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权途 第1133章
热门推荐:
蘑菇屋:黄小厨,你的豆角没炖熟
三国群英录
天灾末世:拥有空间我仍艰难求生
跑男:谁请他来的?他可是道士啊
我在中世纪当骑士
遮星大帝
辞职创业,利用黑科技改变全世界
全民领主,开局召唤无敌魔将
穿越六零,惊现系统,玩转年代
围绕曾家辉的话题,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官员们,纷纷讨论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形象问题是什么?形成的一种观点是,政府工作过程之中,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努力去做,但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目的并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理清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第三个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究竟是什么?只有树立起了解决问题的理念,政府才能从工作的方法,工作的艺术上去推动实施,这样才能很好的应对媒体的监督与宣传报道。
曾省长在讨论之中,提出寻找比较典型的个案来加深大家的印象。他对选择个案还提了原则性的要求,“在相关的问题当中,我们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在相关的案例当中我们选择那些沉寂下来的,而且可以进行深入讨论的个案。而且,这样的个案是每年都有发生的,每个月都有发生的,甚至每天都有发生的,选择这样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得更深入一些,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可以能够联想我们当前发生的一些新的个案,也可以跟我们以往的工作能够进行关联分析,我们在分析其他相关案例当中,也要想一想,在我们的部门,在我们的地区,在我们在处理的工作当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地积极应对….”
在从各级各部门选送的案例当中,曾省长审核抽取了几个案例。
第一个是公安交警方面的,他与媒体记者与各级政府的“一把手”们,专门针对一个叫马良的人进行了讨论分析。马良是一个外省来三江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是三江省城里的一个菜贩,卖菜的。他的工作情况是每天早晨天不亮开着车到郊区去批发运输蔬菜,把菜拉回城里,天亮开始卖菜,这项工作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这个劳作经历很平淡,而且也很单调。可是,马良因为是开车运蔬菜,经历就有点与众不同了,每天在他必经的一条街道公路上,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装了单行线的行进标志,马良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特别是在另外的一侧按了一个电子探头,马良每天都走,而且都在天亮之前,所以走来走去,根本没注意到。
习惯成了自然。
三江省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大省,前几年提出要搞“生态环保”开发,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理念,马良还是很关注的,因为“生态环保”跟他自己有一定的关系,跟他的汽车尾气排放有关联。马良因为是外地人,人也很本分,遵守规章制度意识还是很强的,他在忙中偷闲做了一个汽车尾气排放的检测,尾气倒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没想到在检测厂给他打出来一个交通违章的告知清单。
曾省长亲自解说这件事情,“这个违章告知清单里面有150次在同一个地方的违章,马良这下是吓坏了。在同一地方交通违法150起,每次罚款100元,那么累计要被罚款高达15000元,这个数据让马良看着就触目惊心。他觉得这个不是自己有意违反交通规则,15000元钱他自己也算了算,等于是每天起早贪黑,半年下来的收入。也就是这一数字,等于是半年的辛苦都要为交警队作贡献了,所以马良感觉到很无奈,但是这件事情被媒体报告出来,媒体报告出来以后,没想到公众就这个事件对于我们三江政府相应的主管部门就提出了一些质疑,这些质疑提出来之后,又使我们政府部门的形象大受贬损。”
他现场问了三江省电视台的记者,“你们当时报道了多长时间?”
记者回答,“事件只是报道一次,但追踪报道长达半个月。”
“收到的反应多不多?”
“热线电话都打爆了。”
三江日报的记者也表示,他们在电视报道这则消息之后,报纸也把其作为焦点,情况与电视媒体大致差不多,社会各界几乎是一边倒,指责交警部门的“不是”。
曾省长然后又继续说了下去,“因为这些质疑,说为什么马良违章150次而没有人告诉他,是马良自己去做这个违章的尾气检测才发现了这150次的违章,如果马良没有去做,或者说这次没有去做,等到年检的时候再去做,那会有多少次?”
参加讨论的同志们都清楚这一点,相信会日各月累,一定是更多次。
“我们政府的主管部门安装这种电子监测系统,决不是为了让更多的司机违章,从而收什么罚款,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我们的交通秩序。但是,这个事情出现了,使我们社会的公众对我们政府这样的行为开始质疑,理论上不是为了罚款,但是这样的罚款会发生,确实使相当一部分公众对政府安装这个电子监测系统的动机提出了质疑。那么在这种质疑之下,社会方方面面进行了很多讨论,甚至很多律师出来支持马良,希望他能够通过法律的诉讼来讨会回一个公道。”
马良已经坐在了会议室的一个角度,曾省长选取的个案,当然早有准备。
他问马良,“你惊呆的同时,是不是很气愤?”
马良站起来回答,“是的。”
曾省长摆手示意他坐下说话,“那你是不是想去交警队问问情清,整个明白?”
“不是想,我是真去了。”
“说清楚了么?”
“说倒是说清楚了,可罚款还得要交。”
“那你想过通过法律措施解决没有?”
马良想了一下,犹豫的道:“老实说,想过很久,而且….而且还有不少的记者表示支持,甚至有律师自愿免费代理打官司….”
