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094章 晒谷折腾,漏雨捡瓦(三更)
“那边肯定在下大雨,快,赶紧把麻袋拿过来,得把稻谷全部装起来。”梅氏急忙喊道。
顾乔见状,连忙从屋檐下抓了麻袋,然后带上撮箕赶到院子中央。
梅氏正在用晒谷耙将谷子推到中央,顾乔力气小,就将麻袋平放到地上,迅速将谷子往袋子里面扒。
“把袋子拿起来。”顾婆子已经关好了仓门过来,立即用撮箕撮米。
顾乔将袋子拎起,露出大口,方便顾婆子将稻谷放到里面去。
“这天气说变就变,唉,真是愁人。”梅氏叹了口气,将晒谷耙放到一边,然后走过来帮忙撮谷子,又换顾乔拿着扫帚去把晒谷耙没有推干净的谷子扫做一堆。
黑云逐渐地从西天那边堆了过来,看得人心里焦急,三人只得竭尽全力加快速度。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顾乔她们将稻谷全部都装到麻袋里去后,却发现那黑云从头顶渐渐往东移了过去,而且越变越薄,最后就散了。
先前隐匿无踪的太阳又露了脸,然后将强光洒向大地。
顾乔忍不住问顾婆子:“奶奶,出太阳了,我们现在怎么办?”
顾婆子叹了口气,无奈回道:“重新把稻谷倒出来,翻晒吧。”
秋老虎过后,天气就会变得多变,不利于晒谷。
譬如今日这样,忙活半天又得把粮食倒出来,白白折腾人,所以这才是顾婆子前几日坚持抢收的原因。
顾乔只能认命地将和梅氏一起将稻谷推开。
可谁也没有料到,半个时辰后太阳再一次和她们玩起了捉迷藏,顾婆子一家只得又开始收谷。
这一次老天爷认真了,在谷子刚装进袋子里的时候就砸下了豆大的雨滴。
“快,巧儿,把晒席卷起来。”顾婆子连忙喊道,然后与梅氏一道奋力地将麻袋往粮仓上搬。
麻袋的口已经捆紧,梅氏揪住捆紧的口,顾婆子则揪住尾端的两只角,两人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麻袋弄到了粮仓让人站立的木板上。
抬好一袋,两人又去抬下一袋。
顾乔这边则飞快地卷晒席。
只是这雨说下就下,晒席还没完全卷好、麻袋还没全部搬上粮仓,大雨就哗啦啦地下了起来。
顾乔冒雨将晒席卷好,迅速横抱起晒席,将它收到了厢房屋檐下放着,然后见梅氏和顾婆子还在搬粮,又立即跑过去搭把手。
虽然她力气小,但能帮多少算多少。
三人齐心协力,这才把麻袋都先搬到了粮仓木板上。
今日不仅下雨,还是风雨交加,雨水被风携带着到处乱扑,顾乔又赶紧跑到厢房里去将洗干净的油布拿了来,顾婆子见状,立即与她一道将油布打开罩到了麻袋上。
等确定把稻谷都捂好了,三人才迅速穿过雨雾跑到了对面的厢房屋檐下,又去灶房里取了盆和桶,赶紧拿到卧房里接雨去了。
等弄完这一切,三人已是气喘吁吁。
顾婆子望着在天花板上积聚、然后滴答、滴答不断落下的雨水,不禁叹了口气:“看来还是得尽快找个泥瓦匠,把这瓦重新捡一捡,不然这屋子越漏越厉害,以后都没法住人了。”
最重要的是,今年春天的时候顾巧儿才因为淋雨发了烧,若这屋子再漏,让人生病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之前是没钱,只能咬牙硬撑,如今这笔花销却是怎么也逃不掉了。
“以前我倒知道王家村有个泥瓦匠,可如今这……回头我去镇上瞧一瞧。”顾婆子又道,言语间不免担忧。
打了那么些年仗,谁知道泥瓦匠在不在人世?就算在,那瓦窑又是否重新整顿复工了?
