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时光:母亲与姨舅的岁月之歌 第125章 小姨 的婚姻旅程:孤独与忧郁协奏曲(十三)
热门推荐:
玩家干的,关我战争之神什么事
医权在握
天赋异禀,就是硬气
绝对死亡选项
位面争霸之黑山羊繁育父神
铁甲兽大军来袭,马弓手请求出战
1961刚刚入职的我获得了系统
云灵传
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
大家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过程。一到晚上,整个教室就开始喧闹起来。六家三十多口人,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小孩子们在屋里的通道上欢快地奔跑嬉闹,大人们则忙碌地准备着饭菜,几家还相互交换饭菜,我们这些半大的学生孩子,也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太阳的余光宛如孔雀美丽的凤尾,在地面上展现出最后的绚丽光彩。逐渐升起的月光给天空染上了一幅水墨画,大自然此时似乎忘却了自己在地下的翻江倒海,安静地将月光的清辉洒向人间。
几家各自品尝着别人家的饭菜,相互客气地称赞,打听着做饭的方法。饭后,便逐渐进入了每晚的聊天话题。
大家谈论的主要话题是地震的情况。小姨夫消息灵通些,他那爽朗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地震前几天,打鱼的朋友突然发现,鱼儿极其容易捕捉。有些钓友传说,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 几家男人纷纷议论起来:“我们在湖南普及地震防范知识时就告诫过,如果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就是地震的前兆,可惜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大家分析,动物可比人更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预兆。”
隔壁那个小个子、眼睛闪着精光的宋叔叔,摸着下巴说道:“在唐山地震前一天,当地有人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其实这就是老鼠们感知到地下动静的反应!” 小孩子们一听,哈哈大笑,问道:“宋叔叔,是不是像糖葫芦呀?” 宋叔叔诧异道:“这可不是糖葫芦,它们能跑能跳的,是一群小祸害!它们能察觉到危险降临而拼命逃命!”
三姨夫那张微黑的面孔带着严肃:“天津市人口密集,房屋老旧,工业化集中,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次地震波及天津,我们卫生部门忙得不可开交!正在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避免灾后疫情。我们医院也做出了安排,向重灾区派遣医疗救护队、设置医疗救护点,全力抢救伤员。”
父亲浓眉皱起,双眼中间形成 “川” 字:“我去采购物资,到市里看到,地震导致建筑物大面积倒塌,铁路多处路基下沉,钢轨弯曲;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工程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各部门组织各方力量在公园、体育场等安全地带搭建简易棚舍,为灾民解决临时住所。”
听完这些,大家都深感情况的严重,同时也为有国家和政府的多方帮助而感到高兴,相信这些问题迟早都会解决。
忙碌、惊喜又害怕的一天过去了,人们在夜色中沉睡。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人们又被突发的摇晃惊醒,人们被来回的摆动吓得惊叫起来。大人紧紧搂抱着孩子,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也在摇摆中,椅子散开,掉落地下。好在椅子不高,下面还有褥子垫着,只是被墩了一下,就惊醒了。
父亲高声喊道:“大家起来靠板房墙边,不要乱动,也不要出去了。” 人们一琢磨,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往外跑的话,门不好开,而且门小,人多容易挤踩,板房相对来说还算安全。大家安慰着孩子,安静地靠在墙体上。
半个多小时后,余震停息,人们陆续起来收拾桌椅拼成的床。看看还能睡两个小时,赶紧哄劝孩子睡觉,有人低声叹息:“这什么时候能结束,回家呀!” 是啊,回家!这里没有做饭的地方,太不方便了。一天两天还能对付,时间长了可怎么办!
