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败家子 第464章
原本这天命学对于统治者而言,是颇为友好的,毕竟这解决了为啥是我家做皇帝,而你家人只能耕地和放羊的问题,能让人们安于本分!
而天人感应,就不太友好了,你们这群儒生,隔三差五的说今天地崩了,是因为皇帝做错了什么事,需要改正。明日说那里大雨成灾,一定是皇帝昏聩,因而发怒,这大汉疆土辽阔,年年都有灾难,你隔三差五就拿出上天的旨意出来干涉朝政,这算怎么回事?
此后,随着大汉朝的土崩瓦解,公羊学自然而然也就销声匿迹。
只是,另一种学说却开始不断的深入人心,即所谓的‘经学’。
经学当然指注解经书的学问,这里的经,当然是儒家的经典。而这一学说的根本学问就是,大家拿出论语之类的经典出来,不断的诠释这些儒家的经文。
譬如论语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
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
可是……他是孔圣人,当然不能普通,这就如后世鲁迅先生的‘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一样,鲁迅先生这样震古烁今的大家,怎么可能会写这么简单的文字呢?
所以……你得阅读理解。
当然,你是个智障,自是无法理解的。
那么就得请高明的专家来进行理解,他们理解了之后,告诉你为何是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表达了先生当时写出这段文章的巧妙心思,以及独具一格的立意之后,再来传授给你们这些寻常读书人。
孔圣人就更加不可能这样的简单了。
因而经学的本质,就在于注释儒家的经典,这学而时习之,该怎么理解,如何看待,孔圣人的本意是什么,孔圣人为何要说这样的话。
孔圣人说这样的话,是否还有其他的目的,这是愤怒,亦或只是单纯的教诲,是批判了什么,又或者是别有深意?
总而言之,这就是释经。
且只有大儒才拥有诠释经文的能力。
毕竟,孔圣人是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毕竟专门针对的是他那个时代。
可是时代在不断的改变,到了今日,若是不进行解释,肯定许多人就无法理解孔圣人学说的原意了。
正因为这经学的学说,于是便开始诞生了一群世族,因为解释经典,本身就只有大儒才能干的事,寻常人哪怕是你读了书,你也没有资格,掌握了经文解释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儒!
大儒通过这些,一代代的教导自己的子弟,而子弟们得到了先人们的传授之后,一代代的为官,最终,家族越来越繁茂,通过掌握学问,再到掌握高官显位,从而掌握了土地和部曲,一代代的承袭下来,也促成了经学的传承。
几乎所有的世族,你若是细细翻阅他们的族谱,就能发现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祖先之中,往往大儒频出,他们以经学来传承家业,一代代下来,这本是简单的孔孟之学,或是一本简单的论语,被他们诠释的密密麻麻,生涩难懂,也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勉强觉得自己能够理解。
而至于寻常的读书人,哪怕你能通读论语,可也没用,因为你理解能力太低,无法理解论语的高深莫测!
你父祖又非大儒,无法得到传承,单单只懂论语的粗浅意思,是不够的,只有深刻的理解,才算是真正的学问。
吴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本就是当世的大儒。而陈留吴氏的经学水平造诣,本来就为人所称道,吴氏经学的传承,来源于东汉末年的郑玄,这郑玄可不是寻常人,乃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哪怕是大唐建立之后,也将这郑玄列入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吴氏当初就是郑玄的弟子,此后不断的传承子弟学习这经学,已经历了数十代,家族之中多出大儒,累世为官,在关中很有名望。
这位吴先生,便是吴氏的嫡系传人,他经常出入学而书铺,秀才们得知这位是吴先生,个个惊为天人。而吴先生自也和秀才们经常议论着经学,偶尔也发一些议论。
他认为当下的科举,已经违背了当初经学传世的初衷,人们对于儒学的理解,因为功利而变得浅薄,只要粗通四书五经的人,居然也可考取功名。
这样的议论,居然很合了不少秀才的心思。
虽然这些秀才们也是通过考试得来的功名,可他们多是世族子弟,其实就算朝廷没有科举,他们也可为官,那为何还一定要走科举这一条路呢?
不只如此,吴先生对于大学堂,有着很大的敌意,他直接认为大学堂未来会成为天下的祸乱的源头,认为其利益熏心,已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
这些议论,其实对于世族子弟而言,是非常推崇的。
世族子弟有自己的家学渊源,只要学习了家学,就可保证自己不失官位。
可现在好了,出来了一个大学堂,又因为科举而声名鹊起,他们内心深处,是看不起大学堂的秀才的。
因而,前来学而书铺里听吴先生讲课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最盛时,居然高达了千人!
