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道记事 > 第247章 灭齐

天道记事 第247章 灭齐

    秦王政二十五年、齐王建四十三年(即公元前222年),历经数十年征战,秦国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年,秦国成功地灭掉了燕国。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除了齐国之外,其余的山东诸国已经全部被纳入了秦国的版图之中。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国,齐王建终于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并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为了抵御可能的秦军入侵,齐王建派遣了丞相后胜负责调兵遣将。后胜是一个忠诚而有能力的官员,他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并加强了对齐国西部边界的防御工事。同时,齐王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国内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

    此外,齐王建还果断地与秦国断绝了外交关系,表示不再接受秦国的任何形式的控制或干涉。这一举措得到了许多齐国人的支持,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独立自主才能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然而,齐王建的这些举动并没有能够阻止秦国继续其统一的步伐。秦王嬴政得知齐国的行动后,立即做出了反应。他利用齐国拒绝接待秦使者作为借口,命令将军王贲率领大军向齐国发动进攻。

    王贲是一名经验丰富且勇猛善战的将领,他带领着精锐的秦军迅速穿越边境,直逼齐国的首都临淄。面对秦军强大的攻势,齐国的防线逐渐崩溃,城市相继沦陷。尽管齐王建曾试图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秦军的攻击。

    齐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已经被削弱得差不多了,如今面对秦国的强大攻势,齐王建也不得不做出应对之策。于是他下令让齐国军队的主力大约四十万人全部集结于齐国的西界,准备与秦军进行最后的决战。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不过是王贲的计策罢了。王贲率领的大军并不是真正要进攻齐国,而是一个幌子,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齐军的注意力,迫使齐国的主力部队集结于西部边界。这样一来,齐国的国都临淄就会出现严重的防守空虚现象。而这正是王贲想要看到的结果。

    王贲的这一奇计终于成功了,秦军得以避开齐国的主力军,直逼临淄城。由于齐军主力被调往西部边境,临淄的防御力量大大削弱,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这一重大的战略失误导致齐国陷入绝境,最终走向覆灭。而对于秦国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当齐军的主力部队在西部边境与秦军展开激烈的对峙之时,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秦军正在酝酿着一场更为致命的突袭计划。齐军在西部边境与秦军的交锋中陷入了胶着状态,秦军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周密的战略布局,成功地将齐军的主力部队牵制在此,使其难以抽身。与此同时,在燕国南部地区,秦军另一支精锐部队在卓越将领李信的带领下,正悄然进行着一次出其不意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李信,这位秦军中的杰出将领,以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深邃的战略眼光而闻名。他准确地判断了齐军的部署漏洞,并迅速调整了作战计划。在他的带领下,秦军从燕国南部出发,利用地形优势和夜色掩护,以惊人的速度向南推进。秦军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突破了燕齐两国之间的边界防线,势如破竹地向着齐国的心脏地带进发。

    当秦军如狂风般长驱直入,抵达齐国都城临淄近郊时,驻守在此的齐军显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击毫无准备。面对秦军从北方发起的凌厉突袭,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惊慌失措。临淄作为齐国的政治中心,虽然拥有坚固的城墙和复杂的防御工事,但在秦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这些防御措施似乎失去了作用。秦军的突然袭击令整个城市陷入混乱之中,守军士气低落,抵抗力量迅速瓦解。在秦军的强大压力下,临淄的防御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崩溃,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此次秦军的突袭不仅展示了李信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揭示了秦军在统一六国过程中所采取的战略灵活性和高效性。而对于齐国来说,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它标志着齐国的命运即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与此同时,长期生活在相对和平环境中的齐国军民早已失去了战斗的勇气与决心。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习惯了宁静的生活,享受着繁荣与安宁带来的种种好处,对于战争的记忆逐渐淡忘,甚至变得陌生起来。因此,当强大的秦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时,大多数人心中涌起的是恐惧和逃避,而不是勇敢地站出来迎战。

    这种普遍存在的消极情绪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不仅影响到了普通民众,就连士兵们也深受其害。临淄城内的守军本应是保卫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他们同样被这种悲观的情绪所笼罩,斗志全无。因此,在秦军攻城之时,临淄城内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有组织、有计划的抵抗行动。原本可以利用城市复杂的地形和狭窄的街道进行巷战,以延缓敌人的推进速度,但这些策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齐国上下似乎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抵抗意志在这一刻似乎完全崩溃了。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将还是年轻的士兵,都无法抵挡住内心深处对未知战争的恐惧感。这种心理上的劣势直接导致了战场上实际战斗力的下降,使得秦军能够较为轻松地突破防线,迅速占领了重要的战略要地。面对如此局势,齐国的统治者们即便想要组织反击,也难以找到足够坚定的战士来执行命令。整个国家仿佛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恐慌状态,无力改变即将到来的命运。

    总之,在这场战争中,齐国不仅在军事实力上与秦国有着明显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其国民普遍缺乏对抗侵略者的勇气与决心,这成为了导致最终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此背景下,齐王建的行为更是加剧了局势的恶化。当时,齐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交织的复杂局面中,外部面临着强大的秦国不断扩张的压力,内部则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而日益衰弱。在这个关键时刻,齐王建却表现出了极度的软弱与短视。

    他被秦国事先收买的宾客所蒙蔽,听信了只要投降就能获得五百里土地作为封赏的虚假承诺。这些宾客利用齐王建的恐惧心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不断灌输只有向秦军投降才能避免更大灾难的想法,从而误导了他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齐王建最终做出了放弃抵抗、主动出城向秦军投降的决定。这一举动不仅彻底断绝了齐国最后一线生机,也让整个国家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齐王建的投降标志着齐国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国就此宣告灭亡。齐国曾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势力之一。然而,随着齐王建的投降,齐国的辉煌历史也随之终结。为了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管理,秦国随后在齐地设置了齐郡和琅邪郡两个行政单位,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这一举措有效地控制了齐国原有的领土,并将其纳入了秦帝国的版图之中,标志着秦朝统一六国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