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诸葛瞻之三兴大汉 第412章 司马孚的应对
热门推荐:
重生:我死后的一年
你好!君先生
苟到炼气10000层,飞升回地球
侯门锦绣之穿越庶女谋
人在日番,一剑飞仙
斩神:我能奴役小玉,掌十二符咒
扮猪吃老虎:我的搞笑系统太凶猛
科学御兽,就应该进化为龙!
精灵,我真的是一个农场主
“大将军,合肥城已经攻破,但贼军有一部分突围而出,另外,粮仓也被他们自己焚毁了。”,都尉蔡林开始汇报具体的战况:“眼下,城北、城西的残余魏军依然在扫荡之中。”
“嗯!大家做的很好,我军夺取合肥,只要稳住局面,很快就能四处游击,攻取淮南之地了。”
蔡林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大将军,我军虽然攻取了合肥城,但眼下司马孚、诸葛诞、毋丘俭、文钦等军队仍然在外围屯驻,虎视眈眈,我军绝对不可以大意啊。”
诸葛恪思虑了一下:“那以蔡都尉的见解,眼下可有什么妙策?”
蔡林立刻拱手道:“属下有两条策略,其一,以部分兵马,据守合肥新城,并重新修造旧城,以为掎角之势,同时派出数万兵马扫荡六安、成德、橐藳,将其攻占之后,再与司马孚长期对峙,不过如此的话,需要我军后勤源源不断地供给;其二,便是彻底拆毁合肥新城,重新固守合肥旧城,凿通水道,以作稳妥之策。还请大将军抉择。”
诸葛恪点点头:“两策各有道理,如此先不着急,我军攻城近百日,兵马疲惫,可稍作休整,再谈接下来的战事。”
乐方狂奔两日赶到了寿春城,终于是见到了太尉司马孚。
“启禀太尉!吴军已经攻破合肥新城,张太守特地派遣末将前来求援,请太尉立刻调派兵马,进攻吴军!”,乐方浑身血污,跪地求援。
司马孚没有怎么慌乱,而是冷静地问道:“张特何在?”
乐方脸色黯然:“张太守说要与合肥共存亡,拒绝突围,目前陷没在城中,生死不明。”
一旁的文钦立刻上前请战:“太尉,末将请兵一万,愿意前往突袭吴军!”
“文将军莫急,眼下我军士气尚且不足,之前淮南叛乱以及东兴之战的创伤也没有完全修复,出兵一定要妥善谋划好!”,司马孚看向了挂着的地图:“眼下,诸葛恪攻下了合肥,伤亡数万,短时间内需要好好休整,还不会有什么动作,吴将朱异带着军队在舒口驻扎,以为后应。诸位,可有良策?”
毋丘俭思考了一下:“太尉,眼下,末将以为,可分兵三路,一路自六安取舒口,一路从西曲阳取橐藳,一路正面迎击合肥新城,眼下吴军虽然战胜,但损失不小,我军需要抓住这个机会,乘虚反攻!”
“舒口的朱异可以借助水军协防,恐怕难以应对;西曲阳到橐藳,一路河流纵横,行军不易。我军还是要集中全部的兵力,正面进攻新城,眼下吴军气势正盛,一旦分兵被各个击破,那就不好办了。”,司马孚还是下了决断,“传令下去,将士们饱餐一顿,整军出发!”
很快,诸葛恪的胜报也传到了成都,诸葛瞻倒是眼前一亮,自己这个堂兄的命运终究还是被自己改变了一二啊。
“侯爷,是东吴那边的捷报?成果如何?”,一旁饮茶的范长生,笑着询问。
“吴军已经夺取了合肥新城,只是攻城百日,二十万大军死伤近半,正在休整。此外,司马孚已经率兵前来,意欲夺回新城。”,诸葛瞻简单说完战报:“魏军人多,但士气不足,吴军士气旺盛,但伤亡尚未整顿,双方一旦开战,胜负不好说啊。”
范长生却有不同的意见:“以我之见,诸葛恪恐怕会吃亏。”
“哦?长生兄有何见解?”