不只是秀才和寻常的世族子弟,便是一些大臣,也常服混杂在人群之中,听得如痴如醉。
本质上,吴先生的言论,其实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陛下的心思,已经十分的明显了,借着科举打击世族的心思,也是昭然若揭!
许多人是敢怒不敢言,而吴先生将矛头直指大学堂,本身也暗合了不少人积累下来的怨恨心理。
于是这一天,长孙冲和房遗爱这两个倒霉蛋很不巧地出现在了书铺,他们看见这里人山人海,自然而然也就凑了上去,不听不要紧,一听顿时就气炸了。
古人们在其他方面小心思可能多,可是在这师学传承方面,却是绝对不能开玩笑的!
你可以侮辱我,但是不能侮辱我所在的大学堂,因为我的思想和学问皆传承于此,你否认它,岂不就否认了我的人生?
长孙冲立即就站了出来批评,而后与数不清的秀才们吵作一团!
而很显然,大唐的读书人,都比较豪迈。
豪迈的意思就是,他们喜欢一言不合就动手。
然后,数不清愤怒的秀才和世族子弟,在愤怒中,直接就将这两个可怜的家伙按在地上暴揍!
长孙冲年龄大一些,高呼一声:“遗爱,你坚持一下,我去叫人。”
虽然挨了几下拳脚,鼻青脸肿,总算是杀了出来。
只有房遗爱年龄小,逃脱不得,被人按在地上继续打。
另一头,长孙冲气咻咻的跑回了大学堂,声泪俱下地讲了被挨揍的过程,然后整个二皮沟大学堂,瞬间炸了。
真是岂有此理!
前文说过了,大唐的读书人,都比较豪迈嘛。
而豪迈的特征就是比较容易激动,激动了就容易动手。
这长孙学弟和房学弟平日和大家同吃同睡,一起读书,早已如兄弟一般,现在居然被人打了,那弱小的房学弟还陷在那里呢。
正好今日沐休,大家把文章都写完了,现在听了这事,更是满腔怒气无处发,于是乎,有人振臂一呼,大家便纷纷响应了。
紧接着,一群人便气势汹汹的赶往学而书铺。
而天人感应,就不太友好了,你们这群儒生,隔三差五的说今天地崩了,是因为皇帝做错了什么事,需要改正。明日说那里大雨成灾,一定是皇帝昏聩,因而发怒,这大汉疆土辽阔,年年都有灾难,你隔三差五就拿出上天的旨意出来干涉朝政,这算怎么回事?
此后,随着大汉朝的土崩瓦解,公羊学自然而然也就销声匿迹。
只是,另一种学说却开始不断的深入人心,即所谓的‘经学’。
经学当然指注解经书的学问,这里的经,当然是儒家的经典。而这一学说的根本学问就是,大家拿出论语之类的经典出来,不断的诠释这些儒家的经文。
譬如论语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
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
可是……他是孔圣人,当然不能普通,这就如后世鲁迅先生的‘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一样,鲁迅先生这样震古烁今的大家,怎么可能会写这么简单的文字呢?
所以……你得阅读理解。
当然,你是个智障,自是无法理解的。
那么就得请高明的专家来进行理解,他们理解了之后,告诉你为何是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表达了先生当时写出这段文章的巧妙心思,以及独具一格的立意之后,再来传授给你们这些寻常读书人。
孔圣人就更加不可能这样的简单了。
因而经学的本质,就在于注释儒家的经典,这学而时习之,该怎么理解,如何看待,孔圣人的本意是什么,孔圣人为何要说这样的话。
孔圣人说这样的话,是否还有其他的目的,这是愤怒,亦或只是单纯的教诲,是批判了什么,又或者是别有深意?
总而言之,这就是释经。
且只有大儒才拥有诠释经文的能力。
毕竟,孔圣人是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毕竟专门针对的是他那个时代。
可是时代在不断的改变,到了今日,若是不进行解释,肯定许多人就无法理解孔圣人学说的原意了。
正因为这经学的学说,于是便开始诞生了一群世族,因为解释经典,本身就只有大儒才能干的事,寻常人哪怕是你读了书,你也没有资格,掌握了经文解释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儒!
