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败军神 第九十六章 军人的任务
热门推荐:
白明微风轻尘
被养子害死后,她重生在临盆当日
穿越不慌,她有全能师姐互帮
东安小吏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恭喜王爷,王妃一胎三宝后改嫁了
被逼做通房?我转身嫁渣男他爹
朝来惊春蛰
古今超市,饲养美强惨将军夜夜来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王文林走过来的时候,那个少校军官已经离开了。王校长当然也没有听到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吴畏抢先给王文林敬了个礼,然后两个人很客气的握手,没用自己的军衔去压自己的老校长。
王文林一辈子从军,从前在大清国升官也说不上快,要不是后来调到军官学校来当这个校长的时候,需要个将军衔撑场面,他现在还是上校呢。
所以虽然当校长的年头不长,却早就习惯了手下人比自己升官快,倒也没有吴畏担心的玻璃心,对于这个当年的年青教官这么快成了中将很是高兴。
两个人站在操场上说了几句话,王文林就给自己身后的教官们介绍吴畏。这些人大多是后来才调到军校任职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大名鼎鼎的吴畏居然也在这里教过书,自然免不了赞叹一番。
国防军体系重视军官养成的时间不长,自然也没有什么军事家出现。北京军官学校筹建的时候,还要靠从德国聘请的退役军官来当教员。
不过这两年发展下来,通过从国防军中抽调和毕业学员直接留校等等手段,教师队伍倒是壮大得很多,至少不是吴畏那时候一眼望出去都是外国人的场面了。
吴畏当然不能和王文林说自己过来是专门为了打听杜永霖的,王文林可不是黄有为,两个人的关系还没亲密到那个程度。
所以吴畏耐着性子和大家扯了一会蛋,代表部队表达了一下对于基层军官的旺盛需求。
这个时候正好到了午饭时候,王文林就请吴畏到食堂就餐,又找了几个吴畏当年的同事作陪,大家忆往昔峥嵘岁月,倒也其乐融融。唯一可惜的是,当年跟着吴畏平叛的那些学员当中没有留校的,不禁少了一项谈资。
吃饭的时候,一个认出吴畏的德国老头凑过来用德语和吴畏说起辽阳战役时的布防情况,吴畏这才知道他打出来的辽阳血战已经上了北京军校的教科书,被作为经典战例来探讨。
他和德国教官说起辽阳战役的时候,又有几个德国人围了过来。不得不说,这些德国人的求知欲望还是很强的,对于辽阳血战也下过工夫,很多数据知道得比吴畏还清楚,而且言之凿凿,差点让吴畏以为他们才是那场战役的参与者。
直到这个时候,吴畏才发现和作者战设定的人并不只在网络上存在,很明显面前这几个德国人认为自己当初的兵力对比不符合客观规律。
吴畏和一帮德国老头就自己当初的兵力情况争论的时候,王文林突发奇想,邀请吴畏下午给军校的学生们上一堂大课。
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那么普及的公开课,就算是教学风气最为开放的燕京大学,习惯的也都是小班授课。不过北京军校因为师资力量一直薄弱,教员人数不够,所以一些跨学科的公共课程不得不集中起来上,反倒更习惯这种大课教学形式。
吴畏认真考虑了一下王文林的建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也就答应下来。
于是军校里下午原定的课程被取消了,所有学员被通知到新建的大礼堂听课。
这里既然是军官学校,也就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太多,吴畏和王文林走进礼堂的时候,看到一排排穿着笔挺军装的军官已经坐好了,人数大约在七八百人左右。
看到王校长陪着一个年青的中将走进来,学员们在执星军官的口令下起立敬礼,目送两个人走上主席台。
电力扬声器在共和国普及很快,主席台上也摆了一台。王文林介绍了一下吴畏的身份,就把扬声器让给了吴畏。
吴畏刚才和几个德国老头一直在聊辽阳战役,所以本来也想在这里集中说明一下,没想到还没开口,就看到台下前排的一个军官举起了右手。
吴畏吃了一惊,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王文林,以为这是提前安排好的,心说我还没问呢这就有抢答的了?你不会是告诉他几点举手了吧?
没想到王文林也是一脸的迷惑。不过他这个校长还算称职,学校里比较活跃的学员他都认识,于是点头说道:“吴子玉,你有什么事情吗?”
