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36章 你特娘的还要脸不

大明第一搅屎棍 第36章 你特娘的还要脸不

    攒了那么多年的家产,就这么三言两语的就被边军和杨嗣昌快分完了,众勋戚都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

    但那些银子毕竟是花在了军国大事上,他们也不能说什么。

    可是当听到吏部尚书要给官员发俸禄时,勋戚们再也忍不了了。

    “陛下,勋戚的俸禄欠的更久,臣都两年多没领过薪俸了,臣以为其他勋戚也与臣差不多。”

    成国公朱纯臣站出来,略有些义愤填膺的道。

    实际上勋戚们基本不靠薪俸过日子,但朱纯臣就是气不过,拿他们勋戚的银子去补军队的亏空也就算了,郑三俊是有多不要脸,竟想拿他们的钱补自己的亏空。

    “是啊陛下,臣也两年没领俸禄了,常言道好钢得用在刀刃上。”西宁侯宋裕德出班附议。

    “陛下,成国公和西宁侯所言有理,不止勋戚,宗室欠的更久,也更多,臣以为剩下的这笔银子应当仍旧作为军需。”

    英国公张之极也出来附议,说完还看了一眼崇祯皇帝,似乎是想提醒他,京营也要花银子,不然靠啥整顿?

    西宁侯向英国公点头致意,成国公朱纯臣却并不理会张之极的好心,他认为自己就是被张之极坑的。

    可郑三俊并不打算就此放弃,而是等勋戚们说完才继续辩解道:

    “陛下,想来诸位都知道,勋戚并不靠俸禄生活,可是陛下,那些各地的中低级官员却需要俸禄来养家糊口,陛下三思啊!”

    郑三俊说的或许是实话,可朱纯臣却更生气了。

    “郑三俊,你这叫什么话?勋戚不靠俸禄生活,就可以不发了?

    大明可是有律令的,你文官的俸禄叫俸禄,我等武臣的俸禄就不叫俸禄了?

    再者说,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们难道就靠俸禄生活吗?”

    朱纯臣本就心里不爽,说话也是不留情面,将文武大臣之间本就不多的情面给踩了一地。

    就差明说你们文官贪污受贿了。

    内阁首辅刘宇亮站了出来。

    “成国公!你不要血口喷人,你这是污蔑当朝尚书!”

    朱纯臣被气笑了。

    “自己做的事自己心里清楚,拿老子的银子给你们发俸禄,你们可真要脸啊!

    有本事自己把家产捐出来,到时候给那些中低级官员发俸禄,老夫举双手双脚同意!”

    这话一说出来,崇祯皇帝的眼睛都眯了起来,若是以前他早就下场劝架了,但现在他乐得看勋戚和文臣斗起来。

    大明的朝堂与大清有很大的不同,大清入关前的几十年甚至还过着茹毛饮血的部落生活,入关后总怕被汉人讽刺不知礼,于是研究出了一套令人头皮发麻的繁琐礼节。

    在大明不仅不用动辄下跪,朝堂上骂架都是常事,更有甚者满朝文武打群架也不是没出现过。

    文武失衡已久,必须激发一下武臣的斗志,虽对战事无益,但有皇帝撑腰,却可一定程度打压文官的嚣张气焰,这是张世康的原话。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示意双方先停下来,而后饶有兴致的冲郑三俊、刘宇亮道:

    “勋戚给朕募捐到了五百万两,刚才成国公所言,朕想了想,甚觉有理,郑卿、刘卿,不若联合起来向天下百官也发起一次募捐如何?

    如此,国难或可解了。”

    崇祯皇帝一副募捐募上瘾的派头。

    郑三俊一下子觉得一盆冷水浇在了头上,但他毕竟人老成精,只思虑了片刻便回道:

    “陛下,文臣不比勋戚,勋戚有祖上两百多年积累,又有诸多产业盈利,文臣只靠俸禄生活,我大明的俸禄,为官数载又能有多少。”

    郑三俊说到最后,语气虽是陈述,但更像是反问。

    大明的俸禄确实不高,甚至可以算得上历朝历代最低,这全是因为大明太祖皇帝朱重八。

    朱重八爹娘都是被饿死的,自己也从小挨了很多次饿,他认为这都是因为元朝当官的贪的太厉害。

    他自己登上高位之后,便将官员的俸禄定的极低。

    不过倒也没郑三俊说的那么严重罢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郑三俊当然是站在文官的角度来替文官说话了。

    郑三俊说的话乍一听还真有道理,可气坏的朱纯臣哪里还跟他讲道理。

    “郑三俊,你特娘的还要脸不?勋戚是世代传承,但我等世代传承两百多年,也不见得有某些人的家产多!

    别想让老夫为你们花一文钱!”

    朱纯臣破罐子破摔,他这次学精了,也不指名道姓,至于是不是,全凭天子决断。

    若是往常,崇祯皇帝指定不信,甚至还会斥责朱纯臣无理,可今日崇祯皇帝却安静非常,就好像看戏一样。

    崇祯皇帝知道,朱纯臣很可能说的是真的,因为张世康说过,大明根本就不缺银子。

    其实除了崇祯皇帝外,站在最后的倚着墙壁打盹儿的张世康也听的津津有味儿。

    他觉得这些朝臣吵架好有意思,原本以为这些老爷爷们都会咬文嚼字、引经据典、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奈何也跟普通人吵架并无两样,而且这一次,他站成国公。

    成国公、西宁侯与郑三俊、刘宇亮吵作一团,后来六部官员也都牵涉其中,武臣们这次反倒格外的团结。

    双方因为给谁发俸禄的事,差点干起来,最终还是崇祯皇帝制止了这次群架。

    “依朕看,这笔银子既不该发给勋戚,也不该发给吏部官员,当然,朕也绝不偏心,宗室也没有。

    朕以为,如今朝廷外有建奴屡次犯边,内有流寇荼毒百姓,大明需要更多的强军。

    只有有了更多的强军,才能消灭一切敌寇,只有天下太平了,国库才会充盈,这才是根本之道。

    诸卿以为呢?”

    西宁侯宋裕德赶紧出来第一个同意。

    “陛下言之有理。”

    朱纯臣也出来附议,张之极道:

    “陛下,京营本是巩固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却废弛已久,多为老弱,臣以为,剩下的银子当用于整顿京营,使我大明再添一支强军。”

    朱纯臣似乎早就知道张之极会为了儿子这么说,但相比于把这笔银子交给文官,支援京营反倒能让他舒服一点。

    到底京营将领也隶属于武臣行列,总不至于长了文臣志气,于是少有的摒弃前嫌道:

    “英国公言之有理,臣附议。”

    定国公徐允桢也知道整顿京营是陛下昨天就说过的,自然也没有意见,所有勋戚很快达成了统一意见。

    郑三俊等人最终也只得作罢。

    崇祯皇帝的心情又好起来了,站起身道:

    “昨日募捐之时,朕答应会重用表现卓越的勋戚子弟,英国公张之极之子张世康。

    年少有为,敏而好学,沉稳持重,当为勋戚子弟之表率。

    张世康,上前听封!”

    崇祯皇帝说完笑意盈盈的、往武臣班列的后头瞅去,勋戚、文官们也都扭过头看向张世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