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棣的后代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棣的后代

    【明朝最亮眼的三兄弟,一口气看懂朱棣之子#明朝#朱棣#明朝历史】

    明朝历史上最亮眼的三兄弟莫过于朱棣的三个宝贝儿子:一个老好人,一个野心家,还有一个阴谋家。

    三个兄弟一台戏,他们将在明初的历史舞台上演怎样的表演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乐三兄弟的一生。

    其实燕王朱棣本来有四个儿子,其中幼子夭折,生母不详。其余三子均是正妃徐氏所生的嫡子,他们分别是世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

    1378年,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出生于朱元璋的兴盛之地凤阳。朱高炽生性端正沉静,言行适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并接受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

    朱棣就藩北平后,朱高煦出生,朱高煦早年曾在南京就学,但他生性狡猾,言行轻佻,不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三年后,老三朱高燧出生,朱棣对于朱高燧这个幼子十分宠爱,因此朱高燧恃宠而骄,时常做出一些不法之事,这才有了日后和二哥合谋夺嫡并诬告大哥的事情发生。

    直到朱棣后来找来两位老师专心辅导,朱高燧的行为才稍有改善。按照明朝宗室的继承规则,朱高炽是无可置疑的继承人。而且他具备一个继承人应有的优良品行,比如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仁厚宽和。

    但是作为父亲的朱棣却不太喜欢这个儿子,原因之一就是朱高炽太胖了,一点都不像自己这样的世子日后要如何履行守土卫国的职责呢?

    与朱高炽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二儿子朱高煦。他身体强健,精通骑射,从小就喜欢和王府里的军官打交道,朱棣对朱高煦就非常的偏爱。

    燕王家的三个小子在朱元璋那时候并不是十分惹眼,毕竟朱元璋有26个儿子,128个孙子,若是搞个家庭聚会,恐怕很多人互相都不认识。

    谁也想不到这三兄弟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会成为明朝政治舞台的焦点。1395年,18岁的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这时太子朱标、秦王朱樉已经相继离世。

    三年后,就在朱元璋去世的前夕,晋王朱棡离世,燕王朱棣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诸王中年纪最长,实力最强的藩王。

    建文帝登基后下旨将朱棣的同母弟周王废为庶人,随后又废齐、代、乡、民四王朝野哗然。为了试探朱棣是不是有异志,21岁的朱高炽只好带着两个弟弟近亲为太祖扫墓,实则是被当作人质。

    三兄弟有惊无险的回到北平后,朱棣就再无后顾之忧,便紧锣密鼓地加快了造反的准备工作,从此便开始了一场历时4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而朱高炽三兄弟也将这场战斗中各显神通。

    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22岁的朱高炽留守北平大本营,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则随父王一起出征。

    朱高炽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即将登场。建文帝命李景隆带领50万大军讨伐燕王,而朱棣得知消息后就把北平托付给了世子,自己率轻骑去宁王那里借兵。

    燕王这一走就是两个月,面对李景隆的50万大军,朱高炽动员城中所有丁壮守城,趁着天气寒冷往城墙上浇水,使北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冰城,难以攀登。最终朱棣率援军赶来,在郑村坝之战中大败李景隆,随后又在白沟河彻底将其击溃。

    朱高炽凭借着成功守卫北平为自己积累了政治资本,他的弟弟朱高煦也不遑多让。朱高煦能征善战,作战骁勇,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还多次率兵援救朱棣。

    在至关重要的灵璧之战中,燕军被盛庸所等众将士疲惫不堪,前要回去休整,这时候朱高煦率援军赶来,朱棣大喜,给二儿子画了张饼:“勉之,世子多疾。”朱棣只是随口一说,也没有真的要传位的意思,可朱高煦却当了真,这也注定了他日后的悲剧。

    有了朱高煦的生力军帮助,朱棣顺利打败了南军,俘虏了众多南军将领,朝廷至此再无一战之力。随着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入城,建文帝便不知踪迹,一个属于朱棣的时代开始了。

    顾家三兄弟所争的也早已不是世子之位,而是整个天下。朱棣一登基就大封靖难功臣,但却没有立太子。

    1404年,朱棣在朝中讨论立储一事。当时朝中一批跟随朱棣征战的武将,怀着政治投机的态度,见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赫赫战功,朱棣对其十分喜爱,若被立为太子,军事勋贵集团可能获利更多。

    于是这些靖难之役功臣便纷纷上书要求将二皇子朱高煦立为太子,在这批武将的簇拥之下,朱棣对于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开始有所动摇,直到有一日大学士解缙的一番话打破了僵局。朱棣恍然大悟,下旨立27岁的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同时册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可虽然朱高炽被立为了太子,但本应该去云南就藩的老二却找朱棣大闹了一场。出于对儿子的溺爱,朱棣不仅让他留在了南京,还涨了工资,加了一支护卫,这支护卫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叫天策卫。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当过天策上将,朱高煦取得了天策位之后,也时常以唐太宗自居。永乐一二年间最激烈的政治斗争即将拉开序幕,首先倒霉的就是朱高炽宫里的一票文官。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朱高煦时常在朱棣面前告东宫属官的黑状,朱棣也不管真假,让锦衣卫照抓不误。

    1408年,朱棣从南京出发前往bJ,临行前让太子在南京监国,这本事朱高炽表现自己的好机会。没想到朱高炽兢兢业业地批了一大堆奏章后,不仅没得到朱棣的赞许,反而被朱棣当众来了一个下马威。

    朱棣回来以后,朱高煦趁机告状说大哥这件事处理得不对,那件事处理得也不对,于是朱棣将太子批过的奏章重新改了一遍,还认为东宫属官辅佐太子不利,把他们全部打入天牢,最后又在午门张榜昭告天下。

