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三百章所有文武都震惊了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第三百章所有文武都震惊了

    第一次,猪肉炖粉条,随意吃。很快,文武百官们也打好了饭。

    他们都是斯文的大明高官,怎么可以像普通百姓一样,蹲在那里狼吞虎咽。

    所以,这些官员手里拿着馒头,端着一碗猪肉炖粉条,竟不知如何用餐。

    朱祁钰看着他们大笑道。“诸卿,你们着相了。”

    他自己则直接坐在一个新木屋的门槛上,把馒头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泡在肉汤里。

    而后,大口吃了起来。“味道不错。”

    众文武百官,目瞪口呆地看着大明天子,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陛下...”

    “呵呵,是不是不雅观?”朱祁钰浑不在意,吃了一口饭之后。

    “对于你们来说吃饭是一件雅事。但对于大明万万百姓们来说,吃饭是一种奢侈。”

    “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你们现在看到的一幕。”文武百官一个个神色羞愧难当。

    随后,他们也学皇帝,或者找了个台阶,或者找个门槛。

    大马金刀坐在那里吃了起来。

    此时,他们不再是朝堂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重臣。

    而是万千普通百姓中的一员。

    没有珍馐美味,没有丫鬟的伺候,甚至连桌椅板凳都没有。

    有的只是一个馒头,一双筷子,—碗猪肉炖粉条。

    这样的饭,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粗糙了。

    但在那万千百姓们来看,似乎是普天下最美味的美食。

    朱祁钰是第一个吃完的。

    他甚至让小太监王诚,去给他又盛了一碗。而后在众文武惊呆的目光下,吃的干干净净。

    大部分官员,看了看自己的饭碗,连忙忍着全部吃了个精光。

    “对你们来说,这是很粗陋的饭食。”

    “不过,你们看看这些百姓。这一碗饭,也许让他们终生难忘。”

    “朕希望你们为政时,永远地记住这一幕。时刻想着要为民请命,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文武百官俱都跪倒在地:“臣等铭记陛下教诲。”随后,朱祁钰又找了一些难民,贫民的代表。询问了他们的诉求。

    这些善良的百姓,除了感激就是感激。最终,朱祁钰又安抚了他们一番。

    “尔等放心,就算再冷的天,到时朕也不会让你们挨饿,受饥。”

    接下来,就是这些贫民难民,开始入住新家。

    他们一个个携家拖口,激动不已,搬进了新木屋里。

    房子也许很小,但却能遮风挡雨,挡寒避暑.

    大明皇帝与万千难民同乐。这一刻,可以预料,必将青史流传。

    后宫的美人们,与那些孤儿,妇孺相处的极为愉快。

    返回皇宫的路上。

    双胞胎姐妹与小郡主,叽叽喳喳,诉说着着今日的开心事。

    其他几个美人,也是低语浅笑。唯有白莲圣女神色哀伤,暗自垂泪不语。

    很显然,她已经知道了白莲教内部两派火拼,以及她师父死亡的消息了。

    对此,朱祁钰也没有安慰她。。

    像这样的事,只能让她一个人独自去疗伤。北方草原。

    瓦剌、鞑靼、兀良哈、后金等部族,也感受到了今年的气候的异常。

    他们部族中,也不乏经验丰富的老牧民。

    感受到这异常的气候后,他们立即想到了世代相传的大天灾。

    每当这样的灾难过后,各个草原部族的牛羊马,不但几乎全部大半,人口也要减少三分之一。

    可以想象,这样的灾难,是多么恐怖。正当这些草原部族惶恐不安的时候。大明皇帝的使者,也达到了草原各族。

    草原各族的首领们,从大明使者口中得知了极端寒潮气候将至。

    同时,他们也知道了大明使者的来历。那就是警告他们,若敢南下,必将被灭族。

    若是没有异心,那么大明允诺他们,会大力加强边境的贸易,使他们获得应对天灾的各种物资。

    对此,这些草原部族,简直求之不得。

    都表示绝对不会南下掠夺,愿意与大明展开大规模的贸易,互通有无。

    这些草原异族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允诺之后。

    开始纷纷出售大量的牛羊马,以及皮毛,草药,矿产。

    同时,又采购大明的粮食,油,盐,以及棉织品。

    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可以说是大明历朝以来,从未有过的。

    每日,都有大量的车马,在草原和中原两地来往不绝。

    这无疑进一步增多了大明的财税收入,也加强了商业的活力。

    激起了更多的商人,投入到往来的贸易中。

    当然,大量中原急需的物资,也源源不断,输送到各地。

    京师,皇宫。

    朱祁钰看到草原各族首领承诺表忠的奏折,很是欣慰。

    终于压服了这些豺狼。

    没有了他们掠夺,大明北方诸郡的百姓,将能更好度过此次天灾。

    果然,没过几天。北方各地官员的奏折,陆续呈了上来。

    在这些奏折里,这些官员纷纷向皇帝立下军令状。

    表示自己定能带领百姓,度过此次天灾。朱祁钰也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

    因为各郡县,无论是粮食,还是御寒的衣物都已准备齐全。

    而且,从各地锦衣卫传来的密报来看。这些地方官府,并没有做假。

    在这些时日,各地官府、官员真的很用心准备了救灾物资。

    朱祁钰看了这些奏报,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个半月来,他每天日理万机,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当夜,他在皇宫举办宴会。

