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李晗朱元璋 第108章 老朱的困扰
热门推荐:
重生休渣夫,这窝囊后娘我不当了!
让你当好圣孙,你养一群女妖?
傲世狂龙混花都陈南朱可人
神级返现:从刷女神好感度开始
靠咸鱼爆火的玄学女,被迫成卷王
被召唤到异世界开始第二次人生
生存游戏升级日常
同学的二手手机,竟让我成为股神
傲世英侠传
万支针发枪组建万人火枪队,是能保证枪队全面碾压元庭骑兵的最低配置。
这是徐达、李文忠,和汤和、蓝玉等人经过数次的演练,从沙盘到实际操练,将枪队不断编组,不断调整每一组的人数得出的结论。
将万人火枪队,编为二十个火枪营,每营五百人,也就是说,即便在最极端的环境下,也要保证明军至少有一支火枪营作为火力保证。
每一营的火枪兵,被分为五排,每排一百人做齐射。
这是充分考虑到士兵操枪的熟练度,以及在实际战场上,从射击到装弹,需要三到五息的时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其余四排士兵的射击时间。
前一排射击完毕,下蹲装弹,后排士兵射击,打完后继续下蹲装弹,后排士兵接着射击,直到最后一排士兵射击完毕,第一排士兵已经装好弹了,那么火力便能持续起来。
如此安排,能保证火力的持续输出,但也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弹药!
不考虑北伐时所需的弹药储备,哪怕是现在火枪兵的训练,每日都得消耗掉大量子弹。
不让士兵实际操枪,真打起仗来,一个个手忙脚乱的,等蒙古骑兵杀到眼前了子弹都还没装好,那就真的悲剧了。
李晗在信中反复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虽然和朱元璋的卫所屯田理念有冲突,但徐达等人却觉得非常有道理。
不让士兵操枪演练,真到打仗了,那么好的针发枪,和烧火棍又有什么区别?
所有的问题汇聚到一块,总结起来就两个字——缺人!
李敏天天满世界叫嚷着缺人,恨不得立刻就把匠造书院的几千学生给全都拉到军器局去!
虽然有吴道行的加入,不少儒生也跟着入学匠造书院,可这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秀才书生,连钢和铁都分不清,让他们去造枪造弹药?
得了吧,他李尚书可不想折阳寿。
幸好由于几个大银矿和铜矿的持续采掘,朝廷目前并不缺钱,杨思义难得的过了几天富裕日子。
大部分银两作为储备金进入国库,以储备金为基准发行的宝钞和新铸造的铜钱都被投入到了厂矿的生产中,朱元璋所担心的货币贬值问题,也没有出现。
不过杨思义过得也不轻松,户部新组建了统计司,用于统计全国的农工商业的产出值,以此作为基准,作为来年的宝钞发行的基础。
在朱元璋的规划下,要逐步减少铜钱和银两的使用,最终全都为宝钞所取代。
这也是在为海洋贸易的百年大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哪哪都需要匠人,朱元璋只得给各地府州县下了谕旨,让各地衙门将朝廷需要工匠的消息发布出去,以招揽更多的工匠。
虽然也想过让各地府衙组织当地工匠来应天府,但考虑到衙门的官吏老爷们,为了政绩会以服徭役的名义强征壮丁,甚至会虚报人数冒领工饷,届时只会适得其反引起民愤,这个主意只能作罢。
治大国如烹小鲜,只能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但眼前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朱元璋思来想去,正好也要给老李回信,还是问问他吧。
好容易将李敏打发走了,便准备回信了,叮嘱太监和侍卫,不许任何人来打扰自己,这是除了读信外,为数不多能让他彻底放松的时刻。
摊开信纸,朱元璋下笔写道:
“老李,那热气球实在神奇,咱以前从未想过,以凡人之力,竟能迸发出如此伟力,也能让人飞上天空。
你是没见到啊,那日在数万百姓学子面前,咱带着当世大儒吴道行坐着热气球飞上天空,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可惜老李你不在现场,这是咱唯一感到遗憾的地方了。
那一次,不仅让吴道行感受到了技术的伟大,也让所有的儒生学子们彻底信服。
还是老李你说得对,想让文人臣服,光辩经是毫无意义的,得在思想上彻底征服他们。
从那日开始,无人再对技术官学妄言,也有不少儒生学子,自愿去匠造书院学习,想来这些人,也能成为大明未来的匠造基石。
咱不敢居功,这一切,都是老李你的功劳。
去除了文坛的阻力,下一步,咱便要准备北伐了,彻底扫清中华几千年来北方异族的威胁。
咱计划在秋闱之后,正式向大漠进军,一是因为入秋后,由于草原枯黄,马儿牛羊没有足够的草料,蒙古各部会陆续南迁,袭扰我大明边境,但这样也省了大明官军的路程,避免深入大漠,成为疲军。
二是蒙古各部为了争夺有水有草的牧场,也会互相攻伐,互相削弱其实力,这便让大明有机会将其一网打尽。
只是在北伐之前,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那便是针发枪以及子弹的生产速度,还是太慢了。
一个熟练的匠人,建造一支针发枪,最少也得需要两到三日的时间,但熟练的匠人,数量远远不够。
这还不算生产子弹所需要的匠人。
匠造书院也才刚刚开始培养匠人,目前还无法胜任枪支弹药的生产。
如果在北伐前,没有准备足够的枪支和子弹,恐将贻误战机,不知老李你对此有何见解。”
信写完后,朱元璋便开始准备礼物,这几次通信,一直未给李晗送礼物,虽然知道老李不会介意,但他心中也一直过意不去。
李晗给予他老朱和大明的,无论是思想还是器物,足以改变时局,甚至说是国之神器都不为过。
就像是最开始的药品、无线电手台,到后来的电脑、针发枪,各种珍贵的矿藏图,再到现在的热气球,几乎每一样,都是大明撬动世界的资本!