    朱棣这种刻意找茬的行为直接把朱高炽吓得大病一场,没过几年。朱棣又因为回南京时太子迎驾来迟,朱棣就将东宫属官全部抓进牢里。

    永乐一朝,但凡能叫得上号的文官不少都进过诏狱,有的人很快就放了出来,也有的人一关就是好多年,有些人甚至就死在了牢里。

    尽管朱棣打压太子,但是朱高炽的地位却还算稳固,一方面是因为朱棣很喜欢皇太孙朱瞻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朱高炽通过常年处理政务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与人脉。相比之下朱高煦就太过跋扈,仗着朱棣宠爱,到处胡作非为。

    朱棣对这个儿子的忍耐也到了极点。永乐15年,朱棣强令朱高煦去青州就藩,然而汉王走了,赵王的心思又活泛了。三年后,明朝从南京迁都至bJ,此时的朱棣已经年过60,身体愈来愈差,将日常政务都交给太子处理。

    而赵王却想买通太监在朱棣的药中下毒,继而叫赵王为新帝,这个耸人听闻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人告密到朱棣那里。

    朱棣当机立断抓捕了参与者,还把赵王找来对质,赵王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太子在一旁求情,朱棣就没再追究赵王的责任。

    1424年,朱棣在bJ归途病逝,享年65岁。心惊胆战,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终于当上了皇帝,然而仅过10个月,朱高炽就突然暴毙。

    京城有人说他是纵欲体虚而死,有人说他是被人毒死,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朱瞻基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

    不久,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率军亲征。面对朝廷大军,汉王下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朱瞻基将汉王废为庶人并囚禁起来,后来又将他放进铜缸中烧死,汉王的10个儿子都被秘密处死。

    而赵王朱高燧的结局要幸运很多。当时有人劝朱瞻基应该顺道拿下赵王,三阳之一的杨士奇却力主不可。

    于是朱瞻基自信让三叔安分守己,又命令当地府衙对赵王严加监视。公元1431年,赵王朱高燧在封地张掖病逝,享年四十九岁。

    ——“没有太长寿的,我感觉这里边问题很大,人家老朱和朱棣都活的挺久的。”

    ——“朱元璋很喜欢朱高炽的。”

    ——“五龙同朝之后就来到了三龙两蟒的时代。”

    ——“当领导的都会画大饼啊,哪怕是你爹也不例外。”

    【大明六边形战士,一口气看懂朱瞻基的一生。#明朝历史#朱瞻基】

    他是永乐大帝,经典的好圣尊,大明的六边形战士,少年英才,能文能武,秉持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议程,平汉王、安南、下西洋,创造了仁宣之治。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一念之差,差点让明朝万劫不复。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回顾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生。

    1399年2月,在北平燕王府里传出了一阵新生儿的啼哭,燕王世子妃张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彼时燕王朱棣与朝廷的关系已经是剑拔弩张,正巧这晚朱棣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棣马上将这个梦和新出生的孙子朱瞻基联系在了一起。

    这件事对朱棣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变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朱棣为自己孙子起名为瞻基,但是按照朱元璋为燕王一支定下的字辈,而“基”则有基业之意。

    朱棣为长孙起这个名字,其中蕴含着对孙儿继承自己基业的厚望。

    在朱瞻基4岁这一年,他的爷爷经过4年的苦战终于攻入了南京,夺位称帝,年幼的朱瞻基也被接入到了皇宫抚养。

    后来朱棣北征蒙古,命12岁的朱瞻基留守bJ。一年后,朱瞻基就被册立为了皇太孙,开始加官。从此刻起,无论是巡幸bJ还是征讨蒙古,朱棣都会带上自己这个心爱的孙子,不高一支的皇储地位也变得更加稳固。

    与父亲不同的是,朱瞻基长得十分健壮,而且生气勃勃。他除了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还深深地敬慕着他的父亲,常常保护他免遭两个叔叔的打击。

    在汉王与太子的政治斗争中,朱棣则会有意无意地偏袒汉王,凡是汉王攻击的文臣不分青红皂白全都打入诏狱,大才子解缙就是因为得罪了汉王,最终死于狱中。

    19岁时,朱瞻基奉旨迎娶胡善祥为妻,但是婚后不久他就转而宠爱侧妃孙氏。在这不久的将来将会酿出一桩废后风波。

    作为大明朝的皇太孙,朱瞻基兼具了父祖的所有优点,能文能武,不仅书画水平高,而且精通骑射。朱棣也把他当做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悉心进行培养。

    1424年,朱棣在北征归途中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登基,史称明仁宗,朱瞻基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太子。一年后,南京接二连三地传来地震的消息。

    朱高炽派太子镇守南京,没想到在当了20多年太子后,朱高炽仅仅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突然病死,终年四十九岁。27岁的朱瞻基正式登基,改元宣德,史称明宣宗,后世将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时期称为和宇文景之治并肩的仁宣之治。

    他放弃了父亲把朝廷迁回南京的计划,仍将bJ作为帝都。而此时汉王朱高煦也终于露出了爪牙,在1427年起兵造反。但是朱高煦显然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朱瞻基。

    在他觉得朱瞻基会像建文帝那样连出昏招的时候,却没想到朱瞻基直接率朝廷大军亲征,兵临青州城下。朱高煦吓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

    在回师的路上,有人鼓动皇帝顺路解决掉朱棣的小儿子赵王,朱瞻基没有答应,只是置信让三叔安分守己,至此朱元璋留下的藩王权重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但藩王变成了富贵闲人,后遗症也很严重,这也是朱棣祖孙三代所没想到的。在平定汉王之乱后不久,朱瞻基的第一个儿子朱祁镇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