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中华美食横扫欧洲 第160章 韭菜饺子
热门推荐:
我有一个万物空间,还能自动修练
绑定文娱系统后,她捧红无数顶流
我捡,我捡,我捡捡捡捡捡捡捡!
海贼王之冰霜王座
四合院报仇的好人
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
玄幻:签到一百天,出世已无敌
贫道略通拳脚
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
牛津位于伦敦的西北方位,是一个小镇。
12世纪时,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在牛津建造了一座行宫,许多学者为了得到国王的庇护,来到牛津这个小城讲学,慢慢就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后来英法战争爆发,英国国王震怒,把在巴黎大学求学的英国学者都召回了英国,这些学者在牛津创办了一所大学,这就是牛津大学的由来。
这些都是马车夫跟他们说的,这马车夫就跟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一样爱侃大山,倒也给闵悉和云霁的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
马车夫经常往来于伦敦和牛津,认识和接触的牛津师生很多,也了解他们的轶事。他还说起了剑桥大学的由来,当初牛津大学建成之后,不少青年学生来到牛津求学,带动了这个小城的繁荣。但很多青年学生放荡不羁、不拘小节,在牛津吃饭喝酒住店都爱赊账,并且还成了风气,欠债不还,还常因喝醉了酒闹事,引得当地百姓非常不满,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和学生爆发了严重的械斗事件。
那可是真刀真枪上阵的,居民们用弓箭攻击,学生死伤惨重,惊动了国王。
一批师生为了躲避战祸,毅然出走,去了剑桥,创办了剑桥大学。
闵悉虽然大致知道剑桥和牛津的关系,但也是今天才知道具体缘由,没想到英国民风如此彪悍,对读书人也这么不留情面。这种事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云霁这个古人更是难以想象:“读书人欠债不还,确实有辱斯文,但竟因此被杀,简直难以想象!”
一路颠簸,午后时分,他们终于顺利抵达了牛津。马车夫知道他们是去参观牛津大学的,还特意把他们送到了牛津大学。
闵悉和云霁站在大门口,打量着周遭的环境,看来这座小城里最雄伟的建筑就是牛津大学了。
云霁问闵悉:“是先进学校参观,还是去住店?”
闵悉说:“先住店吧,把行李放下再来逛。”两人出门几天,除了带上换洗衣服和被套床单,还把做饭的基本物品也都带着,没办法,他们实在是忍受不了英国人糟糕的厨艺,不想对不起自己的胃。
两人问了几家店,终于找到一家可以提供食宿的店,贵是贵了点,但可以自己做饭吃。
这是一家夫妻店,中年夫妇看起来很和善,卫生打扫得也很干净,当闵悉说要借用厨房做饭的时候,房东太太惊讶得瞪圆了双眼:“你自己做饭?”
闵悉点头:“是的,我们食宿费照给,就借用一下您的厨房。菜我自己买。”
房东太太看着眼前两个长相怪异的小伙子,连行为也这么怪异,哪有客人住店还自己做饭的,牛津大学的学生巴不得要多占些便宜,他们竟然有便宜不占,虽然不太能理解,也还是答应了:“那好吧,你自己做,饭钱我还是要收的。”
“没有问题,就当是燃料费了。”闵悉说。
中午他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饼,也就不用做饭了。放下行李,铺好床,他们出了门,决定先去牛津大学转一转,今天刚到,他们不打算去见米歇尔教授,明天再去拜访。
闵悉的首要目的,当然是找玻璃温室,牛津大学的规模这会儿不算大,但建筑倒是颇有规划,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云霁也忍不住感慨:“瞧着比国子监更有意思。”
“你还去过国子监?”闵悉好奇问道。
“跟着朋友去参观过。”云霁说。
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学府,也是主管国学政令的官府机构,其规模自不必说,但跟坐落在偏僻小镇的牛津大学比起来,显得更为严肃规正了些,少了些野趣。牛津大学校园内绿草茵茵,嘉树成荫,看起来赏心悦目,学累了,往草地上一躺,便能放松身心。
“可能就是西方治学和东方治学的区别所在。”闵悉说,还有学科的不同,明代的读书人都是为了功名,科举为盛,英国人读书跟功名不挂钩,自然会学自己喜欢的学科。
云霁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
两人找了一圈,最后在一个园子里看到了玻璃温室,可惜这个园子围了墙,入口还上了锁,大概里面的奇花异草比较多,怕被人破坏,保护得比较严格,所以想参观植物园,还必须要找相关的工作人员开门才行。
闵悉引颈朝栅栏的缝隙里看了看:“看不到,算了,咱们先回去吧,明天再去找米歇尔教授,希望他还在牛津。不然咱们这趟要白跑了。”
“你确定里面会有我们需要的作物?”云霁总觉得闵悉的做法有点像碰运气,而且他对闵悉从鲨鱼号上听来的传闻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有那么好的作物,为什么不见欧洲本地人推广种植,却要种在植物园里呢。
闵悉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我也不去确定啊,总要看看才知道。”
云霁想了想,最后还是问出来了:“九弟,你说那么好的作物,为什么欧洲人不推广种植,只种在植物园里呢?”
