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逃荒 第284章 朝堂之上
残阳西斜,暮霭沉沉,东吴都城建邺宫的太极殿内,气氛凝重而压抑。
一道急诏如星火传令,什么八公贵胄、三省要员、御史台臣僚…但凡狗腿还没断的官员,都在匆匆赶赴宫闱。
人潮如涌,涌入这八千平方的巍峨大殿之中。然纵有广阔殿宇,却也难容这济济朝堂之人。无奈之下,众人整列分队,六条队列依次排开,却仍显逼仄不堪。
那些四品以下的官员,连这大殿的门槛都挤不进来,这会儿只能瑟缩于殿外广场,任由寒风凛冽,吹彻周身,静静等待着殿内传出关乎东吴国运的决策之声。
自从得知胡盟、蜀、越已集结兵力,准备攻打吴国时,吴帝在东堂已经待了整整一下午,这会儿连中午饭都还没吃。
由于实在想不出良策,所以他也只能召集各路大臣,令他们快马加鞭入宫商议对策。
其实洛云他们下午就进了宫,得知吴帝正在召集大臣入宫,所以他们也只能先看看这个会议的进展情况再做打算了。
沈珺是司隶校尉,正三品,所以她想排外面也不行。吴国并不设立丞相,除了吴帝,最高权力的自然就是八公和尚书省了。
所谓的八公,指的是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而尚书省则划分为六曹:吏部、殿中、五兵、左民、度支和田曹。
在这个时空里,每个国家的制度均不相同,因而官职也有所差异,名称也不尽相同。
比如蜀国就没有司隶校尉府,负责情报机构的是御史台;而越国的尚书省则是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在吴国,虽然说最高的部门是八公和尚书省,然而由于司隶校尉是吴国的检察机构,门下省相当于吴帝的秘书团。
所以这两个机构看似并非核心机构,但权力却与八公和尚书省旗鼓相当。其实吴帝这样分配权力的目的颇为简单,就是为了相互制衡,以防一家独大。
哪个皇帝都一样,会缺才、缺钱、缺良心,就是不会缺女人、狗腿子,其实吴帝也一样。
所以除了司隶校尉府,吴帝有的是人帮他刺探情报。特别是这种低端的情报,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吴帝怎么可能还会不知道。
其实早在蜀、越两国与胡人暗中勾结之初,司隶校尉府便已探查到风声,洛枫也曾向吴帝恳切进言,警示过其中的危机。无奈吴帝对此将信将疑,朝堂群臣也大多未予重视。
其实,即便吴帝当时相信了这一事,恐怕也难以扭转乾坤。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倒是能赢得一些筹备谋划应对的时机,起码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仓促应对。
这时,在朝堂之上,但凡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大臣都过来了,唯独缺了洛云一人。
虽然洛云身为公主,但她可不是花瓶,不但文采出众,而且武艺高强,在吴国是出了名的才女,在朝堂之中也同样享有颇高的威望。
以往但凡朝中有重大要事,她都会挺身而出,奋勇当先。然而这次那么重要的紧急朝会,她却迟迟没有现身。所以这种反常的举动,多少也令一些大臣心生疑惑,暗自猜测其中的缘由。
其实洛云未现身,主要是因为诸多情况尚未明晰,洛枫便让她回后宫了,称有情况再通知她。另外她老子也没召她。
不得不说,洛枫还是极具先见之明的,朝堂上有八九成的文官主张和亲,其中建议把洛云送到越国的更是不下半数。
而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只因为洛云才华出众,留在吴国太过耀眼,这会影响到太子的威信。
毕竟历朝历代,都不主张让后宫的女子涉政,洛云已然是个例外。
另外,倘若把洛云送到越国,先不论她的才华和武艺,单是她的相貌便能令天下男子折服。
所以要是把她送去越国和亲,不但能表明吴国的诚意,而且洛云也能从中斡旋,阻止吴、越两国的战争。
然而,这一建议,却遭到了武官们的极力反对。这时,吴国大将军李盛指着那些三省六部的人大骂道:
“特奶奶的,尔等竟还有脸如此言说。六公主殿下虽年少,然其功绩卓着,尔等莫非眼瞎了不成,竟视而不见?和亲之策,或可一试,然本将以为,尔等应将自家妻女献予胡人,或可使其退兵,亦未可知。”
“你…”太保朱尤顿时怒目圆睁,戟指李盛,“未曾想你身为大将军,竟口出这般粗陋之言,实乃斯文扫地!莫以为唯你通晓兵法,老夫亦深谙此道!我等所献之策,乃是最优之选!”
