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的霸业在三国 第11章 名震洛阳
众人听后,脸上纷纷流露出震惊之色。
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对于“君子之道”竟然能够拥有如此深刻且独到的见解。
而且,他还能从浩瀚的书卷之中精准地找寻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
反观卫仲道的回答,虽说符合大多数人心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
那也不过是遵循着孔老夫子流传下来的既定结果,只能说那个答案中规中矩、十分中肯。
将这两个答案放在一起比较,瞬间便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
一部分人坚定地支持卫仲道,认为孔老夫子当年的回答才是正统,是经过岁月沉淀和无数先贤验证的真理;
而另一部分人则对刘璋的观点表示支持,他们觉得刘璋那独到的见解新颖独特,别具一格。
并且,刘璋所引用的这些话语也都曾出自孔老夫子之口。
他能够巧妙地将其进行组合、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的确是难能可贵。
两方的支持者各执一词,争执不休。
陈蕃看着眼前争吵得面红耳赤的众人,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一阵头疼。
而这场激烈的辩论最终也以平局告终。
实在是两边的言论都有理有据,各有众多的支持者,一时之间很难做出更加准确、清晰的判断。
紧接着,陈蕃清了清嗓子,说出了第二个问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请问两位以为如何?”
“幡动,风动,应该是风吹动了幡……哎不对,幡带动了风……”
卫仲道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纠结与迷茫。
而周围的众多儒生听到这个问题之后,也瞬间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到底是风吹动了幡,还是幡吹动了风,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但讨论来讨论去,大家的观点也终究仅限于这两者之间,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固定的思维框架。
这时,一直沉默思考的刘璋缓缓开口道:
“我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众人听到刘璋的答案,先是一愣,随后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这个跳出常规思维、独辟蹊径的答案,听起来确实非常有新意,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许多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但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始终陷入沉思之中,他们的手指轻轻捻着胡须,眼睛微闭,像是在仔细思考这个答案的可行性。
良久之后,他们也只是化作了一声长叹。
(这道题是出自《六祖坛经》,是佛家的一道哲学问题,这个答案阐述了慧能大师的唯心主义思想。
乍一听上去,觉得很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实则不然。
所以在这里,也只是写这个答案引起了一部分儒生的认同。
至于那些大儒,本就是儒学大师,对于这个佛学家的答案,肯定也是持有保留态度,甚至是不满意的。
所以第二场比拼,没有明确的胜负之分,这本就是一道哲学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另外,关于第二道题,作者本想选择儒家最为经典的“中庸之道”来作为题目。
但考虑到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中庸之道”又存在着众多的争议和不同的解读。思来想去,便选择了这道经典的佛家哲学题。)
正当大家开始热烈讨论第三题之时,突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清晰地传出:
“近来各处盛传太平教,教徒众多,太平教若有异,必将生灵涂炭。
虽此皆为空话,但我想二位做一首关于‘战争之下,百姓愁苦’的诗词,众位觉得如何?”
众人纷纷寻声望去,只见人群中间站着一名身着中年文人打扮的男子。
有部分眼尖的人立刻认出,惊讶道:
“原来是黄门侍郎荀攸荀大人啊。”
蔡邕见状,也拱手行礼,笑着说道:
“荀侍郎今日怎么有闲心到我府上做客啊。”
荀攸轻轻摸着胡须,微笑着答道:
“我本也是一名文人,今日听闻大家在此集会,交流学问,便想着前来向众位学习一二。
没曾想却赶上了如此一场精彩的好戏,也是不虚此行啊。”
“那这第三题也就依荀大人所言,就定为诗词吧,大家是否有异议?”
陈蕃环顾四周,高声问道。
众人均摇头,表示没有异议。
于是,第三场比试正式开始。
“《恋之秘》
大汉 卫仲道
秋霜染叶红如火,
夏雨敲荷韵似歌。
冬雪纷飞思绪舞,
相思尽在不言说。”
卫仲道略作思考后,答道。
众人听后,细细品味,感觉此诗虽然简洁,但还算表意中肯。
这首关于诉说相思之情的诗,有些知道内情的,大概能推测出这首诗应该是为蔡文姬所作。
卫仲道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这样一首诗,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听完卫仲道的诗,大家便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了刘璋。
毕竟刘璋在前两轮的回答都极为精彩,众人自然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刘璋看着大家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都聚焦向自己,略微沉思片刻,故作低沉地开口吟诵道:
“ 《山坡羊·蔡府怀古》
大汉 刘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大秦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众人听到此等佳作,先是一愣,随后纷纷点头,对刘璋的诗词表示肯定与赞扬。
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道出了战争之下,无论王朝兴衰,受害的永远都是底层的平头百姓,不禁让人鼻子一酸,感慨万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好,好啊!
