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农村夫妻扬名大周 第349章 风雨欲来
热门推荐:
从白胡子海贼团开始的怪物军团
人在高武,我能无限刷修为
女扮男装:万人迷她太想进步了
结婚当天我拒绝了临时加彩礼之后
穿越逃荒淘到白月光
穿成养子假少,开局我只想跑路!
海贼之绝巅霸气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洪荒:我悟性逆天,拜师通天!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过去了两个春秋。此时,位于大周境内的未央城,那座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皇宫内,正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
“启禀陛下,经过漫长时日的筹备与训练,大周水师已然完成了最后的整军备战工作,可以随时奔赴战场,投入到战斗之中!”郑霆满脸兴奋地向大周皇帝禀报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大周皇帝听闻此言,心中亦是难掩激动之情。为了打造这支强大的舰队,他耗费了整整两年的光阴,投入了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一切努力终于即将迎来收获的时刻,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呢?
“很好!不过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必须确保后勤补给万无一失。那么,粮草方面是否已经准备就绪?”大周皇帝目光炯炯地看向站在一旁的新任户部尚书王阳。
王阳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这两年来风调雨顺,国内庄稼收成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户部的库银十分充裕,微臣已提前备好可供大军食用半年之久的口粮。而且,待到今年秋季粮食丰收之后,所征收的新粮足以支撑大周水师长达一年的作战所需。请陛下放心!”
大周皇帝面带微笑,微微颔首,表示出内心的满意与欣慰之情,缓声道:“如此一来,那便再好不过了。要知道,此番乃是我大周水师首次出征,定要展现出我军强大的威势,让敌人闻风丧胆。那么在座诸位将领之中,可有谁敢挺身而出,率领大军前去攻打那棒国呢?”
话音未落,只见数位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将军们纷纷毫不犹豫地跪地请命,齐声高呼道:“末将愿往!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气氛热烈,众将士气高昂。
大周皇帝见状,不禁暗自思忖起来。他目光扫过眼前这些忠勇之士,心中权衡着究竟该派何人挂帅出征。
沉思片刻之后,皇帝终于开口说道:“这一次,就由黄雀黄爱卿领军出征吧。”
其实,皇帝做出这个决定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原来,早在两年之前,曾发生过一起震惊朝野的陈三平谋反事件,而当时黄雀正是此事的关键人物之一。若不是太后极力袒护,恐怕就连皇帝都难以察觉此人竟是太后身旁备受宠信的红人。
正因如此,皇帝推测这起谋反之事的来龙去脉,极有可能是由太后暗中操纵主导的。然而当下,太后势力庞大,如日中天,皇帝深知此时不宜与其正面冲突。于是,他决定暂时先给太后一系送上些许好处和甜头,以稳住局面。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出兵机会,进一步观察黄雀以及太后一方的动向,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应对局势变化。
战争部署已然完毕,整个朝堂之上弥漫着紧张而肃穆的气氛。就在此时,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忽然眉头微皱,开口问道:“可有陈三平的消息?”这一问犹如投石入水,瞬间打破了朝堂的沉寂。
一时间,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眼色,但谁都没有率先出声回答皇帝的问题。
终于,站在文官之首的左相向前一步,恭敬地躬身施礼后说道:“回禀陛下,自从两年前黄大人传来陈三平谋反的消息以来,陈三平及其家人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销声匿迹。至今为止,未曾有人见过他们的丝毫踪迹。”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之声。这时,站在一旁的崔琰突然高声说道:“那姓陈的乱臣贼子,早就怀有不臣之心,想必是提前得到风声逃跑了!”他的语气充满了愤恨与不屑。
听到这话,左相不禁冷哼一声,目光犀利地看向崔琰,质问道:“崔大人如此了解内情,难道说您和那陈三平早有暗中勾结不成?”
这突如其来的质问让崔琰脸色一变,他怒目圆睁,大声反驳道:“左相,休要血口喷人!无凭无据,怎可随意给下官乱扣帽子!”
