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军工系统 第543章 开始反击
只要一声令下,这些士兵就会毫不犹豫地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直到取得彻底的胜利。
丹瑞心里有底,即便队伍只是在行进中,那些暗处窥探的“民地武”也应该早已吓得魂飞魄散。
面对这股钢铁洪流,任何血肉之躯都显得如此无力。
既然战场选在了太公地区,从曼德勒向北延伸的200多公里路程,部队自然保持行军状态。
沿31号公路北上是最明智的选择。8000多人的长龙蜿蜒在这条不算宽广的公路上,景象颇为壮观。
丹瑞将军坐在一辆老旧的敞篷吉普车上,目光扫过面前缓缓流动的钢铁巨兽,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他坚信,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这支精锐部队,他们将如猛虎下山,直捣敌人巢穴。
至于驻扎在抹谷的谢岩部?
丹瑞冷笑,区区六门炮,对付没有装甲保护的轻步兵或许有效,但在正规军的对决中,这点火力简直不值一提。
正当他沉思之际,前方突然传来两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出于本能,士兵们迅速分散卧倒,子弹上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然而,除了这两声爆炸,周围一片寂静,并无后续攻击。
丹瑞不满地推开副官艾梭,整理了一下被弄皱的军装,眉头紧锁。正要询问情况时,一个通讯兵匆匆跑来。
“将军,一团三连的一辆‘谢尔曼’坦克触发了敌人的反坦克地雷,坦克严重受损,车组人员全部牺牲。三连长让我回来报告并请求下一步指示。”
丹瑞眉头深锁,没有立即回应,只对通讯兵说:“去看看。”
队伍自动让出一条通道,丹瑞乘坐吉普车迅速抵达现场。眼前的景象一片狼藉,残骸和烟雾交织在一起,显示了刚才那一瞬间的惨烈。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一辆谢尔曼坦克不幸翻倒在深坑之中,车身被爆炸的火焰吞噬的漆黑一片。
它的炮塔已经与底盘分离,显然内部的弹药发生了殉爆。
这种情况下,车组成员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左侧履带断裂,松垮地挂在底盘一侧,而右侧的履带虽然保持完整,却与负重轮失去了联系。
坦克底部还有两个大洞,显然是反坦克地雷留下的痕迹。
在这辆受损的谢尔曼旁边,摆放着五张担架,每张担架上都覆盖着白布。
丹瑞将军从吉普车上下来,表情沉重。
他走到担架前,小心翼翼地揭开白布,向这些年轻士兵的遗体行了庄重的军礼,低声说道:“送他们回家吧。”
军医迅速将遗体运走,丹瑞则继续下达指令:“让救援车清理道路,一团二连负责搜索前进,其余部队保持警戒。”
命令被执行后,队伍再次启动,但速度明显减慢。
前锋部队现在必须小心翼翼,因为谁也无法确定那些看似普通的凹陷或水坑下面是否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当天余下的时间里,他们发现了更多反坦克和反步兵地雷,有些甚至直接暴露在地面,仿佛敌人只是随意丢弃。
尽管布置显得漫不经心,但这些地雷成功地拖慢了丹瑞部队的进度,迫使工程兵们花费大量时间来清除威胁。
到傍晚时分,部队只推进了不到40公里,并在科亚尼坎修道院附近扎营。
坐在临时指挥部内,丹瑞一边吃晚饭一边思考敌人的意图。
很明显,敌人已经预知了他的行动,并采取措施迟滞他的进展。
然而,考虑到己方空军的覆盖范围以及平原地形对“民地武”的不利影响,敌人不大可能集结大规模部队进行正面交锋。
丹瑞意识到,这次行动远比他想象中复杂。敌人的策略似乎不仅仅是为了拖延时间,背后必定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不过,究竟是什么目的呢?这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谜题。
再说,敌方的指挥官很可能是最近屡战屡胜的谢岩。丹瑞虽未与谢岩正面交锋,但对这位出身华夏的指挥官早有耳闻。
据说,谢岩仅率不到两千人的队伍和几门榴弹炮,便从金三角一路挺进到抹谷,不仅打通了几个地方武装力量之间的联系,还完成了缅共当年未能达成的任务。
这样的人物,断不会犯下简单的错误。
那么,敌人到底有何图谋?
