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搅屎棍 第56章 你继续演,朕才不信你的鬼话
热门推荐:
丹皇剑帝
重生后,她们居然也重生了!
无敌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
穿书后,姐妹把我娘亲拐跑了
婚前失控,禁欲总裁成了黏人精
在末日中漫步,直到世界尽头
凡人:只要苟的好,终能成大佬
快穿:顶不住!大佬们各个无下限
最强穿梭万界系统
东林党人弹劾他,他还能理解,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张世康虽然下定主意要从杨嗣昌的手里搞到一笔军械物资,但也是抱着与他商谈,希望他以大局为重。
毕竟东林党可都在旁边看笑话呢!
可没曾想张世康还没去找杨嗣昌,这个逼样的竟然先对他动手了。
张世康想来想去,也想不到自己到底哪里招惹他了,京营做的事与他剿寇毫不相干,他实在想不到杨嗣昌这么做是因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他第一次见崇祯的时候,说的话被杨嗣昌知道了?
张世康记得当时跟崇祯皇帝说过,提议征三饷的人,其罪当诛的事。
可崇祯老哥倘若脑子没出问题,根本不可能将这事儿告诉别人,当时大殿内就他们两人,王承恩为了防止有人偷听,都亲自在大殿外守着。
想来想去张世康仍旧想不明白,他干脆不想了,既然你杨嗣昌想让东林党看笑话,那就如你所愿,老子才不吃这哑巴亏。
念及此张世康便道:
“臣与杨阁部无冤无仇,他为何就是跟臣过不去?
户部给京营的十万粮草,乃是陛下亲自下旨同意,他安敢在背后使绊子?
即便有杨嗣昌从中作梗,户部怎敢因此抗旨?他们这是沆瀣一气!”
虽说因为三饷的事,崇祯皇帝已经对杨嗣昌心生不满,但为了大局着想,张世康还是没将杨嗣昌当作敌人。
想支撑起大明这烂摊子本就不容易,防着敌人,还要防着其他人,有这么玩的吗?
“世康你莫急,朕已经下召命他入宫了,容后朕亲自问他。”
崇祯皇帝其实也很难办,杨嗣昌后天就要出征去剿寇了,剿寇乃是朝廷目前最紧要的事,君臣不和是大忌。
虽然不清楚杨嗣昌为何这么做,但崇祯皇帝并不想自己目前倚仗的两人心生嫌隙,他知道张世康心里头不舒服,也没有帮杨嗣昌说情。
张世康闻言心中冷哼一声,也不理会崇祯皇帝,将脖子拧向一边,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崇祯皇帝看到张世康生闷气的表情有点想笑,但他忍住了,左右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崇祯皇帝换了个话题道:
“今日早朝,朕收到宣大总督卢象升的奏疏,他的父亲去世,请求丁忧守制。
六部推荐由陈新甲接替卢象升,总督宣大军务,世康,此事你如何看?”
崇祯皇帝对军事基本不了解,若是往常,基本都是会接受朝臣的推举,可现在不一样了,他有了张世康这个天降的大才,便想听听张世康的意见。
张世康一听就皱起了眉头,陈新甲是哪根葱他不清楚,但卢象升的大名他可是知道的。
卢象升进士出身,但却更擅长军事,不仅在战略上颇有建树,提出不少有利于朝廷局势的建议,在具体战术上更是出类拔萃。
他虽然是文官,武艺却不输武将,在军营与士卒同吃同睡,在战场上更是身先士卒,江湖人称卢阎王。
由他组建并操练的天雄军,不仅让众多流寇闻风丧胆,即使是与建奴的八旗作战也不落下风,是大明少有的几支可以正面与大清硬刚的强军。
宣府和大同外有建虏,内有流寇,战略地位仅次于关宁锦,有卢象升驻守,朝廷才能安枕无忧。
这样的牛人怎么能换掉,要知道古人丁忧守制时间可是三年,整整三年时间不用在保家卫国之上,却要日日守着个坟头哭哭啼啼,实在是浪费,太浪费了。
念及此,张世康道:
“陛下,臣不建议撤换卢总督,宣府和大同地势险要,山西、陕西又多流寇,还要防备建奴,此职唯有卢象升能胜任。
但其父过世也是大事,依臣之见,不若同意其回乡办丧,但回乡之前应令他安排好驻防事务。
臣闻之,历朝危难之际遇此等事,皆有令重臣夺情的情况。
三年丁忧期实在过长,卢总督如此大才,怎可闲置,不若便给其一个月时间。”
所谓夺情,即忠孝二选一,国朝有难时,天子下诏令,减少重臣居丧期的悲痛之情,以为朝廷尽忠。
这事儿别说其他朝代,大明就有,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就干过,是的没错,这厮是自己想夺情。
崇祯皇帝抬眉看了一眼张世康:
“卢象升真有如此重要?”