“吴军夺取合肥新城之后,应当修筑合肥老城,以为掎角之势,不过眼下,司马孚应该也看出来这个情况,他并不想给吴军这样的机会,于是才急着带兵杀了过来,诸葛恪性格不愿意吃亏,一旦在前线与魏军纠缠上了,拖久了会削弱吴军的锐气,到那时侯只怕就不容易了。”
诸葛瞻踌躇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再如何也只能看他自己了,比起前线的凶险,我更担心的是吴国朝廷对他会不会有所掣肘。”
范长生闻言问道:“侯爷担心的是……”
诸葛瞻点点头:“当初南鲁党争,他是支持太子孙和的,现在孙和流放在外,而我这个堂兄与现在的吴国皇帝又没有任何亲近与往来,全靠孙权留下来的遗命支撑着威望,我担心的是真正支持孙亮的那些人,会不会担心诸葛恪势大,趁机在背后捅刀子?毕竟这种事,那些吴国人干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若是如此,只怕是难以防备啊。”,范长生闻言也明白了其中凶险:“可要是去信提醒,被人知道了难免有挑拨的嫌疑,这话我们也不好劝……”
“眼下,魏吴交战对我们稳定陇西大局有利,现在临洮一带已经重开军屯,修筑壁垒,只要我军能继续稳扎稳打,便可借着这个机会,慢慢进入关中。”,诸葛瞻也决定不再想着淮南战事,他的目的还是要为大汉着想,至于他的堂兄,自己已经够意思了。
范长生随即也开始汇报相关的信息:“说起这件事,陇西各郡情形也已近进一步摸清楚了,眼下陇西郡狄道城守将是李简,襄武城守将是徐质,各有三千人马,另有外围数十里的壁垒、屯田军寨等,一时半会也不好直接强攻,需要谨慎行事。”
诸葛瞻微微点头:“陇西的局面虽然被我们暂且撕开了一道口子,但还远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境地,再等等。这次杀了郭淮,又夺取了临洮,已经是一场大胜,足以提振朝野众位大臣的信心与士气,接下来还需要等待机会,再开始行动。”
范长生好奇道:“不知会不会要等很久……”
诸葛瞻却笑了笑:“曹魏朝廷之上,司马师秉政专权,便如当年的曹操一样,可那些曹魏宗亲、外戚还有其他的一些世家贵胄,谁不想掌控权柄?难道能甘心屈居于他们司马家两个公子哥的下面?”
“嗯!大家做的很好,我军夺取合肥,只要稳住局面,很快就能四处游击,攻取淮南之地了。”
蔡林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大将军,我军虽然攻取了合肥城,但眼下司马孚、诸葛诞、毋丘俭、文钦等军队仍然在外围屯驻,虎视眈眈,我军绝对不可以大意啊。”
诸葛恪思虑了一下:“那以蔡都尉的见解,眼下可有什么妙策?”
蔡林立刻拱手道:“属下有两条策略,其一,以部分兵马,据守合肥新城,并重新修造旧城,以为掎角之势,同时派出数万兵马扫荡六安、成德、橐藳,将其攻占之后,再与司马孚长期对峙,不过如此的话,需要我军后勤源源不断地供给;其二,便是彻底拆毁合肥新城,重新固守合肥旧城,凿通水道,以作稳妥之策。还请大将军抉择。”
诸葛恪点点头:“两策各有道理,如此先不着急,我军攻城近百日,兵马疲惫,可稍作休整,再谈接下来的战事。”
乐方狂奔两日赶到了寿春城,终于是见到了太尉司马孚。
“启禀太尉!吴军已经攻破合肥新城,张太守特地派遣末将前来求援,请太尉立刻调派兵马,进攻吴军!”,乐方浑身血污,跪地求援。
司马孚没有怎么慌乱,而是冷静地问道:“张特何在?”
乐方脸色黯然:“张太守说要与合肥共存亡,拒绝突围,目前陷没在城中,生死不明。”
一旁的文钦立刻上前请战:“太尉,末将请兵一万,愿意前往突袭吴军!”