闵悉停下来,含笑看着云霁,他还是注意到这个漏洞了啊,他想了一下措辞,说:“我想他们肯定也试过在户外种植,却没能成功吧。我猜想是气候不太适宜,没法在欧洲户外种植,否则怎么会种在温室里?”
“此话怎讲?”云霁问。
闵悉说:“我听说新大陆那边气候很湿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欧洲这边的气候明显比较寒冷,就算夏天也跟我们那边春天的气候差不多,冬天跟我们那边冬天差不多,作物换了新环境,适应需要时间,所以暂时只能在温室中培植。咱们中国不是有句话说,‘橘生淮南’什么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云霁发现自己又被闵悉说服了。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新大陆的作物移到欧洲来,水土还不服呢。”闵悉笑着说。
“你说的不无道理。”云霁点头表示赞同,“那你觉得那些作物带到大明去,能适应下来吗?”
“我也不清楚,所以要跟这边的教授请教啊。他们的生物学教授不是一直在研究么,我们请教好了,再带回去试种一下不就知道了。”闵悉说。
云霁颔首,闵悉考虑得确实很周到:“牛津的教授会愿意把他们研究的结果告诉咱们吗?”
“这就不好说了。就算不告诉咱们,咱们跟他们讨要一点种子,回去自己慢慢摸索。”闵悉知道这个时代还不存在什么生态保护一说,各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还是很频繁的,不像后来对物种引进控制得那么严格,问题是能不能从牛津讨要到自己所需的作物。
云霁又问:“要是他们不愿意把种子分给我们呢?”
从大局观着想,这么重要的作物种子,可能事关国本,牛津的教授要是考虑得更多一些,也许就不会愿意把它们随意赠人了。
闵悉眼珠一转,嘿嘿笑:“他们不愿意给,我们可以自己来‘拿’啊!”想当初,吕宋人也严禁红薯种苗传入中国,还是老祖宗有智慧,跟吕宋人斗智斗勇,成功将红薯藤带回了中国。
云霁看着他的坏笑,明白他的意思:“好吧,要对方实在不同意,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我就知道七哥会帮我的。”闵悉嘿嘿笑。
云霁想的是,如果这作物真的那么重要,没准将来能救很多人性命,做一回梁上君子又何妨。何况这些作物不也是欧洲人从新大陆带回来的,他们带走时未必也征得了当地人的同意。
“走吧,咱们回去做饭吃。我刚才在那边树林子里看到了好多熊葱,咱们去拔点回去包饺子吧。”闵悉提议。
“哪儿有熊葱,我怎么没看到?”
“我有一双随时能发现美食的慧眼。跟我来!”闵悉得意地说。
牛津大学放了暑假,校园里空寂了一两个月,没有人践踏,各种草木都在疯长,包括树丛里的熊葱。还别说,这些熊葱长得是真嫩,两人摘了很多,将口袋塞得满满当当,两手也抓了一大把。
回到旅馆的时候,房东太太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闵悉和云霁将韭菜掏出来,放在木盆里清洗,闵悉对房东太太说:“房东太太,能卖我一些小麦粉和鸡蛋吗?”
房东太太看到云霁正在清洗的熊葱,问:“那些野草能吃吗?”