这个名叫吴子玉的青年军官看起来和吴畏的年纪差不多,不过军衔只是个少校。听到王文林的话,他站起来向主席台上敬了个礼,然后向吴畏表示想听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例。
王文林皱了一下眉,这个吴子玉幼读诗书,算得上满腹经纶。传统儒家重文轻重,有他的水平还投身军伍的人实在不多,像吴畏当年带过的蔡松坡蒋百里都是一时翘楚。
不过和那两个人不同,吴子玉这个人性格刚烈,胆大妄为,所以学校里的教官们对这个不服天朝管的家伙褒贬不一,倒是成了一时的名人。
他身为军校校长,当然知道很多普通军官不知道的事情,第三次中日战争的经过可不像中日康子战争那么简单。
康子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那一战共和国处于守势,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只不过中间出了个开挂开到血槽巨长还有强大输出的吴畏,这才打得大山岩的第二军损兵折将,还将日本陆军主力的第一师团大部留在了辽东,最终导致吴畏登陆日本的时候,第一批次赶到的第一师团战力不足,这才让登陆部队从房总半岛轻松突围,砸烂了半个本州岛。
和第二次中日战争比起来,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发展更为诡异,认真研究起来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当时共和国一方并没有做好准备,发动朝鲜登陆战还可以说是为了应对山县有朋在鸭绿江畔的挑衅。但是仓促展开房总半岛登陆战,就是过于迷信中俄联合舰队的实力了。结果对马海战东乡平八郎重创中俄联合舰队后,总参完全拿不出有效的备用方案,陷登陆部队于重围当中。
要不是吴畏再次临场开挂,果断突围。用主力部队调动日军本士的四个师团,然后轻兵奇袭东京都,共和国不但拿不到胜利的果实,还要整建制的丢掉陆一师和山地旅这两支新建的主力部队。
所以纵观整个第三次中日战争,虽然国防军投入了四师一旅和海军两支舰队参战,但是真正打得可圈可点的只有两支部队,一个是吴畏指挥的登陆部队,另一个则是邓世昌在最后时刻为了掩护登陆部队展开的反击。
说实在的,如果只是这样,国防军高层倒也不用为难,怎么说吴畏也是国防军大将,五年的时间从大兵到中将,也足够显示出高层的识人之明了。可问题是第三次中日战争是叶知秋一手推进的,与中俄金水河战役一样,共和国方面其实都没有准备好,所以民间颇有一些质疑叶知秋妄动兵戈的说法。
金水河大战,因为双方都是遭遇战,所以还好说一点。如果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公布出来,基本上叶知秋瞎指挥的名声就坐实了,就算叶知秋不在乎,下面还有一帮主辱臣死的人在,怎么可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日本都投降这么久了,中日第三次战役的细节仍然没有被披露出来,军校的学员们闲着没事已经推演过无数次,可是红方就没打赢过哪怕一次,最后大家都觉得这场胜利简直就是个奇迹,非常人可为。像吴子玉这样一向自负运筹帷幄的人就更是难以接受,也难怪他现在要迫不及待的提出来。
有这些顾虑,王文林当然不能让吴畏在这里乱说话,于是咳了一声,说道:“这些战例以后会组织大家学习,吴司令事先没有准备,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吴子玉既然能当上刺头,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妥协,看着吴畏说道:“将军,我们根据拿到的数据,进行了十几次兵棋推演,都没能打出实际的战果,所以才希望将军能够当面解惑。”
王文林还想说话,吴畏伸手拉了他一下,示意自己有话要说。他刚才让几个德国老头搅和了一顿,心里正不舒服,虽然不知道吴子玉掌握的数据是什么样的,但是想来也是在质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兵力。
于是他示意吴子玉坐下,然后清了清嗓子,看着主席台下的学员们说道:“王校长说得对,战例这种事情牵扯太多,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难免会挂一漏万,今天既然有这个机会,咱们就说说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他看了一眼吴子玉,笑道:“我相信吴少校的话,你们肯定花了很多时间进行兵棋模拟。但是我要提醒你们,战争的结果并不只是简单的兵力对比,不然的话,两个国家只是计算一下各自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不用打就可以宣布谁是胜利者了。”
他摊了摊手,笑道:“我知道大家也都研究过辽阳战役的情况,你们总不会以为我能撒豆成兵,临时变出几万训练有素的士兵来,所以才成功阻击日军第一师团的吧?”