然而,面对崔琰的愤怒,左相却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嘲讽道:“哦?崔大人说得倒是轻巧,只许自己信口开河,却不许他人质疑一二。难不成这胡乱扣帽子的行径竟是崔大人独有的特权吗?”这番话引得周围不少官员暗暗发笑,就连一直沉默不语的右相秦相也忍不住轻笑起来。
崔琰被气得满脸通红,却又不知该如何辩驳。他深知自己在口舌之争方面远不是这两位位高权重、能言善辩的相爷的对手。若是再强行争辩下去,恐怕只会越描越黑,让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于是,他狠狠地瞪了左相一眼,便闭口不言,心中暗自懊恼不已。毕竟,在这朝堂之上,多言无益,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祸端。
大周皇帝轻叹一声,“搜寻陈三平一事,列位臣公务必上心。无论陈三平是否谋反,朕还是想见一见他,跟他当面聊一聊,问一问他。”
在河州弋阳县,有一个名为大河村的地方,这便是陈三平出生成长的故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个小村庄如今已成为朝廷高度重视和密切监视的焦点所在。
近来,不论是光明正大地还是鬼鬼祟祟地,许多陌生的面孔频繁出入于大河村内。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则在于陈三平与朝廷之间的纠葛。因他的缘故,整个大河村的陈氏族人皆遭牵连,尽数被关押在了县衙的牢狱之中。
令人诧异的是,尽管陈三平至今杳无音讯,但官府却并未对这些被囚禁的陈氏族人展开审讯。于是乎,他们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一直羁押着。与此同时,陈氏家族在表面上所经营的各项生意,也无一例外地被朝廷没收充公。
就在这样紧张压抑的氛围下,有两名男子悄悄从县城出发,一路马不停蹄地直奔大河村而来。抵达村庄外围之后,他们并没有贸然进村,而是先绕着村子仔细地巡视了一圈。确认四周并无他人尾随追踪,二人才掉转头来,朝着村后的山峦攀爬而上。
登上山巅之后,他们又在山林间辗转徘徊了将近小半个时辰。期间,不断观察周围动静,直至最终确信真的没有人暗中盯梢,这才小心翼翼地搬开了一块看似寻常无奇的大石头。随着石头挪开,一个隐秘的洞口赫然显现眼前。
二人毫不犹豫地躬身钻入洞内,并顺着狭窄幽暗的通道缓缓前行。经过一段漫长的摸索,终于成功抵达了洞穴的最底部。只见此处空间颇为宽敞,原本应该生活富足、精神焕发的陈氏一家老小此刻却是个个面容憔悴、无精打采。当看到这两位男子平安归来时,众人瞬间一扫颓靡之气,纷纷激动万分地簇拥上前。
陈葵连忙出言安抚众人焦急的心绪,缓声道:“诸位莫要心急,且听我慢慢将外面的消息一一道来。”
这时,陈大仁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忙不迭地开口问道:“那可有关于三平的消息了?”
陈葵轻轻摇了摇头,面露忧色地道:“目前尚未收到老爷的任何消息。老爷此前曾言明,短时间内,他暂时不会现身人前。待到他真正露面之时,想必便是无需再藏头露尾、东躲西藏之日了。”
陈大礼紧接着追问道:“如此说来,外面情况究竟如何?是否仍有人暗中盯梢监视?”
陈葵点了点头,应道:“回二老爷的话,确有此事。我与陈己方才特意到村子外围巡视了一番,发现那些人皆是陌生脸孔,从未见过。至于先前离去的陈氏族人,迄今也未听闻有关他们的半点讯息。倒是那些留守于村内的族人,却不幸遭官府擒拿入狱。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县衙对待他们倒也算宽厚仁慈,迄今为止未曾动用酷刑逼供。甚至听闻,若是有年长者患病,县衙还会专门请来大夫为其诊治看病哩!”
陈大礼闻此情形,不禁冷哼一声,沉声道:“哼!他们这般行事,无非是惧怕日后被清算旧账罢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谁能知晓哪天皇上突然忆起老三昔日的好处,从而改弦易辙、回心转意呢!”
