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347章 凛冬至
热门推荐:
斗罗:我才是真大师
小族长的奋斗
狂野山村,从草垛开始
家有酷飒妻主,绝色夫郎玩命争宠
吞噬九重天
绿茶庶女千娇百媚,王爷他沦陷了
替嫁流放?神医主母搬空国库养忠烈
修罗剑神
真千金独美后,全家哭着求原谅!
已是十一月下旬了,天气愈发寒冷,就连乾清宫也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的要求下被点燃了地龙,借此驱散空气中的寒意。
不过此刻默立于乾清宫暖阁角落处的宫娥内侍却是感受不到半点温暖,反倒是屏气凝神,以免惊扰了于案牍后大发雷霆的天子。
\"大同那边是怎么回事?!\"
\"崔景荣是怎么搞的?居然让蒙古人打到家门口了?!\"
在王安有些不安的注视下,身着常服的朱由校,一脸愤怒的将通政司刚刚呈递进宫的奏本摔至地上,声如惊雷的咆哮道。
依着奏本所说,就在几天前,作为\"九边重镇之首\"的大同镇居然被蒙古鞑子扣边,这些鞑子趁着夜色洗劫了多个村寨,数百名百姓伤亡。
\"陛下息怒,崔大人说是塞外五堡出的事..\"尽管知晓此时不是劝谏朱由校的最佳时机,但忠心耿耿的老太监仍是硬着头皮,将朱由校扔到地上的奏本捡起,重新摆放在案牍上,并试着替崔景荣\"开脱\"两句,以免天子\"意气用事\"。
毕竟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宣大总督崔景荣,此次也算是受到了\"无妄之灾\"。
\"哼!\"
\"那也是被蒙古人打过来了!\"
听闻\"塞外五堡\"的字眼,朱由校的怒气有所消减,但仍是喋喋不休的咆哮道,表情颇为狰狞。
为了抵御随时会卷土重来的北元铁骑,早在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便着手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修建长城,并在之后的两百余年间,屡次扩建。
所谓塞外五堡,便是指修建在大同镇长城外的得胜堡、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保安堡垒,统称为\"塞外五堡\"。
只不过随着大明的国力不断衰弱,卫所军备愈发废弛,作为抵御塞外蒙古的军堡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军事作用,转而吸纳了不少行商走卒从此居住,作为往来大明与蒙古之间的\"中转站\"。
此外,也有不少蒙古部落的寻常百姓居住于此,与这些商贾和士卒的后代彼此混居,形成后世所谓的\"民族融合\"。
正因如此,尽管这塞外五堡直接暴露在塞外无垠的旷野之上,但从未有蒙古部落胆敢行兵,以免招惹来草原上所有蒙古部落的针对。
不过这一次,却是有人将主意打到了这名为\"塞外五堡\",实为一座边陲小镇的头上,并且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
\"查出来是哪个部落干的了吗?\"
尽管知晓希望不大,但朱由校仍是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朝着身旁的贴身大伴询问道。
看样子,草原上这些蒙古部落的境遇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不然不会有人铤而走险,洗劫这在过去百十年间都安静祥和的边陲小镇。
闻言,老太监王安便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些生来便会骑射的蒙古鞑子本就没有太强的\"领土\"概念,时常率领着族中的牲畜迁徙,兼之此次又是在夜间行动,谁能辨明其身份?
\"传令崔景荣。\"
\"令其加强戒备,不得放松警惕。\"
凛冬将至,这发生在塞外五堡的\"惨剧\"无疑给朱由校敲响了警钟,也为其增添了些许压力。
粮食短缺的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以免重蹈原本历史上的覆辙,无数饥肠辘辘的灾民百姓在无以为继之下,被迫揭竿起义,为大明王朝敲响丧钟。
此外,这些铤而走险的蒙古鞑子既然能够洗劫\"塞外五堡\",便有可能越过长城,突袭大同镇,将战火蔓延至大明的疆域。
\"遵旨。\"
见朱由校似是没有多余的事情要吩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挥手唤来一名随侍宦官,急匆匆的朝着其耳语几句。
大同镇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成祖朱棣迁都之后,更是俨然成为了京师门户,岂容有失?
