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当代玄门诡事录 > 第9章 往事如风,爷爷早年蹊跷事(一)

当代玄门诡事录 第9章 往事如风,爷爷早年蹊跷事(一)

    爷爷本名钟魁,有一手家传的机巧技艺。他不像形势派的李淳一那样擅长观山望气之术,刚开始的时候只以为是单纯的闹邪。

    于是,便以棚匠的身份进村寻了份差使。

    早些时候,做白事都是有专门的队伍的。比如领头的人称为“值事”,负责搭建灵棚的人称为“棚匠”,制作纸人、纸马、纸钱的人称为“纸马匠”,还有抬棺材的“杠夫”,使用乐器的“吹鼓手”,做杂活的“打指使”。

    虽说都是临时凑一块儿的草台班子,但是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棚匠做的是力气活,那时候爷爷也就二十出头,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又有家传的好手艺,一下子在这个家家办白事的村子里成了香饽饽。

    他借机查看了好几具尸体。令他疑惑的是,每个人的死因各不相同。

    按理来说,闹邪而死的人,死状大多类似。因为邪祟没有灵智,只会按照自身怨念杀人,比如淹死而成的邪祟只会在水中作恶,吊死而成的邪祟只会诱使人勒死。

    而且就和一山不能容二虎是一样道理,一个地方盘踞了一只邪祟,外来的诡异就很难入侵,除非外来的实力强过本地的数倍。

    一般邪祟为祸,折腾个几户人家已经是极限了。眼下,整个村子数百户人家几乎人人披麻戴孝,说明这里的邪祟实力强悍,外来的根本进不来,怎么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死法呢?

    爷爷不是道门的人,没有济世安人的师门任务,正琢磨着自己搞不定,准备撤退的时候,却让他发现了端倪。

    这天,村子后山口的一户人家要操办丧事,值事喊上了爷爷上门帮忙。这户人家姓何,是村里的大户,枝繁叶茂,不光田产无数,家宅更是独一栋的三进院落。

    爷爷跟着值事刚踏进何家门槛便瞳孔一震,宽敞的院子里摆满了棺材,粗略数了下竟有数十副。

    据何家帮佣说,这里面还包括了老东家和几位姨奶奶,都是昨晚一夜之间突然暴毙。

    正当爷爷准备去查看一下尸体的时候,一个清朗俊秀的少年走了出来,和善地看了他一眼,便招呼值事入座奉茶,协商起了丧礼事宜。

    爷爷故意没有跟进去,在院子里晃荡,时不时看一眼尸体。

    何家帮佣介绍,刚才那位少年便是何家少东家,年方十五。老东家昨晚去世,家里闹作一团,是少东家及时出面镇住了场子。

    爷爷听罢心里暗道,看不出这孩子还是个少年老成的主儿。

    说话间,门口有人叫门,一个穿着破烂灰袍,身形消瘦,满脸花白胡须的道士大步流星走了进来。帮佣见到此人立马迎了上去,客客气气地请到了厅上。

    爷爷看着好奇,什么风把道门的人也吹来了。便跟着进了厅里,挑了个角落坐下。

    那个年头,战乱初息,百废待兴。战乱时候,玄门中人也以普通人的身份参军奋战,为国捐躯,以至于战后人才凋零,不少玄门职业断了传承。

    现在能看见个一个道士实属稀奇。

    原来,那老道姓吴,是何家少东家费了不少家财,连夜请来的。

    据少东家说,何家前些日子已经有了举家搬离这里的想法,只是家里物件太多,打包装车耽误了几日。

    没想到,昨天半夜突然妖风四起,吹得人人五迷三道,东西七零八落。待到妖风停了,就发现,全家像被洗劫了一样,上上下下有十几口人死于非命。

    这十几口人死的蹊跷,有的淹死在后院池塘,有的吊死在花园假山,有的撞死在大厅墙边,场面那叫一个凄惨。

    幸存下来的何家人立马乱了,有喊逃命的,有抢财物的。最后还是何少爷出面,坐上了少东家的位置,平息了这场风波。

    何少爷年纪虽轻,但心思缜密。来不及悲伤,便立马喊了家中老仆,去隔壁镇请吴老道前来护卫。等到天亮了,又请了值事上门主持丧礼。

    何少爷就一个意思,去者安息,生人平安。已经遇难的亲人尽快让他们安息,幸存下来的亲人尽快平平安安离开这里。

    吴老道听罢紧锁眉头思忖了半天,随即来到院子里一一查验起了尸体,越看脸色越是凝重。还不及何少爷问什么,便掏出一叠黄纸,给何家各处门窗贴了个密密麻麻。

    爷爷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吴老道的后面。吴老道以为他是何家的帮佣,跟着他打下手的;何家以为他是值事带来的帮工,这就是开始工作了。两方就都没说什么。

    这一忙活便到了中午,日头正盛的时候,吴老道喊上了爷爷:“钟小子,你们这里最高的山是哪座,带道爷我去瞅瞅。”

    爷爷来这里也有段日子了,对地形都熟,便带着吴老道爬上了村里后山,也就是何家背靠的这座山。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吴老道爬到山顶,掐指一算,整个人都麻了,嘴里喃喃重复着一个词,“聚阴瓮”。

    爷爷听着有点懵,又有些明白过来了。

    山川地脉他略懂一些,阴阳五行也是在行的。“聚阴瓮”完美解释了这个村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故。

    水属阴,聚阴瓮里通常水田肥沃。这个村子建村时间不长,都是各地迁移过来的战乱流民,因为沃壤丰饶在此定居。时间不长还好,人聚集在一起自然有阳气滋长。

    但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

    聚阴瓮顾名思义,会一直集聚阴气,而来此定居的人类却是有限的,阴气大大超过了阳气,各种邪祟也变得蠢蠢欲动。聚阴瓮里聚百邪,照此情形,盘踞在这里的就不是一只实力强悍的邪祟,而是一群,俗称“阴兵踏境”。

    吴老道在山顶盘坐了许久,自始至终愁眉紧锁。爷爷心思活泛,想到祖辈说过,有聚阴瓮的地方必有大墓,太早金盆洗手的他,一时又有些技痒了起来。

    “吴大师,凡是聚阴瓮都有聚阴地,咱们村子这聚阴地在哪啊?”爷爷凑上去打听道。

    吴老道诧异地看了眼爷爷,“你小子懂风水术数?”

    “皮毛,皮毛。”爷爷讪笑道,“早年家里有几本闲书,上面看到过。”

    爷爷记得,想破聚阴瓮,要先破聚阴地。于是便向吴老道打听到,是不是有这么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