“优你大爷!”卫将军苏颀面色冷峻,言辞犀利地反驳道。
“尔等可曾思忖过‘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前车之鉴?蜀、越两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绝非善类,而如今竟妄图将从公主送去和亲,此等行径,无疑是将各位公主置于险地,且于国无益,纯粹是误国误民之举!”
右仆射陶璟一脸不满,高声说道:“既如此,尔等这般反对,那便拿出个可行之策来!现今是要人无人,要粮无粮。若要战,兵器之事我尚可尽力筹措,然兵源与粮草,就仰仗诸位自行设法解决了!”
“着实荒谬!”又一员武将瞋目而视,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尔等既无粮草以供军需,又未能筹谋良策以应危局,却推诿于我等自行设法,朝廷豢养尔等有何用?
现今我军粮草匮乏、兵源短缺,这般情形之下,何以坚守城邑?倘若无计可施,莫若大开城门,迎敌军入城,也好让尔等亲身领教,自行寻觅那解决之道!”
大堂之上,人本来就多,本来还好好的,但一谈到要拿公主去和亲,大家便吵了起来。
其实双方不认同对方的原因也很简单。在这些文官看来,女人的作用便是为了稳固江山。反正都得嫁人,嫁给谁、嫁到何处又有何关系?平民也罢,公主也罢,都是同一个道理。
而这些武官则不同。在他们看来,他们出生入死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妻儿,让自己的家人活得有尊严。现在拿自己的公主去和亲,那就跟投降没什么两样。
反正吴帝是让他们前来商议对策的,那也就是说,这场争吵在所难免,所以他们无论怎么吵也都毫无顾忌了。
然而听这些人吵了大半天都没得出个结论,吴帝这会儿心跳都飙升到了一百四,血压高达一百八,此时他的脑袋嗡嗡直响,感觉整个人就快炸开了一般。
“够了!”吴帝龙颜大怒,猛地拍击御案,震得桌上的文牒簌簌作响,继而大声怒喝道:“都给朕住口!瞧瞧你们这般模样,吵嚷了这许久,究竟议出了何种结果!”
听到吴帝发怒,所有人瞬间噤声,刚刚还如同沸腾热锅一般的朝堂,就像被人猛地倒进了一桶冷水,瞬间全都安静了下来。
“哼!”
吴帝面色阴沉,怒目扫过群臣,“往昔尔等动辄讥笑晋国,如今反观自身,又是何等模样?在朕看来,尔等尚不及晋国朝臣!”
说罢,吴帝目光如炬,扫视了一遍朝堂,最终目光定格在大将军李盛身上。这时,太极大殿中,落针可闻,仅剩下吴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气氛凝重得压抑。
“李盛,方才就属你争执最甚,那便由你来说与朕听,这仗接下来究竟该如何打?是战是和,速速讲来!”
“啊…哦!”李盛微微一愣,瞧了瞧他左边的太尉,又瞧了瞧他右边的大司马。他发现,这两个王八蛋就像不认得他一样。于是他心里顿时一阵慌乱。
太尉负责的是军政,大司马负责的是战略,而他自己负责的是冲锋。吴帝问他有何对策,那他除了干他大爷的,还能怎么着?