“要不回头让舅舅进城的时候打听一二?”顾乔建议。
“也行。”顾婆子点头。
梅氏插不上嘴,见两人不说话了,这会儿才指着对面的粮仓讲道:“没想到这油布如今又派上了用场,不然还得开仓倒粮,回头又搬出来,不知道又得费多少力气。”
“那可不是,这东西,倒有许多妙用。”顾婆子说着看向顾乔。
顾乔挠了挠头,脸有些红,“娘、奶奶,你们就安慰我吧,这油布总的来说还是买亏了。不过我不会再纠结这得失了,以后做决定的时候记得考虑周全便是。”
顾婆子和梅氏见她想得通透,遂相视一笑,不再劝她。
而这一场雨,一直下到天黑都没有停。
待到第二日便是一个大晴天,顾乔抓紧晒谷。
后来几日天气反复,晒谷反复折腾,有两日连着下雨,麻袋中间的那部分稻谷温度都升高了不少,又潮又温,就怕发霉。
好在第三日太阳终于露脸,顾乔又赶紧将谷子倒出来翻晒。
如此断断续续晒了十天谷,总算是艰难地将稻谷全都装进了粮仓里。
而梅涣青也打听到了泥瓦匠,为了省钱,他干脆和顾婆子商量,只买了瓦片,然后托罗庆用牛车拉回来,他自己搬了楼梯爬上屋顶,帮顾家捡起瓦。
等到快天黑的时候他才从屋顶下来,因为要赶着回家,连晚饭都不曾吃。
顾婆子和梅氏心里过意不去,于是便商量着去田里再捉一些鱼来,等到明日梅涣青捡完瓦片后,煮鱼来招待他,也算是略作答谢了。
“娘,我看要不这样,正好这几日得闲,不如我们把豆腐做出来?鲤鱼炖豆腐,既好看又好吃。”
“我看行!”顾婆子当即表示赞同,并提议道,“做了豆腐,还可以让巧儿她舅舅拿一些回去。要不我看这样,我俩在家里做豆腐,让巧儿去把她三外祖母、舅母、表兄弟和外叔祖他们一块儿叫过来,咱们提前过个重阳节?”
“这……巧儿她三外祖母不一定能来。”梅氏犹豫。
顾婆子却比她看得透彻,“咱们邀请是咱们的礼数,她来不来是她需要考虑的事情,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成,那我今晚先把豆子给泡上。”
两人说定,梅氏泡了豆子,顾婆子去洗了磨盘,又准备了一番,一家人这才上床睡觉。
顾乔见状,连忙从屋檐下抓了麻袋,然后带上撮箕赶到院子中央。
梅氏正在用晒谷耙将谷子推到中央,顾乔力气小,就将麻袋平放到地上,迅速将谷子往袋子里面扒。
“把袋子拿起来。”顾婆子已经关好了仓门过来,立即用撮箕撮米。
顾乔将袋子拎起,露出大口,方便顾婆子将稻谷放到里面去。
“这天气说变就变,唉,真是愁人。”梅氏叹了口气,将晒谷耙放到一边,然后走过来帮忙撮谷子,又换顾乔拿着扫帚去把晒谷耙没有推干净的谷子扫做一堆。
黑云逐渐地从西天那边堆了过来,看得人心里焦急,三人只得竭尽全力加快速度。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顾乔她们将稻谷全部都装到麻袋里去后,却发现那黑云从头顶渐渐往东移了过去,而且越变越薄,最后就散了。
先前隐匿无踪的太阳又露了脸,然后将强光洒向大地。
顾乔忍不住问顾婆子:“奶奶,出太阳了,我们现在怎么办?”
