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印度 第177章 印度为什么有很多苦修人和苦行僧?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有着各种各样不同于我们国家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大家一想到印度就会想到印度的美食、印度的美女还有印度的宗教文化。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它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印度有很多的人在苦修,而且还有很多的苦行僧,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苦修及苦行僧的历史由来
苦行僧(Sadhu)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词,梵文原意为“热”,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宗教徒便把受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一般比喻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炼方式,他们通常衣衫褴褛,流落街头,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通过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来折磨自己,就类似于《孟子》里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身体看做是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通过惩罚自己的身体,才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苦行僧的主要任务就是冥想修行,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正因如此,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他们被许多人看成是来凡尘普渡众生的“神的使者”。
二、苦行僧要修炼什么
初入门道的苦行僧必须举行加入某一派的仪式,表示“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他们要像出家人一样剃度削发。他们此后的年龄计算要从削发后的新生开始。按照行规,苦行僧必须做到“三不”,即不性交、不撒谎、不杀生。据说,修行者通过修炼瑜伽能把体内的潜能调动和激发出来。有的修行者能两手同时打两面鼓,且两手击打节奏不同,没有高度的注意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至于在刀尖上行走,在荆棘上睡觉,在火上赛跑,也都是瑜伽大师们的绝活。
有些苦行僧的眼睛是红的,这是因为他们吸了大量的大麻脂,他们认为这可以获得洞悉别人心思的能力,即所谓的“神功”。印度苦行僧每隔12年在印度的哈瑞德瓦都会举办大壶节,届时全印度的巴巴都会聚集到哈瑞德瓦。大壶节会举办104天。
苦行僧在修炼时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且不合常理的事情,比如长期居无定所、漂泊流浪,不吃饭甚至不喝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赤裸双脚行走在火堆上,他们通过做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来锻炼出超凡的忍耐力和肉欲。
印度苦行僧的修行方式也是十分奇特。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冥想修行,在他们的修行过程中,清心寡欲是最基本的,并且他们通过把物质生活简化到极致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但是,就算是这样的折磨自己,印度的苦行僧却也经千年而不衰。因为他们不断地折磨自己的身体,把人的欲望压缩到极为简陋的地步,所以他们被许多人看成是来凡尘普渡众生的“神的使者”,当地人都会尊称他们为“baba”,意思是“圣人”。
古代印度苦修的着名故事之一是婆吉罗特的故事。?婆吉罗特是日族王子,他因坚持苦修而出名。他的曾曾祖父萨格尔祈求神谕赐予子嗣,梵天赐予了他个儿子,其中个是从一个葫芦中裂变出来的。萨格尔举行了一场巨大的马祭,但因陀罗大王无法打败他,于是将马儿变到了地府。萨格尔派这六万个葫芦儿子刨地到地府,最终见到了迦毗罗仙人。这个故事展示了婆吉罗特坚持苦修的背景和动机?。
现代印度最有名的苦行僧阿马尔·巴拉蒂,曾经右手举向天空维持了近44年之久,在这44年的期间,他的右手一直都没有放下来过。阿马尔·巴拉蒂原本是一名大型银行员工,拥有幸福的家庭。然而,他突然顿悟,决定放弃一切,成为一名苦行僧,于是开始了这种极端的修行,不顾家人们的反对,右手成为了他对印度教的信仰。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非常痴迷于这种修行,直到最后,他的右手萎缩,失去了使用的功能,从此他的右手再也放不下来。但是他这样却被很多教徒视为榜样。在生活中,这种 “劳其体肤”的苦行僧,也许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他们并不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他们也不重视物质生活,他们只为自己灵魂而去修行,用坚定的毅力来升华灵魂。
还有一个着名的苦行僧叫皮拉拉德·杰尼。如今的皮拉拉德已经有90多高龄,据报道他在13岁的时候就采取了绝食,78年的时间里他不吃喝也不排泄,成为了轰动世界的宗教人物之一。数十年来皮拉拉德如何正常的生存下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皮拉拉德是依靠别具一格的印度瑜伽保持生命体征,但这明显不具有说服力。皮拉拉德本人居住于深山之中很少与外界联系,他外貌奇瘦无比,人们不知道他靠什么生存。印度军方曾把他关入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让他吃喝,但皮拉拉德依旧十分正常的活了下来,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经过仔细观察,人们发现皮拉拉德其实是将少量的食物藏在袖子里,偷偷的进食,所以一直没被发现。军方的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于印度教的兴趣,甚至世界上还有不少人热衷于研究印度传统的瑜伽运动。而科学界则把皮拉拉德创造的“奇迹”归结为古印度词条六大哲学派系中的一系,他们认为通过意识上的提升,可以激发人体内的巨大潜能。
三、苦行僧都是些什么人?
