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华兴传 > 第4章 旅途4

华兴传 第4章 旅途4

    货船之上,放置种子的隔间收拾的极为整洁,除了经常需要通风换气之外,每隔几天,还要对隔间略作清理,尽量确保其内部干湿有度,尤其是在行船之时,绝不能让货舱浸水,导致种子发霉。

    张广盛、欧阳山带领众多镖师,护卫的活没干多少,倒是被张作海指挥着,干了不少农活,其中最多的,就是不停地打扫卫生,确保舱内环境干燥整洁,略有湿度。

    用张广盛的话来说,华兴人的种子,比他们平时护送的金银还要宝贵。

    实际上,用两艘货船装载种子、礼品等货物,多少有些浪费空间,但在张作海眼里,却是正好合适。

    真要满满当当地弄上两船,连个腾挪的空间都没有,估计没等到达京师,就会有半数种子失去活性。

    至于那些礼品,尤其是镜子,更要小心看护,真要打碎几面,可没地方换去。

    除了上述物品,剩下的就是粮油、食盐、菜品等日常之物,毕竟随行人员众多,又是在江上行船,总要保证大家吃好才行。

    ......

    众人登上货船,张作海主动承担起讲解任务。

    看着那些黄橙橙的玉米种子,再听华兴人吹牛说是亩产可达千斤,于立府多少有些将信将疑,关键是人家说的有模有样,一点也不像个外行,种子又是平生仅见,一时间却不好出言质疑。

    当然啦,张作海吹牛之余,还是尽量往回收了收,表示没有上好肥料的话,产出达到三五百斤总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土豆时,于立府、于嗣昌更是大开眼界,像这种大过一个拳头的品种,一株甚至能结三到五个,总算下来,岂不是比那玉米产量更大。

    当张作海找出一个足有两个拳头大小的土豆,让二人观赏时,这二位顿时无语,若是个个长成这样,亩产怎么会低于千斤?

    张作海还是那句话,肥料用的好,加上土地品质高,完全有可能摸到千斤左右的产量,正常情况下,达到六百斤以上,难度并不大。

    见张作海拿出一个盒子,里面居然是一些芝麻粒大小的种子,于立府有些奇怪,连忙询问此物有何用途。

    张作海笑着告诉于立府,这东西才是真正的土豆种子,若不是怕土豆浸水发霉,他可不想带这种费事的物什......。

    相比块茎种植,用土豆种子培育、发芽、入地,实在是太过麻烦,而且产量还无法保证。

    农业部把这东西塞给张作海时,老张自己都有些懵圈,你们实验室用的东西,我可摆弄不了。

    无奈之下,符思南又找人给父子二人培训一番,才算勉强过关。

    六个月的休眠期,加上发芽缓慢,出土困难,用土豆种子直接种植,第一年肯定会引人嘲笑。

    船行江上,又是长途,总要有个备份,农业部也是出于稳妥考虑,才作此安排。

    听张作海唠唠叨叨介绍半天,于立府、于嗣昌伯侄完全懵掉了,半懂不懂地问了不少问题,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华兴人的农事上,水平绝对不低。

    眼前这个老者,肯定是个好手。

    最后,岳文雍主动进入舱室,取出一大一小两面镜子,作为礼品送给于家伯侄,顿时将二人惊的目瞪口呆。

    活了一辈子,老爷子还是头一回如此清晰地,看到自身模样。

    ......

    傍晚时分,众人返回住处,于立府再不提返程之事,而是热切地询问,各位有何困难,不妨全部说出来,于某定当倾力相助,确保种植一事马到功成。

    像这样的善举,于家岂能轻易错过。

    密议之后,于立府提出时间紧迫,大家可先去淮安试试,也就三四天的水路,绝对不会耽误种地。

    淮安府沈氏,其家族曾在本朝出过状元,在当地可是家喻户晓的好人家。

    当年闹倭寇的时候,沈状元仗义疏财,组织乡民积极作战,将倭寇驱逐出境的事迹,至今仍在淮安一带广为流传。

    之后,沈状元受奸人构陷,最终猝死狱中,令人扼腕叹息。

    许多年前,于立府从京城返乡,曾在沈家逗留数月,给沈家小辈指点过学问,其中最为聪慧者,名叫沈颂吉,之后亦有书信来往,算是于老爷子的半个学生。

    算着年纪,沈颂吉已到中年,虽然不是掌家之人,但凭其才学、见识,话语权肯定不小,加上其为人豪爽,乐于交游,绝对是个能托付事情的人物。

    按照于立府的想法,他会修书一封,说明相关情况,然后从沈家借地百亩,用于华兴作物的种植,待秋后收获,再选出良种送往京城,当为最佳选择。

    从节令、路程上来看,淮安也是最合适的,到达后即行下种,时间完全来的及。

    用于立府的话来说,江南富庶、江北贫瘠,两边来往并不密切,除了淮安沈家,他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随后,于立府又简单说了说淮安的情况。

    作为大燕漕运枢纽,好处是交通发达、商业极为繁盛,坏处则是各色人等云集,利用各种手段牟利,风气要比其他地区差的多。

    像沈家居住的河下镇,由于紧邻运河,各种乱事更是层出不穷。

    相形之下,沈家绝对算是污泥中的白莲花。

    华兴众人在淮安种地,还是要谨言慎行,万事依沈家指示行事,尽量避免外人觊觎,引来无妄之灾。

    作为配套措施,于立府建议众人隐去华兴身份,就说是来自海外的燕朝后裔,祖上是南直隶人便可,按照你们现在的装束、模样,一般人分不出真伪来的。

    涉及到言语不同方面,于立府建议大家赶紧学习燕朝话,哪怕是音调古怪些,也能蒙混过关。

    最关键一条,就是少掺乎本地事务,少和人交流,闷头干上半年,即行离开,应该不会生出乱子来。

    为了稳妥起见,于立府明日会去城中,帮众人搞些官方路引,也算是有个佐证,省得官府起疑,寻机讹诈。

    见于立府极为热心,岳文雍、曹洪等人也跟着出主意,最终确定到淮安后,留下张作海、赵锦辉、欧阳山等人操持种地一事,其他人则继续前行,争取早日赶到京城,与江守泰、曹如等人取得联系。

    听到众人仍要赴京,于立府呆愣片刻,才发现自己被种地一事吸引,差点忘了这件正事,随即询问众人想法,为何对赴京一事如此执着?

    在于立府看来,既然招抚已成,当下要务便是种地,一旦有所成就,直接交给燕朝人操作即可,于家、沈家都能把这事做好,你们华兴人又何必冒险入京?

    出了岔子,恐怕招抚亦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