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乡村日暮有人家 > 第148章 关于夏日用冰的一些听闻

乡村日暮有人家 第148章 关于夏日用冰的一些听闻

    倩倩新抱了两抱鸡鸭和六只小鹅,这些小家伙在菜园里隔出来的围子里叽叽喳喳地跟着母鸡觅食。

    晚上鹅就住进盖着草帘子铺着厚草的竹笼里,放在火房留了小火的灶口边,尽管这种天气里鹅苗的成活率不高,但这是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啦。

    这里冬天的寒冷她是刚领教过的,别说寒风了,雪片都比老家的大片,人都是冻手冻脚的,冻疮长得老大个。

    春日里之前出的那五只小鹅就算晚上旁边燃着火石,笼子里铺着棉花都冻死了两只。

    不过过了谷雨便好了点,只是要小心寒潮,后来的这批小鹅们倒全活了。

    大雨将牛头州和水陆州淹了大部,使沙州只露出个牛头,因此橘子洲又被称为牛头洲。

    水陆州和书院那边的船斋被淹,何济源暂时回不来,直到端午前几日水退了些露出埠头,他才得以回家。

    城内外的保甲长从各家收点杂役钱,又从各铺行里募集了些钱,用于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

    地点就在西门外的湘江上,从四月初旬开始就有龙舟开始在河上练习,龙舟鼓也响了起来。

    湘江上从二月开始就多了许多四五百石的漕船北上汉口水次交兑。

    这民运便又多行几百里路,须知以前是在长沙府或岳州城陵矶交兑。

    而她也了解到船只是通过华容河入江以避洞庭口之险,如此那何济源以前便是哄她的了?还有大小不一的木排从上游而下,木排上搭有简易的木皮房,在木码头边汇集成大片,在这里编成大排入湖入江下江南。

    端午前几日,倩倩带人每天都要做一锅白米粽、碱水粽和豆粽放到店里售卖,一个两文钱。

    里长从每个铺行里收龙舟钱,作为铺子的铺行役。

    铺行役主要是里甲杂役和杂泛差役,如每日里的击鼓打更守夜,都要每户轮流派人。

    另外还有铺户银,如过年节里也要收,像上元、中秋的灯钱,端午的龙舟钱,虽然不多,一次二十余文,一年下来也要四钱,还有就是水旱之灾的捐输。

    另外就是商役,但商役主要在南北两京,据说那里的铺户还要承担什么铺户当行、召商买办和佥商买办。

    所谓铺户当行指明初时铺户向官府缴纳实物,后来自然就纳银了。

    当然三种商役对何家开的这个小米线店并没有什么影响,上面还有许多大商铺挡着呢,这就是个小民的追逐什一之利的衣食之所。

    这时的天气一会热一会凉,天晴时太阳火辣辣地射下来,让人觉得到了盛夏的光景,一下雨却又凉爽了一些,跟永州一样的还是闷热得很。

    何济源在初四方回,这时端午所用之物已备好,挂在门前的艾虎菖蒲、沐浴和煮蛋用的草药、箬叶、泡好的糯米、香包彩线、用彩金纸剪的五毒簪,甚至是绣有五毒图案的裙子、汗巾子、香包,端午的水果如杨梅都一个不少,就等男主人回来明日带孩子们看龙舟。

    这时节正是吃杨梅的时候,有些小个的杨梅比较便宜,倩倩买了来做成杨梅干,加点糖粉拌匀封在坛子里就是酸甜可口的杨梅糖。

    还自制了两坛杨梅酒,以自制的米酒为酒底,将杨梅用开水烫过后浸入。

    买了几斗芝麻在雨天时晃了些芝麻油,还磨了些麻酱。

    麻酱也是张娘子喜欢吃的,用来拌菜或拌面,特别是凉拌面。倩倩却是用来凉拌粉丝,味道又有一些不同。

    头天晚上将粽子煮熟焖一个晚上,初五一大早便可吃。

    双寿、双喜他们管着粉铺,相当辛苦,何济源给他们放了半天假一起看龙舟,又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中饭。

