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203章 惊变(上)
四月十八,节在谷雨。
自从清明过后,京畿之地的雨水便是渐渐多了起来,也浇灭了笼罩在北京头的阴霾乌云。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于辽镇战事的诸多细节也被逐一揭露,其中辽东总兵贺世贤,尤世功等人俨然成为了大明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其生平事迹也通过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广为传唱。
尤其是率兵深入敌后,血洗建奴牛毛寨的广宁游击毛文龙更是人尽皆知,就连国子监那群儒生们也被毛文龙的英勇所震撼,为其填文赋诗。
除了大明的军民百姓因为辽东大捷的缘故心神激荡之外,就连于草原上虎视眈眈的蒙古鞑子们也大为震动。
据小道消息声称,除却与女真鞑子\"休戚与共\"的科尔沁部以及蒙古大汗亲自率领的察哈尔部之外,余下的蒙古部落均是通过各种方式,向朝廷释放了善意,其中曾归附女真鞑子的\"喀喇沁部\"更是计划派遣使臣,商讨重新恢复\"互市\"一事。
为此,本就因\"辽东大捷\"而欢欣鼓舞的北京城,再度\"躁动\"起来。
...
...
不过巳时,突然有一名瞧上去是富家翁打扮的中年人,在周遭下人的簇拥下,踩着尚有些水渍的青石砖板,出现于巍峨的朝阳门外。
早在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便成为了贯通北京与南方各省的交通命脉,而作为距离通州码头最近的朝阳门,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无论是离京南下,进京朝觐的官员,或者往来于各地的行商走卒们都要在此驻足。
但与城门外行色匆匆的行商走卒所不同,这名瞧上去约莫五十余岁的富商并没有即刻离去,反倒是气定神闲的盯着不远处官道的尽头,好似在等待着什么人。
见状,于官道两侧默默排队等候进城的外地百姓们不免议论纷纷,眉眼间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毕竟,在辽镇战事吃紧之后,紫禁城中的天子便是专门下达过旨意,要求整饬城门秩序,寻常人可不敢在城门附近逗留。
偶尔有些不信邪的,皆是被守城士卒押送至五城兵马司,于牢狱中狠狠吃了几天苦头之后,方才被放了出来。
看样子,这瞧上去其貌不扬的富绅及其身旁的下人们也要倒霉了。
果不其然,眼见得这富家翁及其身旁下人们始终立于城门附近,导致官道两侧的队伍秩序略有些混乱的时候,便有守城士卒握紧手中兵刃,一脸凶神恶煞的走了过来。
但令诸多百姓始料未及的是,还未等这些守城士卒近前,这富绅身旁的下人们便是主动上前一步,并从怀中掏出了一枚令牌。
只一眼,这些守城士卒脸上的狞笑便是为之一僵,转而换上了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规规矩矩的行礼之后便是主动告退。
而这戏剧性的一幕,不由得令官道两侧的百姓们愈发狐疑,窸窸窣窣的私语声不绝于耳。
看样子,这位老者的来头不小呐。
...
...
\"时辰估摸着差不多了吧?\"不知过了多久,在诸多百姓敬畏的眼神中,一直在闭目养神的老者缓缓睁开了眼睛,声音略微有些沙哑的朝着身旁的下人们询问道。
\"回公公,估摸着至多再有几炷香的功夫也就到了..\"闻言,一名身材魁梧的汉子便是不假思索的回应道。
按理来说,以王安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纵然今日要进京面圣的官员乃是宣大总督崔景荣,也不至于亲自出迎。
但王公公本就尊崇这些为大明尽心尽力的读书人,再加上天子同样对宣大总督崔景荣颇为礼遇,这才领着他们提前于朝阳门外等候。
\"好..\"轻轻颔首过后,负责代替天子亲自出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便是默默的整理起身上略有些凌乱的衣衫。
虽说这宣大局势不似辽镇这般剑拔弩张,但因宣大乃是京师门户,并且肩负着抵御蒙古鞑子的重任,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
尤其是作为朱由校的心腹大伴,王安比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清楚如今辽镇看似平静的局势背后,究竟潜藏着何等的暗流涌动。
前些时日,在建州女真强攻沈阳的战事中,态度一向游离不定的蒙古科尔沁部正式派兵作战。
这无疑证明着,蒙古科尔沁部已是正式被建州女真捆在了同一架战车之上,再也不似之前那般若即若离。
当然,为了振奋人心,以免引起百姓恐慌,由通政司草拟的邸报,刻意隐去了蒙古科尔沁部随同建奴作战的事实。
不过这依旧不能影响,蒙古鞑子在辽镇战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公,人来了..\"正当王安眼神恍惚,为辽东局势微微有些失神的功夫,一道略有些急促的呼喝声便在其耳畔旁响起。