陈大仁道:“看来,我们还要继续躲着了。”
“哎,早知道就去投奔老三。也就不用这么躲着了。”陈大礼感慨。
“说什么呢,在这里吃喝不愁,就是躲个十年八年也没问题。咱们要是出去了,肯定是老三的累赘。”陈大仁道。
“陈葵啊,你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跟老三取得联系!”陈大礼神色焦急地突然开口说道。
听到这话,陈葵缓缓地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回答道:“老爷那边向来都是采用单线联系方式,我们这边只能接收来自老爷的消息,根本没办法主动向外界传递任何信息啊。”说完,他也是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唉……”陈家两兄弟不约而同地长叹了一口气,彼此对视一眼后,便默默地转过身去,朝着不远处的一个洞府走去。
那个洞府便是陈家老爷子居住的地方,这两年来,老爷子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家里也请来了大夫,但大夫给出的诊断结果却让人感到有些无力——老爷子并没有患什么具体的病症,纯粹就是因为年纪大了,寿数将至,身体机能自然衰竭所致。
要知道,像老爷子这样从农村贫苦生活走出来的人,大多数都落下了一身的病根,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算是相当不容易了。然而,尽管如此,陈老爷子自己倒是显得颇为豁达和知足。毕竟相比那些身患重病、痛苦不堪的人来说,他至少还没得什么大病,只不过是身体较为虚弱罢了。
就在这时,陈大礼和陈大仁兄弟俩走进了屋子。老爷子见状,连忙强打起精神,支撑着自己那愈发孱弱的身躯坐了起来,并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道:“怎么样,你们可曾收到老三的消息?”
面对父亲满怀期待的眼神,陈大仁心中不禁一酸,但还是硬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爹,暂时还没有三弟的消息呢。不过您就放宽心吧,三弟那么机灵,肯定早就找好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啦。”
...
大周水师自云都城启程时,那场面可谓是壮观至极!百余艘大船宛如钢铁巨兽般排列在江面上,每一艘都承载着无数士兵和充足的军备物资。而在这些大船周围,更是环绕着上千艘小船,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江面。
要知道,即便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船,其容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每一艘都能容纳将近二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舰队,目标直指远方的棒国。
其实早在两年之前,大周就已经有所谋划。当时,他们成功地扣押了棒国的使臣朴国昌,并通过各种手段从他嘴里套出了关于棒国的重要情报,包括其确切位置以及国家实力等关键信息。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支大军刚刚出发后的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粮食危机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整个大周。起初,只是一些细心的百姓察觉到了不对劲——不知道从何时起,市场上的粮食变得越来越难买到了。即便偶尔能够看到有卖粮的摊位,那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但就算是这样,人们依然很难买到足够的口粮。
这种情况迅速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情绪,许多人担心未来会面临断粮的困境,于是纷纷开始疯狂囤积粮食。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应的紧张局势,导致市面上的粮食无论价格如何,只要一出现就会立刻被抢购一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明的米商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他们意识到此时正是抬高粮价、赚取暴利的绝佳时机,于是纷纷选择压着手中的粮食不肯出售,坐等价格继续上涨。就这样,原本就艰难的局面愈发雪上加霜,而最终为此买单、受苦受难的,始终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当金钱再也无法换来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粮食时,社会秩序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犯罪率急剧上升,盗窃、抢劫甚至杀人越货之事时有发生。曾经平静祥和的大周,如今已被饥饿与恐惧所笼罩……
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城!皇宫内,皇帝龙颜大怒,对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户部尚书王阳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好你个王阳啊!朕前些日子才听闻粮食大获丰收,满心欢喜地以为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了!可这才过了多久?居然就有老百姓因吃不上饭而动手闹事!你这个户部尚书到底是怎么当的?”
