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双穿门:咱哥俩谁说了算 > 第72章 朱由校奉命出镇南京

大明双穿门:咱哥俩谁说了算 第72章 朱由校奉命出镇南京

    京城,朱由校朝会,商议改良矿税事宜。

    礼部尚书赵焕当即下跪,说道:“太孙殿下,前事不忘后事师!已经证明过了,矿税一事,害国害民,断不可行!”

    朱由校:“老尚书,前段时期的矿税一事,原因出在执行的过程中。

    朝廷任用的内廷官员谋财无度,欺压百姓,谎报情由,实乃败政。

    但是,此次重启矿税,并不派内廷官员执行,而是由工部执行,刑部监督,收入也全部充入国库。

    还有,这一次矿税,不会在全国大面积铺开,山西夏县只是一个试点,如果着实有效,于国于民有利,则扩大试点;如若还是败政,当立刻叫停!”

    赵焕继续磕头:“太孙,不用试点了,全国都试过了,再怎么试验都是换汤不换药,不行的!会导致官逼民反的!”

    朱由校有点生气:“孤已经跟你说了,这一次和上一次不一样,不用太监,用工部的官员,用你们文官,听明白了没有!满意了没有!”

    赵焕:“那也难保工部的人监守自盗!”

    朱由校:“你们吏部也可以派出官吏,监督工部执行!”

    赵焕:“请太孙收回成命,否则,否则…”

    朱由校大怒:“否则,你要如何?”

    赵焕:“否则,老臣死谏!”

    朱由校:“老匹夫!孤看你是此生一事无成,都特么的快八十了,功不成名不就,是想用一死换取后世清名?

    孤成全你,你准备怎么死!”

    赵焕环顾左右,发现没人过来拽住他,悲怆地仰天长啸:“老夫我今年七十八,不想脑袋要开花!”

    随即,赵焕对着一根盘龙大柱冲了过去!

    ‘ duang’!

    礼部尚书赵焕脑浆迸裂,命死当场!

    文华殿内霎时间充满了血腥味,还有人们不太熟悉的脑浆的味道。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独特的味道!

    朱由校看向户科给事中李奇珍,问道:“你前阵子弹劾李如柏,说他娶了建奴的女子,还说什么轻敌冒进,延误战机,纯属胡言!

    你不在前线,又是户部言官,你的证据从何而来?

    风闻奏事,单凭一股风就能弹劾前线将士?

    眼下,蒋定国重启矿税一事,你可要死谏?”

    李奇珍当即跪了:“太孙殿下重新部署,与上次全然不同,想必会有成效,微臣赞同!”

    山东道御史刘惟忠也被赵焕的鲜血吓到了,连忙:“微臣赞同!赞同!”

    朱由校强势重启矿税,礼部尚书死谏,撞死在盘龙大柱上,这件事,一时之间,就在朝堂内外,传的沸沸扬扬。

    再加上刚把三大营整顿一番,重新启用了好几家武将勋贵,这时的朱由校,已经成为东林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他们却也了解到,朱由校与万历不同。

    朝臣与皇帝有了矛盾,万历一般选择避让,让这个矛盾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不再成为矛盾。

    而朱由校却马上动用锦衣卫和魏朝的铝合金,迅速调查胆敢忤逆的朝臣,只要有了证据,那就是诛连九族。

    所以,他们选择了退让,好在太子朱常洛还是很听话的。

    眼下,万历皇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要朱常洛继位登基,他们一番嘴炮,不怕朱常洛不搁置朱由校。

    朱由校又去找万历汇报情况,说了全部皇庄整顿的事情、燧发枪装备军队、三大营整顿完成、重新任用几大武将勋贵抢占兵部文官职位、重启矿税、皇庄工坊产量大增、流通税征收顺利等等。

    万历听得不耐烦,问道:“你就直说,现在你有多少银子?”

    朱由校:“连同各种税收和工坊售卖的收益,以及各种抄没的赃银,至少五千万两!

    要不,都交给户部管理?”

    万历忽然暴起,在朱由校头上狠狠敲了一下!

    王皇后大惊:“皇上,这是做什么?敲傻了可如何是好!”

    万历:“不用敲,已经傻了!

    居然要把银子交给户部,那不是肉包子打狗吗?

    那帮子文官,干啥啥不会,吃啥啥不够!

    还是你管着,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朱由校大喜,说道:“孙子想去南京,整顿一下江南的政事,还要看一看江南的粮食、以及税收如何。”

    万历:“你不怕累,就去干!爷爷支持你!给你尚方宝剑,还有兵符,想干谁就干谁!

    当然,捅了篓子,爷爷可不管!”

    朱由校跪下磕头,接过尚方宝剑和南京兵部的兵符,使劲挤出两滴眼泪:“爷爷,孙子会想你的!”

    万历笑骂:“一时半会儿的,还死不了!这快过年了,也干不成什么大事,不如年后再去!”

    朱由校:“听说东林党的高攀龙,整日品评政事,干涉朝政,朝中的官员很多与其同气连枝,这种风气,再不整顿,我朱家就在朝廷失声了!

    天下没有了皇家的声音,百姓们什么都听东林党的,这么下去,可了不得!”

    王皇后说道:“就是这个理!东林党太过猖狂,大孙子,你去收拾他们,让他们知道,这是谁家的天下!”

    朱由校笑道:“奶奶,您身边的侍女,再给两个呗?”

    王皇后:“臭小子,过年就十六了,可别学你爷爷、你爹,整出那么多事!

    老老实实的,明年给你大婚,正经八百娶个媳妇!”

    万历皇帝听得老脸一红:当年要不是他没憋住,整出个朱常洛,哪有后来几十年不上朝的荒唐事!

    辞别了万历,朱由校带领定远侯邓文明、怀远侯常延龄,各自带领两千皇庄护卫军,以及整顿后的杨肇基升为神机营总兵官、副将麻时,带领一营火枪兵,随军同行。

    作为朱由校最为倚仗的将领,张之极却没有跟随,他要和他爹负责北京城的防务,以及通州港的收税。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当然也跟着。

    南京是明初的都城,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定都北京。

    不知道朱棣出于何种考量,在南京还保留了一整套中央机构,与北京一般,设有完整的六部班子,还有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

    到了明朝中后期,南京的中央机构实际上已经成为养老机构,一般就是党争失败的官员,看似是平级调动到南京,实则是贬到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