这两句深刻地揭示了王朝兴衰更替背后的残酷现实。
即老百姓始终就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的底层,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无尽的灾祸和深重的苦难。”
蔡邕不禁拍案叫绝,连声赞叹道。
“是啊,王公贵族,世家大族们往往只关心战争的胜负与自身的利益得失。
可谁又曾真正在意过那些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平民百姓们。
他们始终是战争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啊。”
荀攸也在一旁不住地点头附和道。
显然,他也没有想到,刘璋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竟能创作出如此立意深刻、思想深远的诗赋,实在是令人震惊不已。
显而易见,这场比赛最终以刘璋的这首绝世佳作落下帷幕。
相信这次诗会过后,刘璋的大名定会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坛上大放异彩,被众人推崇备至,名震洛阳城。
刘璋见这时已经没有自己什么事了,便向众人告退,独自一人向后院走去。
后院里,蔡文姬闲来无事,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优雅地坐在湖边的亭子里,面前摆放着一架精致的古琴。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弄着琴弦,悠扬的琴声如同潺潺流水般在空气中流淌。
四周树木的枝头上站满了各种各样的鸟儿,它们被这美妙的琴声吸引,静静地站立着,侧耳倾听;湖里的鱼儿,听到这动人的琴声,也都纷纷浮出了水面,仿佛在用心感受着这美妙的旋律。
人、鸟、鱼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然而,这宁静而美好的一切,都被一个人的到来给无情地打破。
“文姬妹妹,你弹奏的曲子宛如天籁,让人深深着迷,就像你一样。”
一个略带轻佻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这声音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它们扑棱着翅膀,惊慌地飞向天空;湖里的小鱼也受到惊吓,迅速地潜入水底;就连正在专心弹奏的蔡文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
蔡文姬寻声望去,见到刘璋正从远处缓缓走来,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道:
“你不是在前院参加书会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哎呀,前院都是那些老古董们在交流儒学。
与其在那里听各家大儒枯燥地讲学哄骗小孩,还不如过来与文姬你来探讨交流一下歌曲。
说来这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可也是都略懂一二的喔。”
刘璋双手背在身后,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毫不谦虚地说道。
至于刘璋为什么会懂得这些,缘由是他身处武林世家,从小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对这些古时候的学问有所了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蔡文姬听后,不由地翻了个娇俏的大白眼,伸手捂住嘴,痴痴地嬉笑道:
“如果前院的各位大儒们听到你说他们的毕生所学是哄骗小孩的,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气得胡子都翘起来,集体声讨你。”
“这不是没听到吗,文姬妹妹可要为我保密哦。
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对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
要不然传出去,我恐怕要成为全体文人墨客的公敌了。”
刘璋做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双手合十,向蔡文姬请求道。
“知道了,璋哥哥,你就放心吧。”
蔡文姬笑着点了点头,那笑容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般娇艳动人。
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对于“君子之道”竟然能够拥有如此深刻且独到的见解。
而且,他还能从浩瀚的书卷之中精准地找寻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
反观卫仲道的回答,虽说符合大多数人心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
那也不过是遵循着孔老夫子流传下来的既定结果,只能说那个答案中规中矩、十分中肯。
将这两个答案放在一起比较,瞬间便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
一部分人坚定地支持卫仲道,认为孔老夫子当年的回答才是正统,是经过岁月沉淀和无数先贤验证的真理;
而另一部分人则对刘璋的观点表示支持,他们觉得刘璋那独到的见解新颖独特,别具一格。
并且,刘璋所引用的这些话语也都曾出自孔老夫子之口。
他能够巧妙地将其进行组合、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的确是难能可贵。
两方的支持者各执一词,争执不休。
陈蕃看着眼前争吵得面红耳赤的众人,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一阵头疼。
而这场激烈的辩论最终也以平局告终。
实在是两边的言论都有理有据,各有众多的支持者,一时之间很难做出更加准确、清晰的判断。
紧接着,陈蕃清了清嗓子,说出了第二个问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请问两位以为如何?”
“幡动,风动,应该是风吹动了幡……哎不对,幡带动了风……”
卫仲道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纠结与迷茫。
而周围的众多儒生听到这个问题之后,也瞬间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到底是风吹动了幡,还是幡吹动了风,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但讨论来讨论去,大家的观点也终究仅限于这两者之间,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固定的思维框架。
这时,一直沉默思考的刘璋缓缓开口道:
“我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众人听到刘璋的答案,先是一愣,随后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这个跳出常规思维、独辟蹊径的答案,听起来确实非常有新意,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许多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但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始终陷入沉思之中,他们的手指轻轻捻着胡须,眼睛微闭,像是在仔细思考这个答案的可行性。
良久之后,他们也只是化作了一声长叹。
(这道题是出自《六祖坛经》,是佛家的一道哲学问题,这个答案阐述了慧能大师的唯心主义思想。
乍一听上去,觉得很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实则不然。
所以在这里,也只是写这个答案引起了一部分儒生的认同。
至于那些大儒,本就是儒学大师,对于这个佛学家的答案,肯定也是持有保留态度,甚至是不满意的。
所以第二场比拼,没有明确的胜负之分,这本就是一道哲学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另外,关于第二道题,作者本想选择儒家最为经典的“中庸之道”来作为题目。
但考虑到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中庸之道”又存在着众多的争议和不同的解读。思来想去,便选择了这道经典的佛家哲学题。)
正当大家开始热烈讨论第三题之时,突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清晰地传出:
“近来各处盛传太平教,教徒众多,太平教若有异,必将生灵涂炭。
虽此皆为空话,但我想二位做一首关于‘战争之下,百姓愁苦’的诗词,众位觉得如何?”
