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启示录三部曲 第1章 情感启示录之二:望断天涯路 1
情感启示录之二:望断天涯路 1
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新冠”疫情,宅在家里无聊,实在没事做,我可能会在N年以后才会阅读这套资料——准确来说,是一本手写文稿,封面写着:情感启示录二:望断天涯路。文稿右下角,写着一行字:萧何x(残缺)下,字迹很模糊,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应该是被雨淋过了。
在阅读这个叫萧何x下写的《情感启示录二》之前,我根本不相信什么爱情,这种感觉,就像德国那个后来疯了的哲学家尼采,突然有一天跑到大街上,对众人大吼一声,叫道:上帝已死,我就是那个杀死上帝的人。
说实话,《情感启示录二:望断天涯路》写的很一般,不像大多数情感小说一样,情节曲折生动。它更像是作者(萧何x下)的情感日记,或者可以说是“流水帐”。我看了好几次都没看完,有些因为写的很泛味,我读的也有点沉重,完全没有那种以前读网络流行小说的“快感”,所以,这本有点残缺的书(如果可以称为书的话),差一点在我手中夭折——就是差点被我付之一炬,或随手扔进垃圾桶。
不过,这本文稿仿佛与我有某种“宿命”似的,曾经几次在我想扔掉时,脑海都有个“反对的声音”对我说,先别扔了吧,或许里面有点东西值得看呢?如是三番五次,手稿在我拥有的半年后,也就是在今年的除夕之夜时,我下定决心清理自己家里的“垃圾”——以万事“大扫除”的习俗清理每个房间越堆越多的物件时,我终于把“手稿”与其它垃圾,一起“彻底”丢进了垃圾桶。
在我准备把装得满满杂物的纸箱,从客厅一点一点挪到房门外之后,准备抱起来向电梯走去时,悲剧发生了。
因为纸箱底部承受不住杂物的重量,一下通了底,杂物全漏到了房门外的公共走廊上,洒得到处都是,一些易拉罐等金属废瓶,落在瓷砖地板,发出清脆又刺耳的声音。
我满脸沮丧的望着眼前洒落的杂物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心里同时又非常懊恼,心想自己为什么要去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杂物没清理出去,还洒了一地。
我有意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再缓缓地呼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烦躁”的情绪平复。我慢慢地蹲了下来,开始把散落的杂物一点点收拾回纸箱里,就在我收拾不到一半时,“手稿”重新进入了我的视野。这原本没什么,因为这本“泛味”的,我一直没认真阅读过的“手稿”,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但问题是,因为刚刚这个“意外”的“散落”,这本手稿不经意打开页中的一行小字,迅速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的心动了一下,头皮与脊背仿佛有一股麻酥的电流经过,我对这本稿有一股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更准确的说,是因为那几行字。
在手稿中,这位作者在上面的侧边有一行字,像备注或注释,写着:当年那场长达半年的非典疫情,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引发的……
“新型的冠状病毒”!
我惊讶地看着手中的书稿,然后茫然地看了看这条寂静无一人的走廊后,像个孩子似的在原地坐了下来,第一次认真地“阅读”了起来。
艾姝与非典,原本二者没有什么关联,但她的离世,却让我永远记住了那一年的“非典”,心里更是痛恨那种叫“冠状病毒”的病毒……只是想不到多年后,我终究还是离开了曾经热爱的职业——我曾经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如今“兜兜转转”,成了一名下海的商人……而这其中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从心底,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种深深的绝望——我一样也救不了自己所爱的人。
这是作者在侧栏写的一大段注释样的文字,而恰恰就是这段文字,引发了我想要把这本手稿读完的兴趣。我继续接着读了下去。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唯一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没有受到任何教训。我想,我就是那样的,吃了一堑的我,并没有长半点智,在艾姝离开我两年多后,历史重演的悲剧籍于“我”再次上演:玉立婷也离我而去了……这导致了我彻底对“医者救死扶伤”信仰的崩塌,也是我彻底离开“医生”这个职业的“导火索”。]
[当年那场“可怕”的疫情,引起的“非理性”恐慌,就像历史上任何一场“瘟疫”一样。而历史上的每一场瘟疫,都直接与间接地改变了世界架构——或者说,每一只引发瘟疫的病菌,都是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经于“同频共振”原理,引发了大洋彼岸的一场海啸。]
[在记录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我当时作为“亲身经历”者,并没有给予本书太多的笔墨,只是把它作为艾姝去世的一个模糊背景,因为那时我的世界都是她。但我知道,每个人物,才是一个大时代下的背景。艾姝的死,对我个人是天大的事,但在时代面前,只是沧海一粟。但至少,艾姝是为抗疫而死。事隔多年后,我应该,也必须,也应该释怀,因为,有时,在大义面前,个人的生死,有时又是那么的渺小。]
我差点错过了这份珍贵的稿件。我手里紧紧攥着它,想着自己一定要好好读完,至少,我不该把它就这样像垃圾一样扔掉。这位叫萧何x下的作者写了这么一大本(目测有三四十万字)文稿,肯定付为之出了很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既然如今兜兜转转转到了我手上,我就该好好对待它,至少,我应该把它看完后,才能知道它到底写的好不好。
何况,我也真想了解下当年那场非典,作者又是如何记录的?他口中所说的“抗疫”英雄艾姝,又是怎么一位人物?
毕竟,以史为鉴,可以与当下做对比。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正袭击着华夏。my God,希望天佑中华,让这一切赶快结束!
