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218章 因小失大
高拱听着郭朴的话,脸上憋得通红,吹胡子瞪眼。
而郭朴看着高拱的这副样子,倒是有些捉摸不透了。
怎么回事,自己想错了?
还不等郭朴再次说出,纠正自己的理解时,高拱便冷声道:“郭大人,你这个习惯非常不好……”
“还未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便妄下决断,立意太浅,站不住脚……”
听完高拱的话后,郭朴苦笑一声:“是,那肃卿,陛下召你过去,为何赐给你这一枚匾呢……”
朱翊钧在东宫为皇太子时,曾赐给过海瑞送别诗,但知道的人,除了徐渭,便就是冯保,他们两人也从未对外说过,海瑞又不喜卖弄,也从未对别人讲过,故,现在的朝堂之上,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陛下,还有写字赐臣的小嗜好。
高拱看了一眼站在郭朴旁边,正认真看字的张居正。
“天机不可泄露,该让你们知道的时候,你们便会知道的。”
张居正闻言,目光也从匾上挪开,而后看向了高拱。
“还是要恭喜高兄啊,圣眷在身……”张居正不卑不亢的道贺。
而高拱听完张居正的话后,轻笑一声:“圣眷在浓,也比不过张首辅……”
郭朴看到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为了不影响内阁内部班子的和谐,他立马开口:“张阁老,你来看看,陛下的字,还真的有点神韵啊……”
听着郭朴的话,张居正再次看向了匾。
“是啊,陛下的字写的确实不错,下笔之处,已有一些徐渭笔下的神韵……”
虽然此时的张居正面上表现得不卑不亢,可以用很平淡得语气祝贺高拱,也能跟郭朴两人一同讨论皇帝陛下所写得字,仿佛,这件事情跟他毫无关系。
但,他得内心却截然相反。
他有些慌了。
他跟郭朴一样,再第一眼看到这块匾的时候都在做着阅读理解。
当郭朴说出,陛下是否要让高拱回老家的时候,张居正内心是深受触动,甚至是兴奋的。
不管怎么说,高拱都是前任首辅,还是托孤大臣。
高拱在朝中,让急与改革的张居正很有压力,生怕自己那一步走错了,被高拱拽着马脚,让他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杨廷和,张熜,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包括张居正自己。
这些人,都是善于斗争,并且喜欢斗争的,只不过,他们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他精心谋划的刺张案,说白了就是冲着官员们去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拱。
他最初也跟郭朴一样认为。
海上生明月,就是让高拱归家致仕,但,高拱否决了。
也正是因为郭朴的试错。
让张居正做这个阅读理解,有了其他的想法,新的思路。
他在点评这几个字的时候,一直看着的都是第一个字。
海。
瞬间,便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四个字。
隆庆开关……
想到于此后,张居正再次看向了高拱:“高兄,可是开关之事?”
而听到张居正的话后。
高拱脸色变了又变。
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怪不得自己栽在他张叔大,张太岳手上……这么快便猜出来了……
不过,高拱心服,都嘴上不服:“什么开关?你说的什么话,本官可听不明白。“
看着高拱否认,张居正更加应证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张居正微微一笑,目光却犀利如刀,紧紧盯着高拱说道:“高兄,你我都心知肚明,此事关系重大,又何必遮遮掩掩?”