大儒通过这些,一代代的教导自己的子弟,而子弟们得到了先人们的传授之后,一代代的为官,最终,家族越来越繁茂,通过掌握学问,再到掌握高官显位,从而掌握了土地和部曲,一代代的承袭下来,也促成了经学的传承。
几乎所有的世族,你若是细细翻阅他们的族谱,就能发现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祖先之中,往往大儒频出,他们以经学来传承家业,一代代下来,这本是简单的孔孟之学,或是一本简单的论语,被他们诠释的密密麻麻,生涩难懂,也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勉强觉得自己能够理解。
而至于寻常的读书人,哪怕你能通读论语,可也没用,因为你理解能力太低,无法理解论语的高深莫测!
你父祖又非大儒,无法得到传承,单单只懂论语的粗浅意思,是不够的,只有深刻的理解,才算是真正的学问。
吴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本就是当世的大儒。而陈留吴氏的经学水平造诣,本来就为人所称道,吴氏经学的传承,来源于东汉末年的郑玄,这郑玄可不是寻常人,乃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哪怕是大唐建立之后,也将这郑玄列入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吴氏当初就是郑玄的弟子,此后不断的传承子弟学习这经学,已经历了数十代,家族之中多出大儒,累世为官,在关中很有名望。
这位吴先生,便是吴氏的嫡系传人,他经常出入学而书铺,秀才们得知这位是吴先生,个个惊为天人。而吴先生自也和秀才们经常议论着经学,偶尔也发一些议论。
他认为当下的科举,已经违背了当初经学传世的初衷,人们对于儒学的理解,因为功利而变得浅薄,只要粗通四书五经的人,居然也可考取功名。
这样的议论,居然很合了不少秀才的心思。
虽然这些秀才们也是通过考试得来的功名,可他们多是世族子弟,其实就算朝廷没有科举,他们也可为官,那为何还一定要走科举这一条路呢?
不只如此,吴先生对于大学堂,有着很大的敌意,他直接认为大学堂未来会成为天下的祸乱的源头,认为其利益熏心,已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
这些议论,其实对于世族子弟而言,是非常推崇的。
世族子弟有自己的家学渊源,只要学习了家学,就可保证自己不失官位。
可现在好了,出来了一个大学堂,又因为科举而声名鹊起,他们内心深处,是看不起大学堂的秀才的。
因而,前来学而书铺里听吴先生讲课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最盛时,居然高达了千人!
不只是秀才和寻常的世族子弟,便是一些大臣,也常服混杂在人群之中,听得如痴如醉。
本质上,吴先生的言论,其实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陛下的心思,已经十分的明显了,借着科举打击世族的心思,也是昭然若揭!
许多人是敢怒不敢言,而吴先生将矛头直指大学堂,本身也暗合了不少人积累下来的怨恨心理。
于是这一天,长孙冲和房遗爱这两个倒霉蛋很不巧地出现在了书铺,他们看见这里人山人海,自然而然也就凑了上去,不听不要紧,一听顿时就气炸了。
古人们在其他方面小心思可能多,可是在这师学传承方面,却是绝对不能开玩笑的!
你可以侮辱我,但是不能侮辱我所在的大学堂,因为我的思想和学问皆传承于此,你否认它,岂不就否认了我的人生?
长孙冲立即就站了出来批评,而后与数不清的秀才们吵作一团!
而很显然,大唐的读书人,都比较豪迈。
豪迈的意思就是,他们喜欢一言不合就动手。
然后,数不清愤怒的秀才和世族子弟,在愤怒中,直接就将这两个可怜的家伙按在地上暴揍!
长孙冲年龄大一些,高呼一声:“遗爱,你坚持一下,我去叫人。”
虽然挨了几下拳脚,鼻青脸肿,总算是杀了出来。
只有房遗爱年龄小,逃脱不得,被人按在地上继续打。
另一头,长孙冲气咻咻的跑回了大学堂,声泪俱下地讲了被挨揍的过程,然后整个二皮沟大学堂,瞬间炸了。
真是岂有此理!
前文说过了,大唐的读书人,都比较豪迈嘛。
而豪迈的特征就是比较容易激动,激动了就容易动手。
这长孙学弟和房学弟平日和大家同吃同睡,一起读书,早已如兄弟一般,现在居然被人打了,那弱小的房学弟还陷在那里呢。
正好今日沐休,大家把文章都写完了,现在听了这事,更是满腔怒气无处发,于是乎,有人振臂一呼,大家便纷纷响应了。
紧接着,一群人便气势汹汹的赶往学而书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