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秦二世穿越到了时空隧道 > 第17章 打造大秦文化中枢

秦二世穿越到了时空隧道 第17章 打造大秦文化中枢

    秦王政微微点头,示意一旁的赵高:“收下!”

    “谨遵陛下之命。”

    交出兵符,嬴高忽然感到一身轻松,随即对秦王政道:“父王,儿臣此行入咸阳,有些事需得您的支持。”

    “哦?”

    秦王政深深看了嬴高一眼,然后对蒙恬一笑,他清楚嬴高来咸阳绝非只为归还兵符。他太了解嬴高,嬴高无事不登三宝殿。

    “陛下,臣家中尚有琐事,臣先告退了!”听到嬴高这么说,蒙恬连忙起身。

    “蒙将军不必如此!”嬴高对蒙恬一笑,随即摇头:“即便你现在离开,我想父王也会召集群臣商议。”

    秦王政瞥了眼嬴高,挥挥手:“蒙卿,坐下!”

    “谨遵陛下之命。”

    ......

    重新落座的蒙恬眼中掠过一丝激动,他明白秦王政与嬴高这么做,意味着并未将他视为外人。秦王政坐在王座上,看在眼里,此刻他对嬴高十分满意。他这个儿子,虽仅八岁,但在人情世故上,堪称人中龙凤。

    “父王,这是儿臣心中所想,您和蒙将军看看,看儿臣哪里考虑不周……”嬴高将密封的铜筒递给秦王政。

    “嗯。”

    拔开青铜管盖,秦王政展开鹿皮卷轴,浏览片刻,面色渐趋庄重:“蒙卿,你也来一观!”

    “遵命。”

    一时之间,书房内静默无声,众人皆等待着蒙恬的见解。

    ……

    “你欲编纂典籍?且是医术、农学?”

    蒙恬放下鹿皮卷,秦王政注视着嬴高,一字一顿:“你可曾想过,你是大秦的公子,战功在大秦无人能及。”

    “孤让你拜入王翦门下,便是希望你在军中有所建树……”

    当今的大秦,对文治并不重视,加之《吕氏春秋》之事,对此类事务尤为敏感。

    “父王!”

    嬴高神色肃穆,向秦王政拱手:“父王志在统一寰宇,如今我大秦拥有虎狼之师,号称天下诸侯之首。”

    “然而,在文化领域,我大秦之地,却如荒芜之地。”

    “如今山东六国,崇尚儒家的齐鲁文化盛行,南方则有崇尚巫鬼的楚文化。”

    “但我巍巍大秦,未来的中原主宰,除了森严的秦法,别无他长。”

    “天下固然需以武力夺取,但父王,你只想着一统天下,可曾想过一统之后,大秦又该如何自处?”

    “轰!”

    嬴高的话语如同暮鼓晨钟,令秦王政和蒙恬一怔,秦王政目光一转:“对此事,你有何见解,若有谬误,孤既往不咎。”

    此刻,秦王政猛然发现,嬴高提出的问题是大秦群臣从未察觉,未曾思考过的重大问题。

    对大秦来说,这至关重要。

    见秦王政敏锐地意识到其重要性,嬴高心中暗喜,只要秦王政认识到重要性,便有了操作的空间。

    “遵命。”

    嬴高微微点头,饮一口长案上的香茗,道:“父王,儿臣在三川郡时忽然意识到此问题。”

    “天下需要大秦勇士,需要武力夺取,但治理天下,必然需要大秦的官员,以文治天下,方能休养生息,令六国百姓归心。”

    “这其中,需要一个核心的信仰,需要一个能让天下人认同的价值观,治理天下,终究是文人之事。”

    “因此,文化的繁荣,是国家强盛的一部分。”

    “儿臣计划在三川郡设立一所学院,开设国学、医术、格物、农学,乃至军事、纵横六科。”

    “只是如今正值争霸之际,军事与纵横至关重要,故儿臣暂去其二,仅留四科。”

    “继续说……”

    听到一半,秦王政见嬴高停顿,忍不住催促道。

    放下手中的茶盏,嬴高接着说:“国学以培育热爱大秦,忠于王上,为大秦强盛奋斗的信念,以及培养学子治理地方的能力。”

    “医术,培养大批医师,无论军中还是民间,生老病死皆需,有利于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我大秦以农耕与战争立国,大秦勇士横扫天下,故在农学上,培养一批人才,极为必要。”

    “儿臣将奇巧技艺与墨家机关、公输家族的技能,称为格物,若能培养出巧匠,必然能使大秦攻城器械更为强大。”

    ……

    许久之后,秦王政眼中掠过一丝震撼,但瞬间收敛:“高,兵学与纵横是否有必要设立?”