父亲工作忙,时间紧,任务重,回家还要负责三家十四口人的一日三餐。还要用简单的铁炉子做饭,这可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小姨常常会在一旁指导我学习,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她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这道题呀,你看,要这样去思考……” 小姨温柔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让我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皱着眉头,认真地听着小姨的讲解,心中的困惑也一点点消散。小姨看着我,眼神中满是鼓励和期待,“你很聪明,只要多思考,一定能把这些难题都攻克。”
在小姨的帮助下,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进。
那时的我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对学习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小姨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对我说:“孩子,虽然现在条件艰苦,但学习是很重要的。你看,等以后一切都好了,有了知识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呀。而且,你可以把学习当成一种挑战,每解开一道难题,就像打了一场胜仗。”
我听了小姨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小姨又说:“你不是喜欢跳舞吗?其实学习和跳舞一样,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收获。你可以把学习当成你的另一个爱好,这样就不会觉得枯燥了。” 在小姨的劝说下,我开始尝试着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渐渐地,我发现学习也并不是那么无趣。刚开始表哥表姐还帮忙我,后来就腻歪了。
地震过后,生活的艰难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人们的肩头。学校的院子里,我们虽然有旱厕、有电,但也只是最基本的保障。
而那些在马路边用篱笆条和油纸搭建的房子,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随时都会被狂风卷走。那薄薄的油纸根本无法抵挡风雨的侵袭,一旦下起雨来,里面就会滴滴答答地漏个不停。
住在里面的人,只能找来各种容器接着雨水,小心翼翼地躲避着那些漏雨的地方。而用木板条和芦苇搭建的房子,虽然能稍微阻挡一下风雨,可却十分简陋。木板条之间的缝隙大得能伸进手指,芦苇也并不密实,风还是会从各个角落钻进来。到了冬天,寒风就像无孔不入的魔鬼,让人冻得直打哆嗦。
更有甚者,用铁皮搭建的房子,夏天闷热无比,太阳一晒,里面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冬天又寒冷刺骨,那冰冷的铁皮仿佛能把人的体温瞬间吸走。而那些简易的搭建房子里没有水,人们只能去远处挑水回来用。
每天,人们都要早早地起床,拿着水桶,走在崎岖的小路上,去寻找水源。一趟又一趟,累得腰酸背痛,可却不得不坚持,因为水是生活的必需品。有些人为了能有点光亮,自己拉电线,可这又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那些简陋的电线随意地拉在房子之间,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火灾。但即便如此,大家依然顽强地生活着,没有抱怨,只有默默的坚持和努力。他们知道,生活虽然艰难,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卫生、安全、食品物资等刚好是三姨夫小姨夫父亲负责的,他们经常加班,要解决这些问题工作上可见比以前忙碌。
小姨夫和三姨夫经常中午不回来,只有我一人在帮父亲忙碌,洗菜、烧火、加煤。把做好的饭菜放在大竹篮里,蒙上白布,还有一些碗筷用布袋装好,拎到教室,有时是孟华表哥过来帮忙取。等几家的人都吃完,再拎回来在房头的水管处洗刷。
父亲一下班就回来做饭。光主食烙饼就得烙一大洗面盆,做稀饭要用大蒸锅。做菜就考虑炖菜,方便够吃,再就是拌一大盆凉菜,像粉条黄瓜丝豆皮拌在一起,或者西红柿拌白糖之类的。一顿两顿没问题,可整整三个月,天气炎热,炉子烤人,主要是采购食材和不知道做什么吃,很是让人发愁。父亲从不敷衍,但也为怎样让大家吃得好而发愁。三姨和小姨对父亲没有任何挑剔,三姨总是夸赞父亲能干、真诚。
