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青菲舰 > 第二百二十四章 送医下乡

青菲舰 第二百二十四章 送医下乡

    ?    庙前村的拆迁统计表已经整理出来,雨神县369国道扩建工程指挥部很快就会派人下来测量各户的拆迁面积,但何成负责的下河村还没有消息。

    “陈乡长,我遇到困难了,下河村那个何大娃,死活不同意搬家。”何成来到陈青云办公室,他已经知道了庙前村的情况,很着急,想请陈青云给他支个招。

    陈青云问道:“将他安排到庙前集镇来居住也不行吗?”

    何成无奈地说:“他就守着那间破草房,说那是他们的祖屋,不能放弃。”

    “他家有些什么人?”

    “就他与他那卧病在床的老娘,他没有结婚,老爹已经去世。他的脾气很倔,但是很孝顺。”看来何成对何大娃的情况还是了解得很清楚。

    “走,我陪你去看看。”俩人也不再讨论,陈青云叫上卫斌,直接就奔下河村。

    在一个山洼处,一栋孤零零的茅草屋立在水塘边。369国道在这里绕了个大弯,如果要将国道拉直,这栋茅草屋正好处在道路中间。

    看到这个情形,陈青云知道,何大娃的茅草屋非拆不可,问题是怎么做通他的工作。

    弯腰进入低矮的房门,俩人的眼睛难以适应这昏暗的厅屋,地面凹凸不平,土砖砌成的墙没有经过任何粉刷,墙壁上挂着破旧的蓑衣,厅屋内有几张缺胳膊少腿的凳子,厅屋中间靠墙有个斑驳的家神台。这是人住的地方吗?陈青云心想,这么一个破败的房子,竟然被当成祖屋看守着,可见这主人头脑有点二百五的味道。

    何成叫道:“何大娃、何大娃在家吗?”

    里屋传来咳嗽声,接着有个虚弱的声音传来:“谁呀?我家大娃子出去了,你们明天再来吧。”

    陈青云掀开门帘,走进里屋细看,一个形容枯瘦的老太太躺在床上,挣扎着想爬起来,却未能如愿。陈青云忙上前道:“奶奶,你别动,我们明天再来。”

    陈青云急忙退出里屋,这个房间比厅屋更是不堪,整间房间只有一个很小的窗户,还是用薄膜遮住,床上垫的是稻草,老太太身上盖的那床被子乌黑发亮,散发着刺鼻的酸臭味,真是令人难以忍受。

    刚出大门,迎面走来挑着木柴的粗壮大汉,见是何成,粗声大气地说:“何书记,你就别打主意了,我娘不肯搬,你们说什么也没用。”

    何成忙对大汉说:“何大娃,这是乡政府的陈乡长,他是特意来看你娘的。”他们的礼品,已经放在了厅屋里。

    何大娃满脸歉意地说:“陈乡长,乡亲们都说你好,我也想住到集镇上去。可我娘就是舍不得离开老屋,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对不住二位领导了。”听何大娃说话的语气,哪像个不通情理的人。

    何成还想继续做说服工作,陈青云拦住了他,对何大娃说:“你想不想治好你娘的病。”

    何大娃眼睛圆瞪着说:“陈乡长,你能治好我娘的病?”

    陈青云笑道:“我知道你娘患的是什么病,我自己可没办法,但我的朋友治疗这病有很大的把握。今天我们先回去,等我朋友过来的时候,我就带他到你家。”

    回乡政府的路上,何成问陈青云:“陈乡长,你真能治好何大娃他老娘的病吗?”何成明白,如果将他老娘的病治好,眼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心中不免很期待。

    陈青云笑道:“我可没有那么大本事,不过我可以请人帮忙。何大娃家的情况还真出乎我的意料,他娘的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很严重。不知道全乡还有多少这种情况。这都是因为穷,看不起病才造成这样。何书记,我想干脆请人来红杉乡做一次义诊吧。”

    何成高兴地说:“陈乡长,如果能这样,乡亲们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呢。”

    “事不宜迟,明天我就回蓉城。”陈青云本想请他二叔过来。虽然他自己能治,但他不想被红杉乡的人当成神医之类的,那样的话,他“陈医生”的名气比“陈乡长”还会大,对于他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

    蓉城军区医院的院长黄之江听到陈青云的想法,当即表态,这事情没问题,下乡义诊的事,他们并没有少干,对农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心中有数,相应的医生和护士随时可以组织好,只等陈青云确定具体的日期。

    陈青云知道,治疗何大娃老娘的病,靠蓉城军区医院不可能很快见效,还得劳驾他二叔。

    陈爱民听说陈青云找他帮忙,二话没说,第二天就从潭洲飞到蓉城,陈青云已经与黄之江约好,第三天医疗队就开赴红杉乡,进行为期三天的义诊活动。陈青云将这个消息提前向王建军汇报,王建军立即召开村支部书记会议,要求他们将这个消息传达给每一个村民。

    红杉乡再一次沸腾了,陈青云的声望在全乡达到了顶点。特别是何大娃,他知道这是陈乡长在履行自己的诺言。对于这样一诺千金的奇男子,他打心眼里佩服,并且下决心,无论他母亲的病能否治好,他都要说服母亲,拆掉老房子,搬到集镇上去。

