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 第191章 是骡子是马
热门推荐:
看见血条的我,选择打爆世界
妻妾同娶:重生后我当场改嫁渣男他爹
分手后,我成了天眼神医
和女主她哥离婚后,我被糙汉宠上天
结婚纪念日,妻子带着白月光回家
谍战1937:开局血洗特高科
天渊
都市之神医下山
太古龙象诀
李浩宇微微一笑,沉思片刻后回答道:“陛下,立储之事乃国家大计,应由陛下和朝中重臣共同商议决定。”
“臣作为外戚,本不该多言。”
“但既然陛下垂询,臣便斗胆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太子殿下与晋王殿下都是人中龙凤,各有千秋。”
“但臣认为,如果是为了稳妥起见,还是立晋王殿下为储君的好。”
“哦?”李世民眉头一挑,显然对李浩宇的回答颇感兴趣,“为何贤婿会认为稚奴更为稳妥?”
李浩宇平静地解释道:“晋王殿下年纪尚幼,更易于培养与塑造。”
“其性情温和,待人宽厚,有着广泛的亲和力。”
“且从历史角度来看,晋王作为皇帝成就斐然,不仅成功覆灭高句丽,将大唐疆域推至历史之最。”
“更开创了永徽之治,引领大唐走向国力巅峰。”
“而太子,如今年满十六,性格已然定型,且已经被……养歪了。”
“被养歪了?”李世民皱眉,他自然明白李浩宇的言外之意。
李浩宇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太子殿下身边,不乏有心人。”
“他们或许出于各种目的,对太子产生了不良影响。”
“而现在,这些影响已经深入太子的性格和三观之中,想要更改过来,反正我觉得很难……”
李世民听后,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知,太子作为国家的未来,其品行和才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太子真的如李浩宇所说,被身边人带偏,那对国家的未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贤婿,你所言非虚?”李世民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这我就不知道了。”李浩宇却摇了摇头道,“陛下也知道,我对这边的事情不怎么了解。”
“得知的信息一些是史书记载,一些是道听途说,至于真假就无法分辨了。”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这些事情确实需要仔细查证。”
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那么,以贤婿之见,朕该如何去查证这些事情呢?”
李浩宇深思片刻,然后郑重地回答道:“陛下,有句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太子殿下作为未来的国君,自然需要肩负起治理整个国家的重任。”
“因此,我建议,可以选取一个州郡,全权交由太子殿下管理,以此来观察和评估他的政治才能。”李浩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陛下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考核目标,并给定一个时间期限,让太子去完成。”
“同时,也可以允许那些支持太子的年轻才俊前往辅佐,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当然,为了确保太子的安全和政令的顺畅执行,还需要派遣一些忠诚可靠的大臣随行,但不参与决策,仅对太子进行观察和评估。”
李世民听后,眼中流露出赞赏的神色。
李浩宇的建议既具有实操性,又考虑得十分周全。
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考察太子的政治才能,还能观察他身边人的影响和作用。
然而,让太子这位未来的国君远离朝堂,涉足地方政务,确实也存在不小的风险。
但李世民也深知,只有经历风雨和挑战,才能真正成长和强大。
如果太子连一个州郡都治理不好,那么将来又如何能肩负起整个大唐的兴衰呢?
“贤婿的建议甚合朕意,”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中透露出坚定,“朕会选定一个州郡,作为太子的试炼之地。”
“然而太子远离朝堂,亦有其风险。”
“太子若长时间离京,朝中难免会有变动。”
“此事,朕需再三斟酌才行。”
李浩宇微微一笑,躬身道:“陛下英明。”
“太子殿下定能不负所望,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
“对了,若陛下真的打算派太子往外地试炼的话,臣建议可以选择未来打下的其他地盘,比如高句丽,倭国,突厥什么的……”
“太子毕竟没什么治国经验,而去这些地盘,就算是霍霍,也霍霍不了咱大唐的百姓不是?”
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细细品味着李浩宇的建议,心中不由暗赞这位贤婿的机智与深思熟虑。
“贤婿所言极是,”李世民缓缓开口,“让太子去试炼,确实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
“未来新征服的领土,如高句丽、倭国或突厥,这些地方作为太子的试炼场。”
“既能让他体验到治国的挑战,又不会对大唐本土造成直接影响。”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这样的选择还能让太子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与习俗。”
“对于他未来作为国君的胸怀与视野,也是极好的锻炼。”
谈及此处,李世民话锋一转,“哦,对了,谈及高句丽,朕想起今日欲与你说的第三件事情。”
“朕从皇后那里听闻,贤婿你手中有一种威力惊人的火器,能轻易摧毁任何城池的城门,此事是否属实?”
李浩宇闻言一愣,心中不禁嘀咕:
大哥,你今天叫我来不应该讨论我跟丽质的婚事吗?
怎么说的这三件事,都成给你办事了?
李二啊李二,你未免想得太美,不给好处还想让老子一直给你干活,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于是,他慢悠悠地回应道:“陛下,皇后娘娘所言不虚,臣手中的确有一种强大火器,足以摧毁最坚固的城门。”
李世民闻听此言,双眼放光:“哦?那真是天助我大唐!贤婿,你可否将此种火器进献于朕,以供我朝的工匠研究仿制?”