更宝贵的,还有那卓越非凡的学问,老李都无私的传授给了他。
但他老朱能够回报老李的,也只有那区区世俗之物。
唯一能够报答李晗的,便是肩负起他赋予的使命,为大明乃至中华,创造一个万世太平!
但那是长期目标,现在最紧要的,还是给老李找个合适的礼物。
朱元璋在皇宫里转悠着,思来想去,也不知该送什么东西好,这几乎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给他送些婢女侍卫,要不送些歌姬?
太俗太俗,咱老朱都没兴趣,何况老李那般自在的人物。
走着走着,突然间,他灵机一动。
老李所赠之物,多有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蕴含其中,这似乎和百家争鸣之时,那墨家的思想非常契合。
正好皇宫内有汉朝时,刘向、刘歆父子所抄录的《墨子》副本!
而刘氏父子抄录的副本,原本是誊抄于细绢之上,是为卷书本。
但这卷书本,也已不知踪迹,而且刘氏父子所抄录的《墨子》有十八卷共七十一篇,和原本的《墨子》比起来,已经有诸多遗失。
后经宋末战乱,该版《墨子》只剩十六卷六十一篇,但仍不失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如今皇宫内所收藏的版本,便是宋时的版本。
将先秦圣贤之智慧,送与老李,想必他也会理解咱老朱这一番心意的。
这是徐达、李文忠,和汤和、蓝玉等人经过数次的演练,从沙盘到实际操练,将枪队不断编组,不断调整每一组的人数得出的结论。
将万人火枪队,编为二十个火枪营,每营五百人,也就是说,即便在最极端的环境下,也要保证明军至少有一支火枪营作为火力保证。
每一营的火枪兵,被分为五排,每排一百人做齐射。
这是充分考虑到士兵操枪的熟练度,以及在实际战场上,从射击到装弹,需要三到五息的时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其余四排士兵的射击时间。
前一排射击完毕,下蹲装弹,后排士兵射击,打完后继续下蹲装弹,后排士兵接着射击,直到最后一排士兵射击完毕,第一排士兵已经装好弹了,那么火力便能持续起来。
如此安排,能保证火力的持续输出,但也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弹药!
不考虑北伐时所需的弹药储备,哪怕是现在火枪兵的训练,每日都得消耗掉大量子弹。
不让士兵实际操枪,真打起仗来,一个个手忙脚乱的,等蒙古骑兵杀到眼前了子弹都还没装好,那就真的悲剧了。
李晗在信中反复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虽然和朱元璋的卫所屯田理念有冲突,但徐达等人却觉得非常有道理。
不让士兵操枪演练,真到打仗了,那么好的针发枪,和烧火棍又有什么区别?
所有的问题汇聚到一块,总结起来就两个字——缺人!
李敏天天满世界叫嚷着缺人,恨不得立刻就把匠造书院的几千学生给全都拉到军器局去!
虽然有吴道行的加入,不少儒生也跟着入学匠造书院,可这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秀才书生,连钢和铁都分不清,让他们去造枪造弹药?
