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362章 天子门生(上)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362章 天子门生(上)

    次日清晨。

    天色才刚刚大亮,三百余名紧急被礼部官员传授了相应礼仪的\"贡士们\"便由鸿胪寺卿亲自率领,于沿途宫娥内侍敬畏的眼神中,行至作为大明权力中枢所在的\"皇极殿\"。

    国朝初年,殿试曾在承天门后,金水桥畔举行,但后来为了表示国朝对\"科举\"的重视,转而转移至皇极殿进行。

    尽管皇城上方尚有些晨雾所笼罩,但肃穆的大殿内已是灯火通明,有资格参与\"朝会\"的官员们齐聚于此,分立于铺着丝绒地毯的御道左右两侧。

    而在大殿中央,早已按照\"会试\"的名次高低,摆放了诸多桌案,自大明两京十三省各府县脱颖而出的三百余名\"贡士\"们便要在此进行最后的\"殿试\",决定其最终的成绩。

    \"皇上驾到。\"

    还不待殿中的\"士子们\"左右打量脚下这座雄伟恢弘,曾无数次在梦中向往的宫殿,耳畔旁便是响起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的呼喝声。

    下一秒,在万众瞩目之下,大明天子朱由校迈着稳重的步伐,缓缓迈进皇极殿,并在钟鼓寺的奏乐声中,于上首落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及至朱由校沉稳落座,皇极殿中百官便在首辅方从哲的率领下,朝气场越来越足的天子行礼。

    而在殿中心情激动的数百名士子们也纷纷按照昨日礼部官员传授的礼节躬身行礼。

    \"免礼平身。\"

    停顿少许,朱由校清冷的声音于殿中悠悠响起,并挥手示意由礼部尚书何宗彦继续主持今日的\"殿试\"。

    ...

    ...

    因为在此前的\"会试\"中,已是考究了在场这群士子们有关于\"强国与治理民生\"的见解,故而\"殿试\"的题目便在朱由校的亲自过问以及干涉下,换成了论究朝廷中枢与土司蛮夷之间的关系。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坐在上首的朱由校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之后,也变得有些无聊起来。

    左右无事,年轻的大明天子索性在身旁司礼监掌印太监欲言又止的眼神中,自高台上的御座缓缓起身,蹑手蹑脚的走下了高台。

    闻听耳畔旁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于殿中闭眼假寐的几位阁臣,以及来回巡视的两位考官均是面露无奈之色,但也没有出言反对。

    毕竟天子在过去一年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所作所为,无时无刻不在证明着其并非墨守陈规,循规蹈矩之人。

    没有在意身旁朝臣复杂的朝臣,朱由校自顾自行至摆在大殿最前方的靠桌,清澈的眸子中涌现了一抹好奇。

    按理来说,除了殿试的前三甲是由他这位天子决定之外,\"会试\"的成绩皆是由两位考官共同商议决定。

    不过规矩是人定的,故而在考官何宗彦的\"慧眼\"之下,宋应星于\"会试\"中的考卷,被第一时间摆放在他的案牍之上。

    对于这位放眼整个历史长河,都享有莫大声誉的\"科学巨匠\",朱由校自是早有耳闻。

    当其亲眼瞧见,宋应星于试卷中针对于农政等诸多细节方面,提出的见解和解决方式之后,瞬间便是激动起来。

    为了以防万一,朱由校甚至还将专门负责农政的\"徐光启\"召进内阁,验证这宋应星的观念,以免出现同名同姓的情况。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朱由校虽是\"后世\"的灵魂,但对于当下的农政,其实也是一知半解,反观徐光启这位\"干臣\",才知晓宋应星这份试卷的\"含金量\"和\"意义\"。

    就这样,在他的亲自过问之下,本是有些\"跑题\"的宋应星得以在会试中名列榜首,甚至压过了能文能武,被朱由校给予厚望的卢象升。

    因为精神力高度集中,正在奋笔疾书的宋应星完全没有察觉到身旁已是多了几道身影,及至一句赞叹声响起之后,他方才后知后觉的反应了过来。

    \"字不错..\"

    轻轻拍了拍作势便要起身行礼的宋应星,脸上满是笑意的大明天子转而迈动脚步,朝着后方而去。

    此时此刻,登基已有一年有余的朱由校心中竟是升起了一股豪迈之感,大有\"天下英雄尽在我手\"的感慨。

    眼前的这群士子们,日后便会成为大明的骨干力量,并作为维系王朝运转的关键因素。

    \"皇爷,这边..\"

    见朱由校漫无目的,于皇极殿中漫步多时,始终落后其半个身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心中便是一动,转而轻轻呼喝道,并不动声色的指向一名坐在角落处的士子。

    尽管已是时隔多日,但王安仍是清楚的记得,一向沉稳的天子,在听闻有一名叫做\"卢象升\"的士子,同时报名参加了会试和武科之后,究竟有多么激动。

    \"哦?\"

    见身旁的贴身大伴不断的挤眉弄眼,朱由校先是一愣,旋即便反应了过来,并朝着皇极殿角落而去。

    此时在大殿角落,赫然坐着一名面容白皙,身材消瘦,至多也就二十岁的年轻人,与其身旁动辄便三四十岁的考生相比,显得颇有些格格不入。

    除了年纪之外,这名年轻人的双臂隐隐约约也与常人不同,身上虽是披着厚厚的长袍,但臂膀上的肌肉仍是高高凸起,令人过目不忘。

    望着眼前\"天雄军\"的缔造者,试图力挽狂澜,为大明王朝续命的国之干臣,朱由校本是平稳的呼吸也随之急促起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随着建州女真于辽东不断壮大,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又屡禁不绝,本应为君分忧的朝臣和武将们纷纷生出了异样的心思。

    其中有人\"卖主求荣\",有人拥兵自重,但也有为即将崩塌的王朝赴汤蹈火。

    而眼前的卢象升,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但与历史上的\"寡不敌众\",被迫以身殉国所不同,朱由校自信这一世,卢象升必能将其胸中抱负展现的淋漓尽致。

    毕竟今日过后,眼前的卢象升便会拥有一个新的身份。

    天子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