高拱别过头去,冷哼一声:“莫要信口雌黄,无凭无据的事,休要在此胡言乱语。”
而一旁的郭朴在听着两个人的对话,心里面也明白了一些。
张居正缓缓走近高拱,压低声音道:“高兄,这开关之事,若能妥善处理,于国于民皆是好事。但倘若处理不当,你我皆为千古罪人,更何况此时正是考成法推行之时,不宜多生变故,你是朝中老臣,应劝谏陛下……等到考成事了之后,我等众人在细细商量……”
张居正想跟高拱化干戈为玉帛。
因为他知道,此时皇帝陛下若想再开海港,满朝文武上下,只有高拱一人能做……
此时,高拱跟张居正势同水火,正让陛下有机可乘。
平心而论,两个较大的国策同时展开,就拿着大明朝现在这帮官僚行政机构来办,难度太大。
但张居正却不知,高拱再乾清宫的时候,便已经跟皇帝说了清清楚楚,他之所以答应,也是心中有了章程。
高拱看着张居正,冷笑一声:“你自作聪明了吧……”
他还是装作听不懂张居正所言何意。
张居正平静地说道:“高兄,如今局势如此,意气之争又有何益?你我二人应摒弃前嫌,齐心协力,才能有所作为,大明当务之急,应是用考成法来整顿吏治……至于开关的事情吗,还是要慎重对待……你应该劝谏陛下,不可因小失大……“
“何为小,哪里来的大。”
“推行考成法,整顿吏治,是大,开海增加港口,是小……高兄,你仔细想想,若是你此时是内阁首辅,你会在这个时候整顿吏治呢,还是去推动开海之事……”张居正轻声说道。
高拱冷哼一声,气冲冲的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不愿在搭理张居正。
而张居正看着高拱的这般摸样,只能轻叹口气,而后转头再次看向牌匾,心中思虑万千。
路是一步步走。
饭是一口口吃。
陛下,是否太过急躁了些……
而内阁之中,张居正,高拱,郭朴三人的对话,在半个时辰后,便就传到了朱翊钧的耳中……
此时的朱翊钧还在皇宫里面晃悠呢。
听到下面人的禀告后,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对着身旁的冯保,笑了笑:“看,咱们的这位张阁老,又急了……”
冯保闻言,低声说道:“陛下,在张居正的眼中,现在的考成法才是重中之重,他定不愿意看到高拱在得势。”
朱翊钧点了点头,算是认同冯保的话。
“看来,还是要找机会好好的跟朕的这个老师,谈谈心了……”
“是,陛下。”冯保低声应道。
朱翊钧望着远处的天空,若有所思地说道:“冯大伴,满朝文武,心思各异,朕要平衡各方势力,着实费神,幸亏,身边还有大伴,这等助力啊。”
冯保连忙躬身道:“能够在陛下身边伺候,当差办事,那是冯保的福分,陛下,也不用太过劳神,治理天下本就不易,何况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但陛下您睿智聪慧,使三分力,便能掌控全局。”
朱翊钧轻轻叹了口气:“张居正一心推行考成法,为的是整顿吏治,让朝廷运作更有效率,这一点朕是支持的,可朕只是让高拱对隆庆年间的旧制,再行延申,又不是另行改制……这个张阁老啊……”
说到这里,朱翊钧忽然话锋一转,他看向冯保:“大伴,听说,你跟咱们的这位张阁老,私交不错……有没有想法,今夜登门拜访呢……”
而郭朴看着高拱的这副样子,倒是有些捉摸不透了。
怎么回事,自己想错了?
还不等郭朴再次说出,纠正自己的理解时,高拱便冷声道:“郭大人,你这个习惯非常不好……”
“还未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便妄下决断,立意太浅,站不住脚……”
听完高拱的话后,郭朴苦笑一声:“是,那肃卿,陛下召你过去,为何赐给你这一枚匾呢……”
朱翊钧在东宫为皇太子时,曾赐给过海瑞送别诗,但知道的人,除了徐渭,便就是冯保,他们两人也从未对外说过,海瑞又不喜卖弄,也从未对别人讲过,故,现在的朝堂之上,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陛下,还有写字赐臣的小嗜好。
高拱看了一眼站在郭朴旁边,正认真看字的张居正。
“天机不可泄露,该让你们知道的时候,你们便会知道的。”
张居正闻言,目光也从匾上挪开,而后看向了高拱。
“还是要恭喜高兄啊,圣眷在身……”张居正不卑不亢的道贺。
而高拱听完张居正的话后,轻笑一声:“圣眷在浓,也比不过张首辅……”
郭朴看到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为了不影响内阁内部班子的和谐,他立马开口:“张阁老,你来看看,陛下的字,还真的有点神韵啊……”
听着郭朴的话,张居正再次看向了匾。
“是啊,陛下的字写的确实不错,下笔之处,已有一些徐渭笔下的神韵……”
虽然此时的张居正面上表现得不卑不亢,可以用很平淡得语气祝贺高拱,也能跟郭朴两人一同讨论皇帝陛下所写得字,仿佛,这件事情跟他毫无关系。
但,他得内心却截然相反。
他有些慌了。
他跟郭朴一样,再第一眼看到这块匾的时候都在做着阅读理解。
当郭朴说出,陛下是否要让高拱回老家的时候,张居正内心是深受触动,甚至是兴奋的。
不管怎么说,高拱都是前任首辅,还是托孤大臣。
高拱在朝中,让急与改革的张居正很有压力,生怕自己那一步走错了,被高拱拽着马脚,让他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杨廷和,张熜,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包括张居正自己。
这些人,都是善于斗争,并且喜欢斗争的,只不过,他们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他精心谋划的刺张案,说白了就是冲着官员们去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拱。
他最初也跟郭朴一样认为。
海上生明月,就是让高拱归家致仕,但,高拱否决了。
也正是因为郭朴的试错。
让张居正做这个阅读理解,有了其他的想法,新的思路。
他在点评这几个字的时候,一直看着的都是第一个字。
海。
瞬间,便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四个字。
隆庆开关……
想到于此后,张居正再次看向了高拱:“高兄,可是开关之事?”