大明各地的总督,除却杨嗣昌等寥寥几人外,基本都是朝臣推荐的,崇祯皇帝当然见过卢象升,但却并没觉得卢象升有什么过人之处。
“当然了!陛下觉得臣有本事,但实不相瞒,在战事上,臣觉得都不配给卢总督提鞋,差的远咧!
依臣看,倘若卢总督能掌握更多的军队,或许咱大明早就好起来了。
臣这京营提督根本就是德不配位,臣随时可以让贤给卢总督。”
在平时,张世康从来不吝啬对于自己的贬低,因为这样才可以少担差事,少担差事自己才能有时间享受生活。
唯独这次,张世康说的真是大实话,他的那点军事水平自己心里清楚,哪儿能跟动辄把流寇打的哭爹喊娘、跟大清铁骑硬碰硬的卢阎王比。
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可这话听在崇祯皇帝耳朵里,就完全不是一个味儿了。
崇祯皇帝早就知道张世康这小子懒,为了偷懒,什么理由都能想出来。
他又瞅了一眼张世康,张世康也十分诚恳的对望,希望这老哥能信了他的大实话。
奈何崇祯皇帝只是白了张世康一眼。
心道:你继续演,朕才不信你的鬼话。
你的才能倘若不配给卢象升提鞋,那不是说明朕、乃至朕的列祖列宗都眼瞎吗?
你可以质疑朕的眼光,但决不能质疑列祖列宗的眼光,他们可都在天上瞧着呢!
即便卢象升真有点能耐,忠心又如何保证呢?
如今这朝廷,除了张世康,他连杨嗣昌都不敢完全相信了,更别提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外臣。
他可以完全相信的,只有张世康。
可这小子!实在是太懒了,年纪轻轻的怎么能只想着享乐?整日吃喝玩乐有甚意思?
崇祯皇帝甚至希望这小子能有点野心,哪怕一点也好,那样就不至于每次给他个官职,还要想尽理由。
他当然可以强行给张世康下旨,可旁的人或许可以,但张世康这小子,逼急了谁知道会不会撂挑子不干?
完全有这个可能!他绝对能干出来!
唉,实在是太头疼了。
崇祯皇帝收拢思绪,见张世康还盯着他,似乎是等着他的答复,便只得道:
“朕可以下旨,给卢象升一个月时间让其回乡办丧,但京营提督还得是你,也必须是你张世康,莫要再想法子偷懒推脱。
如今朝廷困顿,时局艰难,正是用人之际,朕知你喜欢清闲,但也得分时候吧?”
对于张世康的建议,崇祯皇帝只听了一半,卢象升可以用,但其他的就不必了,京营提督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当的。
张世康撇了撇嘴没吭气儿,他觉得这崇祯老哥变了。
“听说你要从底层士兵里挑选将领?”埋怨过张世康偷懒后,崇祯皇帝也不想过分苛责,便提起京营的事。
“是啊,原来的将领都被臣一股脑杀完了,不自己挑选,难不成还让那些朝臣们举荐?”
“不可儿戏。”崇祯皇帝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提醒张世康别胡闹。
“陛下放心,军国大事,臣怎敢不用心,不过京营的兵太少了,裁撤了老弱后,只余两万四千,真有了战事,连咱京城的城墙都站不满。”
这倒是实话,西山大营的营盘空荡荡的,现在的那点兵连五分之一的空间都没有利用到。
“唉,朕知你意,但……募捐的那些银子,已然快派发完了,好在再有一个月便到了百姓收获时节,国库当能收上不少田赋,总之,到时再议吧。”
崇祯皇帝也想扩编京营,但国库哪有多余的钱,他说的田赋,其实心里一点底都没有,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哪儿哪儿都需要钱。
崇祯皇帝只希望杨嗣昌能尽快剿灭流寇,这样他手底下的三万京营兵便可归营,其他军队也可回归各边镇。
正思量间,王承恩禀报说杨嗣昌已经到了大殿外,崇祯皇帝便着杨嗣昌进殿。
杨嗣昌一进来看到张世康愣了一下,便拱手准备向崇祯皇帝行礼,可刚弯下腰,大殿内就响起张世康的质问:
“杨嗣昌,老子招你惹你了?你为何要阻挠户部给我京营运送粮草?”
