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第211章 辽东军政整顿
热门推荐:
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
被渣男小叔宠入骨,我嚣张一点怎么了?
我入职监察室,咋全国都慌了
被迫领证后,校花学姐反复拿捏我
地府笔记
骗你有大帝之姿,结果你来真的?
从导引服食开始做红尘仙
身为虫修,灵虫有亿点强合理吧
伟大的平凡人
“的确如此,本官待在辽东也有些日子了,若是没有禁军的参与,此次沈阳之战结果如何,还是未知之数。只是这禁军的训练与钱粮武器怎么突然间就与之前的军队完全不一样了,不知礼卿可知其中关窍?”熊廷弼放下手中的茶杯,朝袁可立问道。
袁可立想了一会儿后,回道:“下官刚被起复回京不久,就被陛下派来了辽东,禁军的具体来龙去脉,虽然听伯雅讲了一些,但他也不是很清楚,倒是听监军王之心说了一些。
听他说,禁军最先是万历四十七年由徐阁老组建的西山武学衍变而来,之后在西山武学的基础上组建了太孙幼军,陛下御极后,将太孙幼军改为了禁军。
至于禁军钱粮,说是出自内帑,而不是户部,而且官兵的俸禄都不低。
而禁军所使用的器械与训练之法,听王之心说是来自泰西,之后由西山工坊与武学模仿升华!”
“这次回京,倒是要好好了解下禁军的来龙去脉,本官仔细回想本次沈阳之战,猜想未来的战事与军队将会与以前的方式完全不同,很可能会是在禁军这种模式下继续向前发展,不知礼卿是否也有同样的看法?”熊廷弼心直口快地直抒胸臆道。
袁可立点点头回道:“下官与部堂也有同样的看法,因身处战事一线,感受反而比部堂更加强烈。此外,陛下大力组建禁军,可能也是看到了旧式军队的没落,同时也认真比对了泰西人的火器与作战之法,只是不知向陛下引荐这些信息之人是否就是徐阁老!”
“从陛下刚御极,就将徐阁老提拔为内阁次辅可知,陛下非常倚重徐阁老,加上徐阁老一向与泰西人亲近,并且之前担任着陛下的讲官,这个引荐人很可能就是他了!”
熊廷弼在说到“倚重”两字时,语气着重强调了一下。
“想必大差不差了,以后部堂回京担任大司马,可要对辽东之事多多给予帮助!”袁可立笑着拱手说道。
“理应如此,辽东以后的安定可就全拜托礼卿了,本官在兵部能待多久可就全指望礼卿了!”熊廷弼拱手回道。
陛下调了那么多禁军来辽东,不就是格外关注辽东建奴叛乱之事,看来以后自己在兵部的重要事项,也将会继续围绕辽东军事开展。
熊廷弼与袁可立两人的仕途转折点皆因辽东战事而起,也将会继续影响他们今后的前程。
熊廷弼是个性格直爽,不太懂得职场圆滑的官员,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处处受到同僚的排挤,尤其是来自东林党的打压。
而袁可立向来以正直、清廉为名,两人在辽东相处的近一年时间里,倒是能很好地互相配合好工作,并没有发生督抚不和的事情。
不久之后熊廷弼回京担任兵部尚书,而袁可立升任辽东总督,两人之间依然会有大量事务往来,交流自然不少。
两人互相拍了一通马屁后,将话题重新转移到了辽东卫所整改与秋季攻势之事。
两人进行了具体分工,熊廷弼坐镇辽阳主导辽东布政司的组建与卫所及营兵整改之事,而袁可立则继续坐镇沈阳,负责即将到来的秋季攻势。
袁可立与熊廷弼商议完辽东之事后,就回到了位于辽阳的辽东巡抚衙门,准备在此休息一晚,明天一大早再赶回沈阳。
袁可立年初的时候,已过完六十岁寿辰,那时的他即将面临建奴的入寇,所以六十大寿只能潦草地在行军路上度过,身边也只有一个孙子与几个老仆。
去年七月之前,袁可立已经致仕在老家河南归德府睢州接近二十四年了,泰昌帝御极的时候起复了很多罢黜归家的老臣,其中袁可立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官职为尚宝司司丞。
