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213章 视察军器局(上)
热门推荐:
黑暗召唤师:调教末世,为所欲为
老田家女娃不一般
分化成雌性,竟成死对头的掌心娇
左蜜右菲,我还是太全面了
地府笔记
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风吟武门
七零宠婚,娇气包勾得科研大佬日日沦陷
娘娘人间清醒,宫斗步步为赢
四月二十五。
匆匆用过早膳之后,大明天子朱由校便在诸多锦衣卫缇骑的簇拥下,踩着尚有些湿润的青石砖道,往京师大营所在的方向扬长而去。
相比较两个月前,自京师至西山约莫五十余里的官道两侧可谓是\"生机勃勃\",稻黄色的麦田及榆木葱葱的田林令人心神激荡,夹杂着些许清香气息的空气更是扑面而来。
见状,近些时日饱受朝中诡谲气氛困扰的朱由校也是心情大好,眉眼间的疲惫和阴霾顿时烟消云散。
在经历了大半个时辰的疾驰过后,被誉为\"神京右臂\"的西山山脉赫然映入众人眼帘,其山脚下被群山所环绕的峡谷便是众人此行的目的地。
闻听耳畔旁有战马疾驰的声音响起,正手握兵刃于山谷处来回梭巡的兵丁们先是一愣,旋即便是如临大敌的聚拢在一起,表情冷凝的盯着眼前的\"不速之客\",箭楼处弓弩手们皆是不自觉的拉紧了弓弦。
\"圣驾在此..\"
\"众人不得放肆..\"
也许是怕有不长眼的士卒冲撞了天子,身材魁梧的御马监提督太监魏忠贤抢先一步,拍马行至峡谷附近,朝着周遭如临大敌的将士们呼喝道。
虽说早在几个月前,魏忠贤便逐渐将精力用于\"整饬\"东厂,将四卫营的大事小情交由参将黄得功负责,但平日里也会陪同朱由校前往京营\"观武\",故而绝大多数京营士卒都认得这位宫中大裆。
此时见魏忠贤露面,峡谷处如临大敌的士卒们纷纷退至道路两侧,眼神狂热的望着由远及近的人群,心中很是激动。
因为身后峡谷便是搬迁之后的\"军器局\",故而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负责此地的戍卫并不是锦衣卫的番子们,也不是五城兵马司的差役,而是由京营士卒负责。
时隔将近两个月,天子再一次驾临\"军器局\",而他们也能就近一睹天子的\"真容\"。
在未来至少两个月的时间里,此事都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谈资\"。
\"京营戍卫,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随着身着甲胄的大明天子于峡谷入口处勒紧缰绳并翻身下马,整齐划一的呼喝声便于此间天地响起,瞬间便引得远处山林间鸟兽齐鸣。
\"朕安。\"
\"众将士平身!\"
闻言,大明天子朱由校也是难掩心中激动之情,于空中轻轻摆手,示意众人起身。
简单与为首的武将寒暄了几句片刻之后,气质愈发沉凝的大明天子朱由校便领着诸多锦衣卫缇骑,大步朝着峡谷而去。
而早已接到禀报的毕懋康,徐光启等人也是匆匆迎了出来,衣冠不整的同时脸上也涌现了一抹错愕。
虽说他们这些人\"位卑权轻\",但对于京师近些时日剑拔弩张的局势也是有所耳闻,却不曾想天子突然驾临军器局。
\"臣等叩见陛下..\"
尽管心中错愕不已,但毕懋康等人的动作却是丝毫不慢,还不待朱由校有所反应,便是跪倒在地,齐声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见状,朱由校赶忙摆手将其唤起,眼神愈发柔和。
放眼大明朝野,无论是\"气势高涨\"的东林党,亦或者\"节节败退\"的方党,都是深谙圣人之道,奉四书五经为经典,且常年于京师为官,并无太多于地方为官的经验,导致无论是财政,亦或者军事都不慎擅长。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对大明忠心耿耿,但却颇有些\"纸上谈兵\"的帝师孙承宗。
反观眼前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毕懋康及徐光启,因为常年于地方任职,且长于实务,方才是当下大明最为需要的\"干臣\"。
\"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还望诸位爱卿尽心竭力..\"漫步在溪水潺潺的峡谷中,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朱由校突然缓缓停住脚步,一脸意味深长的朝着眼前的毕懋康及徐光启叮嘱道。