“文将军莫急,眼下我军士气尚且不足,之前淮南叛乱以及东兴之战的创伤也没有完全修复,出兵一定要妥善谋划好!”,司马孚看向了挂着的地图:“眼下,诸葛恪攻下了合肥,伤亡数万,短时间内需要好好休整,还不会有什么动作,吴将朱异带着军队在舒口驻扎,以为后应。诸位,可有良策?”
毋丘俭思考了一下:“太尉,眼下,末将以为,可分兵三路,一路自六安取舒口,一路从西曲阳取橐藳,一路正面迎击合肥新城,眼下吴军虽然战胜,但损失不小,我军需要抓住这个机会,乘虚反攻!”
“舒口的朱异可以借助水军协防,恐怕难以应对;西曲阳到橐藳,一路河流纵横,行军不易。我军还是要集中全部的兵力,正面进攻新城,眼下吴军气势正盛,一旦分兵被各个击破,那就不好办了。”,司马孚还是下了决断,“传令下去,将士们饱餐一顿,整军出发!”
很快,诸葛恪的胜报也传到了成都,诸葛瞻倒是眼前一亮,自己这个堂兄的命运终究还是被自己改变了一二啊。
“侯爷,是东吴那边的捷报?成果如何?”,一旁饮茶的范长生,笑着询问。
“吴军已经夺取了合肥新城,只是攻城百日,二十万大军死伤近半,正在休整。此外,司马孚已经率兵前来,意欲夺回新城。”,诸葛瞻简单说完战报:“魏军人多,但士气不足,吴军士气旺盛,但伤亡尚未整顿,双方一旦开战,胜负不好说啊。”
范长生却有不同的意见:“以我之见,诸葛恪恐怕会吃亏。”
“哦?长生兄有何见解?”
“吴军夺取合肥新城之后,应当修筑合肥老城,以为掎角之势,不过眼下,司马孚应该也看出来这个情况,他并不想给吴军这样的机会,于是才急着带兵杀了过来,诸葛恪性格不愿意吃亏,一旦在前线与魏军纠缠上了,拖久了会削弱吴军的锐气,到那时侯只怕就不容易了。”
诸葛瞻踌躇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再如何也只能看他自己了,比起前线的凶险,我更担心的是吴国朝廷对他会不会有所掣肘。”
范长生闻言问道:“侯爷担心的是……”
诸葛瞻点点头:“当初南鲁党争,他是支持太子孙和的,现在孙和流放在外,而我这个堂兄与现在的吴国皇帝又没有任何亲近与往来,全靠孙权留下来的遗命支撑着威望,我担心的是真正支持孙亮的那些人,会不会担心诸葛恪势大,趁机在背后捅刀子?毕竟这种事,那些吴国人干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若是如此,只怕是难以防备啊。”,范长生闻言也明白了其中凶险:“可要是去信提醒,被人知道了难免有挑拨的嫌疑,这话我们也不好劝……”
“眼下,魏吴交战对我们稳定陇西大局有利,现在临洮一带已经重开军屯,修筑壁垒,只要我军能继续稳扎稳打,便可借着这个机会,慢慢进入关中。”,诸葛瞻也决定不再想着淮南战事,他的目的还是要为大汉着想,至于他的堂兄,自己已经够意思了。
范长生随即也开始汇报相关的信息:“说起这件事,陇西各郡情形也已近进一步摸清楚了,眼下陇西郡狄道城守将是李简,襄武城守将是徐质,各有三千人马,另有外围数十里的壁垒、屯田军寨等,一时半会也不好直接强攻,需要谨慎行事。”
诸葛瞻微微点头:“陇西的局面虽然被我们暂且撕开了一道口子,但还远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境地,再等等。这次杀了郭淮,又夺取了临洮,已经是一场大胜,足以提振朝野众位大臣的信心与士气,接下来还需要等待机会,再开始行动。”
范长生好奇道:“不知会不会要等很久……”
诸葛瞻却笑了笑:“曹魏朝廷之上,司马师秉政专权,便如当年的曹操一样,可那些曹魏宗亲、外戚还有其他的一些世家贵胄,谁不想掌控权柄?难道能甘心屈居于他们司马家两个公子哥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