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篡夺江东基业开始 第78章 点人油灯,逼供
“啪!”
曹操猛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面色凝重的朝着麾下几位谋士说道:“坏了!”
“看来,袁本初是得了高人指点了!”
曹操以为,袁绍是得了高人指点。
殊不知,袁绍麾下本来就有高人。
田丰,沮授,这二人本就是一流的谋士。
只是,从前袁绍麾下的这些谋士,喜欢内斗。
袁绍自己也更喜欢听郭图,逢纪这种人的阿谀奉承。
对于田丰,沮授这些不会说漂亮话的谋士计策,他不予采纳。
许攸一走,倒是让袁绍麾下这些谋士进入蜜月期,不内斗了。
田丰和沮授的计策被采纳之后,人家袁绍不出昏招了。
“坏了!”
“坏了啊!”荀攸也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指着地图沉声说道:“袁军先一步压了上来,我们反过来被他们牵制住了。”
“乌巢的守军也一定接到了袁绍的命令,必定会严加防范。”
“我们现在想要偷袭乌巢,怕是难上加难。”
如果说,曹操先一步动作的话,那么,他偷袭乌巢的成功率差不多能有七成。
可现在,被袁绍先手发难之后,曹操偷袭乌巢的成功率就只剩下三成了。
如今的局势,对于曹操来说,可就太难过了。
曹操的嘴角抽了抽,他的头又开始疼了。
曹操强忍着头疼,看向郭嘉:“奉孝,如今的局势,该如何应对!”
郭嘉这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如今这般困局,想要破局,也只能寄希望于郭嘉了。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养谋士,也是如此。
此时,正是郭嘉发挥作用的时候。
“主公,如今情况危急,我有两个计策,还请主公尽快做出决断。”郭嘉朝着曹操一拱手,说出了自己的两个计策:“其一,我们立刻撤回许都,保存兵力,据守虎牢关。”
“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都未能攻破虎牢关。如今,单凭袁本初自己,决然攻不下虎牢关。”
现在撤兵,保存兵力,去守虎牢关。
虽然能守住虎牢关不假,但是,这虎牢关外的地盘,全都要丢。
这么一算,最起码要丢一半的地盘。
曹操的地盘本就比袁绍小,如今,他丢一半地盘,袁绍得他一半的地盘。
此消彼长之下,他还怎么和袁绍争锋,还如何图谋天下?
退回虎牢关,就等于是认输。
承认官渡之战的失败,用一半的地盘,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
他是曹操,不是刘表。
这样的结果,曹操无论如何不会接受。
“此计不要再提!”
“奉孝,说第二个计策吧!”曹操沉声说道。
郭嘉是最了解曹操的,他当然知道,曹操不可能接受他第一个计策。
“第二个计策,就是破釜沉舟。”
“一切照旧,我们仍旧袭击乌巢。偷袭不成,就强打。”
“纵然,只有三成的把握,也得试一试。”郭嘉说出了更为简单的第二个办法。
然而,在场的人都知道,所谓三成的把握,还是乐观的估计。
可就是一成的把握,曹操也得试试。
曹操来到曹纯和曹休两人面前,语重心长的说道:“子和,文烈,万般重任,就担负在你们二人身上了。”
“我曹氏是兴是亡,全看你们二人了。”
曹操话音落下,曹纯,曹休对视一眼。
“噗通。”
“噗通。”
曹纯,曹休二人齐齐单膝跪地,异口同声的说道:“主公放心,我等必定攻下乌巢,火烧袁绍军粮。”
“不成功,便成仁。”
五千虎豹骑,去攻打三万人驻守的乌巢。
而且,对方必定是严阵以待。
还是骑兵最不擅长的攻城战,这一仗,难啊!
可就算在难,曹纯,曹休也得上。
这是事关曹氏兴亡的一战,他们曹家人不上,难不成,指望外人不成?
曹操也是果断之人,他当即下令:“整备兵马,张辽为主将,乐进为先锋,中军立刻前压,支援前线。”
“一定要将袁军的攻势打回去,只有如此,才能将虎豹骑送入袁绍腹地。”
曹操这是真豁出去了,中军变前军,直接摆出要和袁绍决战的姿态。
......
......