见这两人都不吭声,李盛十分无奈,这会儿也只能出列给吴帝恭恭敬敬行了一礼,随即才缓缓开口道:
“臣叩见陛下!陛下,臣以为,当下宜速召六公主殿下回朝领兵,公主殿下必有破局之法。”
这话一出,对面的文官们顿时神色各异,脸上纷纷流露出不悦之色,那神情就像是被人忽然踩到了尾巴一般。
“此乃你之良策?”吴帝眉头微蹙,声音低沉而冷硬地问道。
“陛下,臣一介武夫,唯晓征伐。无论何种敌手,蒙陛下令臣出击,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臣之策也。”李盛垂首拱手,欠身行礼道。
听到李盛这般说,吴帝这火气想发似乎还真不好发出来。毕竟李盛所言也在理。
其实吴帝非常疼爱洛云,要说舍不得,他是第一个舍不得把洛云给嫁出去的,但她终归是个女子。
这些年让她南征北战,已经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而且一个女孩子打打杀杀,受伤在所难免,他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受伤。
另外,他不想让洛云再涉政的原因还有一个,那便是洛云太过优秀了。优秀得让其他皇子都喘不过气来。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干,然而吴帝期望的可不单单是自己这一个女儿能干。
同样,身为一国之君,他也不愿自己的臣子只有一个能臣,其余的全都特么是饭桶。于是,吴帝挥了挥手,让李盛退了回去。
这时,吴帝把目光落在了班位上一言不发的洛枫身上:“枫儿,你率先察觉蜀、越两国背信弃义,与胡贼勾结。那么你且道来,有何应对之策?是战,亦或是和?”
听到吴帝这么说,洛枫连忙上前拱手行礼说道:“儿臣叩见父皇。此事重大,儿臣亦无良策。然儿臣以为,和亲恐难挽危局。蜀、越两国狼子野心,所觊者乃我吴国之锦绣山河,断非和亲可餍足。”
类似的话洛云曾对他说过,当然,他自己原本也是这般想的。晋帝把半个后宫都送给了胡人,那胡人感激他了吗?他们除了认为晋帝更加无能之外,便只会剩下嘲笑。
虽然他认为这一战他们吴国会输,但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故而,儿臣主张一战。兵法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胡、蜀、越三方之勾结,不过利字为谋,岂有真情实谊、稳固联盟可言?若我朝能奋力击退其一,挫其锐气,则整场战局便有望扭转,获取胜机。”
听到洛枫如此一说,李盛赶忙走了出来:“陛下,臣附议!”
这时,太尉和大司马领着众将领也走了出来,行礼说道:“臣附议!”
看到所有武将都主战,文官这边都无奈地摇了摇头。尚书令冯术微微皱眉,轻甩衣袖,稳步出列,躬身行礼后朗声道:
“臣叩见陛下!陛下圣明,微臣以为,五皇子殿下适才所提之议,或有可斟酌之处,臣心下实难认同,特冒昧进言。”
“冯大人,有何顾虑,但说无妨。”吴帝连忙回应。
敌人正在集结,吴帝不敢拖延磨蹭,所以在朝堂之上,那些能省去的规矩他都尽量从简了。说实话,要是能找到相应的对策,别说是斗嘴,就算这些大臣打得头破血流他也觉得无所谓了。
冯术面容肃穆,双手恭敬地交叠作揖,缓声说道:“陛下,五皇子殿下适才所陈之策,确有可取之处。然当下国内天灾频仍,百姓深陷困厄,仓廪空虚,衣缕破败,实不堪征战之负累。
既诸臣对和亲之策有所异议,微臣思忖,不妨先行遣派能言善辩之士为使者,往赴敌营交涉,探察其确切意图与诉求,再做定夺。”
听冯术这么一说,朝堂上那些什么太宰、太傅、太保之类的,也都全部出列:“臣附议!”
找敌方商议,这一做法看起来是最稳妥的做法,但实际上依然是向对方示弱了,跟送公主去讲和其实差别不大。
吴帝目光一转,瞥见太子立于朝堂一侧,双眉紧蹙,双唇紧闭,神情凝重,久久未发一言。于是便问道:“太子,谈谈你的看法,对于此事你可有应对之法?”
太子微微一笑,虽略带着几分不情愿,但他还是走出列,朝吴帝恭敬行了一礼:“儿臣叩见父皇!儿臣有话就直说了。”
“嗯,你尽管说!”