泰昌帝去世后,朱由校将他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兼巡抚辽东,去年十月便离开京城来到了辽东。
今年二月,朱由校再次将他升为兵部右侍郎兼辽东巡抚,前往沈阳主持对建奴的战事,四月因抵挡建奴进犯有功,再次晋升为兵部左侍郎兼辽东巡抚。
因辽东总督一直是熊廷弼,所有朱由校只能一路升他的署职,而官职一直是辽东巡抚。
袁可立走后,熊廷弼开始整顿营兵编制与驻地问题,前来支援辽东战事的杜文焕与祁秉忠倒是好说,继续让他们领着原来的队伍待在原驻地便可。
辽阳这边,李光荣身为辽东镇总兵带着标兵营驻守辽阳,参将祖大寿带着一个营驻守在新成立的长安县,而另一个参将赵率教则带着一个营的兵力驻守在新成立的鞍山县,也就是原来的鞍山驿。
祖大寿之前虽然多次被李永芳派过来的人拉拢反水,但他一直没有急于表态,等沈阳之战一结束,他立马将前来拉拢之人抓住并交给了熊廷弼,算是向熊廷弼交了一份投名状,这不他的官职,也从原来的游击升为了参将。
至于广宁那边,副将也就是副总兵刘渠带着他的奇兵营驻守辽阳,黑山县则是交由游击将军何可刚驻守,另一个驻地义州则是由参将朱梅驻守。
而原来一直驻守在西平堡的参将罗一贯,则被都督府调回西山武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与他同行的还有一千多家丁。
卫所整改,则交给各地驻守营兵将领与知府协商解决,土地也按照商议的标准分发了下去。
而原来被武将们侵吞的土地,在熊廷弼强势蛮横的要求下,基本都吐了出来。
那些不配合的武将,基本都被熊廷弼逐出了军队,贬为庶民。
对于熊廷弼在辽东的强势整改卫所,肯定会触动绝大部分武将的利益,而且还会触动一些被武将攀附的文官利益,这些武将不能将熊廷弼如何,却能请求他们所攀附的文官来对付熊廷弼。
对于挂兵部尚书衔的熊廷弼,一般文官肯定无法对其直接下手,他们采用了最常见的上疏弹劾。
对于这些弹劾的官员,朱由校连问都懒得过问,直接将名单交给东厂、锦衣卫与内阁,由他们对这些人进行调查。
而熊廷弼那边,朱由校亲笔写了封鼓励信,让人送去了辽阳。
赶在秋收结束前,熊廷弼终于处理完了辽东卫所、营兵与布政司架构的整改或组建,但他没有急于一时返回京城,而是坐镇辽阳,为正在进行的秋季攻势稳定后方,并做好粮草军械的调拨之事。
袁可立想了一会儿后,回道:“下官刚被起复回京不久,就被陛下派来了辽东,禁军的具体来龙去脉,虽然听伯雅讲了一些,但他也不是很清楚,倒是听监军王之心说了一些。
听他说,禁军最先是万历四十七年由徐阁老组建的西山武学衍变而来,之后在西山武学的基础上组建了太孙幼军,陛下御极后,将太孙幼军改为了禁军。
至于禁军钱粮,说是出自内帑,而不是户部,而且官兵的俸禄都不低。
而禁军所使用的器械与训练之法,听王之心说是来自泰西,之后由西山工坊与武学模仿升华!”
“这次回京,倒是要好好了解下禁军的来龙去脉,本官仔细回想本次沈阳之战,猜想未来的战事与军队将会与以前的方式完全不同,很可能会是在禁军这种模式下继续向前发展,不知礼卿是否也有同样的看法?”熊廷弼心直口快地直抒胸臆道。
袁可立点点头回道:“下官与部堂也有同样的看法,因身处战事一线,感受反而比部堂更加强烈。此外,陛下大力组建禁军,可能也是看到了旧式军队的没落,同时也认真比对了泰西人的火器与作战之法,只是不知向陛下引荐这些信息之人是否就是徐阁老!”
“从陛下刚御极,就将徐阁老提拔为内阁次辅可知,陛下非常倚重徐阁老,加上徐阁老一向与泰西人亲近,并且之前担任着陛下的讲官,这个引荐人很可能就是他了!”