前线,袁绍和曹操打的热闹,在这哥俩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李易这边,已经带着赵云,张绣二人,率领三千精锐,化整为零潜入到了酸枣一带。
不过,李易此时也不敢进城,只能猫在酸枣外的荒山当中,等待时机。
山洼当中,李易带着三千将士,看着三千架木牛流马。
三千将士人手一辆,有这些木牛流马在,捣腾起乌巢的粮草,可就方便多了。
甘宁此时,带着锦帆贼架着小船,藏在延河里的芦苇荡,时刻准备运粮。
再往远处,就是在黄河之上等待的周瑜的水军大部队。
李易这次图谋乌巢的粮草,这是一个接力赛。
李易带人,用木牛流马将粮食运到延河交给甘宁。
甘宁用小船将粮草,从延河运到黄河交给周瑜。
几次倒腾之后,这些粮草才能运到徐州。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易藏在酸枣附近的山上,命令赵云带着斥候盯着曹操那边,张绣带着斥候盯着袁绍那边。
只要时机一到,李易立刻就会动手。
在酸枣等了几日之后,李易想要的机会就来了。
这一日,正午时分,张绣押着一队兵马前来。
这一队人马约莫二十来人,为首的是一个文官,其余则是护送他的骑兵。
“主公,是袁绍派去乌巢的人!”张绣禀报道。
李易点了点头,朝着那文官问道:“袁绍派你们去乌巢做什么?”
看到酸枣的山窝窝里,藏了这么多的兵,这文官吓了一跳。
此时,他以为这是要偷袭乌巢的曹军。
“哼!”
“你们问我就说,当我是......”
没等他把话说完,李易“锃愣”一声,把张绣的腰刀拔了出来,刀刃在这人的脑袋上比划了两下,自言自语的说道:“在头上开个小口子,放上灯捻点着。”
“这个过程,你是不会死的,你能感受到,自己体内的油脂被一点点的燃烧。”
“我看你肥头大耳的,身上油脂不很少,应该能点个三天三夜......”
没等李易说完,就把这文官吓尿了。
“这......”
“这些曹军太凶残了!”想到这里,文官连忙改口:“我说,我说!”
“军爷,你们想问什么,尽管问,我全都说,全都说。”
点人油灯这种刑罚,你别说文官了,就是绝大多数的武将,也是承受不住的。
曹操猛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面色凝重的朝着麾下几位谋士说道:“坏了!”
“看来,袁本初是得了高人指点了!”
曹操以为,袁绍是得了高人指点。
殊不知,袁绍麾下本来就有高人。
田丰,沮授,这二人本就是一流的谋士。
只是,从前袁绍麾下的这些谋士,喜欢内斗。
袁绍自己也更喜欢听郭图,逢纪这种人的阿谀奉承。
对于田丰,沮授这些不会说漂亮话的谋士计策,他不予采纳。
许攸一走,倒是让袁绍麾下这些谋士进入蜜月期,不内斗了。
田丰和沮授的计策被采纳之后,人家袁绍不出昏招了。
“坏了!”
“坏了啊!”荀攸也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指着地图沉声说道:“袁军先一步压了上来,我们反过来被他们牵制住了。”
“乌巢的守军也一定接到了袁绍的命令,必定会严加防范。”
“我们现在想要偷袭乌巢,怕是难上加难。”
如果说,曹操先一步动作的话,那么,他偷袭乌巢的成功率差不多能有七成。
可现在,被袁绍先手发难之后,曹操偷袭乌巢的成功率就只剩下三成了。
如今的局势,对于曹操来说,可就太难过了。
曹操的嘴角抽了抽,他的头又开始疼了。
曹操强忍着头疼,看向郭嘉:“奉孝,如今的局势,该如何应对!”
郭嘉这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如今这般困局,想要破局,也只能寄希望于郭嘉了。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养谋士,也是如此。
此时,正是郭嘉发挥作用的时候。
“主公,如今情况危急,我有两个计策,还请主公尽快做出决断。”郭嘉朝着曹操一拱手,说出了自己的两个计策:“其一,我们立刻撤回许都,保存兵力,据守虎牢关。”
“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都未能攻破虎牢关。如今,单凭袁本初自己,决然攻不下虎牢关。”
现在撤兵,保存兵力,去守虎牢关。
虽然能守住虎牢关不假,但是,这虎牢关外的地盘,全都要丢。
这么一算,最起码要丢一半的地盘。
曹操的地盘本就比袁绍小,如今,他丢一半地盘,袁绍得他一半的地盘。
此消彼长之下,他还怎么和袁绍争锋,还如何图谋天下?
