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皇后 第131章 皇帝的试探
处理完第一个,魏永旭并未因此放松,他继续点名,户部尚书则紧跟其后,将那些被点名的罪状一一念出。
每念出一个,便有一位官员被拖出殿外,接受杖责。
晋王、魏永穆和陈怀安三人,不时地在旁补上一刀,使得魏永旭的脸色更加阴沉。
他失望地摇了摇头,再次下令将那些罪人拖出去杖责。
叶昭宁看着几人的配合,便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从五十杖开始,数目逐渐增加,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直到最后一人,竟直接判了一百杖。
那人还未挨完便一命呜呼,凄厉的惨叫声和绝望的哀嚎声在宫殿中回荡,使得众人更加惊慌不安。
处理完这些人后,魏永旭深深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失望与无奈:“这些人,朕都曾寄予厚望,可是他们却如此回报朕。东阳王与朕同为皇祖父的血脉,竟为了一个亲王之位意图谋反;皇后为博州百姓筹集银两,亲赴兰若寺祈福,却险些遭遇杀身之祸。如今朕倚重的臣子又做出此等十恶不赦之事,朕该如何相信你们?”
众人闻言,纷纷跪倒在地,表示誓死效忠陛下,绝不敢有负君恩。
魏永旭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最终定格在晋王、睿王、怡王等人身上:“晋王、睿王、怡王,朕能信任你们吗?”
几人连忙叩首,身后的家人也一同跪伏在地,齐声说道:“陛下,臣等愿誓死效忠陛下!”
魏永旭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点名了几位老臣。
这些老臣也纷纷表示将尽忠职守,为陛下分忧解难。
最后,魏永旭将目光转向了定国公:“定国公,你是朕的岳父,又是御史大夫,爵至国公,朕能否信任你?”
定国公当即叩首,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臣一家蒙仁宗、先帝和陛下天恩,位极人臣、荣华富贵,如今臣的女儿也蒙陛下不弃成为我大周皇后,臣之一族不敢有负君恩,臣始终铭记仁宗皇帝当年对臣祖父的教诲:为臣者当忠君爱国、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恪守臣道。臣之一族将此作为祖训,一刻不敢忘怀。臣誓死忠于陛下、忠于大周!”
叶昭宁看着自己的父亲,无声地笑了笑。
怪不得,她的父亲能够成为御史大夫,看看这番话说得既诚恳又漂亮,足以让皇帝陛下安心。
这一番话说下来,皇帝陛下的脸色果然好了不少。
魏永旭知道定国公这是在借仁宗皇帝的话表忠心,表示自己已经是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而且他的女儿已经是皇后了,他不求更多,会谨守作为臣子的本分、尽忠职守,无论魏永旭说什么,定国公府都会遵从他的旨意行事。
魏永旭最欣赏定国公的一点就是他的懂分寸、知进退。
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定国公身上,也体现在他教出来的女儿身上。
自从叶昭宁成为皇后以来,她始终恪守本分、管理六宫、护佑妃嫔皇嗣、孝敬太后,唯一让他有些觉得美中不足的便是她对他是恭敬有余、情意不足。
她从来都只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对他的话向来都是言听计从、没有过一丝忤逆。
魏永旭这样想着,不觉得露出了眼色柔和下来,起身将跪在地上的叶昭宁扶了起来,柔声道,“皇后快起来,是朕不好,朕有错不该迁怒于你。”
叶昭宁跪了许久,腿已经有些不听使唤,蒲月想要上前扶住她,但是叶昭宁都还没有起来,她也不敢上前,只得作罢。
魏永旭轻轻施以援手,为她借了些许力道,使她勉强能够站立。
叶昭宁咬紧牙关,强忍着身上的疼痛,微微俯身,声音柔和地说道:“是妾身未能注意场合,陛下何错。”
魏永旭的脸上闪过一丝愧疚之色,他轻声道:“皇后真是善解人意,还不快过来,将皇后扶到座位上去。”
蒲月跪得稍远,魏永旭趁着这个间隙,靠近叶昭宁,低声说道:“昭昭,你受苦了,先过去歇息一会儿,快结束了。”
叶昭宁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她明白。随后,蒲月上前,小心翼翼地扶着叶昭宁坐到了位置上。
接着,魏永旭亲自走下台阶,来到定国公面前,虚扶了他一下,说道:“爱卿快起来,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陈夫人和顾瑜跪在一旁,早已疲惫不堪,几乎要虚脱了。听到魏永旭的话,婆媳两人才松了一口气,心中的重担似乎轻了些。
纪昀上前将定国公扶了起来,定国公又是一阵谢恩,随后才回到了座位上。
魏永旭的目光转向英国公,淡淡地说道:“英国公,你呢?”