“朕想,若我大唐的军队能装备上这等火器,必定所向披靡。”
李浩宇淡淡一笑,轻轻摇头道:“陛下,非是臣不愿进献,只是这火器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且所需材料难以寻觅。”
“即便臣进献了,大唐的工匠也难以仿制。”
这种具有巨大杀伤力的火器,李浩宇自然打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外泄。
“臣作为外戚,本不该多言。”
“但既然陛下垂询,臣便斗胆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太子殿下与晋王殿下都是人中龙凤,各有千秋。”
“但臣认为,如果是为了稳妥起见,还是立晋王殿下为储君的好。”
“哦?”李世民眉头一挑,显然对李浩宇的回答颇感兴趣,“为何贤婿会认为稚奴更为稳妥?”
李浩宇平静地解释道:“晋王殿下年纪尚幼,更易于培养与塑造。”
“其性情温和,待人宽厚,有着广泛的亲和力。”
“且从历史角度来看,晋王作为皇帝成就斐然,不仅成功覆灭高句丽,将大唐疆域推至历史之最。”
“更开创了永徽之治,引领大唐走向国力巅峰。”
“而太子,如今年满十六,性格已然定型,且已经被……养歪了。”
“被养歪了?”李世民皱眉,他自然明白李浩宇的言外之意。
李浩宇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太子殿下身边,不乏有心人。”
“他们或许出于各种目的,对太子产生了不良影响。”
“而现在,这些影响已经深入太子的性格和三观之中,想要更改过来,反正我觉得很难……”
李世民听后,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知,太子作为国家的未来,其品行和才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太子真的如李浩宇所说,被身边人带偏,那对国家的未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贤婿,你所言非虚?”李世民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这我就不知道了。”李浩宇却摇了摇头道,“陛下也知道,我对这边的事情不怎么了解。”
“得知的信息一些是史书记载,一些是道听途说,至于真假就无法分辨了。”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这些事情确实需要仔细查证。”
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那么,以贤婿之见,朕该如何去查证这些事情呢?”
李浩宇深思片刻,然后郑重地回答道:“陛下,有句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太子殿下作为未来的国君,自然需要肩负起治理整个国家的重任。”
“因此,我建议,可以选取一个州郡,全权交由太子殿下管理,以此来观察和评估他的政治才能。”李浩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陛下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考核目标,并给定一个时间期限,让太子去完成。”
“同时,也可以允许那些支持太子的年轻才俊前往辅佐,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当然,为了确保太子的安全和政令的顺畅执行,还需要派遣一些忠诚可靠的大臣随行,但不参与决策,仅对太子进行观察和评估。”
李世民听后,眼中流露出赞赏的神色。
李浩宇的建议既具有实操性,又考虑得十分周全。
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考察太子的政治才能,还能观察他身边人的影响和作用。
然而,让太子这位未来的国君远离朝堂,涉足地方政务,确实也存在不小的风险。
但李世民也深知,只有经历风雨和挑战,才能真正成长和强大。
如果太子连一个州郡都治理不好,那么将来又如何能肩负起整个大唐的兴衰呢?
“贤婿的建议甚合朕意,”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中透露出坚定,“朕会选定一个州郡,作为太子的试炼之地。”
“然而太子远离朝堂,亦有其风险。”
“太子若长时间离京,朝中难免会有变动。”
“此事,朕需再三斟酌才行。”
李浩宇微微一笑,躬身道:“陛下英明。”
“太子殿下定能不负所望,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
“对了,若陛下真的打算派太子往外地试炼的话,臣建议可以选择未来打下的其他地盘,比如高句丽,倭国,突厥什么的……”
“太子毕竟没什么治国经验,而去这些地盘,就算是霍霍,也霍霍不了咱大唐的百姓不是?”
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细细品味着李浩宇的建议,心中不由暗赞这位贤婿的机智与深思熟虑。
“贤婿所言极是,”李世民缓缓开口,“让太子去试炼,确实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
“未来新征服的领土,如高句丽、倭国或突厥,这些地方作为太子的试炼场。”
“既能让他体验到治国的挑战,又不会对大唐本土造成直接影响。”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这样的选择还能让太子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与习俗。”
“对于他未来作为国君的胸怀与视野,也是极好的锻炼。”
谈及此处,李世民话锋一转,“哦,对了,谈及高句丽,朕想起今日欲与你说的第三件事情。”
“朕从皇后那里听闻,贤婿你手中有一种威力惊人的火器,能轻易摧毁任何城池的城门,此事是否属实?”
李浩宇闻言一愣,心中不禁嘀咕:
大哥,你今天叫我来不应该讨论我跟丽质的婚事吗?
怎么说的这三件事,都成给你办事了?
李二啊李二,你未免想得太美,不给好处还想让老子一直给你干活,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于是,他慢悠悠地回应道:“陛下,皇后娘娘所言不虚,臣手中的确有一种强大火器,足以摧毁最坚固的城门。”
李世民闻听此言,双眼放光:“哦?那真是天助我大唐!贤婿,你可否将此种火器进献于朕,以供我朝的工匠研究仿制?”
“朕想,若我大唐的军队能装备上这等火器,必定所向披靡。”
李浩宇淡淡一笑,轻轻摇头道:“陛下,非是臣不愿进献,只是这火器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且所需材料难以寻觅。”
“即便臣进献了,大唐的工匠也难以仿制。”
这种具有巨大杀伤力的火器,李浩宇自然打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