印度的苦行僧约有400至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5%,其中女性占10%。有学者分析,苦行僧的兴起是为了对抗种姓制度。三四千年前,一些主张废除种姓制度的人希望通过加入不分尊卑贵贱的苦行僧行列,来达到种姓平等的大同世界。经过多年发展,苦行僧内部分很多派别,各有自己的教主、教义和教规。从大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信奉毗湿奴神,一派信奉湿婆神。过去他们之间还因门户之见多年兵戎相见。
苦行僧中绝大部分都是穷人,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中产阶级甚至百万富翁。很多人都是早上还在家中和妻儿吃着美食,下午就一朝顿悟,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因此便散尽家财,远离父母妻儿,外出流浪,放弃所有,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无依的生活。也有的背着简单的行囊向深山进发,找到自己心仪的精神领袖,拜在他的门下,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一些苦行僧一般居住在远离尘嚣的喜马拉雅山上,或寄居在某个庙里苦行修炼。
一般来说,苦行僧的性格都是温柔顺从的,待人随和谦让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好勇斗狠的武装分子,因为他们曾经跟其他的宗教门派和曾经的英国殖民统治者进行过武装抗争,所以看起来凶狠无比。由于他们置之生死于度外,因此战斗起来勇猛刚强,令人十分畏惧。他们原先的武器有棍棒、长矛、佩剑和三角铁叉。苦行僧也还携带棍棒或三角铁叉,但仅仅是个象征了。
一般来说人到中年,结束修行期进入苦行期才会选择去当苦行僧,但也有些人在年少时就愿意过上这种流浪的苦行生活。苦行僧对年龄的限制很小,大概从6岁到65岁都可加入这个特殊的行列。
苦行僧的一生是浪漫的,自由的,他们无拘无束,将精神的升华当做毕生追求。他们一旦选择这条苦行的路,就很少有回头的。其实,选择当一个苦行的和尚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要太累,长寿,如果你一直这样生活,那么你就不会体验到生活的幸福,这种生活也是浪费的。
按衣着来分,苦行僧又可分天衣派和青衣派。天衣派即为裸体派,全身一丝不挂,最多用一条窄窄的布条遮住下身的敏感部位。天衣派与崇拜湿婆神有关。湿婆神是破坏之神和创造之神,总是裸着身体,表示追求原始状态,远离凡尘,与世无争。身上总是涂抹着灰烬,表示罪孽、死亡和再生。青衣派则穿衣服,一般都是黄色的棉布服。
那么苦行僧为何要自甘遭受这些极端之苦?其实这只是他们为了能够进入天堂而走的一条捷径。其实印度教并非佛教,虽然印度也一直在把他们打造成佛教圣地之形象,但此举无疑令尼泊尔人很是不爽。印度教认为,人是需要经过多次的轮回才能进入天堂,而有些人则希望能够早日进入天堂,所以便加入了苦行僧的行列。每当苦行僧们感觉自己的大限将至时,就会来到他们心目的“圣河”恒河岸边,静静的坐在岸边等待那一时刻的来临。所以,苦行僧们自甘遭受这些极端之苦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天堂而走的一条捷径。
四、苦行僧的主要境界
苦行僧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行方式,其境界的划分在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苦行僧的修行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境界,这些境界反映了修行者从初步接触苦行到深入内心、追求解脱的不同阶段。
1、初入苦行——物质舍弃与身心磨砺
?核心特点?:物质生活的极度简化?:苦行僧通过放弃世俗的享受,如美食、舒适的住所等,将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
?身心的初步磨砺?:他们可能经历断食、行走于火炭、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等极端考验,以此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之心。
?精神追求的觉醒?:在这一阶段,苦行僧开始意识到物质追求的虚幻,转而追求心灵的解脱和精神的升华。
2、深入苦行——内心净化与智慧开启
?核心特点?:?内心的深度净化?:随着修行的深入,苦行僧逐渐摆脱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杂念,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智慧的启迪?:在长时间的冥想和修行中,他们可能获得某种形式的智慧或洞见,对生命和宇宙有更深的理解。