熊廷弼在说到“倚重”两字时,语气着重强调了一下。
“想必大差不差了,以后部堂回京担任大司马,可要对辽东之事多多给予帮助!”袁可立笑着拱手说道。
“理应如此,辽东以后的安定可就全拜托礼卿了,本官在兵部能待多久可就全指望礼卿了!”熊廷弼拱手回道。
陛下调了那么多禁军来辽东,不就是格外关注辽东建奴叛乱之事,看来以后自己在兵部的重要事项,也将会继续围绕辽东军事开展。
熊廷弼与袁可立两人的仕途转折点皆因辽东战事而起,也将会继续影响他们今后的前程。
熊廷弼是个性格直爽,不太懂得职场圆滑的官员,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处处受到同僚的排挤,尤其是来自东林党的打压。
而袁可立向来以正直、清廉为名,两人在辽东相处的近一年时间里,倒是能很好地互相配合好工作,并没有发生督抚不和的事情。
不久之后熊廷弼回京担任兵部尚书,而袁可立升任辽东总督,两人之间依然会有大量事务往来,交流自然不少。
两人互相拍了一通马屁后,将话题重新转移到了辽东卫所整改与秋季攻势之事。
两人进行了具体分工,熊廷弼坐镇辽阳主导辽东布政司的组建与卫所及营兵整改之事,而袁可立则继续坐镇沈阳,负责即将到来的秋季攻势。
袁可立与熊廷弼商议完辽东之事后,就回到了位于辽阳的辽东巡抚衙门,准备在此休息一晚,明天一大早再赶回沈阳。
袁可立年初的时候,已过完六十岁寿辰,那时的他即将面临建奴的入寇,所以六十大寿只能潦草地在行军路上度过,身边也只有一个孙子与几个老仆。
去年七月之前,袁可立已经致仕在老家河南归德府睢州接近二十四年了,泰昌帝御极的时候起复了很多罢黜归家的老臣,其中袁可立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官职为尚宝司司丞。
泰昌帝去世后,朱由校将他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兼巡抚辽东,去年十月便离开京城来到了辽东。
今年二月,朱由校再次将他升为兵部右侍郎兼辽东巡抚,前往沈阳主持对建奴的战事,四月因抵挡建奴进犯有功,再次晋升为兵部左侍郎兼辽东巡抚。
因辽东总督一直是熊廷弼,所有朱由校只能一路升他的署职,而官职一直是辽东巡抚。
袁可立走后,熊廷弼开始整顿营兵编制与驻地问题,前来支援辽东战事的杜文焕与祁秉忠倒是好说,继续让他们领着原来的队伍待在原驻地便可。
辽阳这边,李光荣身为辽东镇总兵带着标兵营驻守辽阳,参将祖大寿带着一个营驻守在新成立的长安县,而另一个参将赵率教则带着一个营的兵力驻守在新成立的鞍山县,也就是原来的鞍山驿。
祖大寿之前虽然多次被李永芳派过来的人拉拢反水,但他一直没有急于表态,等沈阳之战一结束,他立马将前来拉拢之人抓住并交给了熊廷弼,算是向熊廷弼交了一份投名状,这不他的官职,也从原来的游击升为了参将。
至于广宁那边,副将也就是副总兵刘渠带着他的奇兵营驻守辽阳,黑山县则是交由游击将军何可刚驻守,另一个驻地义州则是由参将朱梅驻守。
而原来一直驻守在西平堡的参将罗一贯,则被都督府调回西山武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与他同行的还有一千多家丁。
卫所整改,则交给各地驻守营兵将领与知府协商解决,土地也按照商议的标准分发了下去。
而原来被武将们侵吞的土地,在熊廷弼强势蛮横的要求下,基本都吐了出来。
那些不配合的武将,基本都被熊廷弼逐出了军队,贬为庶民。
对于熊廷弼在辽东的强势整改卫所,肯定会触动绝大部分武将的利益,而且还会触动一些被武将攀附的文官利益,这些武将不能将熊廷弼如何,却能请求他们所攀附的文官来对付熊廷弼。
对于挂兵部尚书衔的熊廷弼,一般文官肯定无法对其直接下手,他们采用了最常见的上疏弹劾。
对于这些弹劾的官员,朱由校连问都懒得过问,直接将名单交给东厂、锦衣卫与内阁,由他们对这些人进行调查。
而熊廷弼那边,朱由校亲笔写了封鼓励信,让人送去了辽阳。
赶在秋收结束前,熊廷弼终于处理完了辽东卫所、营兵与布政司架构的整改或组建,但他没有急于一时返回京城,而是坐镇辽阳,为正在进行的秋季攻势稳定后方,并做好粮草军械的调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