得了吧,他李尚书可不想折阳寿。
幸好由于几个大银矿和铜矿的持续采掘,朝廷目前并不缺钱,杨思义难得的过了几天富裕日子。
大部分银两作为储备金进入国库,以储备金为基准发行的宝钞和新铸造的铜钱都被投入到了厂矿的生产中,朱元璋所担心的货币贬值问题,也没有出现。
不过杨思义过得也不轻松,户部新组建了统计司,用于统计全国的农工商业的产出值,以此作为基准,作为来年的宝钞发行的基础。
在朱元璋的规划下,要逐步减少铜钱和银两的使用,最终全都为宝钞所取代。
这也是在为海洋贸易的百年大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哪哪都需要匠人,朱元璋只得给各地府州县下了谕旨,让各地衙门将朝廷需要工匠的消息发布出去,以招揽更多的工匠。
虽然也想过让各地府衙组织当地工匠来应天府,但考虑到衙门的官吏老爷们,为了政绩会以服徭役的名义强征壮丁,甚至会虚报人数冒领工饷,届时只会适得其反引起民愤,这个主意只能作罢。
治大国如烹小鲜,只能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但眼前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朱元璋思来想去,正好也要给老李回信,还是问问他吧。
好容易将李敏打发走了,便准备回信了,叮嘱太监和侍卫,不许任何人来打扰自己,这是除了读信外,为数不多能让他彻底放松的时刻。
摊开信纸,朱元璋下笔写道:
“老李,那热气球实在神奇,咱以前从未想过,以凡人之力,竟能迸发出如此伟力,也能让人飞上天空。
你是没见到啊,那日在数万百姓学子面前,咱带着当世大儒吴道行坐着热气球飞上天空,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可惜老李你不在现场,这是咱唯一感到遗憾的地方了。
那一次,不仅让吴道行感受到了技术的伟大,也让所有的儒生学子们彻底信服。
还是老李你说得对,想让文人臣服,光辩经是毫无意义的,得在思想上彻底征服他们。
从那日开始,无人再对技术官学妄言,也有不少儒生学子,自愿去匠造书院学习,想来这些人,也能成为大明未来的匠造基石。
咱不敢居功,这一切,都是老李你的功劳。
去除了文坛的阻力,下一步,咱便要准备北伐了,彻底扫清中华几千年来北方异族的威胁。
咱计划在秋闱之后,正式向大漠进军,一是因为入秋后,由于草原枯黄,马儿牛羊没有足够的草料,蒙古各部会陆续南迁,袭扰我大明边境,但这样也省了大明官军的路程,避免深入大漠,成为疲军。
二是蒙古各部为了争夺有水有草的牧场,也会互相攻伐,互相削弱其实力,这便让大明有机会将其一网打尽。
只是在北伐之前,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那便是针发枪以及子弹的生产速度,还是太慢了。
一个熟练的匠人,建造一支针发枪,最少也得需要两到三日的时间,但熟练的匠人,数量远远不够。
这还不算生产子弹所需要的匠人。
匠造书院也才刚刚开始培养匠人,目前还无法胜任枪支弹药的生产。
如果在北伐前,没有准备足够的枪支和子弹,恐将贻误战机,不知老李你对此有何见解。”
信写完后,朱元璋便开始准备礼物,这几次通信,一直未给李晗送礼物,虽然知道老李不会介意,但他心中也一直过意不去。
李晗给予他老朱和大明的,无论是思想还是器物,足以改变时局,甚至说是国之神器都不为过。
就像是最开始的药品、无线电手台,到后来的电脑、针发枪,各种珍贵的矿藏图,再到现在的热气球,几乎每一样,都是大明撬动世界的资本!
更宝贵的,还有那卓越非凡的学问,老李都无私的传授给了他。
但他老朱能够回报老李的,也只有那区区世俗之物。
唯一能够报答李晗的,便是肩负起他赋予的使命,为大明乃至中华,创造一个万世太平!
但那是长期目标,现在最紧要的,还是给老李找个合适的礼物。
朱元璋在皇宫里转悠着,思来想去,也不知该送什么东西好,这几乎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给他送些婢女侍卫,要不送些歌姬?
太俗太俗,咱老朱都没兴趣,何况老李那般自在的人物。
走着走着,突然间,他灵机一动。
老李所赠之物,多有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蕴含其中,这似乎和百家争鸣之时,那墨家的思想非常契合。
正好皇宫内有汉朝时,刘向、刘歆父子所抄录的《墨子》副本!
而刘氏父子抄录的副本,原本是誊抄于细绢之上,是为卷书本。
但这卷书本,也已不知踪迹,而且刘氏父子所抄录的《墨子》有十八卷共七十一篇,和原本的《墨子》比起来,已经有诸多遗失。
后经宋末战乱,该版《墨子》只剩十六卷六十一篇,但仍不失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如今皇宫内所收藏的版本,便是宋时的版本。
将先秦圣贤之智慧,送与老李,想必他也会理解咱老朱这一番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