?修行的深化?:此阶段的苦行僧可能不再仅仅依赖外在的磨砺,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提升。
3、至高境界——心灵解脱与普度众生
?核心特点?:?心灵的彻底解脱?:经过长时间的修行,苦行僧可能达到一种心灵的彻底解脱状态,摆脱一切烦恼和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普度众生的使命?:达到至高境界的苦行僧,往往会被视为“神的使者”或“圣人”,他们不仅追求个人的解脱,还承担着普度众生的使命。
?超越世俗的视野?:在这一境界,苦行僧的视野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局限,他们以更加广阔和深远的视角看待生命和宇宙,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总之,苦行僧从初入苦行的物质舍弃与身心磨砺,到深入苦行的内心净化与智慧开启,再到至高境界的心灵解脱与普度众生,体现了他们不断追求心灵升华和精神解脱的修行之路。这些境界的划分并非绝对,而是根据修行者的体验和感悟而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具体如何划分,苦行僧的修行之路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走完全程。
一、苦修及苦行僧的历史由来
苦行僧(Sadhu)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词,梵文原意为“热”,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宗教徒便把受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一般比喻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炼方式,他们通常衣衫褴褛,流落街头,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通过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来折磨自己,就类似于《孟子》里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身体看做是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通过惩罚自己的身体,才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苦行僧的主要任务就是冥想修行,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正因如此,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他们被许多人看成是来凡尘普渡众生的“神的使者”。
二、苦行僧要修炼什么
初入门道的苦行僧必须举行加入某一派的仪式,表示“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他们要像出家人一样剃度削发。他们此后的年龄计算要从削发后的新生开始。按照行规,苦行僧必须做到“三不”,即不性交、不撒谎、不杀生。据说,修行者通过修炼瑜伽能把体内的潜能调动和激发出来。有的修行者能两手同时打两面鼓,且两手击打节奏不同,没有高度的注意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至于在刀尖上行走,在荆棘上睡觉,在火上赛跑,也都是瑜伽大师们的绝活。
有些苦行僧的眼睛是红的,这是因为他们吸了大量的大麻脂,他们认为这可以获得洞悉别人心思的能力,即所谓的“神功”。印度苦行僧每隔12年在印度的哈瑞德瓦都会举办大壶节,届时全印度的巴巴都会聚集到哈瑞德瓦。大壶节会举办104天。
苦行僧在修炼时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且不合常理的事情,比如长期居无定所、漂泊流浪,不吃饭甚至不喝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赤裸双脚行走在火堆上,他们通过做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来锻炼出超凡的忍耐力和肉欲。