自家有这个条件,就应该付出一些。都是亲戚,大人们都要上班,只有孩子们在家,大的照顾小的,住在教室里没有任何娱乐。每天晚上月上中天,教室里点上蚊香,大家躺在床上,实在无聊。教室里三十多人,每家都有些小争吵。尤其是小孩子,条件不好就爱哭。天一黑就得点蚊香,人多进出门频繁,苍蝇蚊子都往屋子里钻。
有些孩子调皮,大人就拿小姨夫吓唬孩子,说不听话就让带枪的叔叔抓走管教。有些人家冒险跑回去取蚊帐,整个教室各家没有秘密。有些家里闹矛盾,大家全都知道,所以有矛盾都得忍着,怕被人看笑话。小姨夫有时兴致高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子缠着他讲故事,他就讲些破案的故事。其他小孩子听到小姨夫的大嗓门,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就这样度过漫长的黑夜。
三个月后,余震减少,大家慢慢看情况稳定了,就开始回去了。学校也开学了,我们又搬了一次家,从原来借住的大平房搬到父亲分的两间平房。
11 月 15 号,又发生了一场地震,大家都有些习以为常了,跑出来后,到晚上都回去了,但都做好了准备,夜里不脱衣服,把一些常用的东西打好包裹放在身边,一旦有震感就立即拿东西往外跑。不长时间又开始有余震了,这样反反复复一段时间,终于安静下来不再发作。
我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看书。新的房子和原来一样大,好在前面地震时搭建的简易房给我们使用。父亲把寄放在别人那里的箱子取回来,余下的地方我用最小的包装箱作为学习的书桌,我也算有了自己的小空间!我和弟弟提议让父亲把不常用的装东西的包装箱堆列起来,腾出空间让我们在这里学习玩耍。
大约一年的时间,我在这里组建了学习小组。我在班级里依然是学习委员,辅导大家学习,还组建了舞蹈小组,排练节目,练习书法,写家庭作业。大家做完作业,有不会的我就辅导,都不会就几个学习好的一起研究。这里有班长王洁,数学课代表林兰,基本上都是从湖南迁过来的,大家都认识,也基本上都是原来一个班级的。
我们写完作业,看时间我挑选出个头差不多高、爱好舞蹈的同学,组织排练,有《北京金山上》,迎接党十一大的节目,还排练了一些民族舞蹈。有些动作我自己也反复琢磨,排扇子、三角、菱形、圆形等队形,排高低波浪起伏,中间高四周围绕,排一直行蹲起、旋转转圈,对开对移动等造型,大家都很配合。那时的我积极又努力,喜欢这些能带来愉悦心情的活动!大家也相处得其乐融融!
有时还没排练完,就有同学进来通知,买菜开始了,大家一窝蜂地跑出去,排队买菜。这是家里大人交代必须完成的任务。大人们都在工作,孩子成了买菜的主力。刚开始排队还有秩序,一会儿就乱套了,这个要这个,那个要那个,有时还要限量,主要是菜少人多。有些瘦小的挤不上,林兰发挥人高力气大的优势,能买到一箱西红柿、辣椒、黄瓜等,再和同学分配。好在我母亲在商店,我不用去挤队买菜,我可以继续构思自己要排练的节目。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太阳的余光宛如孔雀美丽的凤尾,在地面上展现出最后的绚丽光彩。逐渐升起的月光给天空染上了一幅水墨画,大自然此时似乎忘却了自己在地下的翻江倒海,安静地将月光的清辉洒向人间。
几家各自品尝着别人家的饭菜,相互客气地称赞,打听着做饭的方法。饭后,便逐渐进入了每晚的聊天话题。
大家谈论的主要话题是地震的情况。小姨夫消息灵通些,他那爽朗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地震前几天,打鱼的朋友突然发现,鱼儿极其容易捕捉。有些钓友传说,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 几家男人纷纷议论起来:“我们在湖南普及地震防范知识时就告诫过,如果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就是地震的前兆,可惜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大家分析,动物可比人更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预兆。”
隔壁那个小个子、眼睛闪着精光的宋叔叔,摸着下巴说道:“在唐山地震前一天,当地有人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其实这就是老鼠们感知到地下动静的反应!” 小孩子们一听,哈哈大笑,问道:“宋叔叔,是不是像糖葫芦呀?” 宋叔叔诧异道:“这可不是糖葫芦,它们能跑能跳的,是一群小祸害!它们能察觉到危险降临而拼命逃命!”