22.30 车上
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新冠”疫情,宅在家里无聊,实在没事做,我可能会在N年以后才会阅读这套资料——准确来说,是一本手写文稿,封面写着:情感启示录二:望断天涯路。文稿右下角,写着一行字:萧何x(残缺)下,字迹很模糊,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应该是被雨淋过了。
在阅读这个叫萧何x下写的《情感启示录二》之前,我根本不相信什么爱情,这种感觉,就像德国那个后来疯了的哲学家尼采,突然有一天跑到大街上,对众人大吼一声,叫道:上帝已死,我就是那个杀死上帝的人。
说实话,《情感启示录二:望断天涯路》写的很一般,不像大多数情感小说一样,情节曲折生动。它更像是作者(萧何x下)的情感日记,或者可以说是“流水帐”。我看了好几次都没看完,有些因为写的很泛味,我读的也有点沉重,完全没有那种以前读网络流行小说的“快感”,所以,这本有点残缺的书(如果可以称为书的话),差一点在我手中夭折——就是差点被我付之一炬,或随手扔进垃圾桶。
不过,这本文稿仿佛与我有某种“宿命”似的,曾经几次在我想扔掉时,脑海都有个“反对的声音”对我说,先别扔了吧,或许里面有点东西值得看呢?如是三番五次,手稿在我拥有的半年后,也就是在今年的除夕之夜时,我下定决心清理自己家里的“垃圾”——以万事“大扫除”的习俗清理每个房间越堆越多的物件时,我终于把“手稿”与其它垃圾,一起“彻底”丢进了垃圾桶。
在我准备把装得满满杂物的纸箱,从客厅一点一点挪到房门外之后,准备抱起来向电梯走去时,悲剧发生了。
因为纸箱底部承受不住杂物的重量,一下通了底,杂物全漏到了房门外的公共走廊上,洒得到处都是,一些易拉罐等金属废瓶,落在瓷砖地板,发出清脆又刺耳的声音。
我满脸沮丧的望着眼前洒落的杂物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心里同时又非常懊恼,心想自己为什么要去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杂物没清理出去,还洒了一地。
我有意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再缓缓地呼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烦躁”的情绪平复。我慢慢地蹲了下来,开始把散落的杂物一点点收拾回纸箱里,就在我收拾不到一半时,“手稿”重新进入了我的视野。这原本没什么,因为这本“泛味”的,我一直没认真阅读过的“手稿”,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但问题是,因为刚刚这个“意外”的“散落”,这本手稿不经意打开页中的一行小字,迅速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的心动了一下,头皮与脊背仿佛有一股麻酥的电流经过,我对这本稿有一股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更准确的说,是因为那几行字。
在手稿中,这位作者在上面的侧边有一行字,像备注或注释,写着:当年那场长达半年的非典疫情,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引发的……
“新型的冠状病毒”!
我惊讶地看着手中的书稿,然后茫然地看了看这条寂静无一人的走廊后,像个孩子似的在原地坐了下来,第一次认真地“阅读”了起来。
艾姝与非典,原本二者没有什么关联,但她的离世,却让我永远记住了那一年的“非典”,心里更是痛恨那种叫“冠状病毒”的病毒……只是想不到多年后,我终究还是离开了曾经热爱的职业——我曾经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如今“兜兜转转”,成了一名下海的商人……而这其中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从心底,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种深深的绝望——我一样也救不了自己所爱的人。
这是作者在侧栏写的一大段注释样的文字,而恰恰就是这段文字,引发了我想要把这本手稿读完的兴趣。我继续接着读了下去。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唯一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没有受到任何教训。我想,我就是那样的,吃了一堑的我,并没有长半点智,在艾姝离开我两年多后,历史重演的悲剧籍于“我”再次上演:玉立婷也离我而去了……这导致了我彻底对“医者救死扶伤”信仰的崩塌,也是我彻底离开“医生”这个职业的“导火索”。]
[当年那场“可怕”的疫情,引起的“非理性”恐慌,就像历史上任何一场“瘟疫”一样。而历史上的每一场瘟疫,都直接与间接地改变了世界架构——或者说,每一只引发瘟疫的病菌,都是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经于“同频共振”原理,引发了大洋彼岸的一场海啸。]
[在记录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我当时作为“亲身经历”者,并没有给予本书太多的笔墨,只是把它作为艾姝去世的一个模糊背景,因为那时我的世界都是她。但我知道,每个人物,才是一个大时代下的背景。艾姝的死,对我个人是天大的事,但在时代面前,只是沧海一粟。但至少,艾姝是为抗疫而死。事隔多年后,我应该,也必须,也应该释怀,因为,有时,在大义面前,个人的生死,有时又是那么的渺小。]
我差点错过了这份珍贵的稿件。我手里紧紧攥着它,想着自己一定要好好读完,至少,我不该把它就这样像垃圾一样扔掉。这位叫萧何x下的作者写了这么一大本(目测有三四十万字)文稿,肯定付为之出了很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既然如今兜兜转转转到了我手上,我就该好好对待它,至少,我应该把它看完后,才能知道它到底写的好不好。
何况,我也真想了解下当年那场非典,作者又是如何记录的?他口中所说的“抗疫”英雄艾姝,又是怎么一位人物?
毕竟,以史为鉴,可以与当下做对比。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正袭击着华夏。my God,希望天佑中华,让这一切赶快结束!
22.30 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