    义诊的地点就在红杉乡卫生院,院长按照王建军的指示,进行了从未有过的、彻底的大扫除。

    蓉城军区医疗队的大巴车开进红杉乡卫生院的时候,整个庙前集镇上已经是人头攒动,村民们扶老携幼,却能保持良好的秩序。

    在陈青云的安排下,何大娃的老娘第一个接受了陈爱民的治疗,只不过在他治疗的时候,按照陈爱民的要求,所有的人都没有进入治疗室。

    泉湖日报和泉湖电视台的记者也闻讯而来,他们是得到王建军的消息。陈青云没有与记者见面,他将这个机会让给了王建军,他知道,现在的王建军太需要这种露脸的机会。

    陈爱民在治疗室呆了一整天才出来,老太太在甜甜的梦乡中被何大娃背回家。陈爱民给他开了个处方,但医疗队没有华药,不过,陈青云已经向卫生院承诺,这次的华药费用全部由乡政府承担。

    希望得到治疗的人太多了,黄之江不得不延迟了一天的时间,这还是导诊员经验丰富,提高了接诊效率。就这样,整个医疗队的人都累得够呛。

    医疗队回蓉城之前,陈青云陪着他们到烈炎山区尽兴地游玩,算是报答累坏了的医生和护士。黄之江的反应也与其他的朋友一样,对陈青云选择留在红杉乡,有明确的答案。

    医疗队走后,陈青云与王建军马上到雨神县城,向徐达军和林华汇报红杉乡拆迁动员情况,将拆迁户的统计汇总表交给林华。现在还不能与拆迁户签订合同,没有测量之前,指挥部无法确定补偿金额。不过,就算确定了补偿金额,这笔钱也到不了村民手中,或者不能全部到达村民手中,因为还需要利用这笔资金为村民在新的庙前集镇盖房子。

    徐达军告诉王建军和陈青云,他们是全县第一个完成动员工作的乡镇,测量队明后天就会抵达红杉乡,要求他们密切配合测量队的工作。测量完成后,就可以与村民签订拆迁合同,但正式的拆迁,估计要到明年上半年。

    王建军的名字随着修路工作专题通报送到了莫皎和丁剑的案头,红杉乡的工作如此迅速,也令两位领导感到震惊。修路的难度就属拆迁工作最大,红杉乡的拆迁动员是全市完成得最快的乡镇。虽然通报上只有王建军的名字,但莫皎和丁剑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陈青云的功劳,还有可能是以陈青云的功劳为主,他们对陈青云如此处理问题,感觉这个小伙子很识大体。

    通报上的文章就出自陈青云之手,《紫微日报》的大牌记者,写这点文章,那还不手到擒来。不过他的举动,博得了王建军与徐达军等人的好感。

    拆迁动员工作告一段落,陈青云又将注意力转移到集镇建设上来,他原来的计划,想在春节前建好第一批住房,让庙前村的村民搬到新家过年。

    陈青云与何成来到集镇建设工地,林确看到他俩,老远就跑过来。

    陈青云将自己的计划告诉林确,林确大笑,他告诉陈青云,这完全不可能。土地平整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就是修路、铺设自来水管道、铺设燃气管道、修建下水道、最好同时将电力管道也埋进地下,最后才是盖房子。如果在明年六月份前能够将房子盖好,都算是工程施工很顺利。现在离春节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如果要赶春节前将集镇的主要道路修好,还得加快施工进度。

    陈青云知道,盖房子是百年大计,讲究的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如果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推进,只能起到反作用。他为自己急迫的心情感到好笑,也许是目前的工作太顺利,才使自己产生了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

    何成对这种现代化的建设也不清楚,乡下的房子,用的都是大块的青石和土砖,十多天的时间就能将一栋房子盖好,哪有这么麻烦。当陈青云与他商量这个计划时,他还认为完全可以做到,从林确的言谈中,他也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因此,他在旁边一言不发地听陈青云与林确讨论,最后向林确提出,要他提供刚才所说的进度表。

    林确没有反对,将陈青云和何成带到了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大幅的工程进度表,清晰地反应出各项工作的时间结点和工作要求。何成见后非常高兴,要林确再制作一份给他。何成意识到,今后遇到重大的工作事项,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工作细化后再直观地表达出来。

    从林确办公室出来,老远就看见尹真在招手。原来是罗霖的食品公司已经注册完毕,可以与这两家公司签订合同了,县招商局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正在催促红杉乡尽快落实,他们要进行招商引资的年度统计。

    陈青云既专权也放权,但不想别人也这么看待他,于是向尹真提议,在下次的党委会上提出这个议题,看大家的意见再形成决议。

    尹真对他的提议本有小题大做的想法,但她转念细想,觉得他这样处理真是很高明,这样的话,整个乡党委政府的领导都有了参与的感觉。

    周一的党委例会上,王建军提议将这两个项目的签约时间定在周五,地点放在雨神县城,准备工作由尹真全权负责。这个提议得到了乡领导的一致同意,尹真也表示没有问题。

    会议刚结束,王建军就接到县委办公室的通知,让王建军在两天之内赶到泉湖市委组织部,部长找他谈话。

    王建军非常激动,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