丹瑞眉头紧锁,目光在军用地图上来回移动,试图找到一丝线索解开心中的疑惑。
不久,他的视线落在驻地东侧不远处的一个地点——科亚尼坎公墓。一股莫名的心悸涌上心头,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
多年战场上的经验让他对危险有着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曾多次拯救了他的生命。
他正想下令加强夜间警戒,提高警惕,却突然意识到一切都太迟了。
刹那间,修道院内枪声四起,爆炸声连绵不绝,战火已经点燃。
枪声突然打破夜的寂静,丹瑞毫不犹豫地抓起旁边的一支AK47,冲向门外。
尽管他现在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多年的军事生涯让他始终保持着一个战士的习惯——他更信任手中的武器而非仅仅依赖警卫员来保护自己。
一出临时指挥所的大门,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惊:
修道院内一片混乱,士兵们四处奔逃,火焰在夜空中升腾,爆炸声和火箭弹的呼啸声不绝于耳。
丹瑞抓住门口一名显然不知所措的警卫员,大声问道:“敌人从哪里来的?”
警卫员满脸茫然,显然还没回过神来,只顾着催促将军回到屋内躲避。
丹瑞轻轻推开了他,冷静地下达命令:“集合你的队伍,跟我上!”
看到主帅如此镇定,士兵们很快恢复了勇气。这些久经战阵的老兵迅速稳住了阵脚,在丹瑞的带领下开始反击。
听到枪声后,驻扎在附近的部队也迅速集结,从外向内发起了进攻。
ZF军的人数优势逐渐显现,很快将敌人压缩到了一座由巨石建成的小马厩里。
这座坚固的建筑给敌人提供了一时的庇护,但丹瑞清楚,敌人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稀疏的枪声表明对方人数不多且弹药有限。他们本想通过突袭斩首行动打乱ZF军的指挥系统,但未能得逞。
丹瑞心里有底,即便队伍只是在行进中,那些暗处窥探的“民地武”也应该早已吓得魂飞魄散。
面对这股钢铁洪流,任何血肉之躯都显得如此无力。
既然战场选在了太公地区,从曼德勒向北延伸的200多公里路程,部队自然保持行军状态。
沿31号公路北上是最明智的选择。8000多人的长龙蜿蜒在这条不算宽广的公路上,景象颇为壮观。
丹瑞将军坐在一辆老旧的敞篷吉普车上,目光扫过面前缓缓流动的钢铁巨兽,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他坚信,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这支精锐部队,他们将如猛虎下山,直捣敌人巢穴。
至于驻扎在抹谷的谢岩部?
丹瑞冷笑,区区六门炮,对付没有装甲保护的轻步兵或许有效,但在正规军的对决中,这点火力简直不值一提。
正当他沉思之际,前方突然传来两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出于本能,士兵们迅速分散卧倒,子弹上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然而,除了这两声爆炸,周围一片寂静,并无后续攻击。
丹瑞不满地推开副官艾梭,整理了一下被弄皱的军装,眉头紧锁。正要询问情况时,一个通讯兵匆匆跑来。
“将军,一团三连的一辆‘谢尔曼’坦克触发了敌人的反坦克地雷,坦克严重受损,车组人员全部牺牲。三连长让我回来报告并请求下一步指示。”
丹瑞眉头深锁,没有立即回应,只对通讯兵说:“去看看。”
队伍自动让出一条通道,丹瑞乘坐吉普车迅速抵达现场。眼前的景象一片狼藉,残骸和烟雾交织在一起,显示了刚才那一瞬间的惨烈。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一辆谢尔曼坦克不幸翻倒在深坑之中,车身被爆炸的火焰吞噬的漆黑一片。
它的炮塔已经与底盘分离,显然内部的弹药发生了殉爆。
这种情况下,车组成员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左侧履带断裂,松垮地挂在底盘一侧,而右侧的履带虽然保持完整,却与负重轮失去了联系。