“可是最后为什么没告呢?”
“我…我一个小老百姓,能告倒公安交警部门?我想了想,最后才找到了信访部门,把材料交给了他们,希望能通过一个比较温和友好的方式,解决这一事情。”
第一个问题,形象问题是什么?形成的一种观点是,政府工作过程之中,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努力去做,但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目的并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理清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第三个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究竟是什么?只有树立起了解决问题的理念,政府才能从工作的方法,工作的艺术上去推动实施,这样才能很好的应对媒体的监督与宣传报道。
曾省长在讨论之中,提出寻找比较典型的个案来加深大家的印象。他对选择个案还提了原则性的要求,“在相关的问题当中,我们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在相关的案例当中我们选择那些沉寂下来的,而且可以进行深入讨论的个案。而且,这样的个案是每年都有发生的,每个月都有发生的,甚至每天都有发生的,选择这样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得更深入一些,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可以能够联想我们当前发生的一些新的个案,也可以跟我们以往的工作能够进行关联分析,我们在分析其他相关案例当中,也要想一想,在我们的部门,在我们的地区,在我们在处理的工作当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地积极应对….”
在从各级各部门选送的案例当中,曾省长审核抽取了几个案例。
第一个是公安交警方面的,他与媒体记者与各级政府的“一把手”们,专门针对一个叫马良的人进行了讨论分析。马良是一个外省来三江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是三江省城里的一个菜贩,卖菜的。他的工作情况是每天早晨天不亮开着车到郊区去批发运输蔬菜,把菜拉回城里,天亮开始卖菜,这项工作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这个劳作经历很平淡,而且也很单调。可是,马良因为是开车运蔬菜,经历就有点与众不同了,每天在他必经的一条街道公路上,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装了单行线的行进标志,马良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特别是在另外的一侧按了一个电子探头,马良每天都走,而且都在天亮之前,所以走来走去,根本没注意到。
习惯成了自然。
三江省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大省,前几年提出要搞“生态环保”开发,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理念,马良还是很关注的,因为“生态环保”跟他自己有一定的关系,跟他的汽车尾气排放有关联。马良因为是外地人,人也很本分,遵守规章制度意识还是很强的,他在忙中偷闲做了一个汽车尾气排放的检测,尾气倒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没想到在检测厂给他打出来一个交通违章的告知清单。
曾省长亲自解说这件事情,“这个违章告知清单里面有150次在同一个地方的违章,马良这下是吓坏了。在同一地方交通违法150起,每次罚款100元,那么累计要被罚款高达15000元,这个数据让马良看着就触目惊心。他觉得这个不是自己有意违反交通规则,15000元钱他自己也算了算,等于是每天起早贪黑,半年下来的收入。也就是这一数字,等于是半年的辛苦都要为交警队作贡献了,所以马良感觉到很无奈,但是这件事情被媒体报告出来,媒体报告出来以后,没想到公众就这个事件对于我们三江政府相应的主管部门就提出了一些质疑,这些质疑提出来之后,又使我们政府部门的形象大受贬损。”
他现场问了三江省电视台的记者,“你们当时报道了多长时间?”
记者回答,“事件只是报道一次,但追踪报道长达半个月。”
“收到的反应多不多?”
“热线电话都打爆了。”
三江日报的记者也表示,他们在电视报道这则消息之后,报纸也把其作为焦点,情况与电视媒体大致差不多,社会各界几乎是一边倒,指责交警部门的“不是”。
曾省长然后又继续说了下去,“因为这些质疑,说为什么马良违章150次而没有人告诉他,是马良自己去做这个违章的尾气检测才发现了这150次的违章,如果马良没有去做,或者说这次没有去做,等到年检的时候再去做,那会有多少次?”
参加讨论的同志们都清楚这一点,相信会日各月累,一定是更多次。
“我们政府的主管部门安装这种电子监测系统,决不是为了让更多的司机违章,从而收什么罚款,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我们的交通秩序。但是,这个事情出现了,使我们社会的公众对我们政府这样的行为开始质疑,理论上不是为了罚款,但是这样的罚款会发生,确实使相当一部分公众对政府安装这个电子监测系统的动机提出了质疑。那么在这种质疑之下,社会方方面面进行了很多讨论,甚至很多律师出来支持马良,希望他能够通过法律的诉讼来讨会回一个公道。”
马良已经坐在了会议室的一个角度,曾省长选取的个案,当然早有准备。
他问马良,“你惊呆的同时,是不是很气愤?”
马良站起来回答,“是的。”
曾省长摆手示意他坐下说话,“那你是不是想去交警队问问情清,整个明白?”
“不是想,我是真去了。”
“说清楚了么?”
“说倒是说清楚了,可罚款还得要交。”
“那你想过通过法律措施解决没有?”
马良想了一下,犹豫的道:“老实说,想过很久,而且….而且还有不少的记者表示支持,甚至有律师自愿免费代理打官司….”
“可是最后为什么没告呢?”
“我…我一个小老百姓,能告倒公安交警部门?我想了想,最后才找到了信访部门,把材料交给了他们,希望能通过一个比较温和友好的方式,解决这一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