闻声,这两位干臣先是一愣,旋即憔悴的脸庞上便涌现了一抹不可思议之色,原本平稳的呼吸也是随之急促起来。
在\"辽东大捷\"之后,由他们二人负责采买的\"红夷大炮\"终是被姗姗来迟,被运抵至京师,其中还有几门由锦衣卫亲自押送,发往辽东。
为此,坊间已是隐隐有些传闻,声称天子或许因为\"采买\"之功对他们二人论功行赏。
此时听闻天子这不加掩饰的\"暗示\",饶是二人平日里为人沉稳,一心沉醉\"实务\",对于官职并未那般热衷,心中也难掩激动。
\"朕听闻,徐卿家的学生也到了京师?\"望着峡谷深处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厢房以及略有些紧张但却精神奕奕的工匠们,大明天子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面色轻松的朝着徐光启询问道。
\"回陛下,确有此事,\"闻言,徐光启便是躬身应是,旋即朝着不远处的人群摆了摆手,召来了一位瞧上去四十上下的中年工匠。
这军器局虽是由京营士卒负责戍卫,但平日里也有内官及锦衣卫至此巡察,故而对于天子知晓自己门生抵京的消息,徐光启并不感到意外。
\"学生孙元化,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因为知晓君臣有别,这名一副工匠打扮的中年人并未像徐光启等人行至朱由校身前,而是刻意保持了一段距离,一脸激动的朝着面前的天子叩首行礼。
他虽然早在万历四十年便于家乡中举,但此后屡试不中,遂渐渐熄灭了科考之心,转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自幼便深感兴趣的火器之道,并拜徐光启为师,学习火器和数学。
前些时日,他于家乡收到徐光启的书信,邀他进京\"整饬\"军器局,遂毫不犹豫的打点细软,带着近些年整理的书籍,孑身一人赶赴京师。
可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前后不过一个月的功夫,作为大明之主的天子便是亲自驾临军器局,甚至还知晓了他的存在?
要知晓,即便是他昔日官至刑部给事中的祖父,只怕都不曾如此近距离的与天子奏对。
匆匆用过早膳之后,大明天子朱由校便在诸多锦衣卫缇骑的簇拥下,踩着尚有些湿润的青石砖道,往京师大营所在的方向扬长而去。
相比较两个月前,自京师至西山约莫五十余里的官道两侧可谓是\"生机勃勃\",稻黄色的麦田及榆木葱葱的田林令人心神激荡,夹杂着些许清香气息的空气更是扑面而来。
见状,近些时日饱受朝中诡谲气氛困扰的朱由校也是心情大好,眉眼间的疲惫和阴霾顿时烟消云散。
在经历了大半个时辰的疾驰过后,被誉为\"神京右臂\"的西山山脉赫然映入众人眼帘,其山脚下被群山所环绕的峡谷便是众人此行的目的地。
闻听耳畔旁有战马疾驰的声音响起,正手握兵刃于山谷处来回梭巡的兵丁们先是一愣,旋即便是如临大敌的聚拢在一起,表情冷凝的盯着眼前的\"不速之客\",箭楼处弓弩手们皆是不自觉的拉紧了弓弦。
\"圣驾在此..\"
\"众人不得放肆..\"
也许是怕有不长眼的士卒冲撞了天子,身材魁梧的御马监提督太监魏忠贤抢先一步,拍马行至峡谷附近,朝着周遭如临大敌的将士们呼喝道。
虽说早在几个月前,魏忠贤便逐渐将精力用于\"整饬\"东厂,将四卫营的大事小情交由参将黄得功负责,但平日里也会陪同朱由校前往京营\"观武\",故而绝大多数京营士卒都认得这位宫中大裆。
此时见魏忠贤露面,峡谷处如临大敌的士卒们纷纷退至道路两侧,眼神狂热的望着由远及近的人群,心中很是激动。
因为身后峡谷便是搬迁之后的\"军器局\",故而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负责此地的戍卫并不是锦衣卫的番子们,也不是五城兵马司的差役,而是由京营士卒负责。
时隔将近两个月,天子再一次驾临\"军器局\",而他们也能就近一睹天子的\"真容\"。
在未来至少两个月的时间里,此事都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谈资\"。