    宴请百官,对他们这半月来的殚精竭虑,表示恩赏。

    宴会上,觥筹交错,气氛十分的热烈。

    文武百官欢声笑语不断,全然没了前些时日的压抑。

    对于即将到来的极端寒潮天气,他们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恐慌和担心。

    宴会上,众文武不时站起来,向朱祁钰敬酒。

    朱祁钰也很给他们面子,每次都会端起酒杯,浅尝一下。

    这时,于谦却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事启奏`.。”众文武皆是一凛。

    这个于太保,怎么这么会挑时间?如今宴会正酣。

    今日皇帝少有的欢喜,你却在这里搅和。真是的。

    朱祁钰也没想到,于谦会在这个时间点来禀奏要事。

    不过,他也知道,能让于谦这个时候来启奏的事。

    定是了不得的事。“于卿,何事?”

    于谦向前一步:“启禀陛下,臣建言,陛下应速速移师南京。”

    他这话一出,顿时激起了千层浪。

    “什.....么?于太保疯了吗?让陛下去南京城。”“是啊,于太保,您这是何意啊?”

    “瓦剌入侵,您坚决抵制去朝廷迁往南京。怎么这次,却是如此坚决?”

    “于太保,极端寒潮天气不是要来了吗?陛下若是前往南京,恐怕惹人非议吧。”

    面对群臣的质问。

    于谦转过身,看向众人:“不知诸位可了解过上次天灾,当时元廷的情况吗?”

    众文武顿时语塞。

    他们当中不乏熟读史书之士。

    但如此偏门的记载,他们哪里会去关注?还是朱祁钰的老丈人冯太傅,走了出来。他看向众文武,又向朱祁钰一礼:“陛下,臣赞成

    于太保的建言。”

    朱祁钰顿时来了兴趣。

    “哈哈,看来国丈是懂于太保的意思了。”冯太傅不觉嘴角一抽。国丈?

    这……叫的是不是太早了?

    我的宝贝女儿,可还没有进宫呢。这国丈都叫了出来。不过,你是皇帝,你高兴就好。

    冯太傅清了清嗓子,而后娓娓地把上次天灾那段历史描述了出来。

    上次极端寒潮天灾,发生在一百三十年前的“元廷。”

    “据历史记载,北方各郡,冰封千里,道路阻绝。”“冻死,饿死的百姓、牛羊无数。”

    “至于元大都,一直大雪冰封,中央与地方完全失去联系三月之久。”

    听了冯太傅介绍这段历史。所有文武都震惊了。

    没想到极端寒潮天灾,对朝廷的影响如此巨大。竟使地方与中央脱离了三月之久。

    冯太傅继续侃侃而谈。

    “在这三个月里,因为断绝了与中央的来往,南方各地民变不断,直至天下大乱。”

    “于太保之所以让陛下暂时移师南京,就是防止出现元廷的悲剧。”

    众文武听了冯太傅的分析之后,顿时理解了于谦的想法。

    北方各郡的百姓,在这几个月里,将会安心在家避灾。

    南方各州郡,将与京师完全阻隔,直至明年开春。

    也就是说,这几个月里,朝廷若继续留在北京城,将会陷入三个月无事可做的空白期。

    但这并非说天下真的无事了。而是道路被冰封阻绝了。

    “臣明白于太保的良苦用心了。”内阁首辅陈循,恍然大悟。其他文武,也都很快明白了。

    “于太保深谋远虑,不愧是我大明江山社稷的柱石。”

    “佩服,臣自愧不如。”朱琼玉也明白了于谦的用意了。

    朝廷暂时转移到南京三月,就能继续维持正常运转,不至于让南方各州郡起什么异心。

    “好,明日早朝,商议移师南京之事。”这件事可以说干系重大阶。绝对不是一日就能计划好的。

    朱祁钰不但要考虑,带走哪些人,还要考虑留在京师驻守的人员。

    宴席结束。

    当他来到念慈宫,向吴太后禀明此事之后。吴太后神色中,竟露出罕见的欣喜之色。

    “皇帝啊,母后也不怕你笑话,母后从小到大还没出过京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