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农村夫妻扬名大周 第332章 早朝
深居于皇宫内苑的小皇帝,虽身处在那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之间,但却如同笼中之鸟一般,难以自由翱翔于广阔天地。朝廷政务尽数被太后牢牢把控在手中,小皇帝能够亲自做出决策之事可谓少之又少。
然而,正如每一个年轻气盛之人都会经历叛逆的阶段一样,这位小皇帝亦不例外。他早已厌倦了活在太后的巨大阴影之下,心中渴望着挣脱束缚,真正地掌握属于自己的权力,成为这片江山社稷的主宰者。
小皇帝目光炯炯地望向陈三平,突然开口问道:“陈爱卿啊,对于那瀛洲之地,你究竟知晓多少呢?”
陈三平赶忙起身,躬身施礼后回应道:“启奏陛下,据微臣所了解到的情况,那瀛洲之域约摸有着咱们大周三个州府加起来那么大的面积。虽说其地域并不算辽阔广袤,不过,瀛洲境内几乎皆是肥沃丰饶的土地,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颇为富足。
不仅如此,他们的武器装备亦是精良无比且实力强劲。若是单论陆地作战能力,我大周兴许尚可不惧与之一较高下。只是,那瀛洲地处茫茫大海之中,四面环海,其民众更是精熟于海战之道。而反观我大周,在此方面则完全处于劣势,实难与之抗衡啊!
现如今,听闻那瀛洲已然实现统一,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倘若我大周不能尽早有所防备并制定应对之策,日后必定会遭受重大损失,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呐。”
小皇帝听毕,微微颔首,沉默不语,似是在思考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方才再次发问道:“既然如此,不知陈爱卿可曾想到破解此困局的良策否?”
陈三平略作思索,随即拱手答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尽快筹建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并全力打造坚固耐用的战船以及威力巨大的火炮等先进军备。此外,我大周沿海一带拥有数以十万计的渔民,他们常年与大海为伴,熟悉水性和海上环境。若能将这些人招募入伍加以严格训练,使之成为英勇善战的水兵,则我朝水师之实力必将大增,届时或可与那瀛洲一决雌雄矣。”
“朕欲建立一支海上作战之军队,陈爱卿可曾知晓此需耗费多少银两啊?”小皇帝目光炯炯地盯着下方跪着的陈三平问道。
只见那陈三平微微抬头,略作思索后开口答道:“启奏陛下,微臣对此曾有所盘算。一般而言,一艘普通的载人船只,若以能乘坐十人作为标准,其造价大约需五千两白银。然而,若是想要让这船只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那么所费银钱便不可同日而语了,至少也得两万两银子方可。倘若要建造更为庞大且能够搭载那威力惊人的神威大炮之船舰,则所需资金更是高达十万两白银呐!”
闻听此言,小皇帝不禁面皮一阵抽搐,心中暗自思忖:这军队花钱竟似那流水一般滔滔不绝,怎地到了你口中却如此轻巧容易呢?他眉头微皱,语气略微加重地说道:“陈爱卿啊,你这说得倒是轻松,可要知道国家财政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
陈三平面色平静地站在那里,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无动于衷。大周历经岁月的沉淀和稳定发展,要说国家没钱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至于是否能够成功筹集到资金,这关键就得看当今圣上有无此等能耐了。只见陈三平向前一步,躬身施礼后朗声道:“陛下若是赞同建立海军这件大事,微臣定当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帮助陛下筹措所需款项。”
然而此刻的小皇帝却是一脸愁容,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因为他深知自己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但诸多想法却常常遭到太后无情地驳斥与拒绝。
然而陈三平此时竟不知深浅地哪壶不开提哪壶,毫不避讳地直接问道:“莫非陛下是担忧太后不会同意此项决策?”
小皇帝微微一怔,随即目光直直地盯着陈三平,坦率地点头承认道:“的确如此啊!”
陈三平见状,略作思考后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当前咱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头等要事便是促使太后归还朝政大权。毕竟如今天下皆知,陛下已然成年,具备亲政的能力和资格。大周王朝的重大决策权理应交回到周氏皇族手中才对呀!”
听到这番话,小皇帝心中不禁一阵激荡,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但转念一想,太后长期以来树立起的威严实在令人畏惧,于是连忙追问:“爱卿可有什么具体的良策妙计吗?”