\"京营戍卫,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随着身着甲胄的大明天子于峡谷入口处勒紧缰绳并翻身下马,整齐划一的呼喝声便于此间天地响起,瞬间便引得远处山林间鸟兽齐鸣。
\"朕安。\"
\"众将士平身!\"
闻言,大明天子朱由校也是难掩心中激动之情,于空中轻轻摆手,示意众人起身。
简单与为首的武将寒暄了几句片刻之后,气质愈发沉凝的大明天子朱由校便领着诸多锦衣卫缇骑,大步朝着峡谷而去。
而早已接到禀报的毕懋康,徐光启等人也是匆匆迎了出来,衣冠不整的同时脸上也涌现了一抹错愕。
虽说他们这些人\"位卑权轻\",但对于京师近些时日剑拔弩张的局势也是有所耳闻,却不曾想天子突然驾临军器局。
\"臣等叩见陛下..\"
尽管心中错愕不已,但毕懋康等人的动作却是丝毫不慢,还不待朱由校有所反应,便是跪倒在地,齐声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见状,朱由校赶忙摆手将其唤起,眼神愈发柔和。
放眼大明朝野,无论是\"气势高涨\"的东林党,亦或者\"节节败退\"的方党,都是深谙圣人之道,奉四书五经为经典,且常年于京师为官,并无太多于地方为官的经验,导致无论是财政,亦或者军事都不慎擅长。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对大明忠心耿耿,但却颇有些\"纸上谈兵\"的帝师孙承宗。
反观眼前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毕懋康及徐光启,因为常年于地方任职,且长于实务,方才是当下大明最为需要的\"干臣\"。
\"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还望诸位爱卿尽心竭力..\"漫步在溪水潺潺的峡谷中,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朱由校突然缓缓停住脚步,一脸意味深长的朝着眼前的毕懋康及徐光启叮嘱道。
闻声,这两位干臣先是一愣,旋即憔悴的脸庞上便涌现了一抹不可思议之色,原本平稳的呼吸也是随之急促起来。
在\"辽东大捷\"之后,由他们二人负责采买的\"红夷大炮\"终是被姗姗来迟,被运抵至京师,其中还有几门由锦衣卫亲自押送,发往辽东。
为此,坊间已是隐隐有些传闻,声称天子或许因为\"采买\"之功对他们二人论功行赏。
此时听闻天子这不加掩饰的\"暗示\",饶是二人平日里为人沉稳,一心沉醉\"实务\",对于官职并未那般热衷,心中也难掩激动。
\"朕听闻,徐卿家的学生也到了京师?\"望着峡谷深处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厢房以及略有些紧张但却精神奕奕的工匠们,大明天子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面色轻松的朝着徐光启询问道。
\"回陛下,确有此事,\"闻言,徐光启便是躬身应是,旋即朝着不远处的人群摆了摆手,召来了一位瞧上去四十上下的中年工匠。
这军器局虽是由京营士卒负责戍卫,但平日里也有内官及锦衣卫至此巡察,故而对于天子知晓自己门生抵京的消息,徐光启并不感到意外。
\"学生孙元化,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因为知晓君臣有别,这名一副工匠打扮的中年人并未像徐光启等人行至朱由校身前,而是刻意保持了一段距离,一脸激动的朝着面前的天子叩首行礼。
他虽然早在万历四十年便于家乡中举,但此后屡试不中,遂渐渐熄灭了科考之心,转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自幼便深感兴趣的火器之道,并拜徐光启为师,学习火器和数学。
前些时日,他于家乡收到徐光启的书信,邀他进京\"整饬\"军器局,遂毫不犹豫的打点细软,带着近些年整理的书籍,孑身一人赶赴京师。
可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前后不过一个月的功夫,作为大明之主的天子便是亲自驾临军器局,甚至还知晓了他的存在?
要知晓,即便是他昔日官至刑部给事中的祖父,只怕都不曾如此近距离的与天子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