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118章 通敌案(上)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118章 通敌案(上)

    腊月二十五。

    还有几日便是年关,京畿之地的喜庆气氛愈发浓郁,街道上行人攘攘,尤其是各大茶楼酒肆,更是人满为患,往日里无所事事的说书先生们俨然成为京师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唾沫横飞的侃侃而谈。

    随着山西大同代王的请罪折子被呈递进京,发生于宣府镇的\"通敌案\"也逐渐真相大白,闻者皆是瞠目结舌,不敢置信。

    前些时日,京师勋贵蛊惑士卒兵临奉天门外讨饷已然足够\"骇人听闻\",但就在几百里外的宣府镇,当地官员及晋商沆瀣一气,暗中向辽镇建奴走私。

    当朝廷察觉到端倪的时候,这些手眼通天的晋商们居然还试图通过商户闭市,及边军哗变的方式,与朝廷对抗。

    不过在天子的\"当机立断\"之下,这场或许会危及宣府镇乃至中枢的阴谋被直接戳破,城中晋商被一网打尽。

    奉命出京的将士们还在张家口堡擒获了大名鼎鼎的\"李永芳\",神枢营将士们将这个数典忘祖的汉奸当场格杀。

    除此之外,坐镇大同府两百余年的代王朱鼐钧及宣大总督崔景荣同时上书请罪,声称负有\"失察之责\"。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向\"护短\"的大明天子竟是当机立断的同意了代王朱鼐钧的请求,将其废为\"庶人\",并罚没若干田产商铺;对于\"外臣\"崔景荣则是好言宽慰,将其留任。

    事情闹大之后,北京城中的说书先生们好似嗅到腥味的猫,瞬间兴奋起来,大肆分析着这桩\"通敌案\"的前因后果,着实引来不少人的追捧。

    但令京师所有百姓乃至朝中绝大部分官员都没有料到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辽镇也适时送上一份\"军报\"。

    坐镇沈阳的辽东经略亲自上书,声称前些时日于沈阳城外陈兵的\"建奴大军\"突然强攻沈阳,后因战事不顺,无奈鸣金收兵,狼狈退回浑河以东。

    辽东军民百姓士气大振。

    这则由辽东经略亲笔手书的军报,无疑进一步坐实了宣府镇当地官员与富绅豪商沆瀣一气,通敌卖国的罪行。

    而现如今,京师百姓最为津津乐道之事,便是这\"通敌案\"的善后事宜。

    ...

    ...

    乾清宫暖阁,为了照顾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善解人意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特意命人于角落处摆放了几个火盆,此时正发着噼里啪啦的燃烧声。

    纵然如此,身着绯袍的朝臣们也没有半点燥热之感,反倒是屏气凝神,额头处不时有冷汗渗出。

    不远处的案牍后,面沉似水的大明天子朱由校默默批阅着手中奏本,其额头的每一次皱起,都会令暖阁的气氛冷凝许多。

    \"锦衣卫及大理寺已然将事情查的都差不多了?\"良久,朱由校终是将目光自手中的奏本收回,转而朝着眼前等待多时的朝臣们问道。

    \"回禀陛下,\"闻言,暖阁内便有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文官于座位上起身,目光炯炯的拱手道:\"几名不法晋商已然招供,被人赃并获的张家口堡的兵备道对其罪行也是供认不讳..\"

    他叫左光斗,乃是东林出身,相比较挥斥方遒的次辅刘一璟以及阁臣韩爌,他这位大理寺丞平日里的存在感颇低,今日因奉圣谕审理\"通敌案\"方才有资格于暖阁内听政。

    停顿少许,见案牍后的天子并没有太大反应,大理寺丞左光斗方才不假思索的回禀道:\"据那些晋商招供,其通敌卖国的行为可以追溯至万历年间,历任宣府镇巡抚均是难辞其咎..\"

    \"好胆,\"听闻张家口堡晋商的走私行为竟然能够追溯至十余年前,乃至于更早,朱由校顿时拍案而起,略有些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愤怒。

    虽说他心中对此等结果早有预料,但当结果水落石出的时候,依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陛下息怒,\"见朱由校发怒,朝中绯袍官员们顿时跪倒一片,诚惶诚恐的请罪道,其中尤以东阁大学士韩爌眼中的惊恐最甚。

    在宣府镇\"通敌案\"事发之前,便有自称来自张家口堡的商人公然拜会了他的长子,并出手阔绰的送上了孝敬。

    而他也在权衡利弊之后,劝谏天子应当以辽镇局势为主,不宜在蒙古部落蠢蠢欲动之下,再行整饬宣府镇。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幼养于深宫的天子好似未卜先知一般,提前自京师派遣了数千铁骑,将张家口堡的晋商及不法官员们人赃并获。

    以锦衣卫番子的手段,怕是已然摸清了张家口堡晋商此前曾向自己\"行贿\"的情况。

    一念至此,东阁大学士韩爌便是面如死灰,只觉上首天子愈发高深莫测,随时有可能向他发难。

    \"涉事官员,该如何惩处,尔等可有章程?\"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愤怒,年轻天子清冷的声音重新于暖阁内响起,其犀利的眼神在每一位官员的身上掠过。

    与此同时,朱由校修长的手指还不忘轻轻敲击着身旁桌案上摆放的一封奏本,似是意有所指。

    跪在前排的阁臣们知晓,这奏本便是大同代王自请辞去\"亲王\"爵位的奏本,而天子眼下的这个小动作究竟有何深意,自是不言而喻。

    趁着这个功夫,对朱由校忠心耿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也自随侍宦官的手中接过一杯香茗,小心翼翼的将其放置于朱由校面前,口中低喃道:\"陛下息怒,气大伤身呐..\"

    也正是这个低头的动作,令司礼监掌印无意间发现了天子眼眸深处转瞬即逝的狡黠。

    回望数月以来的种种,无论是东林党关于辽东经略熊廷弼的咄咄逼人;还是京师勋贵铤而走险,乱军士卒于奉天门外讨饷;亦或者张家口堡晋商通敌卖国,自家这位幼龄即位的天子就好似未卜先知一般,每一件事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嘶。

    想到这里,老太监王安便是不由自主倒吸了一口凉气,却不曾想正好对上了朱由校那双波澜不惊的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