印度苦行僧的修行方式也是十分奇特。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冥想修行,在他们的修行过程中,清心寡欲是最基本的,并且他们通过把物质生活简化到极致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但是,就算是这样的折磨自己,印度的苦行僧却也经千年而不衰。因为他们不断地折磨自己的身体,把人的欲望压缩到极为简陋的地步,所以他们被许多人看成是来凡尘普渡众生的“神的使者”,当地人都会尊称他们为“baba”,意思是“圣人”。
古代印度苦修的着名故事之一是婆吉罗特的故事。?婆吉罗特是日族王子,他因坚持苦修而出名。他的曾曾祖父萨格尔祈求神谕赐予子嗣,梵天赐予了他个儿子,其中个是从一个葫芦中裂变出来的。萨格尔举行了一场巨大的马祭,但因陀罗大王无法打败他,于是将马儿变到了地府。萨格尔派这六万个葫芦儿子刨地到地府,最终见到了迦毗罗仙人。这个故事展示了婆吉罗特坚持苦修的背景和动机?。
现代印度最有名的苦行僧阿马尔·巴拉蒂,曾经右手举向天空维持了近44年之久,在这44年的期间,他的右手一直都没有放下来过。阿马尔·巴拉蒂原本是一名大型银行员工,拥有幸福的家庭。然而,他突然顿悟,决定放弃一切,成为一名苦行僧,于是开始了这种极端的修行,不顾家人们的反对,右手成为了他对印度教的信仰。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非常痴迷于这种修行,直到最后,他的右手萎缩,失去了使用的功能,从此他的右手再也放不下来。但是他这样却被很多教徒视为榜样。在生活中,这种 “劳其体肤”的苦行僧,也许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他们并不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他们也不重视物质生活,他们只为自己灵魂而去修行,用坚定的毅力来升华灵魂。
还有一个着名的苦行僧叫皮拉拉德·杰尼。如今的皮拉拉德已经有90多高龄,据报道他在13岁的时候就采取了绝食,78年的时间里他不吃喝也不排泄,成为了轰动世界的宗教人物之一。数十年来皮拉拉德如何正常的生存下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皮拉拉德是依靠别具一格的印度瑜伽保持生命体征,但这明显不具有说服力。皮拉拉德本人居住于深山之中很少与外界联系,他外貌奇瘦无比,人们不知道他靠什么生存。印度军方曾把他关入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让他吃喝,但皮拉拉德依旧十分正常的活了下来,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经过仔细观察,人们发现皮拉拉德其实是将少量的食物藏在袖子里,偷偷的进食,所以一直没被发现。军方的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于印度教的兴趣,甚至世界上还有不少人热衷于研究印度传统的瑜伽运动。而科学界则把皮拉拉德创造的“奇迹”归结为古印度词条六大哲学派系中的一系,他们认为通过意识上的提升,可以激发人体内的巨大潜能。
三、苦行僧都是些什么人?
印度的苦行僧约有400至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5%,其中女性占10%。有学者分析,苦行僧的兴起是为了对抗种姓制度。三四千年前,一些主张废除种姓制度的人希望通过加入不分尊卑贵贱的苦行僧行列,来达到种姓平等的大同世界。经过多年发展,苦行僧内部分很多派别,各有自己的教主、教义和教规。从大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信奉毗湿奴神,一派信奉湿婆神。过去他们之间还因门户之见多年兵戎相见。
苦行僧中绝大部分都是穷人,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中产阶级甚至百万富翁。很多人都是早上还在家中和妻儿吃着美食,下午就一朝顿悟,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因此便散尽家财,远离父母妻儿,外出流浪,放弃所有,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无依的生活。也有的背着简单的行囊向深山进发,找到自己心仪的精神领袖,拜在他的门下,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一些苦行僧一般居住在远离尘嚣的喜马拉雅山上,或寄居在某个庙里苦行修炼。
一般来说,苦行僧的性格都是温柔顺从的,待人随和谦让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好勇斗狠的武装分子,因为他们曾经跟其他的宗教门派和曾经的英国殖民统治者进行过武装抗争,所以看起来凶狠无比。由于他们置之生死于度外,因此战斗起来勇猛刚强,令人十分畏惧。他们原先的武器有棍棒、长矛、佩剑和三角铁叉。苦行僧也还携带棍棒或三角铁叉,但仅仅是个象征了。
