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双穿门:咱哥俩谁说了算 > 第149章 谋算藩王

大明双穿门:咱哥俩谁说了算 第149章 谋算藩王

    经过朱由校的仔细盘点,二十八个藩王,因为土地贫瘠,以经商为主,或者是经商的利益大于拥有土地的,共有:太原府晋王、潞州府沈王、大同的代王、武昌府楚王、平凉府韩王、兰州府肃王、银川府庆王。

    还有,卫辉府潞王,已经投靠了朝廷。

    其余的二十个,先晾着他们。

    等投献的土地失去大半,又没有挣大钱的工坊,看他们能撑多久!

    这时候,黄克瓒说道:“陛下,潞王的做法,会不会有人效仿?会不会有藩王主动上书,请求上交土地,换取工坊?”

    朱由校:“朕觉得,至少有三个,不五个!只不过是什么时候,还要等等!”

    这时候,小太监上殿奏道:“禀陛下,山西的晋王、代王、沈王,有奏疏呈上!”

    朱由校心里有底,这三个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传下来的,按照对待藩王的政令,他们早都出了五服,不在朝廷供养的行列。

    再加上山西的地势,土地受益有限,还有晋商商路的加持,不换取工坊巨额的红利,朱由校都看不起他们。

    果然,他们的奏疏,说的就是这个事:同意,完全同意!

    朱由校笑道:“晋王、代王、沈王,都上书了,他们同意上缴土地!

    朕觉得,这是因为山西距离京城较近的缘故,

    不出意外的话,平凉府韩王、兰州府肃王、银川府庆王,他们三个的奏疏,也在路上了!

    说说吧,山西要有人跑一趟,大西北也要有人去!

    谁愿意?”

    山西河西北之行,虽然西北还存在一定变数,但山西却已经是板上钉钉,去了就是代表皇帝与藩王签订合约,就是一个白捡的功劳!

    这样的出差,自然谁都想去。

    但是,皇帝有自己的心腹,保不准心里已经有了人选,贸然提出来,让皇帝不高兴就惨了!

    朱由校:“此事关系到我大明百年根基,必须予以重视。因为是代表朝廷与藩王签约,所以级别要高,一是与藩王对等,而是让藩王们知道,朝廷对此事的态度。

    因而,就让六部尚书亲自跑一趟。

    至于谁去山西,谁去西北,方大人与各位尚书商量着来吧!”

    兵部尚书黄克瓒、工部尚书宋应星、户部尚书黄嘉善、礼部尚书孙如游、吏部尚书韩爌、刑部尚书范济世,六人面面相觑,无人自荐。

    朱由校看到朝堂上互喷的局面有所改善,很是高兴,说道:“工部、兵部,都很忙,应对辽东战事耽搁不得;

    刑部也要起草税法,以及针对藩王和商贾的民法,都走不开。

    黄爱卿年过七十,就不必辛苦了;

    就由吏部尚书韩爌去山西,顺便回老家看一看;

    礼部尚书孙如游去西北!”

    韩爌说道:“孙大人也七十了,还是臣去大西北,孙大人去山西,免得车马劳顿。”

    孙如游说道:“谢韩大人体恤!”

    其实,朱由校看得出来,韩爌心里是有打算的。

    因为大西北的三个藩王,还没有确定是不是已经同意上交土地,如果没同意,经过他的努力,促成了这件事,那就是大功一件!

    这比去山西,直接签订合约,要强得多!

    朱由校分析,湖南湖北有七个藩王:武冈(湖南邵阳)府岷王、襄阳府襄王、蕲州(湖北黄冈)府荆王、长沙府吉王、常德府荣王、荆州府惠王、衡州(湖南衡阳)府桂王。

    他们的实力犬牙交错,抱团取暖,不管是屈服,还是抗争,都很可能一致行动。

    但朱由校认为,他们地处航运中心,出海谋取更大利益的可能性更高,也就是上交土地的几率大一些。

    而河南的藩王,汝宁(河南汝南)府崇王、洛阳府福王、开封周王、彰德(河南安阳)府赵王、南阳府唐王,却因为土地的价值极大,不大容易放弃。

    尤其是福王朱常洵,心里极度不平衡,在他的影响下,河南的藩王们,估计要到最后,才能见到结果。

    山东的济南府德王、青州府衡王、兖州府鲁王,因为相对靠海,也可能上交土地。

    陕西西安的秦王、汉中府瑞王、饶州(江西上饶)府淮王、成都的蜀王,因为奖赏困难,估计要保留土地。

    至于建昌(辽宁葫芦岛)府益王,身处战争中心,绝对不会要土地。

    估计他是藩王中最支持新政的!

    因为上缴了土地,他拿到钱财就可以到其他安全的地方开工坊挣钱,而留在战场守着土地,真的是等死!

    所以,益王的奏疏,也很快会到来。

    黄嘉善从京城出发,走井陉口,娘子关,到达太原。

    此时已经是十月,降下大雪,路途艰难。

    可怜七十岁的老头,在马车里,快要被颠簸得散了架。

    过娘子关的时候,黄嘉善就发现,山西的防务还是可以的,娘子关上,刀枪林立,旌旗招展,很是雄壮的样子!

    并且,还听说现在的娘子关,只进不出!

    就算走在通往太原的官道上,也经常看到运送粮草的车队,延绵数里,都是朝着娘子关的方向而去。

    要是这样看来,晋王还没有忘记的他的使命,至少堵住了建奴绕道山西,攻击京城的道路。

    越接近太原,气氛就越压抑,甚至还见到了好几个军营!

    这个就不对了!

    建奴离着山海关还远着呢!

    鞑靼都被牵制在辽东战场,一部分投靠大明,另一部分被建奴兼并,还算安全的太原,用得着这样吗?

    到了太原南面的榆次县,当过兵部尚书的黄嘉善已经知道,他们掉进狼窝了!

    榆次县距离太原四十里,是太原的南大门,在这里,驻扎着五万大军!

    而且,只要是经过的人,都要盘查!

    黄嘉善只带着五十名侍卫,却仅有十名锦衣卫的人。

    眼看着就要到达军营,黄嘉善急忙让五名锦衣卫返程回京,向皇帝报告:山西军队异动,封锁娘子关,太原外围有重兵把守!

    只是,娘子关已经实行只进不出的军事管制,那就只只能先绕道北上大同,经张家口返回京城。

    顺便,也能探听一下大同代王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