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之浪荡时代 > 第279章 背刺

重生之浪荡时代 第279章 背刺

    团购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几个主要城市,火爆的商户就这么几家,拿着融资到处补贴的团购网站却又不少。

    为了能够争取更多商户合作,团购行业开始做预付包销,预付一笔款给商家,让商家将优惠单子投放到自己网站上。

    按照常理来说,支出大于收益确实意味着亏损。但是呢,商业模式这个东西呢是很神奇的,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呢?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受用于一样的思维框架。

    好比景东商城,别看他连年亏损,但是却不用担心它资不抵债。

    景东是大公司,它在面对供应商时,有非常强的话语权,因此京景东要求它的供应商的账期必须是60天,也就是找供应商拿货之后,过了60天之后再付款给供应商。

    但景东卖货给消费者,是即时回款的。

    这意味着,景东只要把库存周期缩短,尽快把货卖出去,提高周转率,比如把库存周期控制到60天,就可以不用借一分钱,在收到卖货给消费者回款的当天,立即付款给供应商。

    景东一分钱不花,就把生意给做了,而且不仅把生意给做了,还有了源源不断的零成本的资金。

    所以景东连年亏损,亏损的其实是仓储物流这些基础建设,等到建设完成就会反哺企业。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本那么看好它,只不过是它们明白财务报表的魅力。

    按理来说,应该是平台压商户的货款,以此充实平台的现金流。但是为了抢占市场、打赢价格战、补贴战,有的团购网站搞起了预付包销。

    现在不仅不压货款,还是平台预付给商户一笔钱,占用了平台的现金流,就是为了抢夺商户和用户。

    倒反天罡了属于是!

    郭嘉逸在老板椅上转圈:“跟个屁,纯粹就是这帮狗东西没本事了瞎出招。”

    “哪个跟才是二逼呢。”

    施策一愣,没想到郭总对这个举措的评价那么低:“可是……可是满座和拉手确实抢走了我们不少商户,而且凭借着独家商户一下就增加了不少用户。”

    预付包销是个阳谋。

    就像是优团强势介入魔都对抗点评那样,明面上补贴引点评网入局,一旦双方开始补贴,以商户数量和用户来说,付出更多的肯定是点评网。

    那么同理,满座和拉手只是付出了少许的代价,优团想要跟,那么补贴和质押的资金就得多好几倍。

    郭嘉逸没正面回答,而是问起了朱昱霖那边的情况。

    “朱总那边谈妥了三家,今日资本为首的几个小基金和私人要了5%,红杉中国拿了5个,还有就是高晟也拿了5%,只不过红杉和高晟都有签署对赌协议的意思,朱总在和他们谈判。”

    在红杉和高晟面前,今日资本的基金要少上不少,7500万刀吃下5个百分点超出了徐大姐的承受范围,只能是找了一帮人一块。按照这个趋势,在c轮融资的时候,想来今日资本会更加吃力,很有可能不再参与。

    不过谁让人家有天使轮的股权呢,哪怕c轮一分钱不出,也是几十倍的收益了。

    还要什么自行车。

    至于红杉和高晟,底子厚,自然就赌性强。

    “转告朱总,把钱拿到手就行,对赌协议差不多就行,没必要在上面计较。”

    可笑,他们可想象不出一两年后团购市场的情况。

    按照原始空,大概是两年就分出了只剩下个位数的玩家,要么是投靠金主,要么是卖给巨头求荣。

    在优团搅局之下,团购竞争更加激烈,热钱进来的速度也远远超过原时空。

    预付包销都搞出来了,估计一年内肯定得分出胜负,否则投资人根本没办法承受得起如此激烈的烧钱行动。

    郭嘉逸交代道:“这个热闹我们就不凑了,反正b轮融资已经到手,没必要非得表现得那么好。”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开阔天空。”

    施策一脸难以置信,当初你揍点评网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态度,那可是喊打喊杀。

    “其它都能让,点评不行。”郭嘉逸提了一嘴,“既然我们收了红杉的钱,带着它一起发财,那红杉在点评网的股权就赶紧交给我们。”

    “这一天天的,别把正事给忘了。”

    点评网卖身优团,作为cEo的张韬肯定是第一个不同意。

    但这件事情绝不会因为他个人意志的转移而决定,毕竟他没有绝对控股权。

    点评成立10多年来,发展不温不火,但也没有太大压力,直到决定转型团购和优团打起了商战,一改躺平人设开始努力。

    可惜创始人性格决定企业性格,性格又决定命运,搞商战还是差点火候。

    点评网06年的时候就拿到了几百万刀的融资,投资方就是红杉,07年点评获得来自谷哥的第二轮融资。再加上和红杉后续投了500万刀,等于说红杉是点评最大的股东。

    就算是张韬能够说服管理层,连带上管理层所有的股权,也没有过半。

    最大的股东红杉已经转投优团,其它投资者见有一个退出的机会,肯定会跳船求生。

    何况,人各有志。

    张韬想要死守,也得问问一同奋斗的元老愿不愿意陪着他慷慨悲歌。

    只要钱到位,为什么不先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当个快乐悠哉的个人投资者呢?

    红杉投了优团,显然是抛弃了点评,手中的股权转移给优团,点评网落入他人之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张韬性格优柔寡断,沈总下决定投资优团的时候没再争取一下,优团派人进入董事会、参加会议的时候,张韬当起了阿q,玩起了精神胜利法。

    原本还想奋力一搏的个别高管一瞧他这模样,心气也彻底散了。

    他股份最多都不着急,旁人有什么好着急的。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合并后点评系的人会被美团逐步清出新公司,张韬软弱的性格占了很大的原因。

    既然美团能干,优团凭什么干不了?

    和尚莫得,我就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