“是,父皇…既然蜀、越二国可与胡人合攻吴,那我大吴何不与胡人结盟,以谋蜀、越二国?如此,则危可解矣。”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是鸦雀无声。
一道急诏如星火传令,什么八公贵胄、三省要员、御史台臣僚…但凡狗腿还没断的官员,都在匆匆赶赴宫闱。
人潮如涌,涌入这八千平方的巍峨大殿之中。然纵有广阔殿宇,却也难容这济济朝堂之人。无奈之下,众人整列分队,六条队列依次排开,却仍显逼仄不堪。
那些四品以下的官员,连这大殿的门槛都挤不进来,这会儿只能瑟缩于殿外广场,任由寒风凛冽,吹彻周身,静静等待着殿内传出关乎东吴国运的决策之声。
自从得知胡盟、蜀、越已集结兵力,准备攻打吴国时,吴帝在东堂已经待了整整一下午,这会儿连中午饭都还没吃。
由于实在想不出良策,所以他也只能召集各路大臣,令他们快马加鞭入宫商议对策。
其实洛云他们下午就进了宫,得知吴帝正在召集大臣入宫,所以他们也只能先看看这个会议的进展情况再做打算了。
沈珺是司隶校尉,正三品,所以她想排外面也不行。吴国并不设立丞相,除了吴帝,最高权力的自然就是八公和尚书省了。
所谓的八公,指的是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而尚书省则划分为六曹:吏部、殿中、五兵、左民、度支和田曹。
在这个时空里,每个国家的制度均不相同,因而官职也有所差异,名称也不尽相同。
比如蜀国就没有司隶校尉府,负责情报机构的是御史台;而越国的尚书省则是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在吴国,虽然说最高的部门是八公和尚书省,然而由于司隶校尉是吴国的检察机构,门下省相当于吴帝的秘书团。
所以这两个机构看似并非核心机构,但权力却与八公和尚书省旗鼓相当。其实吴帝这样分配权力的目的颇为简单,就是为了相互制衡,以防一家独大。
哪个皇帝都一样,会缺才、缺钱、缺良心,就是不会缺女人、狗腿子,其实吴帝也一样。
所以除了司隶校尉府,吴帝有的是人帮他刺探情报。特别是这种低端的情报,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吴帝怎么可能还会不知道。
其实早在蜀、越两国与胡人暗中勾结之初,司隶校尉府便已探查到风声,洛枫也曾向吴帝恳切进言,警示过其中的危机。无奈吴帝对此将信将疑,朝堂群臣也大多未予重视。
其实,即便吴帝当时相信了这一事,恐怕也难以扭转乾坤。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倒是能赢得一些筹备谋划应对的时机,起码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仓促应对。
这时,在朝堂之上,但凡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大臣都过来了,唯独缺了洛云一人。
虽然洛云身为公主,但她可不是花瓶,不但文采出众,而且武艺高强,在吴国是出了名的才女,在朝堂之中也同样享有颇高的威望。
以往但凡朝中有重大要事,她都会挺身而出,奋勇当先。然而这次那么重要的紧急朝会,她却迟迟没有现身。所以这种反常的举动,多少也令一些大臣心生疑惑,暗自猜测其中的缘由。
其实洛云未现身,主要是因为诸多情况尚未明晰,洛枫便让她回后宫了,称有情况再通知她。另外她老子也没召她。
不得不说,洛枫还是极具先见之明的,朝堂上有八九成的文官主张和亲,其中建议把洛云送到越国的更是不下半数。
而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只因为洛云才华出众,留在吴国太过耀眼,这会影响到太子的威信。
毕竟历朝历代,都不主张让后宫的女子涉政,洛云已然是个例外。
另外,倘若把洛云送到越国,先不论她的才华和武艺,单是她的相貌便能令天下男子折服。
所以要是把她送去越国和亲,不但能表明吴国的诚意,而且洛云也能从中斡旋,阻止吴、越两国的战争。
然而,这一建议,却遭到了武官们的极力反对。这时,吴国大将军李盛指着那些三省六部的人大骂道:
“特奶奶的,尔等竟还有脸如此言说。六公主殿下虽年少,然其功绩卓着,尔等莫非眼瞎了不成,竟视而不见?和亲之策,或可一试,然本将以为,尔等应将自家妻女献予胡人,或可使其退兵,亦未可知。”
“你…”太保朱尤顿时怒目圆睁,戟指李盛,“未曾想你身为大将军,竟口出这般粗陋之言,实乃斯文扫地!莫以为唯你通晓兵法,老夫亦深谙此道!我等所献之策,乃是最优之选!”