顾婆子叹了口气,无奈回道:“重新把稻谷倒出来,翻晒吧。”
秋老虎过后,天气就会变得多变,不利于晒谷。
譬如今日这样,忙活半天又得把粮食倒出来,白白折腾人,所以这才是顾婆子前几日坚持抢收的原因。
顾乔只能认命地将和梅氏一起将稻谷推开。
可谁也没有料到,半个时辰后太阳再一次和她们玩起了捉迷藏,顾婆子一家只得又开始收谷。
这一次老天爷认真了,在谷子刚装进袋子里的时候就砸下了豆大的雨滴。
“快,巧儿,把晒席卷起来。”顾婆子连忙喊道,然后与梅氏一道奋力地将麻袋往粮仓上搬。
麻袋的口已经捆紧,梅氏揪住捆紧的口,顾婆子则揪住尾端的两只角,两人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麻袋弄到了粮仓让人站立的木板上。
抬好一袋,两人又去抬下一袋。
顾乔这边则飞快地卷晒席。
只是这雨说下就下,晒席还没完全卷好、麻袋还没全部搬上粮仓,大雨就哗啦啦地下了起来。
顾乔冒雨将晒席卷好,迅速横抱起晒席,将它收到了厢房屋檐下放着,然后见梅氏和顾婆子还在搬粮,又立即跑过去搭把手。
虽然她力气小,但能帮多少算多少。
三人齐心协力,这才把麻袋都先搬到了粮仓木板上。
今日不仅下雨,还是风雨交加,雨水被风携带着到处乱扑,顾乔又赶紧跑到厢房里去将洗干净的油布拿了来,顾婆子见状,立即与她一道将油布打开罩到了麻袋上。
等确定把稻谷都捂好了,三人才迅速穿过雨雾跑到了对面的厢房屋檐下,又去灶房里取了盆和桶,赶紧拿到卧房里接雨去了。
等弄完这一切,三人已是气喘吁吁。
顾婆子望着在天花板上积聚、然后滴答、滴答不断落下的雨水,不禁叹了口气:“看来还是得尽快找个泥瓦匠,把这瓦重新捡一捡,不然这屋子越漏越厉害,以后都没法住人了。”
最重要的是,今年春天的时候顾巧儿才因为淋雨发了烧,若这屋子再漏,让人生病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之前是没钱,只能咬牙硬撑,如今这笔花销却是怎么也逃不掉了。
“以前我倒知道王家村有个泥瓦匠,可如今这……回头我去镇上瞧一瞧。”顾婆子又道,言语间不免担忧。
打了那么些年仗,谁知道泥瓦匠在不在人世?就算在,那瓦窑又是否重新整顿复工了?
“要不回头让舅舅进城的时候打听一二?”顾乔建议。
“也行。”顾婆子点头。
梅氏插不上嘴,见两人不说话了,这会儿才指着对面的粮仓讲道:“没想到这油布如今又派上了用场,不然还得开仓倒粮,回头又搬出来,不知道又得费多少力气。”
“那可不是,这东西,倒有许多妙用。”顾婆子说着看向顾乔。
顾乔挠了挠头,脸有些红,“娘、奶奶,你们就安慰我吧,这油布总的来说还是买亏了。不过我不会再纠结这得失了,以后做决定的时候记得考虑周全便是。”
顾婆子和梅氏见她想得通透,遂相视一笑,不再劝她。
而这一场雨,一直下到天黑都没有停。
待到第二日便是一个大晴天,顾乔抓紧晒谷。
后来几日天气反复,晒谷反复折腾,有两日连着下雨,麻袋中间的那部分稻谷温度都升高了不少,又潮又温,就怕发霉。
好在第三日太阳终于露脸,顾乔又赶紧将谷子倒出来翻晒。
如此断断续续晒了十天谷,总算是艰难地将稻谷全都装进了粮仓里。
而梅涣青也打听到了泥瓦匠,为了省钱,他干脆和顾婆子商量,只买了瓦片,然后托罗庆用牛车拉回来,他自己搬了楼梯爬上屋顶,帮顾家捡起瓦。
等到快天黑的时候他才从屋顶下来,因为要赶着回家,连晚饭都不曾吃。
顾婆子和梅氏心里过意不去,于是便商量着去田里再捉一些鱼来,等到明日梅涣青捡完瓦片后,煮鱼来招待他,也算是略作答谢了。
“娘,我看要不这样,正好这几日得闲,不如我们把豆腐做出来?鲤鱼炖豆腐,既好看又好吃。”
“我看行!”顾婆子当即表示赞同,并提议道,“做了豆腐,还可以让巧儿她舅舅拿一些回去。要不我看这样,我俩在家里做豆腐,让巧儿去把她三外祖母、舅母、表兄弟和外叔祖他们一块儿叫过来,咱们提前过个重阳节?”
“这……巧儿她三外祖母不一定能来。”梅氏犹豫。
顾婆子却比她看得透彻,“咱们邀请是咱们的礼数,她来不来是她需要考虑的事情,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成,那我今晚先把豆子给泡上。”
两人说定,梅氏泡了豆子,顾婆子去洗了磨盘,又准备了一番,一家人这才上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