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子?”吴爱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自己的父亲跟老兵爷爷比起来实在显得太年轻了,尽管自己的父亲跟老兵爷爷的人生觉悟没法比较,但是父子之间的骨肉亲情绝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能消减那种生死离别锥心般的思念。苏方达听后先是沉思了一下,显然理解错了吴爱民话语的意思,接着半是玩笑半是严肃、那种豁达的口气似乎这样的话题不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该想的。“为什么去想那么遥远的事儿,那样活着岂不是太累了。为什么要活得长寿?是为了享受吗?当一个人不能自食其力的时候,活着就会成为别人的拖累。人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儿子不想尽孝,如今的社会,即使不停的劳作日子还过得紧紧巴巴……”
吴爱民似乎以不认识的异样的眼光仔细地看着苏方达,这个从小依靠母亲养大的孩子,是不会理解自己失去父亲的心情,尽管后来父亲卧床不能起来,但是每次出去干活回来还没有进屋,就急着喊叫“爸爸”,听到屋里传出气喘吁吁的回答“哎!”自己的心里顿时就踏实了,还好,我爹活着呢,活着就好。以后,自己再进入家门那种急切叫声没有了,再也听不到那个的亲切的应声了。
“没想到老兵爷爷的故事这么容易使你这个年轻人的心理得到见教。”苏方达以为吴爱民说这句话时带有怀疑的眼神质疑他说出的不是心里话,一半是受到阳光的照射,一半是情绪激动使红着脸急切地说,“我这人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心里单纯得很,用别人的话说,就是傻,别人说出的话,只要是对的,都会诚心诚意的接受。算上老兵爷爷我受到过三个人的忠告,三个人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特别是老兵爷爷故事告诫我,‘人活着,在德不在寿。’尽管老兵爷爷活到今天也算高寿。”
这天,让吴爱民明白了一个总使人质疑难以理解的事实,任何一个普通人无不有着跟自己同伴一样高尚的心,所谓的高尚,其实也是自私,只是这种自私更使人觉得高尚。这是不难让人理解的,普通人的心里都装着世上最伟大的爱,那就是希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只有国泰民安普降甘露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不知有多少人对这样浅显的道理撇过讥讽的嘲笑,但这就是再朴实不过的事实。
“这天咋这么热?”苏方达说着话,用右手没系袖口的衬衣袖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不过心里痛快,今天遇到老兵爷爷总算开眼了,长见识了,心也敞亮了。听到老兵爷爷的话,虽说自己在这里是一个外国人,但再也没有一点生分感,也许自己哪天离开了这里,再也不能做到说来就来,但再也不会忘记老兵爷爷。如果咱们只是把老兵爷爷说出的故事当做是他对家乡那一湾山水的思念,岂不是太辜负老兵爷爷的那颗博爱的心了。当今时代老兵爷爷要想回家乡去看看岂不是太容易的事儿,说不准老兵爷爷已不止一次回到过他祖上离开的家乡了呢。”
“没想到你还有些见识。”吴爱民听完后,拍了拍苏方达的肩膀,几乎带着敬佩的心理又接着说“没想到你的头脑把问题看得那么高远。如果……”吴爱民一下想到接下的话会揭人的短处,便改变了话题,顺着苏方达的话接着说下去。
“今天来看老兵爷爷那个年代,当兵是选择了世上最伟大的最光荣的最有价值的事业,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胜利的旗帜牢牢地把握在人民的手中尽情挥舞的时候,人民从心里深深地感悟到一切努力,一切付出,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不过真正使人尊敬的是那个时代去当兵的,当兵意味着时刻为自己的信念去付出生命。信念是什么?一定是胜利吗?谁都不知道,但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弃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人活着最崇高的意义!