坦克底部还有两个大洞,显然是反坦克地雷留下的痕迹。
在这辆受损的谢尔曼旁边,摆放着五张担架,每张担架上都覆盖着白布。
丹瑞将军从吉普车上下来,表情沉重。
他走到担架前,小心翼翼地揭开白布,向这些年轻士兵的遗体行了庄重的军礼,低声说道:“送他们回家吧。”
军医迅速将遗体运走,丹瑞则继续下达指令:“让救援车清理道路,一团二连负责搜索前进,其余部队保持警戒。”
命令被执行后,队伍再次启动,但速度明显减慢。
前锋部队现在必须小心翼翼,因为谁也无法确定那些看似普通的凹陷或水坑下面是否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当天余下的时间里,他们发现了更多反坦克和反步兵地雷,有些甚至直接暴露在地面,仿佛敌人只是随意丢弃。
尽管布置显得漫不经心,但这些地雷成功地拖慢了丹瑞部队的进度,迫使工程兵们花费大量时间来清除威胁。
到傍晚时分,部队只推进了不到40公里,并在科亚尼坎修道院附近扎营。
坐在临时指挥部内,丹瑞一边吃晚饭一边思考敌人的意图。
很明显,敌人已经预知了他的行动,并采取措施迟滞他的进展。
然而,考虑到己方空军的覆盖范围以及平原地形对“民地武”的不利影响,敌人不大可能集结大规模部队进行正面交锋。
丹瑞意识到,这次行动远比他想象中复杂。敌人的策略似乎不仅仅是为了拖延时间,背后必定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不过,究竟是什么目的呢?这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谜题。
再说,敌方的指挥官很可能是最近屡战屡胜的谢岩。丹瑞虽未与谢岩正面交锋,但对这位出身华夏的指挥官早有耳闻。
据说,谢岩仅率不到两千人的队伍和几门榴弹炮,便从金三角一路挺进到抹谷,不仅打通了几个地方武装力量之间的联系,还完成了缅共当年未能达成的任务。
这样的人物,断不会犯下简单的错误。
那么,敌人到底有何图谋?
丹瑞眉头紧锁,目光在军用地图上来回移动,试图找到一丝线索解开心中的疑惑。
不久,他的视线落在驻地东侧不远处的一个地点——科亚尼坎公墓。一股莫名的心悸涌上心头,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
多年战场上的经验让他对危险有着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曾多次拯救了他的生命。
他正想下令加强夜间警戒,提高警惕,却突然意识到一切都太迟了。
刹那间,修道院内枪声四起,爆炸声连绵不绝,战火已经点燃。
枪声突然打破夜的寂静,丹瑞毫不犹豫地抓起旁边的一支AK47,冲向门外。
尽管他现在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多年的军事生涯让他始终保持着一个战士的习惯——他更信任手中的武器而非仅仅依赖警卫员来保护自己。
一出临时指挥所的大门,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惊:
修道院内一片混乱,士兵们四处奔逃,火焰在夜空中升腾,爆炸声和火箭弹的呼啸声不绝于耳。
丹瑞抓住门口一名显然不知所措的警卫员,大声问道:“敌人从哪里来的?”
警卫员满脸茫然,显然还没回过神来,只顾着催促将军回到屋内躲避。
丹瑞轻轻推开了他,冷静地下达命令:“集合你的队伍,跟我上!”
看到主帅如此镇定,士兵们很快恢复了勇气。这些久经战阵的老兵迅速稳住了阵脚,在丹瑞的带领下开始反击。
听到枪声后,驻扎在附近的部队也迅速集结,从外向内发起了进攻。
ZF军的人数优势逐渐显现,很快将敌人压缩到了一座由巨石建成的小马厩里。
这座坚固的建筑给敌人提供了一时的庇护,但丹瑞清楚,敌人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稀疏的枪声表明对方人数不多且弹药有限。他们本想通过突袭斩首行动打乱ZF军的指挥系统,但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