众人纷纷寻声望去,只见人群中间站着一名身着中年文人打扮的男子。
有部分眼尖的人立刻认出,惊讶道:
“原来是黄门侍郎荀攸荀大人啊。”
蔡邕见状,也拱手行礼,笑着说道:
“荀侍郎今日怎么有闲心到我府上做客啊。”
荀攸轻轻摸着胡须,微笑着答道:
“我本也是一名文人,今日听闻大家在此集会,交流学问,便想着前来向众位学习一二。
没曾想却赶上了如此一场精彩的好戏,也是不虚此行啊。”
“那这第三题也就依荀大人所言,就定为诗词吧,大家是否有异议?”
陈蕃环顾四周,高声问道。
众人均摇头,表示没有异议。
于是,第三场比试正式开始。
“《恋之秘》
大汉 卫仲道
秋霜染叶红如火,
夏雨敲荷韵似歌。
冬雪纷飞思绪舞,
相思尽在不言说。”
卫仲道略作思考后,答道。
众人听后,细细品味,感觉此诗虽然简洁,但还算表意中肯。
这首关于诉说相思之情的诗,有些知道内情的,大概能推测出这首诗应该是为蔡文姬所作。
卫仲道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这样一首诗,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听完卫仲道的诗,大家便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了刘璋。
毕竟刘璋在前两轮的回答都极为精彩,众人自然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刘璋看着大家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都聚焦向自己,略微沉思片刻,故作低沉地开口吟诵道:
“ 《山坡羊·蔡府怀古》
大汉 刘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大秦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众人听到此等佳作,先是一愣,随后纷纷点头,对刘璋的诗词表示肯定与赞扬。
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道出了战争之下,无论王朝兴衰,受害的永远都是底层的平头百姓,不禁让人鼻子一酸,感慨万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好,好啊!
这两句深刻地揭示了王朝兴衰更替背后的残酷现实。
即老百姓始终就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的底层,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无尽的灾祸和深重的苦难。”
蔡邕不禁拍案叫绝,连声赞叹道。
“是啊,王公贵族,世家大族们往往只关心战争的胜负与自身的利益得失。
可谁又曾真正在意过那些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平民百姓们。
他们始终是战争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啊。”
荀攸也在一旁不住地点头附和道。
显然,他也没有想到,刘璋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竟能创作出如此立意深刻、思想深远的诗赋,实在是令人震惊不已。
显而易见,这场比赛最终以刘璋的这首绝世佳作落下帷幕。
相信这次诗会过后,刘璋的大名定会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坛上大放异彩,被众人推崇备至,名震洛阳城。
刘璋见这时已经没有自己什么事了,便向众人告退,独自一人向后院走去。
后院里,蔡文姬闲来无事,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优雅地坐在湖边的亭子里,面前摆放着一架精致的古琴。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弄着琴弦,悠扬的琴声如同潺潺流水般在空气中流淌。
四周树木的枝头上站满了各种各样的鸟儿,它们被这美妙的琴声吸引,静静地站立着,侧耳倾听;湖里的鱼儿,听到这动人的琴声,也都纷纷浮出了水面,仿佛在用心感受着这美妙的旋律。
人、鸟、鱼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然而,这宁静而美好的一切,都被一个人的到来给无情地打破。
“文姬妹妹,你弹奏的曲子宛如天籁,让人深深着迷,就像你一样。”
一个略带轻佻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这声音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它们扑棱着翅膀,惊慌地飞向天空;湖里的小鱼也受到惊吓,迅速地潜入水底;就连正在专心弹奏的蔡文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
蔡文姬寻声望去,见到刘璋正从远处缓缓走来,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道:
“你不是在前院参加书会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哎呀,前院都是那些老古董们在交流儒学。
与其在那里听各家大儒枯燥地讲学哄骗小孩,还不如过来与文姬你来探讨交流一下歌曲。
说来这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可也是都略懂一二的喔。”
刘璋双手背在身后,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毫不谦虚地说道。
至于刘璋为什么会懂得这些,缘由是他身处武林世家,从小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对这些古时候的学问有所了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蔡文姬听后,不由地翻了个娇俏的大白眼,伸手捂住嘴,痴痴地嬉笑道:
“如果前院的各位大儒们听到你说他们的毕生所学是哄骗小孩的,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气得胡子都翘起来,集体声讨你。”
“这不是没听到吗,文姬妹妹可要为我保密哦。
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对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
要不然传出去,我恐怕要成为全体文人墨客的公敌了。”
刘璋做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双手合十,向蔡文姬请求道。
“知道了,璋哥哥,你就放心吧。”
蔡文姬笑着点了点头,那笑容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般娇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