    听闻此言,嬴高轻笑:“父王,凡学院毕业的学子,必是有真才实学者,将在地方、朝廷、军中生根发芽。”

    “而国学是每位学子必修之课,儿臣以为由父王担任院长,如此一来,毕业学子皆为父王门生。”

    ……

    “父王,兵学一旦设立,意味着大秦将源源不断地涌现将才、帅才,乃至谋士,且这些人必定忠诚,如此,可保大秦军队的强大力量。”

    “至于纵横,父王应知,无论是现存的山东六国,还是中原之外的国度,皆需使者前往交涉,纵横一派,儿臣认为最为合适。”

    “毕竟这天下,不止我大秦一国,纵横于内是祸乱,于外,则是父王手中的利剑。”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如此纵横家,必将成为父王手中最锐利的剑!”

    ……

    嬴高的话语让秦王政和蒙恬大为震惊。

    此刻,他们明白了嬴高的意图,是要塑造共同的信仰,打造彻底忠于秦王的军队将士,同时进一步瓦解日益壮大的军旅派系。

    建立国学后,大秦的官员将源源不断,这对将来灭国的准备至关重要。

    可以说,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嬴高的考量都是为了大秦,为了秦王政。此刻,秦王政和蒙恬看向嬴高,心中不禁有些欣喜。

    在他们看来,此事极具可行性。

    “高,建立学院,夫子从何处招募?”半晌后,待心中的惊讶平息,秦王政问道。

    “从天下广纳,一如当年孝公求贤!”

    此刻,嬴高神情庄重,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三川郡的学院一旦设立,所需师资力量极为庞大,仅凭文化匮乏的大秦无法支撑。

    若从大秦抽调师资,对大秦朝廷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再者,嬴高此举还有另一目的,即进一步摧毁已形成的儒家齐鲁文化,说到底,他想挖稷下学宫的墙角。

    “三公子,若夫子从天下招募,如此一来,他们对大秦,对王上的忠诚度……”蒙恬目光凝重,对嬴高说道。

    在修真世界中,忠诚对于一个宗门,对于一位主宰而言,远胜过任何天赋,有时,他们宁可培养资质平庸的弟子,也不愿接纳一个心怀异志的绝顶天才。

    “父尊,蒙将军,三川学院之中,师者仅传授固定的经典修炼法门,这些法门皆由宗门审定,方能传世。”

    嬴高简洁的话语,解开了蒙恬的疑惑,也让秦王政看到了其中的可能性。

    “呵......”

    秦王政深深吐气:“此事孤需深思,暂无法回应,高儿你说欲着书立论?”

    “嗯!”

    嬴高点头:“父尊,此事宜早不宜迟,孩儿欲在三川郡创建一个修真文化中心,让天下人知晓,我大秦不仅有无衣战歌,亦有蒹葭秘籍。”

    “高儿,自古着书之人,皆为德行崇高的长者,如老子着《道德真经》,孙武着《孙子兵法》,你打算着何书呢?”

    此刻,秦王政略带笑意。

    嬴高神色庄重,对秦王政说道:“禀父尊,孩儿欲着书,除农耕、医术之外,还想着录一些少年启蒙的修真入门篇。”

    秦王政闻言轻笑:“志向不凡,你先去着书,孤再仔细思量,给你答复。”

    “诺。”

    ......

    嬴高应声,从容离开秦王政的藏书阁,他对结果并无疑虑,因秦王政已动心。毕竟他所提之事,正是为秦王政的霸业添砖加瓦。身为千古一帝,秦王政的政治直觉不会错过此机。

    秦王政欲稍作思考,乃因今日之事太多,心中尚需梳理,故借此推延。

    由此可见,秦王政是个理智且自信的帝王,即便此事可行,又出自亲子之口,仍需深思熟虑。

    待嬴高身影消失,秦王政眼底深处的震惊尽数收敛,转向蒙恬问道:

    “蒙卿,公子高之言,你也听见了,对此事有何见解?”

    面对秦王政的询问,蒙恬心中念头翻涌,沉吟片刻,答道:“王上,公子高所提之事,确有实施之可能。我大秦修真底蕴不足,或许可让公子高一试,只是兵法修真一途,暂时不宜开放。”

    ......

    “嗯。”

    秦王政点头,一字一顿:“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况且三川郡正处函谷关外,不妨一试!”

    此时,蒙恬面色骤变,抬头看向秦王政:“王上,依公子高之意,此举必然耗费巨额资源。且维持学院运作,必定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