……
张世康虽然下定主意要从杨嗣昌的手里搞到一笔军械物资,但也是抱着与他商谈,希望他以大局为重。
毕竟东林党可都在旁边看笑话呢!
可没曾想张世康还没去找杨嗣昌,这个逼样的竟然先对他动手了。
张世康想来想去,也想不到自己到底哪里招惹他了,京营做的事与他剿寇毫不相干,他实在想不到杨嗣昌这么做是因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他第一次见崇祯的时候,说的话被杨嗣昌知道了?
张世康记得当时跟崇祯皇帝说过,提议征三饷的人,其罪当诛的事。
可崇祯老哥倘若脑子没出问题,根本不可能将这事儿告诉别人,当时大殿内就他们两人,王承恩为了防止有人偷听,都亲自在大殿外守着。
想来想去张世康仍旧想不明白,他干脆不想了,既然你杨嗣昌想让东林党看笑话,那就如你所愿,老子才不吃这哑巴亏。
念及此张世康便道:
“臣与杨阁部无冤无仇,他为何就是跟臣过不去?
户部给京营的十万粮草,乃是陛下亲自下旨同意,他安敢在背后使绊子?
即便有杨嗣昌从中作梗,户部怎敢因此抗旨?他们这是沆瀣一气!”
虽说因为三饷的事,崇祯皇帝已经对杨嗣昌心生不满,但为了大局着想,张世康还是没将杨嗣昌当作敌人。
想支撑起大明这烂摊子本就不容易,防着敌人,还要防着其他人,有这么玩的吗?
“世康你莫急,朕已经下召命他入宫了,容后朕亲自问他。”
崇祯皇帝其实也很难办,杨嗣昌后天就要出征去剿寇了,剿寇乃是朝廷目前最紧要的事,君臣不和是大忌。
虽然不清楚杨嗣昌为何这么做,但崇祯皇帝并不想自己目前倚仗的两人心生嫌隙,他知道张世康心里头不舒服,也没有帮杨嗣昌说情。
张世康闻言心中冷哼一声,也不理会崇祯皇帝,将脖子拧向一边,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崇祯皇帝看到张世康生闷气的表情有点想笑,但他忍住了,左右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崇祯皇帝换了个话题道:
“今日早朝,朕收到宣大总督卢象升的奏疏,他的父亲去世,请求丁忧守制。
六部推荐由陈新甲接替卢象升,总督宣大军务,世康,此事你如何看?”
崇祯皇帝对军事基本不了解,若是往常,基本都是会接受朝臣的推举,可现在不一样了,他有了张世康这个天降的大才,便想听听张世康的意见。
张世康一听就皱起了眉头,陈新甲是哪根葱他不清楚,但卢象升的大名他可是知道的。
卢象升进士出身,但却更擅长军事,不仅在战略上颇有建树,提出不少有利于朝廷局势的建议,在具体战术上更是出类拔萃。
他虽然是文官,武艺却不输武将,在军营与士卒同吃同睡,在战场上更是身先士卒,江湖人称卢阎王。
由他组建并操练的天雄军,不仅让众多流寇闻风丧胆,即使是与建奴的八旗作战也不落下风,是大明少有的几支可以正面与大清硬刚的强军。
宣府和大同外有建虏,内有流寇,战略地位仅次于关宁锦,有卢象升驻守,朝廷才能安枕无忧。
这样的牛人怎么能换掉,要知道古人丁忧守制时间可是三年,整整三年时间不用在保家卫国之上,却要日日守着个坟头哭哭啼啼,实在是浪费,太浪费了。
念及此,张世康道:
“陛下,臣不建议撤换卢总督,宣府和大同地势险要,山西、陕西又多流寇,还要防备建奴,此职唯有卢象升能胜任。
但其父过世也是大事,依臣之见,不若同意其回乡办丧,但回乡之前应令他安排好驻防事务。
臣闻之,历朝危难之际遇此等事,皆有令重臣夺情的情况。
三年丁忧期实在过长,卢总督如此大才,怎可闲置,不若便给其一个月时间。”
所谓夺情,即忠孝二选一,国朝有难时,天子下诏令,减少重臣居丧期的悲痛之情,以为朝廷尽忠。
这事儿别说其他朝代,大明就有,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就干过,是的没错,这厮是自己想夺情。
崇祯皇帝抬眉看了一眼张世康:
“卢象升真有如此重要?”