“能啊,它叫熊葱。拂朗机人都吃的,你们不吃吗?”闵悉问。
房东太太摇头:“我们这里没人吃。你们需要多少小麦粉和鸡蛋?”
闵悉说:“一磅多吧,再给我5枚鸡蛋。”这些就够两人吃了。
12世纪时,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在牛津建造了一座行宫,许多学者为了得到国王的庇护,来到牛津这个小城讲学,慢慢就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后来英法战争爆发,英国国王震怒,把在巴黎大学求学的英国学者都召回了英国,这些学者在牛津创办了一所大学,这就是牛津大学的由来。
这些都是马车夫跟他们说的,这马车夫就跟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一样爱侃大山,倒也给闵悉和云霁的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
马车夫经常往来于伦敦和牛津,认识和接触的牛津师生很多,也了解他们的轶事。他还说起了剑桥大学的由来,当初牛津大学建成之后,不少青年学生来到牛津求学,带动了这个小城的繁荣。但很多青年学生放荡不羁、不拘小节,在牛津吃饭喝酒住店都爱赊账,并且还成了风气,欠债不还,还常因喝醉了酒闹事,引得当地百姓非常不满,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和学生爆发了严重的械斗事件。
那可是真刀真枪上阵的,居民们用弓箭攻击,学生死伤惨重,惊动了国王。
一批师生为了躲避战祸,毅然出走,去了剑桥,创办了剑桥大学。
闵悉虽然大致知道剑桥和牛津的关系,但也是今天才知道具体缘由,没想到英国民风如此彪悍,对读书人也这么不留情面。这种事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云霁这个古人更是难以想象:“读书人欠债不还,确实有辱斯文,但竟因此被杀,简直难以想象!”
一路颠簸,午后时分,他们终于顺利抵达了牛津。马车夫知道他们是去参观牛津大学的,还特意把他们送到了牛津大学。
闵悉和云霁站在大门口,打量着周遭的环境,看来这座小城里最雄伟的建筑就是牛津大学了。
云霁问闵悉:“是先进学校参观,还是去住店?”
闵悉说:“先住店吧,把行李放下再来逛。”两人出门几天,除了带上换洗衣服和被套床单,还把做饭的基本物品也都带着,没办法,他们实在是忍受不了英国人糟糕的厨艺,不想对不起自己的胃。
两人问了几家店,终于找到一家可以提供食宿的店,贵是贵了点,但可以自己做饭吃。
这是一家夫妻店,中年夫妇看起来很和善,卫生打扫得也很干净,当闵悉说要借用厨房做饭的时候,房东太太惊讶得瞪圆了双眼:“你自己做饭?”
闵悉点头:“是的,我们食宿费照给,就借用一下您的厨房。菜我自己买。”
房东太太看着眼前两个长相怪异的小伙子,连行为也这么怪异,哪有客人住店还自己做饭的,牛津大学的学生巴不得要多占些便宜,他们竟然有便宜不占,虽然不太能理解,也还是答应了:“那好吧,你自己做,饭钱我还是要收的。”
“没有问题,就当是燃料费了。”闵悉说。
中午他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饼,也就不用做饭了。放下行李,铺好床,他们出了门,决定先去牛津大学转一转,今天刚到,他们不打算去见米歇尔教授,明天再去拜访。
闵悉的首要目的,当然是找玻璃温室,牛津大学的规模这会儿不算大,但建筑倒是颇有规划,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云霁也忍不住感慨:“瞧着比国子监更有意思。”
“你还去过国子监?”闵悉好奇问道。
“跟着朋友去参观过。”云霁说。
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学府,也是主管国学政令的官府机构,其规模自不必说,但跟坐落在偏僻小镇的牛津大学比起来,显得更为严肃规正了些,少了些野趣。牛津大学校园内绿草茵茵,嘉树成荫,看起来赏心悦目,学累了,往草地上一躺,便能放松身心。
“可能就是西方治学和东方治学的区别所在。”闵悉说,还有学科的不同,明代的读书人都是为了功名,科举为盛,英国人读书跟功名不挂钩,自然会学自己喜欢的学科。
云霁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
两人找了一圈,最后在一个园子里看到了玻璃温室,可惜这个园子围了墙,入口还上了锁,大概里面的奇花异草比较多,怕被人破坏,保护得比较严格,所以想参观植物园,还必须要找相关的工作人员开门才行。
闵悉引颈朝栅栏的缝隙里看了看:“看不到,算了,咱们先回去吧,明天再去找米歇尔教授,希望他还在牛津。不然咱们这趟要白跑了。”
“你确定里面会有我们需要的作物?”云霁总觉得闵悉的做法有点像碰运气,而且他对闵悉从鲨鱼号上听来的传闻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有那么好的作物,为什么不见欧洲本地人推广种植,却要种在植物园里呢。
闵悉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我也不去确定啊,总要看看才知道。”
云霁想了想,最后还是问出来了:“九弟,你说那么好的作物,为什么欧洲人不推广种植,只种在植物园里呢?”
