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地球online速览 > 第45章 (17)

地球online速览 第45章 (17)

    泰国将为旅游业从业人员注射流感疫苗

    中新社曼谷1月8日电 (记者 李映民)泰国公共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总干事颂差8日表示,疾病控制中心准备为旅游业从业人员注射流感疫苗。

    泰国是旅游业大国,旅游业从业人员众多,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关系国内外游客的安全和泰国旅游业的发展。颂差说,此举旨在减少病毒传播,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因为2023年全年都有流感病例报告。

    据该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去年泰国共报告流感病例例,死亡29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导毒株。

    泰国的罗勇府、帕夭府、普吉岛、曼谷和清迈的感染人数最多,且最大的患者群体为5岁至9岁少年儿童。感染病例大多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颂差表示,注射流感疫苗旅游业工作人员包括出租车、摩托车、公共巴士司机,以及酒店、餐馆、夜总会和水疗店的工作人员。

    据介绍,流感、登革热和新冠肺炎是2023年泰国最普遍的传染病。

    泰国公共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提醒公众,由于流感感染率很高,因此在拥挤的地方要戴口罩,采取预防措施。(完)

    印尼西爪哇梳邦县山体滑坡致2人死亡

    中新网雅加达1月8日电 (记者 李志全 实习生 陈诗梦)当地时间7日下午,印尼西爪哇省梳邦县(Subang)遭遇强降雨后发生山体滑坡。西爪哇代理省长贝·马赫穆丁8日视察受灾地区时表示,此次山体滑坡已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

    贝·马赫穆丁建议灾区民众在确认情况安全前暂时不要回家,以免受二次滑坡的影响。目前梳邦县仍有49人滞留受灾安置点。

    西爪哇省减灾机构(bpbd)负责人丹尼·拉姆丹表示,目前并未收到财产损失报告,联合搜救队已完成遇难者搜寻工作,但将继续监测受灾地区,直至情况好转。据印尼媒体报道,山体滑坡点附近有一取水处,此次灾害可能影响人的用水需求。

    综合印尼媒体消息,西爪哇省除梳邦县外,近期多个地区同样遭遇洪水、山体滑坡、风暴等自然灾害,当地3000余人被迫从家中撤离。(完)

    中俄界湖兴凯湖开启冬季捕捞期

    中新网哈尔滨1月8日电(孙海淇 于金鑫 记者 王妮娜)随着气温不断降低,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湖面完全冰封,进入大约2个月的冬季捕捞期,1月7日,冬捕季的第一网鱼出水。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交界,是中俄最大界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4380平方公里,北部三分之一属于中国,南部三分之二属于俄罗斯。兴凯湖内鱼类资源丰富,共有65种鱼类,其中最为着名的是兴凯湖“大白鱼”和白虾。

    兴凯湖的冰期很长,从每年12月开始,到次年3月冰面开始融化。兴凯湖是肃慎渔猎文化的发源地,肃慎人在6000多年前就在这里捕鱼为生,传统的捕鱼方式仍然在延续。

    1月7日,在一望无际、皑皑白雪的兴凯湖湖面上,当地的渔民在凿冰捕鱼。“这第一网鱼有湖鱼、白鱼、麻鲢、红尾、虫虫等,一网大概有五六十斤鱼。”密山市白鱼湾镇渔民赵延国说。

    2015年,“兴凯湖冬捕”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业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非捕捞期,白鱼湾边境派出所在边境入口放置品字铁丝网、拒马等物防设施,在重要卡口安装监控等技防设施,在界湖设置闭环执勤点,组成巡逻队,采取车巡、步巡、重点部位蹲守等方式相结合织密勤务网格,并部署警力检查渔民《冬季边境地带作业许可证》,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升管控力度。(完)

    “蝴蝶云谷 中俄通”上线 可满足交通、支付等跨境游需求

    中新网黑河1月8日电 (于璇 魏一阳 记者 王琳)8日,黑龙江省数字文旅现场交流会暨“蝴蝶云谷 中俄通”发布仪式在黑河市召开。“蝴蝶云谷 中俄通”依托平台运算,可一站式满足诸多跨境游需求。

    作为沿边省份,黑龙江推动中俄文旅领域合作,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文旅,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毗邻俄罗斯的中国边境城市,黑河市发展特色文旅和边境旅游,打造赴俄罗斯边境旅游首选地。

    会上,专家学者分享了数字文旅的先进理念,黑龙江省十三地市文旅局负责人、边境口岸城市代表及重点景区负责人在现场学习交流,十个边境口岸城市签订文旅合作协议,携手打造黑龙江省边境游一体化大数据协同服务体系。

    “蝴蝶云谷 中俄通”是依托“中俄跨境无障碍服务系统”项目的应用App,依托平台运算可一站式满足语言、交通、信息、服务、支付、应急、通行等跨境游需求,为黑龙江省边境旅游服务提供可参考。

    黑河口岸游人如织,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俄罗斯游客斯维塔发现了新的跨境旅游“神器”,她说:“我来黑河已经很多次了,今天看到这个软件,觉得对今后的出行帮助很大,无论是在住宿、交通各种出行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

    黑河旅游服务中心主任洪在雄介绍,数字人形象24小时直播,可以进行双语智能对话。大家以后到黑河来旅游,为您提供线上服务的可能就是数字人了。黑河市致力于数字化文旅产业发展,推动边境旅游地区的智能化发展。(完)

    东西问|奥拉夫·米尔曼:以歌为媒,何以搭建德中青少年友谊之桥?

