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从盗圣开始 > 第269章 耿直的外地人

从盗圣开始 第269章 耿直的外地人

    失算了,本想静悄悄的提升点名气混到圈子里的,谁能想到这群书生的水平如此稳定,至少之前许多次都是这二十人才够资格进了。

    不知道被自己挤下去的倒霉蛋是谁。

    赵玉书干咳了两声,站起身,朝陈员外行了一礼:“晚生白锦堂,东都人士,前不久刚到长安,素闻先生贤达,特厚颜叨扰。”

    陈员外捋了捋胡须:“呵呵,诸位都是才俊,饮酒赏月,哪里说得上是叨扰,白贤侄一句化万里飞鸿,志气不小,坐!”

    赵玉书坐下后,陈员外环视一圈:“以往老夫爱谈风月,爱谈佳肴,不过先皇刚刚驾崩,咱们今日再谈这些便不合适了。”

    一众书生纷纷附和。

    “咱们今天,不如聊一聊,天下事。”

    赵玉书立即正襟危坐,这老头背后果然是有人的。

    “最近天下大事何其多,不知先生想聊哪一件?”坐在上首的一位书生拱了拱手,发声问道。

    “不错,最近天下纷扰,但老夫认为,最为要紧一件,便是陛下借辽兵南下平叛!”

    来了,这老头是太子的人,还是反对太子的人,接下来只要看他定的基调是什么就知道。

    而如果对方是太子的人,那自己想接近太子,就要顺着他的话表达意见,这样才能最快的速度被引荐到太子面前,哪怕只是露个脸。

    赵玉书相信这种场合绝不止陈府一处,整个长安应该很多地方都上演着类似的一幕,这是话语权的掌控,舆论的引导。

    “晚生认为,此举大不妥。”一个书生站了起来:“辽人残暴,若引大军南下,且不说能否平了红莲贼之乱,若是盘桓不去,如何收场?”

    “张兄此言谬矣,假使一万军马,每日吃喝用度便需三万民夫供应,若辽人有异心,断了粮草,不战自溃。”另一个书生站了起来。

    两人的论点很快各自引起一群支持者,双方跟辩论赛似的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然而赵玉书没有发言,而是用余光观察着陈员外,对方到现在还没有表露出态度。

    老狐狸。

    “白贤侄,为何一言不发啊?”没想到陈员外竟然直接点了名。

    其他书生顿时收声,向他看了过来。

    赵玉书叹了口气:“晚生,有些事还没想明白,不敢妄言。”

    “且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赵玉书无奈:“辽军就算断了粮,就地征粮,很难吗?”

    一名书生立即站起来笑道:“白兄有所不知,江南四郡,连年灾害,现在所有的粮,要么在红莲逆贼手里,要么在各州府库里,或许百姓手里还有少许,但绝撑不住大军所需的。”

    赵玉书点点头:“昨日我恰好看了最新的邸报,讲到南方灾民一事,有几个字让在下深受震撼。”

    赵玉书深深的看了在座的人群一眼:“大饥,人相食。”

    刚刚站起来的书生瞠目结舌。

    邸报这种东西,大家或许都会看一看,但看的是朝廷新的法令,看的是朝堂上的大事,看的是南北战局的变化。

    谁会盯着关于难民的奏疏看?

    他们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但这几个字的分量,确实砸蒙了这群读书人,无论长安怎样歌舞升平,人相食这三个字,在过去历朝,只有在最为腐朽的时刻才会出现。

    赵玉书苦笑一声:“饿急了,在下不认为辽人会比大唐的百姓更有人性。”

    说完拱了拱手,就此坐下。

    全场寂静了很久,最终还是陈员外打破了沉默:“白贤侄的意思是,不支持辽军南下?”

    “晚生不通军政,不敢对朝上衮衮诸公的决策提什么意见,晚生只觉得,前头还在跟辽国打仗,后头就认为辽国会真心借兵帮忙平叛,这合理吗?”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傻子都知道朝廷肯定是给出了天大的好处才能从辽国手里借兵,这个好处的代价沉重到可能会让中原五年甚至十年都无法消弭,但有些话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你这么说出来就有点打脸了。

    不愧是外地来的,不懂事。

    众多书生立即给赵玉书下了一个结论。

    唯有陈员外捋着胡子,眼中竟有几分赞赏之意。

    赵玉书眼角瞥了一眼陈员外,将对方的表情尽收眼底,自己的嘴角也不可察的翘起了一点。

    耿直,厚道,外地人,想在长安混出一番名头,这岂不是绝佳的冤大头?这时候不拿自己当枪使,还对得起这群老狐狸摸爬滚打那么多年的修炼吗。

    经过赵玉书这么一打岔,反对借兵的便占了上风,而且以唐人的骄傲,红莲教闹得再凶那也是自家事,又不是第一次有人造反了,而向敌人借兵平叛这种事,从心底就没法接受,但先皇定了调调,新皇也没有反对,那大家就只能推进,现在那些支持借兵的书生也不过是想投上头所好罢了。

    一场大型无规则辩论赛持续了一个多时辰,赵玉书不禁有些佩服这些书生的体质,自己一壶酒都喝干了,吵得最凶的那几个连一滴水都没沾,属实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熬到宴席结束,也没人再找这个过于耿直的外地人聊天,等到所有人鱼贯走出陈府,陈员外叫来了白天在外面负责验人的老妇。

    “白锦堂此人,先生认为如何?”

    老妇想了想:“志在千里,却年轻了些,有失稳重。”

    陈员外微笑颔首:“缺的便是这种人啊,先生,下次那个白锦堂若还来,意思意思,直接便让他过了。”

    老妇点了点头,躬身退下。

    陈员外思索片刻,提起笔,抽出一个簿子,在上面写下了白锦堂的名字,而这个簿子上,已经有了十多个人名。

    赵玉书相信自己今天表现的还算可以,如果顺利的话,最多再来一两次,陈员外就会单独邀请自己聊一聊。

    可惜的是,这个老狐狸今天并没有透露出自己的立场,始终在冷眼旁观,他若是太子一方的还好,若不是,那自己想接近太子,就算成功,也是作为炮灰去的,拯救老师的难度会直线上升。

    要不要再去其他家试试?

    这个念头刚刚起来便被赵玉书否掉了,这年头很讲究师承,你进了陈员外的门,扭头再试其他家,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一条路走到黑吧,老师应该能撑得住的。

    希望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