陈三平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请陛下放心,明日早朝之时,微臣自会上奏提及此事。只要太后找不到合理充分的理由予以回绝,还政一事是必然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皇宫内的一间书房里,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个人影。小皇帝和陈三平相对而坐,两人兴致勃勃地秉烛夜谈着。他们从国家的政治局势谈到军事部署,又从百姓的生活状况谈到教育改革,话题广泛且深入。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窗外的明月已经高高悬挂在了天际。
尽管如此,小皇帝仍然意犹未尽,对陈三平的见解和观点深感钦佩,但时辰已晚,他只能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陈爱卿,今日与你畅谈真是受益匪浅,朕都有些舍不得放你回去啦。”
陈三平连忙起身行礼,微笑着回答道:“能得陛下赏识,乃是微臣之荣幸。天色确实已深,微臣告退。”说罢,便缓缓退出了书房。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早朝上,大臣们按照班次整齐地排列在朝堂之上。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只见陈三平突兀地出现在了上班的大臣队伍之中。许多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事先并没有听到关于陈三平入京的消息。
陈三平身为辅国大臣,其地位尊崇,所站的位置位于文武百官的最前列。与他并列而立的仅有左相和右相两位权臣。
此时,一位文臣忍不住压低声音小声嘀咕道:“这陈三平怎么突然进京了?我可从未听闻陛下有下过这样的诏令啊。”
旁边另一位大臣则摇了摇头,同样轻声回应道:“据说是他自己偷偷过来的。此等行为若是被追究起来,那可是犯了大忌啊。”
这些窃窃私语并未逃过陈三平敏锐的耳朵。他自幼习武,武学造诣颇高,对于周围细微的声响都能够清晰捕捉。但此刻,他却仿若未闻一般,面不改色,依旧老神在在地紧闭双目,仿佛正在养精蓄锐。
就在这时,只听见一声高呼:“陛下驾到!”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文武大臣们纷纷整理衣冠,恭敬地低下头等待皇帝驾临。片刻之后,皇帝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龙椅,稳稳坐下后,群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环视了一圈下方的群臣,然后开口说道:“众爱卿平身吧。”
众人齐声道:“谢万岁!”这才站起身来。
然而,正如每一个年轻气盛之人都会经历叛逆的阶段一样,这位小皇帝亦不例外。他早已厌倦了活在太后的巨大阴影之下,心中渴望着挣脱束缚,真正地掌握属于自己的权力,成为这片江山社稷的主宰者。
小皇帝目光炯炯地望向陈三平,突然开口问道:“陈爱卿啊,对于那瀛洲之地,你究竟知晓多少呢?”
陈三平赶忙起身,躬身施礼后回应道:“启奏陛下,据微臣所了解到的情况,那瀛洲之域约摸有着咱们大周三个州府加起来那么大的面积。虽说其地域并不算辽阔广袤,不过,瀛洲境内几乎皆是肥沃丰饶的土地,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颇为富足。
不仅如此,他们的武器装备亦是精良无比且实力强劲。若是单论陆地作战能力,我大周兴许尚可不惧与之一较高下。只是,那瀛洲地处茫茫大海之中,四面环海,其民众更是精熟于海战之道。而反观我大周,在此方面则完全处于劣势,实难与之抗衡啊!
现如今,听闻那瀛洲已然实现统一,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倘若我大周不能尽早有所防备并制定应对之策,日后必定会遭受重大损失,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呐。”
小皇帝听毕,微微颔首,沉默不语,似是在思考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方才再次发问道:“既然如此,不知陈爱卿可曾想到破解此困局的良策否?”
陈三平略作思索,随即拱手答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尽快筹建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并全力打造坚固耐用的战船以及威力巨大的火炮等先进军备。此外,我大周沿海一带拥有数以十万计的渔民,他们常年与大海为伴,熟悉水性和海上环境。若能将这些人招募入伍加以严格训练,使之成为英勇善战的水兵,则我朝水师之实力必将大增,届时或可与那瀛洲一决雌雄矣。”
“朕欲建立一支海上作战之军队,陈爱卿可曾知晓此需耗费多少银两啊?”小皇帝目光炯炯地盯着下方跪着的陈三平问道。
只见那陈三平微微抬头,略作思索后开口答道:“启奏陛下,微臣对此曾有所盘算。一般而言,一艘普通的载人船只,若以能乘坐十人作为标准,其造价大约需五千两白银。然而,若是想要让这船只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那么所费银钱便不可同日而语了,至少也得两万两银子方可。倘若要建造更为庞大且能够搭载那威力惊人的神威大炮之船舰,则所需资金更是高达十万两白银呐!”