英国公虽然不擅长文辞,但他能做到这个位置上自然不是傻子,立刻深深叩首,语气诚恳地说道:“老臣虽然无能,但对陛下的忠诚之心日月可鉴。臣不敢有负陛下圣恩。”
魏永旭见英国公如此识趣,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他虚扶了英国公一把,和声道:“朕知道你的性子,你是松儿和芝儿的外祖父,先帝和朕又一向倚重你,朕自然也是信你的。”
英国公心中明白,皇帝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是三皇子和大公主的外祖父,就产生非分之想。
他只要像定国公一样,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看在端懿皇后和两个孩子的面上,他会保住英国公府的荣华富贵。
英国公夫人站在一旁,也是吓得不轻,几乎要跪立不住了,她知道今日的事情关乎整个家族的命运。
魏永旭达到了今日的目的,走回位置上后,便高声说道:“诸卿快快起来。”
众人这才在宫女内侍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男官们还好些,女眷们却几乎都要站立不住了,若不是旁边还有人扶着,只怕她们连回到自己位置上的力气都没有了。
打了一个巴掌当然要给个甜枣,他又说了些好话,安抚了众人一阵。最后,他才让众人各自散去。
每念出一个,便有一位官员被拖出殿外,接受杖责。
晋王、魏永穆和陈怀安三人,不时地在旁补上一刀,使得魏永旭的脸色更加阴沉。
他失望地摇了摇头,再次下令将那些罪人拖出去杖责。
叶昭宁看着几人的配合,便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从五十杖开始,数目逐渐增加,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直到最后一人,竟直接判了一百杖。
那人还未挨完便一命呜呼,凄厉的惨叫声和绝望的哀嚎声在宫殿中回荡,使得众人更加惊慌不安。
处理完这些人后,魏永旭深深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失望与无奈:“这些人,朕都曾寄予厚望,可是他们却如此回报朕。东阳王与朕同为皇祖父的血脉,竟为了一个亲王之位意图谋反;皇后为博州百姓筹集银两,亲赴兰若寺祈福,却险些遭遇杀身之祸。如今朕倚重的臣子又做出此等十恶不赦之事,朕该如何相信你们?”
众人闻言,纷纷跪倒在地,表示誓死效忠陛下,绝不敢有负君恩。
魏永旭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最终定格在晋王、睿王、怡王等人身上:“晋王、睿王、怡王,朕能信任你们吗?”
几人连忙叩首,身后的家人也一同跪伏在地,齐声说道:“陛下,臣等愿誓死效忠陛下!”
魏永旭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点名了几位老臣。
这些老臣也纷纷表示将尽忠职守,为陛下分忧解难。
最后,魏永旭将目光转向了定国公:“定国公,你是朕的岳父,又是御史大夫,爵至国公,朕能否信任你?”
定国公当即叩首,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臣一家蒙仁宗、先帝和陛下天恩,位极人臣、荣华富贵,如今臣的女儿也蒙陛下不弃成为我大周皇后,臣之一族不敢有负君恩,臣始终铭记仁宗皇帝当年对臣祖父的教诲:为臣者当忠君爱国、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恪守臣道。臣之一族将此作为祖训,一刻不敢忘怀。臣誓死忠于陛下、忠于大周!”