听着台下传来的笑声,他收敛起脸上的笑容,很严肃的说道:“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是军人,不是学者,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完成接受的任务,为达目地,不择手段。”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王文林走过来的时候,那个少校军官已经离开了。王校长当然也没有听到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吴畏抢先给王文林敬了个礼,然后两个人很客气的握手,没用自己的军衔去压自己的老校长。
王文林一辈子从军,从前在大清国升官也说不上快,要不是后来调到军官学校来当这个校长的时候,需要个将军衔撑场面,他现在还是上校呢。
所以虽然当校长的年头不长,却早就习惯了手下人比自己升官快,倒也没有吴畏担心的玻璃心,对于这个当年的年青教官这么快成了中将很是高兴。
两个人站在操场上说了几句话,王文林就给自己身后的教官们介绍吴畏。这些人大多是后来才调到军校任职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大名鼎鼎的吴畏居然也在这里教过书,自然免不了赞叹一番。
国防军体系重视军官养成的时间不长,自然也没有什么军事家出现。北京军官学校筹建的时候,还要靠从德国聘请的退役军官来当教员。
不过这两年发展下来,通过从国防军中抽调和毕业学员直接留校等等手段,教师队伍倒是壮大得很多,至少不是吴畏那时候一眼望出去都是外国人的场面了。
吴畏当然不能和王文林说自己过来是专门为了打听杜永霖的,王文林可不是黄有为,两个人的关系还没亲密到那个程度。
所以吴畏耐着性子和大家扯了一会蛋,代表部队表达了一下对于基层军官的旺盛需求。
这个时候正好到了午饭时候,王文林就请吴畏到食堂就餐,又找了几个吴畏当年的同事作陪,大家忆往昔峥嵘岁月,倒也其乐融融。唯一可惜的是,当年跟着吴畏平叛的那些学员当中没有留校的,不禁少了一项谈资。
吃饭的时候,一个认出吴畏的德国老头凑过来用德语和吴畏说起辽阳战役时的布防情况,吴畏这才知道他打出来的辽阳血战已经上了北京军校的教科书,被作为经典战例来探讨。
他和德国教官说起辽阳战役的时候,又有几个德国人围了过来。不得不说,这些德国人的求知欲望还是很强的,对于辽阳血战也下过工夫,很多数据知道得比吴畏还清楚,而且言之凿凿,差点让吴畏以为他们才是那场战役的参与者。
直到这个时候,吴畏才发现和作者战设定的人并不只在网络上存在,很明显面前这几个德国人认为自己当初的兵力对比不符合客观规律。
吴畏和一帮德国老头就自己当初的兵力情况争论的时候,王文林突发奇想,邀请吴畏下午给军校的学生们上一堂大课。
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那么普及的公开课,就算是教学风气最为开放的燕京大学,习惯的也都是小班授课。不过北京军校因为师资力量一直薄弱,教员人数不够,所以一些跨学科的公共课程不得不集中起来上,反倒更习惯这种大课教学形式。
吴畏认真考虑了一下王文林的建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也就答应下来。
于是军校里下午原定的课程被取消了,所有学员被通知到新建的大礼堂听课。
这里既然是军官学校,也就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太多,吴畏和王文林走进礼堂的时候,看到一排排穿着笔挺军装的军官已经坐好了,人数大约在七八百人左右。
看到王校长陪着一个年青的中将走进来,学员们在执星军官的口令下起立敬礼,目送两个人走上主席台。
电力扬声器在共和国普及很快,主席台上也摆了一台。王文林介绍了一下吴畏的身份,就把扬声器让给了吴畏。
吴畏刚才和几个德国老头一直在聊辽阳战役,所以本来也想在这里集中说明一下,没想到还没开口,就看到台下前排的一个军官举起了右手。
吴畏吃了一惊,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王文林,以为这是提前安排好的,心说我还没问呢这就有抢答的了?你不会是告诉他几点举手了吧?
没想到王文林也是一脸的迷惑。不过他这个校长还算称职,学校里比较活跃的学员他都认识,于是点头说道:“吴子玉,你有什么事情吗?”