放眼望去,刚刚还空无一人的官道上猛然出现了一辆马车,周遭还有数十名人高马大的骑士。
\"来呀,随咱家接一接崔总督..\"一声呼喝过后,司礼监掌印太监便是亲自迎了上去,脸上满是笑容。
兴许是知晓来人乃是为迎接自己一行人而来,在马夫的长鞭之下,低调朴实的马车缓缓停下,从车厢中钻出了一名瞧上去约莫六十余岁的文官。
\"崔总督一路辛苦..\"无需身旁的侍卫们介绍身份,曾与崔景荣有过几面之缘的王安便是主动打起了招呼。
闻声,刚刚在下人搀扶下钻出车厢的宣大总督崔景荣也是一愣,旋即赶忙躬身还礼:\"竟然是王公公当面..\"声音颤抖的很是厉害。
饶是知晓自己仅此奉旨回京面圣述职,应当会礼遇\"礼遇\",但崔景荣也没有料到,于朝阳门外迎接自己的,居然是有\"内相\"之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自出迎,几乎就等于天子亲至呐。
这是何等的皇恩浩荡!
\"崔大人,陛下可是时常念叨您,对您思念的紧呐,\"虽然与眼前的崔景荣不过几面之缘,但王安却是知晓这位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在天子心目中享有重要的地位。
这位将一生心血都奉献给大明的宣大总督,可不是昔日\"眼高手低\"的东林官员可比呐。
闻声,宣大总督崔景荣愈发激动,作势便打算朝着紫禁城所在的方向行礼,却不曾想身后的官道上再度传来了战马疾驰的声音。
\"闲人闪避!\"
\"快让路!\"
回首望去,只见得一名风尘仆仆的骑士正不断催动着胯下战马,神情很是急切。
见状,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宣大总督崔景荣心中皆是咯噔一声,也没有了继续寒暄的兴致,赶忙在周遭百姓敬畏的眼神中,朝着门洞大开的北京城疾驰而去。
他们要在第一时间进宫面圣。
自从清明过后,京畿之地的雨水便是渐渐多了起来,也浇灭了笼罩在北京头的阴霾乌云。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于辽镇战事的诸多细节也被逐一揭露,其中辽东总兵贺世贤,尤世功等人俨然成为了大明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其生平事迹也通过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广为传唱。
尤其是率兵深入敌后,血洗建奴牛毛寨的广宁游击毛文龙更是人尽皆知,就连国子监那群儒生们也被毛文龙的英勇所震撼,为其填文赋诗。
除了大明的军民百姓因为辽东大捷的缘故心神激荡之外,就连于草原上虎视眈眈的蒙古鞑子们也大为震动。
据小道消息声称,除却与女真鞑子\"休戚与共\"的科尔沁部以及蒙古大汗亲自率领的察哈尔部之外,余下的蒙古部落均是通过各种方式,向朝廷释放了善意,其中曾归附女真鞑子的\"喀喇沁部\"更是计划派遣使臣,商讨重新恢复\"互市\"一事。
为此,本就因\"辽东大捷\"而欢欣鼓舞的北京城,再度\"躁动\"起来。
...
...
不过巳时,突然有一名瞧上去是富家翁打扮的中年人,在周遭下人的簇拥下,踩着尚有些水渍的青石砖板,出现于巍峨的朝阳门外。
早在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便成为了贯通北京与南方各省的交通命脉,而作为距离通州码头最近的朝阳门,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无论是离京南下,进京朝觐的官员,或者往来于各地的行商走卒们都要在此驻足。
但与城门外行色匆匆的行商走卒所不同,这名瞧上去约莫五十余岁的富商并没有即刻离去,反倒是气定神闲的盯着不远处官道的尽头,好似在等待着什么人。
见状,于官道两侧默默排队等候进城的外地百姓们不免议论纷纷,眉眼间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毕竟,在辽镇战事吃紧之后,紫禁城中的天子便是专门下达过旨意,要求整饬城门秩序,寻常人可不敢在城门附近逗留。
偶尔有些不信邪的,皆是被守城士卒押送至五城兵马司,于牢狱中狠狠吃了几天苦头之后,方才被放了出来。
看样子,这瞧上去其貌不扬的富绅及其身旁的下人们也要倒霉了。
果不其然,眼见得这富家翁及其身旁下人们始终立于城门附近,导致官道两侧的队伍秩序略有些混乱的时候,便有守城士卒握紧手中兵刃,一脸凶神恶煞的走了过来。
但令诸多百姓始料未及的是,还未等这些守城士卒近前,这富绅身旁的下人们便是主动上前一步,并从怀中掏出了一枚令牌。
只一眼,这些守城士卒脸上的狞笑便是为之一僵,转而换上了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规规矩矩的行礼之后便是主动告退。
而这戏剧性的一幕,不由得令官道两侧的百姓们愈发狐疑,窸窸窣窣的私语声不绝于耳。
看样子,这位老者的来头不小呐。
...