    彩云、小雨也一起去,将近辰时末看了回来后才开始杀鸡鸭做饭。

    中饭很丰盛,有仔姜炖炒嫩鸭、喝螺是倩倩拿手的,翠屏做的水煮鱼片,鱼片得很薄,稍粗的刺都用镊子夹了出来。

    几个小点的孩子饿得直嚷,每人吃了个药草蛋、一块粽子才好点。到

    吃饭时颉儿和宝崽又各泡汤吃了半碗米饭和菜。

    夏天实在太热太闷,人如处于蒸笼里。

    实在让人想不通,这长沙城还在北边呢,倩倩和翠屏一样抱怨这里的夏天好几次。

    店里也增加了绿豆水饭、酸梅汤、紫苏饮、咸梅汤,除了前两种一文一碗,后面两种及与粉丝相应的配菜咸菜都是免费的。

    不过也有乐处,阴凉处有风还是挺凉快的,只要不出门不做事。

    可人怎么可能不干活呢?手停即口停,须知每日压粉煮粉就少不了。

    好在这里有冰,两文钱可以买小盆大一块,将煮好的绿豆沙放在有冰块的盆里,置于桌子上,便是消暑的利器。这还是张长娘子教的。

    \"听说吉府里搭了高高的棚子,入夏没多久就用冰了,还用冰桶存鱼、肉。”暑热的下午里几人坐在敞开了大门的门边吹风,闲聊做针线女工时,张娘子挥着蒲扇时说,“这天太热,门口搭个棚确实不错。”

    “像城里绸绢铺印子铺那样的么?”翠屏很少出门,只是偶一见就记住了。

    “就是那种,吾跟你讲,讲究点的有几层,油布防雨,芦席遮阳,可收可放,更讲究的最下面还加层纱。”

    “加纱做什么?”倩倩好奇。

    “这城里什么多?蚊蜢多,雨后蜻蜓蜉蝣,夜晚飞蛾萤虫,哪样围着人不烦的,那纱布便是防这些的,将棚子四周糊上,又遮阳又通风,别提多惬意了。”

    倩倩想,有钱人就是会享受,不过她有自己的问题:“听说吉王府有自己的冰窖,是这样么?”

    张娘子毕竟比她们早来半年,交游范围又比她们广,这回纠正说:“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据说连西门外都有,整个热天就不怕没冰用,听说王府宴饮时,客人旁边会放上三尺多高的冰山,凉快得很。还用专门做的冰桶来保存。”

    “冰桶是什么样子的?”这回连正专心打麻线的翠屏都来了兴趣。

    “吾也没见过,就好奇地问了下,说是像箱子那样的,里面放上冰,既可冰镇,也有小孔散发凉气。吾还想着还有这样便利的东西。吾小时候听祖上曾去过京城的亲戚说过,京城里的大富人家夏日总会用到冰桶,实是度夏良器,其家本来千里迢迢运回了一个,奈何茶陵没有冰,放着放着就不知其所了。吾也想去寻一个来,这夏天实在太热,火炉一般。”

    倩倩想就算有了冰桶,冰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普通百姓能用得上多少呢?她将坠子拉得低低的,转得飞快地打着线。

    “书院里有冰的吧?”翠屏问出了她想问的。

    “书院在山上,树多竹多阴凉多,想来比城里凉快,再讲,就算没有冰也有冷泉呢,山上的水入手都是冰的。”张娘子胸有成竹地介绍。

    “书院奴家也去过,除了井也没看到冷泉,莫不是在山里面?”倩倩提出异议。

    “就是在山里面,我听外子讲,书院边除了有水池荷塘,外面还有冷泉瀑布、亭台小阁,均可纳凉,再不济,男子与女子岂能一样?男子可以宿于庭中,女子如何能如此?”但几个人同时沉默了,就算相对凉快又如何,还不是清苦,读书啊,从来不是容易的事,又不是人人都像张首辅那样的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