不管任何时代,有谁不认为为人民正义而战的牺牲才是最伟大的牺牲!”吴爱民虽然说话的声音不大,旁边刚好路过的人也有用心听上一两句,转过头另有深情的看了看说话的人。由老兵爷爷的话头,使他想到另一件记忆犹新的事儿,既是对苏方达说也是跟自己说。“很小的时候,街头巷尾有的老人叼着烟袋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旁边围着好几个半大小子,天热时,人们赶着忙的把手里的活干完,到有阴凉的地方安心坐了下来,天冷时,早早站在阳光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等待着每天广播在固定时间播出的评书。一堆堆的人静静地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人们对文化汲取着迷的场面是无法堪比的。第一次把神奇的物事传遍街头巷尾,不用花钱,甚至不用识字,不需动手动眼,只需拿耳朵去听,便轻而易举去做读书人该做的事儿。听玩评书后如果天气允许总有很多人舍不得离开,那些堪称见多识广的动不动评论一阵、发表一番心中的感慨,炫耀一下根本不值得一提的才气。到让那些半大小子,听得激情涌动,血脉愤扬,遇上战事,若随岳飞那样的神勇英雄去拼上性命,也不枉做一世男儿。谁不敬那岳飞,杨六郎。哪个男儿不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的宝贝,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岳飞一样成为名留青史的英雄。哪个当兵的人不愿做英雄,不愿做英雄,哪来那么多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即使享尽荣华富贵,谁也不愿去做祸国殃民的秦桧。子孙万代为有那样的先祖而耻辱。”苏方达正听得吴爱民说到激动处,突然来了那么一句,“你这老头子,太坏了。”原来是一个懵懂的小子,看到老人半闭着眼听着,边吧嗒着烟袋,说,老爷爷,“旱烟啥味?”“美着呢,像评书一样,不信你尝尝。”老人骗他。那孩子没深没浅猛地吸上一大口,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是不是我的旱烟比评书冲多了?”老人又接着说,“你这小嫩芽子,学着去吧。”
***
鸟思故林,人怀旧乡,虽过百年,他乡难做故乡亲,身似漂泊心似客,悲戚戚,流落他乡荒冢无人知。
以后的生活里,吴爱民在不断深思中深受教益,跟老兵爷爷似曾相识的邂逅实在太短暂了,不到一个钟头,也许只有半个多钟头,老兵爷爷似乎有不尽的话要说。如果说吴爱民以前生活是迷懵的、甚至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从此变得更加理性。如果一个人总是婆婆妈妈,注定是一个没有多大出息的人。老兵爷爷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的并不是一把生了锈的锁(他的头脑天生并不怎么愚钝),而是为他打开了智慧宝库的大门。吴爱民从老兵爷爷那里受教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他爱上了读书,用老兵爷爷的话来说,唤醒了他的灵魂。他原本就对伟人诗词独有偏爱,更何况他的生命还很年轻,特别是那句“朝闻道,夕死可矣”鼓舞着他向另一种生活迈进的信心。无论是生活、还是读书遇到的一切困难在他看来都是正常不过的,似乎人活着就是来扛事的,何况他的肩膀还很坚实。从此他除了为了谋生不停地出去做工,一有时间总是不停地翻看那些似懂非懂的国学经典。
如果老兵爷爷的那些话不是从一个老华侨的口里说出来,在他的心里绝不会引起这样强烈地反响。不是他从小接受教育的方向是错的,也不是他的心里太过偏激,而是太多的教育在他的心里根本没起到多大作用。听了老兵爷爷的故事,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解读不尽的启智的大书。特别是人人动不动就说到那种崇高的概念——信仰,信仰到底是什么?以前那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使他理解到绝不是愚昧无知的自私自利的毫无价值的没有明确方向的思想。