这个名叫吴子玉的青年军官看起来和吴畏的年纪差不多,不过军衔只是个少校。听到王文林的话,他站起来向主席台上敬了个礼,然后向吴畏表示想听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例。
王文林皱了一下眉,这个吴子玉幼读诗书,算得上满腹经纶。传统儒家重文轻重,有他的水平还投身军伍的人实在不多,像吴畏当年带过的蔡松坡蒋百里都是一时翘楚。
不过和那两个人不同,吴子玉这个人性格刚烈,胆大妄为,所以学校里的教官们对这个不服天朝管的家伙褒贬不一,倒是成了一时的名人。
他身为军校校长,当然知道很多普通军官不知道的事情,第三次中日战争的经过可不像中日康子战争那么简单。
康子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那一战共和国处于守势,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只不过中间出了个开挂开到血槽巨长还有强大输出的吴畏,这才打得大山岩的第二军损兵折将,还将日本陆军主力的第一师团大部留在了辽东,最终导致吴畏登陆日本的时候,第一批次赶到的第一师团战力不足,这才让登陆部队从房总半岛轻松突围,砸烂了半个本州岛。
和第二次中日战争比起来,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发展更为诡异,认真研究起来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当时共和国一方并没有做好准备,发动朝鲜登陆战还可以说是为了应对山县有朋在鸭绿江畔的挑衅。但是仓促展开房总半岛登陆战,就是过于迷信中俄联合舰队的实力了。结果对马海战东乡平八郎重创中俄联合舰队后,总参完全拿不出有效的备用方案,陷登陆部队于重围当中。
要不是吴畏再次临场开挂,果断突围。用主力部队调动日军本士的四个师团,然后轻兵奇袭东京都,共和国不但拿不到胜利的果实,还要整建制的丢掉陆一师和山地旅这两支新建的主力部队。
所以纵观整个第三次中日战争,虽然国防军投入了四师一旅和海军两支舰队参战,但是真正打得可圈可点的只有两支部队,一个是吴畏指挥的登陆部队,另一个则是邓世昌在最后时刻为了掩护登陆部队展开的反击。
说实在的,如果只是这样,国防军高层倒也不用为难,怎么说吴畏也是国防军大将,五年的时间从大兵到中将,也足够显示出高层的识人之明了。可问题是第三次中日战争是叶知秋一手推进的,与中俄金水河战役一样,共和国方面其实都没有准备好,所以民间颇有一些质疑叶知秋妄动兵戈的说法。
金水河大战,因为双方都是遭遇战,所以还好说一点。如果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公布出来,基本上叶知秋瞎指挥的名声就坐实了,就算叶知秋不在乎,下面还有一帮主辱臣死的人在,怎么可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日本都投降这么久了,中日第三次战役的细节仍然没有被披露出来,军校的学员们闲着没事已经推演过无数次,可是红方就没打赢过哪怕一次,最后大家都觉得这场胜利简直就是个奇迹,非常人可为。像吴子玉这样一向自负运筹帷幄的人就更是难以接受,也难怪他现在要迫不及待的提出来。
有这些顾虑,王文林当然不能让吴畏在这里乱说话,于是咳了一声,说道:“这些战例以后会组织大家学习,吴司令事先没有准备,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吴子玉既然能当上刺头,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妥协,看着吴畏说道:“将军,我们根据拿到的数据,进行了十几次兵棋推演,都没能打出实际的战果,所以才希望将军能够当面解惑。”
王文林还想说话,吴畏伸手拉了他一下,示意自己有话要说。他刚才让几个德国老头搅和了一顿,心里正不舒服,虽然不知道吴子玉掌握的数据是什么样的,但是想来也是在质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兵力。
于是他示意吴子玉坐下,然后清了清嗓子,看着主席台下的学员们说道:“王校长说得对,战例这种事情牵扯太多,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难免会挂一漏万,今天既然有这个机会,咱们就说说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他看了一眼吴子玉,笑道:“我相信吴少校的话,你们肯定花了很多时间进行兵棋模拟。但是我要提醒你们,战争的结果并不只是简单的兵力对比,不然的话,两个国家只是计算一下各自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不用打就可以宣布谁是胜利者了。”
他摊了摊手,笑道:“我知道大家也都研究过辽阳战役的情况,你们总不会以为我能撒豆成兵,临时变出几万训练有素的士兵来,所以才成功阻击日军第一师团的吧?”
听着台下传来的笑声,他收敛起脸上的笑容,很严肃的说道:“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是军人,不是学者,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完成接受的任务,为达目地,不择手段。”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