一般来说人到中年,结束修行期进入苦行期才会选择去当苦行僧,但也有些人在年少时就愿意过上这种流浪的苦行生活。苦行僧对年龄的限制很小,大概从6岁到65岁都可加入这个特殊的行列。
苦行僧的一生是浪漫的,自由的,他们无拘无束,将精神的升华当做毕生追求。他们一旦选择这条苦行的路,就很少有回头的。其实,选择当一个苦行的和尚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要太累,长寿,如果你一直这样生活,那么你就不会体验到生活的幸福,这种生活也是浪费的。
按衣着来分,苦行僧又可分天衣派和青衣派。天衣派即为裸体派,全身一丝不挂,最多用一条窄窄的布条遮住下身的敏感部位。天衣派与崇拜湿婆神有关。湿婆神是破坏之神和创造之神,总是裸着身体,表示追求原始状态,远离凡尘,与世无争。身上总是涂抹着灰烬,表示罪孽、死亡和再生。青衣派则穿衣服,一般都是黄色的棉布服。
那么苦行僧为何要自甘遭受这些极端之苦?其实这只是他们为了能够进入天堂而走的一条捷径。其实印度教并非佛教,虽然印度也一直在把他们打造成佛教圣地之形象,但此举无疑令尼泊尔人很是不爽。印度教认为,人是需要经过多次的轮回才能进入天堂,而有些人则希望能够早日进入天堂,所以便加入了苦行僧的行列。每当苦行僧们感觉自己的大限将至时,就会来到他们心目的“圣河”恒河岸边,静静的坐在岸边等待那一时刻的来临。所以,苦行僧们自甘遭受这些极端之苦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天堂而走的一条捷径。
四、苦行僧的主要境界
苦行僧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行方式,其境界的划分在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苦行僧的修行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境界,这些境界反映了修行者从初步接触苦行到深入内心、追求解脱的不同阶段。
1、初入苦行——物质舍弃与身心磨砺
?核心特点?:物质生活的极度简化?:苦行僧通过放弃世俗的享受,如美食、舒适的住所等,将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
?身心的初步磨砺?:他们可能经历断食、行走于火炭、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等极端考验,以此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之心。
?精神追求的觉醒?:在这一阶段,苦行僧开始意识到物质追求的虚幻,转而追求心灵的解脱和精神的升华。
2、深入苦行——内心净化与智慧开启
?核心特点?:?内心的深度净化?:随着修行的深入,苦行僧逐渐摆脱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杂念,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智慧的启迪?:在长时间的冥想和修行中,他们可能获得某种形式的智慧或洞见,对生命和宇宙有更深的理解。
?修行的深化?:此阶段的苦行僧可能不再仅仅依赖外在的磨砺,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提升。
3、至高境界——心灵解脱与普度众生
?核心特点?:?心灵的彻底解脱?:经过长时间的修行,苦行僧可能达到一种心灵的彻底解脱状态,摆脱一切烦恼和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普度众生的使命?:达到至高境界的苦行僧,往往会被视为“神的使者”或“圣人”,他们不仅追求个人的解脱,还承担着普度众生的使命。
?超越世俗的视野?:在这一境界,苦行僧的视野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局限,他们以更加广阔和深远的视角看待生命和宇宙,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总之,苦行僧从初入苦行的物质舍弃与身心磨砺,到深入苦行的内心净化与智慧开启,再到至高境界的心灵解脱与普度众生,体现了他们不断追求心灵升华和精神解脱的修行之路。这些境界的划分并非绝对,而是根据修行者的体验和感悟而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具体如何划分,苦行僧的修行之路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走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