尽管老兵爷爷说的封建统治,蒋家王朝都是过去不久的事儿,但是又有多少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知道得更清楚?没有那段历史的对照人们又怎么会知道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的多么值得珍惜的。从老兵爷爷那种崇高的人性里总会折射出许多他以前难以想通的事理。至于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自己也说不清楚,难道这些不该想到的事儿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了吗?显然没有,即使影响也仅是微乎其微。
就像很多父母总是刻薄的教育孩子努力去读书,希望孩子任劳任怨惟命是从,孩子也知道读书是好事,但是孩子费劲巴力努力读书的时候,父母却在做着跟读书毫不相干的事儿,或者潇洒的娱乐着,那样孩子的心里就会失去平衡。父母在孩子的心里就会失去威信力。父母愤怒起来像野兽般的吼叫着,“老子是你爹,老子说啥是啥,世上只有老子管儿子的道理,儿子哪怕是反驳一句也是不孝,让老子失去面子,对儿子名声也不好。”如果仅以为自己是父亲,或者以为自己胳膊头硬,在孩子面前想说啥是啥,或者其父母不能做到而求孩子做到,孩子会把读书看成是最反感的事儿,甚至父母说的一切都是反感的。父母的话即使听起来再有道理,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倒不如别人的话更有道理。能不能让父母放弃自己所谓的身份、尊严、地位跟孩子一样的努力去做他要求孩子做的事呢?不能,除了说需要赚取资本来抚养孩子生存为借口,再有做父母的何尝不知道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要不自己早就在读书上成才了,自己在读书路上遇到的困难一点不比孩子的少。到头来孩子不相信父母,甚至不再尊重父母,原本鱼水相亲,却闹到如此尴尬的境地,责任在谁?显而易见。
吴爱民把那天跟苏方达的对话也牢记在心。
“你从老兵爷爷身上想到了什么?”苏方达显然用人们那种惯常带着疑问的语气把心里想到的话题说出来。
“我想了很多,估计都不是你感兴趣的话题。”我倒是很乐意听听你有什么另辟蹊径好的见解。
“从老兵爷爷身上使我想到另一件让人听了都难以接受的事儿,尽管很多事不该是咱们这样的人去想的,跟那些手握巨资的大人物比起来咱们这样的人显得实在遥不可及,那些大人物如果听到咱们这样人的反对想法,甚至连值得笑一笑的劲头都懒得有,如同鱼虾在巨鲸面前好像不是海洋里同类的物种,前者只有眼见被吞食却毫无反抗的力量,对于鱼虾来说反抗跟不反抗的结果是一样的。”吴爱民听着在想苏方达要说什么,没有搭话,苏方达接着说。
“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摆在人们的眼前,远在海外的华人老兵爷爷的祖先是在非离开家乡不可活下去的处境下离开家乡的,这些没有任何财产,甚至没有多高学识,只是为了活命远渡重洋的人。在自己母国遭受倭寇侵略的时候,他们倾其所有支援国人抗战,甚至招来倭寇的残酷报复。如果说这种不以财产、不以生命为重的爱国精神是值得称颂的,那么眼下总是听到财富巨头,社会地位显赫,教育程度极高的人动不动就移居海外又算是怎么回事儿?那些让人艳羡的站在巅峰的大人物,一言一行都是受人关注的。且不说国家的经济建设急不急需要他们来贡献,他们的钱难道不是在国家放宽政策下从更多的劳动者手里夺得红利得来的吗?还是他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爱不爱国这回事?根本就没想到唯求衣食所安住着最简易的窝棚、吃着没有油水的饭食、干活累得肆淌汗流的劳动者。穷其窟穴,与蝼蚁争食。即使一个稍微有点思维的普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果断的做出自己的评判。”
人的财富不能强大到使更多人心动的时候,还不足以引诱那颗平凡的心跳出普通人的意识。普通人都能想到的事儿,那些有头脑、有学识的人不可能想不到,只是随着学识、地位、财富的增多,顾虑也跟着增多,放不下的事儿同样也多了起来。吴爱民不是没有想到苏方达如此类比的事儿,只是觉得这样的类比简直是在污蔑老兵爷爷的尊严。吴爱民默默听着苏方达说出的话,没说上一句话,也是无话可说,心里倒把苏方达说出的话完整的留在了记忆里,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