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将别离 > 南国大旱,百姓罹难

将别离 南国大旱,百姓罹难

    这日,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起初是皇城府衙发现皇城正涌入一批批难民,起初三五人,数量不大,只当是家里遭了难,或是落魄了。可难民越来越多,皇城百姓见了也是人心惶惶,常常有人报官,或是丢了鸡鸭,或是没了银钱。起初府衙也没当回事,可日子一久,报官的人越来越多,这才仔细查起来。事情倒是很好查,一查便知是那些难民而为,可即便今日抓了犯事的难民,明日依旧有人报官,查下去还是难民而为。府衙这才报上去,天子脚下可比不得别处,非富即贵,案子接了处理不好,为官的顶多落个无能之名,可视而不见,等事情闹到上面,这可就是杀头的大罪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诸位大臣纷纷上奏。

    龙天瑾得知此事,太阳穴都要炸开了,地方官员好大的胆子,处处受旱情影响,百姓都逃难进了皇城,他竟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此事事关重大,百姓乃国之根本,众位爱卿认为当如何处置?”大臣们都听出来了,皇上这声音分明是强压着愤怒,看来,此事恐怕要牵连甚广。“陛下,臣认为,此事既已发生,且皇城流入大量难民,可知事情极为严重,应妥善处理。”孙礼遇是个会看人脸色的,潘家自从返京后,同僚便对他爱答不理,这次,他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正在他暗自得意之时,耳边传来了皇上的叱责声,“此事极为严重,朕还要你提醒?”见皇上竟对自己的回答极为不满,孙礼遇吓得赶紧跪下请罪。可皇上这时正火烧眉毛呢,哪能顾得上他。“陛下息怒,臣认为陛下说得在理。百姓乃国之根本,现如今,百姓受苦,臣坐立难安。臣请愿,俸禄减半。”这倒是个会做人的,只可惜,远水治不了近渴,皇上点点头也没说话,“臣附议。”见皇上脸色稍微好一些,一些同样有眼力劲的大臣纷纷附议。皇上见状心里那股无名火又起来了,这根本不是一个好方法。

    “陛下,臣弟以为,当务之急应当是安置难民。已经流入皇城的难民应妥善处置,开粮仓、设粥棚、建难民所,以便安抚好这些难民的情绪,使之不再犯上作乱,不再扰乱皇城百姓的生活。其次,各个地方也应开放粮仓,至少百姓能吃饱饭。如此,解决了百姓之需,百姓又对陛下感恩戴德。”辰王自逸亲王离世后便开始入朝参政,但他只是静静站立着,以至于被诸位大臣遗忘。其实辰王很早便收到了消息,可他不能提,因为这位皇上太过于猜忌,所以他只能暗地里等待事情发展态势。皇上倒是被这个皇弟震惊了,没想到,他竟然有些头脑,可眼下他实在无法细细考量这位皇弟的用意。“陛下,辰王说得固然在理,可开放粮仓,实属下策。正值时局动荡,一旦开放粮仓,怕有人会趁机作乱,倒是怕会一发不可收拾。”皇上听着潘大人的话,果真,将潘家调来皇城是正确的,眼前的潘大人,依旧是当年那个心怀天下而又临危不乱的父母官。“陛下,潘大人的话在理,可眼下情况危急,臣认为,不能因噎废食,可以派兵守护粮仓,将其多加看管,这样,难民受到震慑,不敢作乱。”不愧是袁奇,他一手提拔出来的心腹,皇上看着眼前这个场景,诸位官员显然已经开始出谋划策了,他只需最后敲定即可。“可毕竟兵力有限,还要镇守各方。”“兵力不足,挤挤总是有的,非常时刻应当非常行事。”“这个事情,臣以为,很是可疑。诸多地方,总不能全部失职,可消息就是没有传到皇城,怕是有人从中作梗,隐瞒不报,粉饰太平。”“臣附议,此事必须严查。”“臣附议。”皇上看着下面的百官,满意地点点头,很是欣慰。“诸位爱卿所言不错,此事重大,朕却没有收到此类消息,怕是有官员心怀不轨,此事须得严查,方能给百姓一个交代,袁奇,此事你带人去做,此事皆由你全权处理,相关人等皆听你调度。”“臣领命。”“此外,开放粮仓,安抚百姓,此事也很重要,容不得一丝差错,辰王、丞相,由你二人牵头,需将此事尽快敲定好。”“臣遵旨。”“臣弟遵旨。”终究,这位皇兄还是信不过自己的,不过,辰王眼下所求不多。“此外,难民除了流入皇城,四处肯定也有流民,须得做好巡逻,以防有人趁机作乱,冯将军、陈将军,此事交由你二人牵头,顾将军和杜将军辅佐,务必妥善处理。”这人员分配,看来皇上是有意培养两位初出茅庐的将军了。此事终于敲定下来了,最后,皇上表示要削减皇宫用度,诸位大臣很有眼力劲地表示,自己除了请愿俸禄减半外,还会设粥棚,为皇上分忧。一阵阵附和,一阵阵歌颂,皇上非常满意地下朝了。诸位大臣也赶快回去处理公务了,独留那跪在大殿上的孙礼遇浑身发冷,腿怕是已经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