此时的王阳早已吓得面如土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他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息怒……微臣实在不知为何会出现此等状况啊!之前上报的的确都是粮食丰收的喜讯呐……”
就在京城这边乱成一团的时候,沿海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一艘艘满载着粮食的巨大货船正源源不断地驶出港口,向着遥远的海外驶去。这些船只首尾相接,仿佛一条长龙蜿蜒于海面之上,场面甚是壮观。但谁也不知道,这些粮食,究竟要被运往何处……
“启禀陛下,经过漫长时日的筹备与训练,大周水师已然完成了最后的整军备战工作,可以随时奔赴战场,投入到战斗之中!”郑霆满脸兴奋地向大周皇帝禀报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大周皇帝听闻此言,心中亦是难掩激动之情。为了打造这支强大的舰队,他耗费了整整两年的光阴,投入了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一切努力终于即将迎来收获的时刻,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呢?
“很好!不过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必须确保后勤补给万无一失。那么,粮草方面是否已经准备就绪?”大周皇帝目光炯炯地看向站在一旁的新任户部尚书王阳。
王阳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这两年来风调雨顺,国内庄稼收成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户部的库银十分充裕,微臣已提前备好可供大军食用半年之久的口粮。而且,待到今年秋季粮食丰收之后,所征收的新粮足以支撑大周水师长达一年的作战所需。请陛下放心!”
大周皇帝面带微笑,微微颔首,表示出内心的满意与欣慰之情,缓声道:“如此一来,那便再好不过了。要知道,此番乃是我大周水师首次出征,定要展现出我军强大的威势,让敌人闻风丧胆。那么在座诸位将领之中,可有谁敢挺身而出,率领大军前去攻打那棒国呢?”
话音未落,只见数位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将军们纷纷毫不犹豫地跪地请命,齐声高呼道:“末将愿往!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气氛热烈,众将士气高昂。
大周皇帝见状,不禁暗自思忖起来。他目光扫过眼前这些忠勇之士,心中权衡着究竟该派何人挂帅出征。
沉思片刻之后,皇帝终于开口说道:“这一次,就由黄雀黄爱卿领军出征吧。”
其实,皇帝做出这个决定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原来,早在两年之前,曾发生过一起震惊朝野的陈三平谋反事件,而当时黄雀正是此事的关键人物之一。若不是太后极力袒护,恐怕就连皇帝都难以察觉此人竟是太后身旁备受宠信的红人。
正因如此,皇帝推测这起谋反之事的来龙去脉,极有可能是由太后暗中操纵主导的。然而当下,太后势力庞大,如日中天,皇帝深知此时不宜与其正面冲突。于是,他决定暂时先给太后一系送上些许好处和甜头,以稳住局面。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出兵机会,进一步观察黄雀以及太后一方的动向,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应对局势变化。
战争部署已然完毕,整个朝堂之上弥漫着紧张而肃穆的气氛。就在此时,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忽然眉头微皱,开口问道:“可有陈三平的消息?”这一问犹如投石入水,瞬间打破了朝堂的沉寂。
一时间,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眼色,但谁都没有率先出声回答皇帝的问题。
终于,站在文官之首的左相向前一步,恭敬地躬身施礼后说道:“回禀陛下,自从两年前黄大人传来陈三平谋反的消息以来,陈三平及其家人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销声匿迹。至今为止,未曾有人见过他们的丝毫踪迹。”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之声。这时,站在一旁的崔琰突然高声说道:“那姓陈的乱臣贼子,早就怀有不臣之心,想必是提前得到风声逃跑了!”他的语气充满了愤恨与不屑。
听到这话,左相不禁冷哼一声,目光犀利地看向崔琰,质问道:“崔大人如此了解内情,难道说您和那陈三平早有暗中勾结不成?”
这突如其来的质问让崔琰脸色一变,他怒目圆睁,大声反驳道:“左相,休要血口喷人!无凭无据,怎可随意给下官乱扣帽子!”