三姨夫那张微黑的面孔带着严肃:“天津市人口密集,房屋老旧,工业化集中,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次地震波及天津,我们卫生部门忙得不可开交!正在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避免灾后疫情。我们医院也做出了安排,向重灾区派遣医疗救护队、设置医疗救护点,全力抢救伤员。”
父亲浓眉皱起,双眼中间形成 “川” 字:“我去采购物资,到市里看到,地震导致建筑物大面积倒塌,铁路多处路基下沉,钢轨弯曲;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工程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各部门组织各方力量在公园、体育场等安全地带搭建简易棚舍,为灾民解决临时住所。”
听完这些,大家都深感情况的严重,同时也为有国家和政府的多方帮助而感到高兴,相信这些问题迟早都会解决。
忙碌、惊喜又害怕的一天过去了,人们在夜色中沉睡。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人们又被突发的摇晃惊醒,人们被来回的摆动吓得惊叫起来。大人紧紧搂抱着孩子,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也在摇摆中,椅子散开,掉落地下。好在椅子不高,下面还有褥子垫着,只是被墩了一下,就惊醒了。
父亲高声喊道:“大家起来靠板房墙边,不要乱动,也不要出去了。” 人们一琢磨,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往外跑的话,门不好开,而且门小,人多容易挤踩,板房相对来说还算安全。大家安慰着孩子,安静地靠在墙体上。
半个多小时后,余震停息,人们陆续起来收拾桌椅拼成的床。看看还能睡两个小时,赶紧哄劝孩子睡觉,有人低声叹息:“这什么时候能结束,回家呀!” 是啊,回家!这里没有做饭的地方,太不方便了。一天两天还能对付,时间长了可怎么办!
父亲工作忙,时间紧,任务重,回家还要负责三家十四口人的一日三餐。还要用简单的铁炉子做饭,这可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小姨常常会在一旁指导我学习,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她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这道题呀,你看,要这样去思考……” 小姨温柔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让我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皱着眉头,认真地听着小姨的讲解,心中的困惑也一点点消散。小姨看着我,眼神中满是鼓励和期待,“你很聪明,只要多思考,一定能把这些难题都攻克。”
在小姨的帮助下,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进。
那时的我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对学习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小姨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对我说:“孩子,虽然现在条件艰苦,但学习是很重要的。你看,等以后一切都好了,有了知识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呀。而且,你可以把学习当成一种挑战,每解开一道难题,就像打了一场胜仗。”
我听了小姨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小姨又说:“你不是喜欢跳舞吗?其实学习和跳舞一样,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收获。你可以把学习当成你的另一个爱好,这样就不会觉得枯燥了。” 在小姨的劝说下,我开始尝试着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渐渐地,我发现学习也并不是那么无趣。刚开始表哥表姐还帮忙我,后来就腻歪了。
地震过后,生活的艰难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人们的肩头。学校的院子里,我们虽然有旱厕、有电,但也只是最基本的保障。
而那些在马路边用篱笆条和油纸搭建的房子,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随时都会被狂风卷走。那薄薄的油纸根本无法抵挡风雨的侵袭,一旦下起雨来,里面就会滴滴答答地漏个不停。