“优你大爷!”卫将军苏颀面色冷峻,言辞犀利地反驳道。
“尔等可曾思忖过‘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前车之鉴?蜀、越两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绝非善类,而如今竟妄图将从公主送去和亲,此等行径,无疑是将各位公主置于险地,且于国无益,纯粹是误国误民之举!”
右仆射陶璟一脸不满,高声说道:“既如此,尔等这般反对,那便拿出个可行之策来!现今是要人无人,要粮无粮。若要战,兵器之事我尚可尽力筹措,然兵源与粮草,就仰仗诸位自行设法解决了!”
“着实荒谬!”又一员武将瞋目而视,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尔等既无粮草以供军需,又未能筹谋良策以应危局,却推诿于我等自行设法,朝廷豢养尔等有何用?
现今我军粮草匮乏、兵源短缺,这般情形之下,何以坚守城邑?倘若无计可施,莫若大开城门,迎敌军入城,也好让尔等亲身领教,自行寻觅那解决之道!”
大堂之上,人本来就多,本来还好好的,但一谈到要拿公主去和亲,大家便吵了起来。
其实双方不认同对方的原因也很简单。在这些文官看来,女人的作用便是为了稳固江山。反正都得嫁人,嫁给谁、嫁到何处又有何关系?平民也罢,公主也罢,都是同一个道理。
而这些武官则不同。在他们看来,他们出生入死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妻儿,让自己的家人活得有尊严。现在拿自己的公主去和亲,那就跟投降没什么两样。
反正吴帝是让他们前来商议对策的,那也就是说,这场争吵在所难免,所以他们无论怎么吵也都毫无顾忌了。
然而听这些人吵了大半天都没得出个结论,吴帝这会儿心跳都飙升到了一百四,血压高达一百八,此时他的脑袋嗡嗡直响,感觉整个人就快炸开了一般。
“够了!”吴帝龙颜大怒,猛地拍击御案,震得桌上的文牒簌簌作响,继而大声怒喝道:“都给朕住口!瞧瞧你们这般模样,吵嚷了这许久,究竟议出了何种结果!”
听到吴帝发怒,所有人瞬间噤声,刚刚还如同沸腾热锅一般的朝堂,就像被人猛地倒进了一桶冷水,瞬间全都安静了下来。
“哼!”
吴帝面色阴沉,怒目扫过群臣,“往昔尔等动辄讥笑晋国,如今反观自身,又是何等模样?在朕看来,尔等尚不及晋国朝臣!”
说罢,吴帝目光如炬,扫视了一遍朝堂,最终目光定格在大将军李盛身上。这时,太极大殿中,落针可闻,仅剩下吴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气氛凝重得压抑。
“李盛,方才就属你争执最甚,那便由你来说与朕听,这仗接下来究竟该如何打?是战是和,速速讲来!”
“啊…哦!”李盛微微一愣,瞧了瞧他左边的太尉,又瞧了瞧他右边的大司马。他发现,这两个王八蛋就像不认得他一样。于是他心里顿时一阵慌乱。
太尉负责的是军政,大司马负责的是战略,而他自己负责的是冲锋。吴帝问他有何对策,那他除了干他大爷的,还能怎么着?