然而,面对崔琰的愤怒,左相却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嘲讽道:“哦?崔大人说得倒是轻巧,只许自己信口开河,却不许他人质疑一二。难不成这胡乱扣帽子的行径竟是崔大人独有的特权吗?”这番话引得周围不少官员暗暗发笑,就连一直沉默不语的右相秦相也忍不住轻笑起来。
崔琰被气得满脸通红,却又不知该如何辩驳。他深知自己在口舌之争方面远不是这两位位高权重、能言善辩的相爷的对手。若是再强行争辩下去,恐怕只会越描越黑,让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于是,他狠狠地瞪了左相一眼,便闭口不言,心中暗自懊恼不已。毕竟,在这朝堂之上,多言无益,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祸端。
大周皇帝轻叹一声,“搜寻陈三平一事,列位臣公务必上心。无论陈三平是否谋反,朕还是想见一见他,跟他当面聊一聊,问一问他。”
在河州弋阳县,有一个名为大河村的地方,这便是陈三平出生成长的故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个小村庄如今已成为朝廷高度重视和密切监视的焦点所在。
近来,不论是光明正大地还是鬼鬼祟祟地,许多陌生的面孔频繁出入于大河村内。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则在于陈三平与朝廷之间的纠葛。因他的缘故,整个大河村的陈氏族人皆遭牵连,尽数被关押在了县衙的牢狱之中。
令人诧异的是,尽管陈三平至今杳无音讯,但官府却并未对这些被囚禁的陈氏族人展开审讯。于是乎,他们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一直羁押着。与此同时,陈氏家族在表面上所经营的各项生意,也无一例外地被朝廷没收充公。
就在这样紧张压抑的氛围下,有两名男子悄悄从县城出发,一路马不停蹄地直奔大河村而来。抵达村庄外围之后,他们并没有贸然进村,而是先绕着村子仔细地巡视了一圈。确认四周并无他人尾随追踪,二人才掉转头来,朝着村后的山峦攀爬而上。
登上山巅之后,他们又在山林间辗转徘徊了将近小半个时辰。期间,不断观察周围动静,直至最终确信真的没有人暗中盯梢,这才小心翼翼地搬开了一块看似寻常无奇的大石头。随着石头挪开,一个隐秘的洞口赫然显现眼前。
二人毫不犹豫地躬身钻入洞内,并顺着狭窄幽暗的通道缓缓前行。经过一段漫长的摸索,终于成功抵达了洞穴的最底部。只见此处空间颇为宽敞,原本应该生活富足、精神焕发的陈氏一家老小此刻却是个个面容憔悴、无精打采。当看到这两位男子平安归来时,众人瞬间一扫颓靡之气,纷纷激动万分地簇拥上前。
陈葵连忙出言安抚众人焦急的心绪,缓声道:“诸位莫要心急,且听我慢慢将外面的消息一一道来。”
这时,陈大仁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忙不迭地开口问道:“那可有关于三平的消息了?”
陈葵轻轻摇了摇头,面露忧色地道:“目前尚未收到老爷的任何消息。老爷此前曾言明,短时间内,他暂时不会现身人前。待到他真正露面之时,想必便是无需再藏头露尾、东躲西藏之日了。”
陈大礼紧接着追问道:“如此说来,外面情况究竟如何?是否仍有人暗中盯梢监视?”
陈葵点了点头,应道:“回二老爷的话,确有此事。我与陈己方才特意到村子外围巡视了一番,发现那些人皆是陌生脸孔,从未见过。至于先前离去的陈氏族人,迄今也未听闻有关他们的半点讯息。倒是那些留守于村内的族人,却不幸遭官府擒拿入狱。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县衙对待他们倒也算宽厚仁慈,迄今为止未曾动用酷刑逼供。甚至听闻,若是有年长者患病,县衙还会专门请来大夫为其诊治看病哩!”
陈大礼闻此情形,不禁冷哼一声,沉声道:“哼!他们这般行事,无非是惧怕日后被清算旧账罢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谁能知晓哪天皇上突然忆起老三昔日的好处,从而改弦易辙、回心转意呢!”