退回虎牢关,就等于是认输。
承认官渡之战的失败,用一半的地盘,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
他是曹操,不是刘表。
这样的结果,曹操无论如何不会接受。
“此计不要再提!”
“奉孝,说第二个计策吧!”曹操沉声说道。
郭嘉是最了解曹操的,他当然知道,曹操不可能接受他第一个计策。
“第二个计策,就是破釜沉舟。”
“一切照旧,我们仍旧袭击乌巢。偷袭不成,就强打。”
“纵然,只有三成的把握,也得试一试。”郭嘉说出了更为简单的第二个办法。
然而,在场的人都知道,所谓三成的把握,还是乐观的估计。
可就是一成的把握,曹操也得试试。
曹操来到曹纯和曹休两人面前,语重心长的说道:“子和,文烈,万般重任,就担负在你们二人身上了。”
“我曹氏是兴是亡,全看你们二人了。”
曹操话音落下,曹纯,曹休对视一眼。
“噗通。”
“噗通。”
曹纯,曹休二人齐齐单膝跪地,异口同声的说道:“主公放心,我等必定攻下乌巢,火烧袁绍军粮。”
“不成功,便成仁。”
五千虎豹骑,去攻打三万人驻守的乌巢。
而且,对方必定是严阵以待。
还是骑兵最不擅长的攻城战,这一仗,难啊!
可就算在难,曹纯,曹休也得上。
这是事关曹氏兴亡的一战,他们曹家人不上,难不成,指望外人不成?
曹操也是果断之人,他当即下令:“整备兵马,张辽为主将,乐进为先锋,中军立刻前压,支援前线。”
“一定要将袁军的攻势打回去,只有如此,才能将虎豹骑送入袁绍腹地。”
曹操这是真豁出去了,中军变前军,直接摆出要和袁绍决战的姿态。
......
......
前线,袁绍和曹操打的热闹,在这哥俩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李易这边,已经带着赵云,张绣二人,率领三千精锐,化整为零潜入到了酸枣一带。
不过,李易此时也不敢进城,只能猫在酸枣外的荒山当中,等待时机。
山洼当中,李易带着三千将士,看着三千架木牛流马。
三千将士人手一辆,有这些木牛流马在,捣腾起乌巢的粮草,可就方便多了。
甘宁此时,带着锦帆贼架着小船,藏在延河里的芦苇荡,时刻准备运粮。
再往远处,就是在黄河之上等待的周瑜的水军大部队。
李易这次图谋乌巢的粮草,这是一个接力赛。
李易带人,用木牛流马将粮食运到延河交给甘宁。
甘宁用小船将粮草,从延河运到黄河交给周瑜。
几次倒腾之后,这些粮草才能运到徐州。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易藏在酸枣附近的山上,命令赵云带着斥候盯着曹操那边,张绣带着斥候盯着袁绍那边。
只要时机一到,李易立刻就会动手。
在酸枣等了几日之后,李易想要的机会就来了。
这一日,正午时分,张绣押着一队兵马前来。
这一队人马约莫二十来人,为首的是一个文官,其余则是护送他的骑兵。
“主公,是袁绍派去乌巢的人!”张绣禀报道。
李易点了点头,朝着那文官问道:“袁绍派你们去乌巢做什么?”
看到酸枣的山窝窝里,藏了这么多的兵,这文官吓了一跳。
此时,他以为这是要偷袭乌巢的曹军。
“哼!”
“你们问我就说,当我是......”
没等他把话说完,李易“锃愣”一声,把张绣的腰刀拔了出来,刀刃在这人的脑袋上比划了两下,自言自语的说道:“在头上开个小口子,放上灯捻点着。”
“这个过程,你是不会死的,你能感受到,自己体内的油脂被一点点的燃烧。”
“我看你肥头大耳的,身上油脂不很少,应该能点个三天三夜......”
没等李易说完,就把这文官吓尿了。
“这......”
“这些曹军太凶残了!”想到这里,文官连忙改口:“我说,我说!”
“军爷,你们想问什么,尽管问,我全都说,全都说。”
点人油灯这种刑罚,你别说文官了,就是绝大多数的武将,也是承受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