叶昭宁看着自己的父亲,无声地笑了笑。
怪不得,她的父亲能够成为御史大夫,看看这番话说得既诚恳又漂亮,足以让皇帝陛下安心。
这一番话说下来,皇帝陛下的脸色果然好了不少。
魏永旭知道定国公这是在借仁宗皇帝的话表忠心,表示自己已经是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而且他的女儿已经是皇后了,他不求更多,会谨守作为臣子的本分、尽忠职守,无论魏永旭说什么,定国公府都会遵从他的旨意行事。
魏永旭最欣赏定国公的一点就是他的懂分寸、知进退。
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定国公身上,也体现在他教出来的女儿身上。
自从叶昭宁成为皇后以来,她始终恪守本分、管理六宫、护佑妃嫔皇嗣、孝敬太后,唯一让他有些觉得美中不足的便是她对他是恭敬有余、情意不足。
她从来都只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对他的话向来都是言听计从、没有过一丝忤逆。
魏永旭这样想着,不觉得露出了眼色柔和下来,起身将跪在地上的叶昭宁扶了起来,柔声道,“皇后快起来,是朕不好,朕有错不该迁怒于你。”
叶昭宁跪了许久,腿已经有些不听使唤,蒲月想要上前扶住她,但是叶昭宁都还没有起来,她也不敢上前,只得作罢。
魏永旭轻轻施以援手,为她借了些许力道,使她勉强能够站立。
叶昭宁咬紧牙关,强忍着身上的疼痛,微微俯身,声音柔和地说道:“是妾身未能注意场合,陛下何错。”
魏永旭的脸上闪过一丝愧疚之色,他轻声道:“皇后真是善解人意,还不快过来,将皇后扶到座位上去。”
蒲月跪得稍远,魏永旭趁着这个间隙,靠近叶昭宁,低声说道:“昭昭,你受苦了,先过去歇息一会儿,快结束了。”
叶昭宁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她明白。随后,蒲月上前,小心翼翼地扶着叶昭宁坐到了位置上。
接着,魏永旭亲自走下台阶,来到定国公面前,虚扶了他一下,说道:“爱卿快起来,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陈夫人和顾瑜跪在一旁,早已疲惫不堪,几乎要虚脱了。听到魏永旭的话,婆媳两人才松了一口气,心中的重担似乎轻了些。
纪昀上前将定国公扶了起来,定国公又是一阵谢恩,随后才回到了座位上。
魏永旭的目光转向英国公,淡淡地说道:“英国公,你呢?”
英国公虽然不擅长文辞,但他能做到这个位置上自然不是傻子,立刻深深叩首,语气诚恳地说道:“老臣虽然无能,但对陛下的忠诚之心日月可鉴。臣不敢有负陛下圣恩。”
魏永旭见英国公如此识趣,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他虚扶了英国公一把,和声道:“朕知道你的性子,你是松儿和芝儿的外祖父,先帝和朕又一向倚重你,朕自然也是信你的。”
英国公心中明白,皇帝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是三皇子和大公主的外祖父,就产生非分之想。
他只要像定国公一样,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看在端懿皇后和两个孩子的面上,他会保住英国公府的荣华富贵。
英国公夫人站在一旁,也是吓得不轻,几乎要跪立不住了,她知道今日的事情关乎整个家族的命运。
魏永旭达到了今日的目的,走回位置上后,便高声说道:“诸卿快快起来。”
众人这才在宫女内侍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男官们还好些,女眷们却几乎都要站立不住了,若不是旁边还有人扶着,只怕她们连回到自己位置上的力气都没有了。
打了一个巴掌当然要给个甜枣,他又说了些好话,安抚了众人一阵。最后,他才让众人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