陈大仁道:“看来,我们还要继续躲着了。”
“哎,早知道就去投奔老三。也就不用这么躲着了。”陈大礼感慨。
“说什么呢,在这里吃喝不愁,就是躲个十年八年也没问题。咱们要是出去了,肯定是老三的累赘。”陈大仁道。
“陈葵啊,你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跟老三取得联系!”陈大礼神色焦急地突然开口说道。
听到这话,陈葵缓缓地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回答道:“老爷那边向来都是采用单线联系方式,我们这边只能接收来自老爷的消息,根本没办法主动向外界传递任何信息啊。”说完,他也是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唉……”陈家两兄弟不约而同地长叹了一口气,彼此对视一眼后,便默默地转过身去,朝着不远处的一个洞府走去。
那个洞府便是陈家老爷子居住的地方,这两年来,老爷子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家里也请来了大夫,但大夫给出的诊断结果却让人感到有些无力——老爷子并没有患什么具体的病症,纯粹就是因为年纪大了,寿数将至,身体机能自然衰竭所致。
要知道,像老爷子这样从农村贫苦生活走出来的人,大多数都落下了一身的病根,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算是相当不容易了。然而,尽管如此,陈老爷子自己倒是显得颇为豁达和知足。毕竟相比那些身患重病、痛苦不堪的人来说,他至少还没得什么大病,只不过是身体较为虚弱罢了。
就在这时,陈大礼和陈大仁兄弟俩走进了屋子。老爷子见状,连忙强打起精神,支撑着自己那愈发孱弱的身躯坐了起来,并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道:“怎么样,你们可曾收到老三的消息?”
面对父亲满怀期待的眼神,陈大仁心中不禁一酸,但还是硬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爹,暂时还没有三弟的消息呢。不过您就放宽心吧,三弟那么机灵,肯定早就找好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啦。”
...
大周水师自云都城启程时,那场面可谓是壮观至极!百余艘大船宛如钢铁巨兽般排列在江面上,每一艘都承载着无数士兵和充足的军备物资。而在这些大船周围,更是环绕着上千艘小船,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江面。
要知道,即便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船,其容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每一艘都能容纳将近二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舰队,目标直指远方的棒国。
其实早在两年之前,大周就已经有所谋划。当时,他们成功地扣押了棒国的使臣朴国昌,并通过各种手段从他嘴里套出了关于棒国的重要情报,包括其确切位置以及国家实力等关键信息。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支大军刚刚出发后的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粮食危机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整个大周。起初,只是一些细心的百姓察觉到了不对劲——不知道从何时起,市场上的粮食变得越来越难买到了。即便偶尔能够看到有卖粮的摊位,那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但就算是这样,人们依然很难买到足够的口粮。
这种情况迅速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情绪,许多人担心未来会面临断粮的困境,于是纷纷开始疯狂囤积粮食。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应的紧张局势,导致市面上的粮食无论价格如何,只要一出现就会立刻被抢购一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明的米商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他们意识到此时正是抬高粮价、赚取暴利的绝佳时机,于是纷纷选择压着手中的粮食不肯出售,坐等价格继续上涨。就这样,原本就艰难的局面愈发雪上加霜,而最终为此买单、受苦受难的,始终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当金钱再也无法换来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粮食时,社会秩序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犯罪率急剧上升,盗窃、抢劫甚至杀人越货之事时有发生。曾经平静祥和的大周,如今已被饥饿与恐惧所笼罩……
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城!皇宫内,皇帝龙颜大怒,对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户部尚书王阳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好你个王阳啊!朕前些日子才听闻粮食大获丰收,满心欢喜地以为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了!可这才过了多久?居然就有老百姓因吃不上饭而动手闹事!你这个户部尚书到底是怎么当的?”
此时的王阳早已吓得面如土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他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息怒……微臣实在不知为何会出现此等状况啊!之前上报的的确都是粮食丰收的喜讯呐……”
就在京城这边乱成一团的时候,沿海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一艘艘满载着粮食的巨大货船正源源不断地驶出港口,向着遥远的海外驶去。这些船只首尾相接,仿佛一条长龙蜿蜒于海面之上,场面甚是壮观。但谁也不知道,这些粮食,究竟要被运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