而听到张居正的话后。
高拱脸色变了又变。
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怪不得自己栽在他张叔大,张太岳手上……这么快便猜出来了……
不过,高拱心服,都嘴上不服:“什么开关?你说的什么话,本官可听不明白。“
看着高拱否认,张居正更加应证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张居正微微一笑,目光却犀利如刀,紧紧盯着高拱说道:“高兄,你我都心知肚明,此事关系重大,又何必遮遮掩掩?”
高拱别过头去,冷哼一声:“莫要信口雌黄,无凭无据的事,休要在此胡言乱语。”
而一旁的郭朴在听着两个人的对话,心里面也明白了一些。
张居正缓缓走近高拱,压低声音道:“高兄,这开关之事,若能妥善处理,于国于民皆是好事。但倘若处理不当,你我皆为千古罪人,更何况此时正是考成法推行之时,不宜多生变故,你是朝中老臣,应劝谏陛下……等到考成事了之后,我等众人在细细商量……”
张居正想跟高拱化干戈为玉帛。
因为他知道,此时皇帝陛下若想再开海港,满朝文武上下,只有高拱一人能做……
此时,高拱跟张居正势同水火,正让陛下有机可乘。
平心而论,两个较大的国策同时展开,就拿着大明朝现在这帮官僚行政机构来办,难度太大。
但张居正却不知,高拱再乾清宫的时候,便已经跟皇帝说了清清楚楚,他之所以答应,也是心中有了章程。
高拱看着张居正,冷笑一声:“你自作聪明了吧……”
他还是装作听不懂张居正所言何意。
张居正平静地说道:“高兄,如今局势如此,意气之争又有何益?你我二人应摒弃前嫌,齐心协力,才能有所作为,大明当务之急,应是用考成法来整顿吏治……至于开关的事情吗,还是要慎重对待……你应该劝谏陛下,不可因小失大……“
“何为小,哪里来的大。”
“推行考成法,整顿吏治,是大,开海增加港口,是小……高兄,你仔细想想,若是你此时是内阁首辅,你会在这个时候整顿吏治呢,还是去推动开海之事……”张居正轻声说道。
高拱冷哼一声,气冲冲的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不愿在搭理张居正。
而张居正看着高拱的这般摸样,只能轻叹口气,而后转头再次看向牌匾,心中思虑万千。
路是一步步走。
饭是一口口吃。
陛下,是否太过急躁了些……
而内阁之中,张居正,高拱,郭朴三人的对话,在半个时辰后,便就传到了朱翊钧的耳中……
此时的朱翊钧还在皇宫里面晃悠呢。
听到下面人的禀告后,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对着身旁的冯保,笑了笑:“看,咱们的这位张阁老,又急了……”
冯保闻言,低声说道:“陛下,在张居正的眼中,现在的考成法才是重中之重,他定不愿意看到高拱在得势。”
朱翊钧点了点头,算是认同冯保的话。
“看来,还是要找机会好好的跟朕的这个老师,谈谈心了……”
“是,陛下。”冯保低声应道。
朱翊钧望着远处的天空,若有所思地说道:“冯大伴,满朝文武,心思各异,朕要平衡各方势力,着实费神,幸亏,身边还有大伴,这等助力啊。”
冯保连忙躬身道:“能够在陛下身边伺候,当差办事,那是冯保的福分,陛下,也不用太过劳神,治理天下本就不易,何况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但陛下您睿智聪慧,使三分力,便能掌控全局。”
朱翊钧轻轻叹了口气:“张居正一心推行考成法,为的是整顿吏治,让朝廷运作更有效率,这一点朕是支持的,可朕只是让高拱对隆庆年间的旧制,再行延申,又不是另行改制……这个张阁老啊……”
说到这里,朱翊钧忽然话锋一转,他看向冯保:“大伴,听说,你跟咱们的这位张阁老,私交不错……有没有想法,今夜登门拜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