闻听此言,小皇帝不禁面皮一阵抽搐,心中暗自思忖:这军队花钱竟似那流水一般滔滔不绝,怎地到了你口中却如此轻巧容易呢?他眉头微皱,语气略微加重地说道:“陈爱卿啊,你这说得倒是轻松,可要知道国家财政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
陈三平面色平静地站在那里,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无动于衷。大周历经岁月的沉淀和稳定发展,要说国家没钱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至于是否能够成功筹集到资金,这关键就得看当今圣上有无此等能耐了。只见陈三平向前一步,躬身施礼后朗声道:“陛下若是赞同建立海军这件大事,微臣定当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帮助陛下筹措所需款项。”
然而此刻的小皇帝却是一脸愁容,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因为他深知自己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但诸多想法却常常遭到太后无情地驳斥与拒绝。
然而陈三平此时竟不知深浅地哪壶不开提哪壶,毫不避讳地直接问道:“莫非陛下是担忧太后不会同意此项决策?”
小皇帝微微一怔,随即目光直直地盯着陈三平,坦率地点头承认道:“的确如此啊!”
陈三平见状,略作思考后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当前咱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头等要事便是促使太后归还朝政大权。毕竟如今天下皆知,陛下已然成年,具备亲政的能力和资格。大周王朝的重大决策权理应交回到周氏皇族手中才对呀!”
听到这番话,小皇帝心中不禁一阵激荡,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但转念一想,太后长期以来树立起的威严实在令人畏惧,于是连忙追问:“爱卿可有什么具体的良策妙计吗?”
陈三平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请陛下放心,明日早朝之时,微臣自会上奏提及此事。只要太后找不到合理充分的理由予以回绝,还政一事是必然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皇宫内的一间书房里,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个人影。小皇帝和陈三平相对而坐,两人兴致勃勃地秉烛夜谈着。他们从国家的政治局势谈到军事部署,又从百姓的生活状况谈到教育改革,话题广泛且深入。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窗外的明月已经高高悬挂在了天际。
尽管如此,小皇帝仍然意犹未尽,对陈三平的见解和观点深感钦佩,但时辰已晚,他只能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陈爱卿,今日与你畅谈真是受益匪浅,朕都有些舍不得放你回去啦。”
陈三平连忙起身行礼,微笑着回答道:“能得陛下赏识,乃是微臣之荣幸。天色确实已深,微臣告退。”说罢,便缓缓退出了书房。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早朝上,大臣们按照班次整齐地排列在朝堂之上。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只见陈三平突兀地出现在了上班的大臣队伍之中。许多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事先并没有听到关于陈三平入京的消息。
陈三平身为辅国大臣,其地位尊崇,所站的位置位于文武百官的最前列。与他并列而立的仅有左相和右相两位权臣。
此时,一位文臣忍不住压低声音小声嘀咕道:“这陈三平怎么突然进京了?我可从未听闻陛下有下过这样的诏令啊。”
旁边另一位大臣则摇了摇头,同样轻声回应道:“据说是他自己偷偷过来的。此等行为若是被追究起来,那可是犯了大忌啊。”
这些窃窃私语并未逃过陈三平敏锐的耳朵。他自幼习武,武学造诣颇高,对于周围细微的声响都能够清晰捕捉。但此刻,他却仿若未闻一般,面不改色,依旧老神在在地紧闭双目,仿佛正在养精蓄锐。
就在这时,只听见一声高呼:“陛下驾到!”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文武大臣们纷纷整理衣冠,恭敬地低下头等待皇帝驾临。片刻之后,皇帝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龙椅,稳稳坐下后,群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环视了一圈下方的群臣,然后开口说道:“众爱卿平身吧。”
众人齐声道:“谢万岁!”这才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