...
\"时辰估摸着差不多了吧?\"不知过了多久,在诸多百姓敬畏的眼神中,一直在闭目养神的老者缓缓睁开了眼睛,声音略微有些沙哑的朝着身旁的下人们询问道。
\"回公公,估摸着至多再有几炷香的功夫也就到了..\"闻言,一名身材魁梧的汉子便是不假思索的回应道。
按理来说,以王安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纵然今日要进京面圣的官员乃是宣大总督崔景荣,也不至于亲自出迎。
但王公公本就尊崇这些为大明尽心尽力的读书人,再加上天子同样对宣大总督崔景荣颇为礼遇,这才领着他们提前于朝阳门外等候。
\"好..\"轻轻颔首过后,负责代替天子亲自出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便是默默的整理起身上略有些凌乱的衣衫。
虽说这宣大局势不似辽镇这般剑拔弩张,但因宣大乃是京师门户,并且肩负着抵御蒙古鞑子的重任,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
尤其是作为朱由校的心腹大伴,王安比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清楚如今辽镇看似平静的局势背后,究竟潜藏着何等的暗流涌动。
前些时日,在建州女真强攻沈阳的战事中,态度一向游离不定的蒙古科尔沁部正式派兵作战。
这无疑证明着,蒙古科尔沁部已是正式被建州女真捆在了同一架战车之上,再也不似之前那般若即若离。
当然,为了振奋人心,以免引起百姓恐慌,由通政司草拟的邸报,刻意隐去了蒙古科尔沁部随同建奴作战的事实。
不过这依旧不能影响,蒙古鞑子在辽镇战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公,人来了..\"正当王安眼神恍惚,为辽东局势微微有些失神的功夫,一道略有些急促的呼喝声便在其耳畔旁响起。
放眼望去,刚刚还空无一人的官道上猛然出现了一辆马车,周遭还有数十名人高马大的骑士。
\"来呀,随咱家接一接崔总督..\"一声呼喝过后,司礼监掌印太监便是亲自迎了上去,脸上满是笑容。
兴许是知晓来人乃是为迎接自己一行人而来,在马夫的长鞭之下,低调朴实的马车缓缓停下,从车厢中钻出了一名瞧上去约莫六十余岁的文官。
\"崔总督一路辛苦..\"无需身旁的侍卫们介绍身份,曾与崔景荣有过几面之缘的王安便是主动打起了招呼。
闻声,刚刚在下人搀扶下钻出车厢的宣大总督崔景荣也是一愣,旋即赶忙躬身还礼:\"竟然是王公公当面..\"声音颤抖的很是厉害。
饶是知晓自己仅此奉旨回京面圣述职,应当会礼遇\"礼遇\",但崔景荣也没有料到,于朝阳门外迎接自己的,居然是有\"内相\"之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自出迎,几乎就等于天子亲至呐。
这是何等的皇恩浩荡!
\"崔大人,陛下可是时常念叨您,对您思念的紧呐,\"虽然与眼前的崔景荣不过几面之缘,但王安却是知晓这位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在天子心目中享有重要的地位。
这位将一生心血都奉献给大明的宣大总督,可不是昔日\"眼高手低\"的东林官员可比呐。
闻声,宣大总督崔景荣愈发激动,作势便打算朝着紫禁城所在的方向行礼,却不曾想身后的官道上再度传来了战马疾驰的声音。
\"闲人闪避!\"
\"快让路!\"
回首望去,只见得一名风尘仆仆的骑士正不断催动着胯下战马,神情很是急切。
见状,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宣大总督崔景荣心中皆是咯噔一声,也没有了继续寒暄的兴致,赶忙在周遭百姓敬畏的眼神中,朝着门洞大开的北京城疾驰而去。
他们要在第一时间进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