更何况,昔日宣府镇晋商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呐,谁敢疏忽大意?
估摸着晌午过后,朝中收到消息的衮衮诸公们便会进宫面圣,听候吩咐了。
\"南方那边,没有动静吗?\"
目送着随侍宦官远去,渐渐冷静下来的年轻天子突然意有所指的追问了一句,引得暖阁中稍有缓和的气氛重新紧张起来。
\"回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是不是有些多虑了..\"
犹豫片刻,老太监王安便是小心翼翼的规劝道。
虽然他也对天子试图重建税课司,整顿商税的行为感到心惊肉跳,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天子似乎是有些多虑了。
南方那边就好似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引起半点涟漪,至于北方这边就更不用说。
在天子的亲自过问下,山东,山西以及河南等府县已是开始准备筹建税课司的准备,最迟年关过后便可正式履行\"查税\"之责。
不过王安也知晓,这一切都是表面上的平静,或许背地里早已有魑魅魍魉在暗流涌动。
\"呵,南方士绅..\"
听闻南直隶那边一切如旧,朱由校的脸上非但没有露出半点释然,反倒是有些意味深长的讥笑道。
历史上的那些南方士绅们,即便是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满清建奴,依旧视财如命,自觉改朝换代之后,仍能维系超然的地位。
以这些富绅豪商的操守,岂会对自己当下整顿商税的举动毫无反应?
无需多问,这背后定然是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暂且按住了这些人的喉咙,使其无法发出声音。
\"暂且不管他们。\"
\"让顺天府早做准备,随时设厂施粥,赈济流民百姓..\"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朱由校便是有些沉重的吩咐道。
虽然尚未进入腊月,但依着东厂和锦衣卫的消息,北京城外居然已是出现衣衫褴褛的流民了。
作为大明权利中枢的京师尚且如此,地方上的情况怕是更加不堪,这个冬天估摸着便是令所有\"魑魅魍魉\"浮出水面的导火索。
他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凛冬将至,留给他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不过此刻默立于乾清宫暖阁角落处的宫娥内侍却是感受不到半点温暖,反倒是屏气凝神,以免惊扰了于案牍后大发雷霆的天子。
\"大同那边是怎么回事?!\"
\"崔景荣是怎么搞的?居然让蒙古人打到家门口了?!\"
在王安有些不安的注视下,身着常服的朱由校,一脸愤怒的将通政司刚刚呈递进宫的奏本摔至地上,声如惊雷的咆哮道。
依着奏本所说,就在几天前,作为\"九边重镇之首\"的大同镇居然被蒙古鞑子扣边,这些鞑子趁着夜色洗劫了多个村寨,数百名百姓伤亡。
\"陛下息怒,崔大人说是塞外五堡出的事..\"尽管知晓此时不是劝谏朱由校的最佳时机,但忠心耿耿的老太监仍是硬着头皮,将朱由校扔到地上的奏本捡起,重新摆放在案牍上,并试着替崔景荣\"开脱\"两句,以免天子\"意气用事\"。
毕竟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宣大总督崔景荣,此次也算是受到了\"无妄之灾\"。
\"哼!\"
\"那也是被蒙古人打过来了!\"
听闻\"塞外五堡\"的字眼,朱由校的怒气有所消减,但仍是喋喋不休的咆哮道,表情颇为狰狞。
为了抵御随时会卷土重来的北元铁骑,早在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便着手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修建长城,并在之后的两百余年间,屡次扩建。
所谓塞外五堡,便是指修建在大同镇长城外的得胜堡、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保安堡垒,统称为\"塞外五堡\"。
只不过随着大明的国力不断衰弱,卫所军备愈发废弛,作为抵御塞外蒙古的军堡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军事作用,转而吸纳了不少行商走卒从此居住,作为往来大明与蒙古之间的\"中转站\"。
此外,也有不少蒙古部落的寻常百姓居住于此,与这些商贾和士卒的后代彼此混居,形成后世所谓的\"民族融合\"。
正因如此,尽管这塞外五堡直接暴露在塞外无垠的旷野之上,但从未有蒙古部落胆敢行兵,以免招惹来草原上所有蒙古部落的针对。
不过这一次,却是有人将主意打到了这名为\"塞外五堡\",实为一座边陲小镇的头上,并且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
\"查出来是哪个部落干的了吗?\"
尽管知晓希望不大,但朱由校仍是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朝着身旁的贴身大伴询问道。
看样子,草原上这些蒙古部落的境遇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不然不会有人铤而走险,洗劫这在过去百十年间都安静祥和的边陲小镇。
闻言,老太监王安便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些生来便会骑射的蒙古鞑子本就没有太强的\"领土\"概念,时常率领着族中的牲畜迁徙,兼之此次又是在夜间行动,谁能辨明其身份?