见这两人都不吭声,李盛十分无奈,这会儿也只能出列给吴帝恭恭敬敬行了一礼,随即才缓缓开口道:
“臣叩见陛下!陛下,臣以为,当下宜速召六公主殿下回朝领兵,公主殿下必有破局之法。”
这话一出,对面的文官们顿时神色各异,脸上纷纷流露出不悦之色,那神情就像是被人忽然踩到了尾巴一般。
“此乃你之良策?”吴帝眉头微蹙,声音低沉而冷硬地问道。
“陛下,臣一介武夫,唯晓征伐。无论何种敌手,蒙陛下令臣出击,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臣之策也。”李盛垂首拱手,欠身行礼道。
听到李盛这般说,吴帝这火气想发似乎还真不好发出来。毕竟李盛所言也在理。
其实吴帝非常疼爱洛云,要说舍不得,他是第一个舍不得把洛云给嫁出去的,但她终归是个女子。
这些年让她南征北战,已经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而且一个女孩子打打杀杀,受伤在所难免,他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受伤。
另外,他不想让洛云再涉政的原因还有一个,那便是洛云太过优秀了。优秀得让其他皇子都喘不过气来。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干,然而吴帝期望的可不单单是自己这一个女儿能干。
同样,身为一国之君,他也不愿自己的臣子只有一个能臣,其余的全都特么是饭桶。于是,吴帝挥了挥手,让李盛退了回去。
这时,吴帝把目光落在了班位上一言不发的洛枫身上:“枫儿,你率先察觉蜀、越两国背信弃义,与胡贼勾结。那么你且道来,有何应对之策?是战,亦或是和?”
听到吴帝这么说,洛枫连忙上前拱手行礼说道:“儿臣叩见父皇。此事重大,儿臣亦无良策。然儿臣以为,和亲恐难挽危局。蜀、越两国狼子野心,所觊者乃我吴国之锦绣山河,断非和亲可餍足。”
类似的话洛云曾对他说过,当然,他自己原本也是这般想的。晋帝把半个后宫都送给了胡人,那胡人感激他了吗?他们除了认为晋帝更加无能之外,便只会剩下嘲笑。
虽然他认为这一战他们吴国会输,但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故而,儿臣主张一战。兵法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胡、蜀、越三方之勾结,不过利字为谋,岂有真情实谊、稳固联盟可言?若我朝能奋力击退其一,挫其锐气,则整场战局便有望扭转,获取胜机。”
听到洛枫如此一说,李盛赶忙走了出来:“陛下,臣附议!”
这时,太尉和大司马领着众将领也走了出来,行礼说道:“臣附议!”
看到所有武将都主战,文官这边都无奈地摇了摇头。尚书令冯术微微皱眉,轻甩衣袖,稳步出列,躬身行礼后朗声道:
“臣叩见陛下!陛下圣明,微臣以为,五皇子殿下适才所提之议,或有可斟酌之处,臣心下实难认同,特冒昧进言。”
“冯大人,有何顾虑,但说无妨。”吴帝连忙回应。
敌人正在集结,吴帝不敢拖延磨蹭,所以在朝堂之上,那些能省去的规矩他都尽量从简了。说实话,要是能找到相应的对策,别说是斗嘴,就算这些大臣打得头破血流他也觉得无所谓了。
冯术面容肃穆,双手恭敬地交叠作揖,缓声说道:“陛下,五皇子殿下适才所陈之策,确有可取之处。然当下国内天灾频仍,百姓深陷困厄,仓廪空虚,衣缕破败,实不堪征战之负累。
既诸臣对和亲之策有所异议,微臣思忖,不妨先行遣派能言善辩之士为使者,往赴敌营交涉,探察其确切意图与诉求,再做定夺。”
听冯术这么一说,朝堂上那些什么太宰、太傅、太保之类的,也都全部出列:“臣附议!”
找敌方商议,这一做法看起来是最稳妥的做法,但实际上依然是向对方示弱了,跟送公主去讲和其实差别不大。
吴帝目光一转,瞥见太子立于朝堂一侧,双眉紧蹙,双唇紧闭,神情凝重,久久未发一言。于是便问道:“太子,谈谈你的看法,对于此事你可有应对之法?”
太子微微一笑,虽略带着几分不情愿,但他还是走出列,朝吴帝恭敬行了一礼:“儿臣叩见父皇!儿臣有话就直说了。”
“嗯,你尽管说!”
“是,父皇…既然蜀、越二国可与胡人合攻吴,那我大吴何不与胡人结盟,以谋蜀、越二国?如此,则危可解矣。”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是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