闵悉停下来,含笑看着云霁,他还是注意到这个漏洞了啊,他想了一下措辞,说:“我想他们肯定也试过在户外种植,却没能成功吧。我猜想是气候不太适宜,没法在欧洲户外种植,否则怎么会种在温室里?”
“此话怎讲?”云霁问。
闵悉说:“我听说新大陆那边气候很湿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欧洲这边的气候明显比较寒冷,就算夏天也跟我们那边春天的气候差不多,冬天跟我们那边冬天差不多,作物换了新环境,适应需要时间,所以暂时只能在温室中培植。咱们中国不是有句话说,‘橘生淮南’什么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云霁发现自己又被闵悉说服了。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新大陆的作物移到欧洲来,水土还不服呢。”闵悉笑着说。
“你说的不无道理。”云霁点头表示赞同,“那你觉得那些作物带到大明去,能适应下来吗?”
“我也不清楚,所以要跟这边的教授请教啊。他们的生物学教授不是一直在研究么,我们请教好了,再带回去试种一下不就知道了。”闵悉说。
云霁颔首,闵悉考虑得确实很周到:“牛津的教授会愿意把他们研究的结果告诉咱们吗?”
“这就不好说了。就算不告诉咱们,咱们跟他们讨要一点种子,回去自己慢慢摸索。”闵悉知道这个时代还不存在什么生态保护一说,各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还是很频繁的,不像后来对物种引进控制得那么严格,问题是能不能从牛津讨要到自己所需的作物。
云霁又问:“要是他们不愿意把种子分给我们呢?”
从大局观着想,这么重要的作物种子,可能事关国本,牛津的教授要是考虑得更多一些,也许就不会愿意把它们随意赠人了。
闵悉眼珠一转,嘿嘿笑:“他们不愿意给,我们可以自己来‘拿’啊!”想当初,吕宋人也严禁红薯种苗传入中国,还是老祖宗有智慧,跟吕宋人斗智斗勇,成功将红薯藤带回了中国。
云霁看着他的坏笑,明白他的意思:“好吧,要对方实在不同意,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我就知道七哥会帮我的。”闵悉嘿嘿笑。
云霁想的是,如果这作物真的那么重要,没准将来能救很多人性命,做一回梁上君子又何妨。何况这些作物不也是欧洲人从新大陆带回来的,他们带走时未必也征得了当地人的同意。
“走吧,咱们回去做饭吃。我刚才在那边树林子里看到了好多熊葱,咱们去拔点回去包饺子吧。”闵悉提议。
“哪儿有熊葱,我怎么没看到?”
“我有一双随时能发现美食的慧眼。跟我来!”闵悉得意地说。
牛津大学放了暑假,校园里空寂了一两个月,没有人践踏,各种草木都在疯长,包括树丛里的熊葱。还别说,这些熊葱长得是真嫩,两人摘了很多,将口袋塞得满满当当,两手也抓了一大把。
回到旅馆的时候,房东太太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闵悉和云霁将韭菜掏出来,放在木盆里清洗,闵悉对房东太太说:“房东太太,能卖我一些小麦粉和鸡蛋吗?”
房东太太看到云霁正在清洗的熊葱,问:“那些野草能吃吗?”
“能啊,它叫熊葱。拂朗机人都吃的,你们不吃吗?”闵悉问。
房东太太摇头:“我们这里没人吃。你们需要多少小麦粉和鸡蛋?”
闵悉说:“一磅多吧,再给我5枚鸡蛋。”这些就够两人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