住在里面的人,只能找来各种容器接着雨水,小心翼翼地躲避着那些漏雨的地方。而用木板条和芦苇搭建的房子,虽然能稍微阻挡一下风雨,可却十分简陋。木板条之间的缝隙大得能伸进手指,芦苇也并不密实,风还是会从各个角落钻进来。到了冬天,寒风就像无孔不入的魔鬼,让人冻得直打哆嗦。
更有甚者,用铁皮搭建的房子,夏天闷热无比,太阳一晒,里面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冬天又寒冷刺骨,那冰冷的铁皮仿佛能把人的体温瞬间吸走。而那些简易的搭建房子里没有水,人们只能去远处挑水回来用。
每天,人们都要早早地起床,拿着水桶,走在崎岖的小路上,去寻找水源。一趟又一趟,累得腰酸背痛,可却不得不坚持,因为水是生活的必需品。有些人为了能有点光亮,自己拉电线,可这又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那些简陋的电线随意地拉在房子之间,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火灾。但即便如此,大家依然顽强地生活着,没有抱怨,只有默默的坚持和努力。他们知道,生活虽然艰难,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卫生、安全、食品物资等刚好是三姨夫小姨夫父亲负责的,他们经常加班,要解决这些问题工作上可见比以前忙碌。
小姨夫和三姨夫经常中午不回来,只有我一人在帮父亲忙碌,洗菜、烧火、加煤。把做好的饭菜放在大竹篮里,蒙上白布,还有一些碗筷用布袋装好,拎到教室,有时是孟华表哥过来帮忙取。等几家的人都吃完,再拎回来在房头的水管处洗刷。
父亲一下班就回来做饭。光主食烙饼就得烙一大洗面盆,做稀饭要用大蒸锅。做菜就考虑炖菜,方便够吃,再就是拌一大盆凉菜,像粉条黄瓜丝豆皮拌在一起,或者西红柿拌白糖之类的。一顿两顿没问题,可整整三个月,天气炎热,炉子烤人,主要是采购食材和不知道做什么吃,很是让人发愁。父亲从不敷衍,但也为怎样让大家吃得好而发愁。三姨和小姨对父亲没有任何挑剔,三姨总是夸赞父亲能干、真诚。
自家有这个条件,就应该付出一些。都是亲戚,大人们都要上班,只有孩子们在家,大的照顾小的,住在教室里没有任何娱乐。每天晚上月上中天,教室里点上蚊香,大家躺在床上,实在无聊。教室里三十多人,每家都有些小争吵。尤其是小孩子,条件不好就爱哭。天一黑就得点蚊香,人多进出门频繁,苍蝇蚊子都往屋子里钻。
有些孩子调皮,大人就拿小姨夫吓唬孩子,说不听话就让带枪的叔叔抓走管教。有些人家冒险跑回去取蚊帐,整个教室各家没有秘密。有些家里闹矛盾,大家全都知道,所以有矛盾都得忍着,怕被人看笑话。小姨夫有时兴致高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子缠着他讲故事,他就讲些破案的故事。其他小孩子听到小姨夫的大嗓门,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就这样度过漫长的黑夜。
三个月后,余震减少,大家慢慢看情况稳定了,就开始回去了。学校也开学了,我们又搬了一次家,从原来借住的大平房搬到父亲分的两间平房。
11 月 15 号,又发生了一场地震,大家都有些习以为常了,跑出来后,到晚上都回去了,但都做好了准备,夜里不脱衣服,把一些常用的东西打好包裹放在身边,一旦有震感就立即拿东西往外跑。不长时间又开始有余震了,这样反反复复一段时间,终于安静下来不再发作。
我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看书。新的房子和原来一样大,好在前面地震时搭建的简易房给我们使用。父亲把寄放在别人那里的箱子取回来,余下的地方我用最小的包装箱作为学习的书桌,我也算有了自己的小空间!我和弟弟提议让父亲把不常用的装东西的包装箱堆列起来,腾出空间让我们在这里学习玩耍。
大约一年的时间,我在这里组建了学习小组。我在班级里依然是学习委员,辅导大家学习,还组建了舞蹈小组,排练节目,练习书法,写家庭作业。大家做完作业,有不会的我就辅导,都不会就几个学习好的一起研究。这里有班长王洁,数学课代表林兰,基本上都是从湖南迁过来的,大家都认识,也基本上都是原来一个班级的。
我们写完作业,看时间我挑选出个头差不多高、爱好舞蹈的同学,组织排练,有《北京金山上》,迎接党十一大的节目,还排练了一些民族舞蹈。有些动作我自己也反复琢磨,排扇子、三角、菱形、圆形等队形,排高低波浪起伏,中间高四周围绕,排一直行蹲起、旋转转圈,对开对移动等造型,大家都很配合。那时的我积极又努力,喜欢这些能带来愉悦心情的活动!大家也相处得其乐融融!
有时还没排练完,就有同学进来通知,买菜开始了,大家一窝蜂地跑出去,排队买菜。这是家里大人交代必须完成的任务。大人们都在工作,孩子成了买菜的主力。刚开始排队还有秩序,一会儿就乱套了,这个要这个,那个要那个,有时还要限量,主要是菜少人多。有些瘦小的挤不上,林兰发挥人高力气大的优势,能买到一箱西红柿、辣椒、黄瓜等,再和同学分配。好在我母亲在商店,我不用去挤队买菜,我可以继续构思自己要排练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