\"传令崔景荣。\"
\"令其加强戒备,不得放松警惕。\"
凛冬将至,这发生在塞外五堡的\"惨剧\"无疑给朱由校敲响了警钟,也为其增添了些许压力。
粮食短缺的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以免重蹈原本历史上的覆辙,无数饥肠辘辘的灾民百姓在无以为继之下,被迫揭竿起义,为大明王朝敲响丧钟。
此外,这些铤而走险的蒙古鞑子既然能够洗劫\"塞外五堡\",便有可能越过长城,突袭大同镇,将战火蔓延至大明的疆域。
\"遵旨。\"
见朱由校似是没有多余的事情要吩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挥手唤来一名随侍宦官,急匆匆的朝着其耳语几句。
大同镇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成祖朱棣迁都之后,更是俨然成为了京师门户,岂容有失?
更何况,昔日宣府镇晋商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呐,谁敢疏忽大意?
估摸着晌午过后,朝中收到消息的衮衮诸公们便会进宫面圣,听候吩咐了。
\"南方那边,没有动静吗?\"
目送着随侍宦官远去,渐渐冷静下来的年轻天子突然意有所指的追问了一句,引得暖阁中稍有缓和的气氛重新紧张起来。
\"回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是不是有些多虑了..\"
犹豫片刻,老太监王安便是小心翼翼的规劝道。
虽然他也对天子试图重建税课司,整顿商税的行为感到心惊肉跳,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天子似乎是有些多虑了。
南方那边就好似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引起半点涟漪,至于北方这边就更不用说。
在天子的亲自过问下,山东,山西以及河南等府县已是开始准备筹建税课司的准备,最迟年关过后便可正式履行\"查税\"之责。
不过王安也知晓,这一切都是表面上的平静,或许背地里早已有魑魅魍魉在暗流涌动。
\"呵,南方士绅..\"
听闻南直隶那边一切如旧,朱由校的脸上非但没有露出半点释然,反倒是有些意味深长的讥笑道。
历史上的那些南方士绅们,即便是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满清建奴,依旧视财如命,自觉改朝换代之后,仍能维系超然的地位。
以这些富绅豪商的操守,岂会对自己当下整顿商税的举动毫无反应?
无需多问,这背后定然是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暂且按住了这些人的喉咙,使其无法发出声音。
\"暂且不管他们。\"
\"让顺天府早做准备,随时设厂施粥,赈济流民百姓..\"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朱由校便是有些沉重的吩咐道。
虽然尚未进入腊月,但依着东厂和锦衣卫的消息,北京城外居然已是出现衣衫褴褛的流民了。
作为大明权利中枢的京师尚且如此,地方上的情况怕是更加不堪,这个冬天估摸着便是令所有\"魑魅魍魉\"浮出水面的导火索。
他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凛冬将至,留给他的时间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