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之浪荡时代 > 第234章 开外挂了

重生之浪荡时代 第234章 开外挂了

    临近春节,各种聚餐饭局就多了起来。

    借这个名头,谈各自的事情。

    出国留学,回国工作,金融行业里头混生活,最懂得人情世故。

    别以为老外就不搞这一套,只不过平时润人接触不到那个层次。接触得到那个层次的,往往是既得利益者,肯定也不会站出来叽叽歪歪。

    孙俊杰正和一帮老同学、老同事联络感情呢,就在饭局上听人说起某个投资公司快过年了也不消停,苦逼地加着班。

    旁人不由八卦:“哪个公司这么没人性呢?”

    爆料人撇撇嘴:“老虎环球,别看人家顶着个外国的名头,发起狠来通宵达旦,我们这帮996苦逼打工人在他们面前都不够看的!”

    老虎环球基金和老虎基金不是一家,但是确实关系匪浅。

    在90年代,老虎基金掌门人罗伯逊是比肩巴菲忑和索老师的教父级人物。

    作为那个年代最卓越的对冲基金之一,罗伯逊从最初的880万美元做到了210亿美刀,增幅超过%。

    正如他的退休信中所说:“十八年扣费回报31.7%,没有人有更佳成绩。”

    老虎成功秘诀并不复杂,靠一套策略就能行走江湖——用基本面分析做多表现最好的20只股票,做空表现最差的20只股票,加100%的杠杆。

    比起价值投资的代表巴菲特,罗伯逊更鲜明的标签还是另外两个——做空和杠杆。

    可惜,他是在美利坚,要是在daA,那就是一直做空一直爽,加上杠杆爽上爽。

    他一直做空互联网,只是那时候泡沫实在是太严重,严重到没有人觉得会破灭。

    老虎基金在1999年净值下跌19%,而纳斯达克指数 当年几乎翻倍。第二年的头两个月又跌了13%,第三个月,罗伯逊宣布清盘。两年年均十几个点的跌幅,让叱咤华尔街规模210亿美元的tiger Fund被基民赎到不到70个亿。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击垮基民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单纯地下跌,而是因为别人都在涨而你还在跌。

    老虎基金清盘的第3天,微软被判定垄断,互联网泡沫宣告破裂。

    罗伯逊用清盘所得的15亿美元为徒弟们提供初始资金,购买他们基金的股份,就像在老虎基金一样指导他们组建网络、分享研究。

    担任过分析师,年仅25岁的炒股天才科尔曼接过罗伯逊2500万美元,成立老虎科技基金,也是老虎环球基金的前身。

    有人惊讶道:“陈总这是又盯上了哪块肥肉呀?”

    孙俊杰心头一动。

    旁人提到的陈总其实就是老虎环球基金的合伙人、国内总经理程小红,这位和今日资本的徐新私交很高。

    程小红向来低调,几乎不接受采访,拥有传奇色彩的创投女性。进入投资圈前,她对外的信息只有:北大本科,赴美深造。

    直至2003年遇到老虎环球的科尔曼后,正式踏进投资江湖。

    这两个凑在一起,让孙俊杰的呼吸不由地剧烈起来。

    旁人就好奇问道:“哪家公司魅力这么大啊?”

    “景东吧,好像一次性要投几千万刀。”

    孙俊杰一听,没忍住:“多少?”

    “俊杰,也就几个亿的估值,放金融危机不算是盘菜。”对方倒不觉得个大新闻,毕竟危机以前上亿融资才是大项目的起步呢。

    孙俊杰忙过去敬酒,借此了解了一下情况。

    越是了解,心里面越是波涛汹涌。

    “陈总找到景东,觉得项目不错想要投一笔,你猜怎么着?”那人估计是在京城待过,说话带着钩,非得搞点花头。

    孙俊杰耐着性子:“怎么了?”

    “唉,人家就给拒绝了,说是才拿了一千刀,暂时不缺钱。”

    孙俊杰眼皮跳了跳。

    这一千万不就是郭嘉逸投过去的吗?

    郭嘉逸那1000万投得也太是时候了!

    一千万进去,还没半个月呢,按照最新的估值,就直接翻倍了呀!

    不是……开挂也不该这样的吧?

    ……

    眼瞅已经是腊月二十七,给员工们发完红包,郭嘉逸收拾收拾就准备回江浦了。

    开着朱昱霖宝蓝色的奔驰轿跑,手感就是不一样。

    车,还是别人的好开,油门踩到底不用心疼。

    人,还是别人的好玩……

    路上就接到了东哥的电话。

    “老弟过年回江浦吗?”东哥还是那爽朗的笑声,看着憨厚实则颇有算计。

    郭嘉逸在高速上呢,可没办法多想,只能老实说在路上。

    “我正好在宿前呢,过来处理传呼中心的事情,离得那么近,见一面呐?”

    大过年的!

    不在家睡懒觉,找找陈梦瑶占占便宜,谁想去见一个发福的大叔呢。

    不过谁让东哥没说自己在哪,郭嘉逸以为他还在京城,这下好了,被逮了个正着。

    “行啊行啊,我得带着点东西上门拜访呢!”郭嘉逸客套道。

    东哥未来出事之后,外界舆论压力很大,不过老家人对他评价一如既往很高。

    老人们称他为“大强子”,年轻人叫他“东哥”,并不会因为舆论而有所改变。

    按理来说,东哥老家不是什么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优秀的地方,常年是苏省的十三妹。2009年的时候,gdp只有姑苏的九分之一。同年11月,景东将集约化客服中心落地宿迁。

    拿到投资的景东成了几个分公司,客服团队也非常分散。

    东哥想回报家乡,把客服中心建在老家,但这个决定遭到不少人反对。经济发展不行就算了,城市人口也少、外来人口更少,几乎没有高等院校,在这里建立客服中心,保障从何而来?

    不过作为创始人,这点权威还是有的,东哥力排众议,分散在各地的客服员工全部搬迁至老家。

    他可不仅仅是自己,还游说了不少互联网同行把客服中心搬过来,同时景东也在宿前设立了最大的仓储中心。

    “如果我都不得不说,有这般朴素感情的人,可太有人格魅力了。

    不少网友都说,哪怕是挂路灯,也得给东哥选个矮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