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谢清扬传 > 第52章 紫薇花开(七)

谢清扬传 第52章 紫薇花开(七)

    清扬入定之后,异常清晰梦走进他的脑海……

    长安,慈恩寺—大雁塔。

    雁塔题诗名:新科十七名新科进士戴花骑马遍游长安,来到了雁塔登高,留诗题名,从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只见一白衣少年郎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看那落款为白居易!

    清扬睁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盛大场面,果然是心之所至!神之所往!

    白家少年郎意气风发,一腔热血,想到放榜时候的狂喜。曲江夜宴的“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白家少年郎,踌躇满志,一腔报国心,满腹锦绣文。他想起青梅竹马的湘灵,温柔和甜蜜的哀愁在心头萦绕。这期间他写了三首诗以寄相思之情。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白居易中进士以后回到日思梦想的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终没能获得母亲的赞同。令白居易黯然神伤。

    之后,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母亲想给他找个门当户对,对他以后仕途有所帮助的妻子,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期间,白居易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自古“情”之一字最伤人。清扬看着大诗人情路坎坷,但对于白母在对诗人婚事的安排也是感到深深的理解。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人们都是有阶层划分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规则。

    后来白居易大诗人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性格形成和他初恋失败受到打击,以至于以后的广纳歌姬,与那个元稹情谊一生,似乎与此有关吧!

    元稹那个出名的风流放荡子,从对表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到与薛涛的姐弟恋,从两情相悦到情缘了断。浓情蜜意时,元稹写有《寄赠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那个枇杷树下女校书写的《池上双鸟》的诗向元稹表白自己的情感。诗文如下: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随着元稹远调,因二人名不正,言不顺,薛涛不能随同去外地。距离没有产生美,出现了浓情转淡,终于相忘江湖。

    元稹又有了新得感情。他和薛涛成了江湖传说。

    元大才子对妻子的深情厚谊在诗里成了万世传说。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遣悲怀·之三》)。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元稹才貌双全,风流才子。用情深,思念纯。这一点与白居易在对待情感上相似,且从之后两人的唱诗应和和交往上看,说是一对难兄难弟也是真的。自唐以来说元稹和白居易绝对是一对“好基友”。不管是否在调侃二位“新乐府诗倡导者”,都说明二人相投的性情,在一个云层高度的文风以及真挚的友情。

    《唐才子传》中有对元白二人的感情描写:“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

    元白成为来自唐朝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