大明各地的总督,除却杨嗣昌等寥寥几人外,基本都是朝臣推荐的,崇祯皇帝当然见过卢象升,但却并没觉得卢象升有什么过人之处。
“当然了!陛下觉得臣有本事,但实不相瞒,在战事上,臣觉得都不配给卢总督提鞋,差的远咧!
依臣看,倘若卢总督能掌握更多的军队,或许咱大明早就好起来了。
臣这京营提督根本就是德不配位,臣随时可以让贤给卢总督。”
在平时,张世康从来不吝啬对于自己的贬低,因为这样才可以少担差事,少担差事自己才能有时间享受生活。
唯独这次,张世康说的真是大实话,他的那点军事水平自己心里清楚,哪儿能跟动辄把流寇打的哭爹喊娘、跟大清铁骑硬碰硬的卢阎王比。
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可这话听在崇祯皇帝耳朵里,就完全不是一个味儿了。
崇祯皇帝早就知道张世康这小子懒,为了偷懒,什么理由都能想出来。
他又瞅了一眼张世康,张世康也十分诚恳的对望,希望这老哥能信了他的大实话。
奈何崇祯皇帝只是白了张世康一眼。
心道:你继续演,朕才不信你的鬼话。
你的才能倘若不配给卢象升提鞋,那不是说明朕、乃至朕的列祖列宗都眼瞎吗?
你可以质疑朕的眼光,但决不能质疑列祖列宗的眼光,他们可都在天上瞧着呢!
即便卢象升真有点能耐,忠心又如何保证呢?
如今这朝廷,除了张世康,他连杨嗣昌都不敢完全相信了,更别提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外臣。
他可以完全相信的,只有张世康。
可这小子!实在是太懒了,年纪轻轻的怎么能只想着享乐?整日吃喝玩乐有甚意思?
崇祯皇帝甚至希望这小子能有点野心,哪怕一点也好,那样就不至于每次给他个官职,还要想尽理由。
他当然可以强行给张世康下旨,可旁的人或许可以,但张世康这小子,逼急了谁知道会不会撂挑子不干?
完全有这个可能!他绝对能干出来!
唉,实在是太头疼了。
崇祯皇帝收拢思绪,见张世康还盯着他,似乎是等着他的答复,便只得道:
“朕可以下旨,给卢象升一个月时间让其回乡办丧,但京营提督还得是你,也必须是你张世康,莫要再想法子偷懒推脱。
如今朝廷困顿,时局艰难,正是用人之际,朕知你喜欢清闲,但也得分时候吧?”
对于张世康的建议,崇祯皇帝只听了一半,卢象升可以用,但其他的就不必了,京营提督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当的。
张世康撇了撇嘴没吭气儿,他觉得这崇祯老哥变了。
“听说你要从底层士兵里挑选将领?”埋怨过张世康偷懒后,崇祯皇帝也不想过分苛责,便提起京营的事。
“是啊,原来的将领都被臣一股脑杀完了,不自己挑选,难不成还让那些朝臣们举荐?”
“不可儿戏。”崇祯皇帝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提醒张世康别胡闹。
“陛下放心,军国大事,臣怎敢不用心,不过京营的兵太少了,裁撤了老弱后,只余两万四千,真有了战事,连咱京城的城墙都站不满。”
这倒是实话,西山大营的营盘空荡荡的,现在的那点兵连五分之一的空间都没有利用到。
“唉,朕知你意,但……募捐的那些银子,已然快派发完了,好在再有一个月便到了百姓收获时节,国库当能收上不少田赋,总之,到时再议吧。”
崇祯皇帝也想扩编京营,但国库哪有多余的钱,他说的田赋,其实心里一点底都没有,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哪儿哪儿都需要钱。
崇祯皇帝只希望杨嗣昌能尽快剿灭流寇,这样他手底下的三万京营兵便可归营,其他军队也可回归各边镇。
正思量间,王承恩禀报说杨嗣昌已经到了大殿外,崇祯皇帝便着杨嗣昌进殿。
杨嗣昌一进来看到张世康愣了一下,便拱手准备向崇祯皇帝行礼,可刚弯下腰,大殿内就响起张世康的质问:
“杨嗣昌,老子招你惹你了?你为何要阻挠户部给我京营运送粮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