    从《让世界充满爱》《疫情过后》等抒情歌曲,到《黄鹤楼》《成都》等民谣,再到《这世界那么多人》《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流行乐……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演唱的作品风格多样,其真挚的歌声、干净的唱腔更一度引发中国网友广泛关注。

    作为目前德国唯一一支中学生中文合唱团,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多次参加重要的德中外交活动,成为德中青少年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合唱团影响下,很多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伯乐中文合唱团最初组建的契机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如何看待德中青少年交往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作用?围绕以上话题,伯乐中文合唱团协会主席奥拉夫·米尔曼(olaf millmann)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合唱团最初是在伯乐高级文理中学,面向那些在课堂学习中文并准备参加高中毕业考试的学生。此外,学唱中文歌,更加有利于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化。这是我们创立合唱团的基本初衷。

    回顾近十年来的经历,我们对学生学习中文和改善发音提供了明显支持,同时通过音乐促进了德国和中国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

    中新社记者:合唱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目前成员及主要活动有哪些?

    米尔曼:合唱团最初从小范围开始,比如在教室里、课堂上进行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学生欢迎,因此逐渐壮大起来。创立初期,我们并不容易预见合唱团的未来发展,而是通过观察,逐渐发现这里有些变化,那里有些成长。后来,我们积极与学校的管弦乐队合作,合唱团规模再次扩大,我们有了语言助教和声乐指导。再后来,我们与中国的合唱团一起演出,得到了积极反馈。整个过程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推动效应。近十年来,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发展,专业性得以提高。

    最初,合唱团主要依赖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但现在我们是一个独立合唱团。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伯乐高级文理中学、还是其他学校的学生,我们都完全开放。我们有一些来自其他城市的成员,也有成员在大学学习、参加工作或者职业培训。这使得整个团队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我们现有近40名成员,通常有30到35人定期参加排练,活动范围广泛。我们会进行合唱团活动,包括声乐训练和学唱歌曲;也会有小组合奏,制作录音等。同时,我们也注重合唱团成员语言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准备中文水平考试(hSK)。我们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排练空间,还尽力传播中国文化。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和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学唱中文歌是促进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途径吗?

    米尔曼:绝对是的。我们一直得到反馈说,合唱团对于成员学习中文提供了难以置信的支持。可以想象一下,学习中文时,是坐在家里孤独地尝试学习词汇和发音,还是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展示自己,并得到反馈更有帮助?后者会为人提供不可思议的动力。这也是学生在合唱团取得明显进步的原因。

    合唱团成员也有反馈,表示感觉学习中文更自在了,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动力。

    中新社记者:多年来,伯乐中文合唱团与中国的交流交往情况如何?

    米尔曼:疫情前我们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通过合唱团工作、到中国旅行及演出等,我们建立起许多联系,结交了许多朋友。尽管疫情对此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我们在此期间仍不断通过在线方式保持联系,合唱团还录制了歌曲为武汉加油。

    通过合唱团,我们为许多学生争取了中国奖学金的机会,有些学生现在在中国读大学。这是很重要的事,因为这一代年轻人正是在这些友好联系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德中友谊的未来。前不久我们在杜塞尔多夫迎来了来自成都的学生。看到两国学生又在一起歌唱、共同演奏,真是太棒了。我们计划在2024年春季与合唱团成员一起去中国。我们会与武汉大学再次取得联系,将访问一些城市,再次与许多老朋友相聚。

    我认为增进理解是双向的,不仅是增进德国年轻人对中国的理解,反之亦然。当我们从中国回来后,年轻人总会意识到通过与中国文化交流,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也有了更深理解。当一个人关注新的、陌生的事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说“是的,我对此感兴趣”时,那他也能更多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文化。我相信,通过与德国文化接触,中国年轻人也能够更多了解、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新社记者: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功“出圈”的经验有哪些?这在德国其他地方是否有可借鉴性?

    米尔曼:这个问题有点难。我认为,跨越地域界限与不同文化建立联系是很重要的。而与年轻人建立这种联结总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在友好和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相处和成长。对于在德国能否再有类似的中文合唱团“出圈”,我不确定。我希望还会有,我们也会保持开放。任何对音乐、对与中国文化交流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加入我们。欢迎加入我们。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德中青少年交往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作用?合唱团将如何继续为两国青少年搭建友谊之桥?

    米尔曼:对此,我们可以从德国历史中得出很好的范例。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大规模敌对关系曾长达数个世纪,发生了多次战争。德法友谊便是通过学生交流建立起来的,然后这一关系得以逐渐加深,今天我们拥有非常牢固的德法友谊。

    我认为在德国对中国的媒体报道中,仍存在非常错误的印象。每个负责任的公民都应有自己的认知。如果我们给予对中国感兴趣的学生以机会,来形成自己的认知,他们通常会带着积极经历和正面体验回来。我们必须从德国年轻一代着手,在未来减少他们对中国的错误印象,反之亦然。年轻一代是未来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鼓励更多青少年对自己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也会增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和平共处。而如果我们不亲身经历,就会接受那些我们从未验证过的偏见。

    我们将继续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比如共同演唱、为中文水平考试做准备,进行书法活动等;也将继续通过中国之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传播德国文化。当中国年轻人来到德国时,我们也欢迎他们,与他们一起做音乐。这样就能在年轻人之间建立很多联系。这基本就是我们未来几年的目标。我们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商业公司,而是通过建立友好关系,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促进德中交流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得还不错,当然我们还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