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第215章 要想当太子,除非造反!
作为朱家的继承人,如果不想当皇帝,那就和咸鱼没什么两样了。
于是乎,朱桂眼下所做的每一件功绩,都仿佛是在众人面前铺设一条通往帝王宝座的辉煌大道。
昔日西汉,儒学盛行,王莽凭借其卓越的学问被禅让为帝。
而今大明初创,尚武之风盛行,他若能以赫赫战功打破常规,成为幼子登基的先例,岂不也是顺应时势?
在群臣与百官惊讶的目光中,朱桂感到自己与目标更近一步。
红烟于天际渐散,飞机的轮廓隐入云霄,寿宴的宁静终被打破,议论声如潮水般涌来。
“那几架在空中翱翔的,便是所谓的飞机吧!一次出现三架,真是闻所未闻!”
“天上的字迹,难道真是代王的手笔?!”
“啧啧,早听说大明的代王文武兼备,今日一见,简直如仙人下凡!”
无论使臣、朝臣,还是民间代表,无不对朱桂的壮举惊叹不已。特别是使臣之中,朝鲜的郑道传显得尤为得意,一副狐假虎威的傲然。
“我说代王非池中之物,你们偏不信,现在服了吧?”郑道传对先前质疑他的爪哇国及帖木儿帝国使臣笑道,对方脸上难掩尴尬。
他们之前的怀疑是真,此刻的震撼亦不假。飞机如何翱翔天际,天空中的巨幅字迹如何呈现,这一切超乎他们的想象。对创造出这些奇迹的朱桂,他们唯有心悦诚服。
“代王确是旷世奇才,不得不服。”
就连本欲警告大明勿助东察合台汗国的帖木儿帝国使臣,态度也大为转变,私下向郑道传献上珍宝,低声请求引荐:“兄台似乎与代王相熟?能否引见一二?”
在帖木儿使臣眼中,朱桂的发明足以颠覆认知,他渴望亲眼见朱桂,并购得其发明以增强国力,至于警告之事,暂且搁置。
其他使臣见状,纷纷醒悟,这位大明的代王未来必成国之栋梁,此时结交,无疑明智之举。加之郑道传似与代王交好,众人便争先恐后地向他求助。
“兄台,拉兄弟一把,引见代王,必有重酬!”
“帮帮忙,让我见代王一面,愿以宝玉相赠!”
“一百金,只要能私下引见代王!”
一时间,郑道传仿佛置身云端,未曾想自己来自小国,竟也能在此刻成为焦点。
这一切,皆因他与代王朱桂的交情。
想到此,郑道传心中畅快无比,那些女真人的嘲笑,如今看来何足挂齿?
“引见自是无妨,能否相见还得看代王意愿。”郑道传坦然收下各方礼物,其中自然包括为朱桂准备的那一份。
当番邦使臣们渴望一睹朱桂风采之时,朱元璋心中震撼仍未平息。正当他欲言又止,话筒中再次传来声音:“任务完成得不错。”
朱桂点头回应,随即挂断电话,此举令朱元璋眼神微缩,恍然意识到朱桂方才竟是与驾驶飞机之人通话!
有线电话,真能实现遥距对话?
加之三架飞机、千米高空的字迹,朱桂在寿宴上的贺礼,让朱元璋深感震撼。
最终,朱元璋感慨道:“十三啊,这次你做得很好,我很满意!”
此言一出,旁侧的藩王们醋意横生。
不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连燕王朱棣也心生醋意,这滋味,酸得牙根发痒。
尽管老朱曾多次夸赞朱桂,但此次在寿宴之上,面对无数朝臣、使臣及百姓的面,这样的赞誉意义非凡。
“父皇过誉,儿臣只是尽了本分。”朱桂笑容可掬地回应,言语间,朱樉、朱棡等藩王的脸色瞬间阴沉。
若要朱桂自评,此刻的他,扮演着一个“绿茶箭”角色,即男版的绿茶,实则演技在线。
否则,那番话太过恭顺,他怕是难以启齿。
然而,这番话效果显着,朱元璋面上露出满意之色,朱樉等藩王则如鲠在喉,朱标则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朱桂。
“十三弟,你这藩王做得愈发出色,我都有意将太子之位让给你了。”朱标笑言。
此语一出,朱元璋眉头微蹙,秦王朱樉等人更是如遭雷击!老朱刚夸完朱桂,小朱这就想让太子位了!
这叫咱们这群对皇位还抱有幻想的藩王怎么活嘛?!
本来大伙儿私下里盘算着,万一朱标哪天两腿一蹬,咱们可不就有机会争争太子的宝座了?
可现在倒好,病歪歪的朱标当着大伙儿的面,说要把太子位让给朱桂!
这事儿闹的!
朱桂这下子,连抢都不用抢了,直接天上掉馅饼!
不过,让藩王们稍稍安心的是,老朱的脸色可不太好看。
看样子,老朱没打算因为朱桂立了点功,就把太子之位拱手相让。
“大哥说笑呢,您是长兄,身体也越来越硬朗,这大明朝的太子之位,自然非您莫属。”
朱桂这察言观色的高手,立马察觉这不是抢太子位的好时机,赶紧往后撤了一步。
不光是朱桂,其他藩王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大家心知肚明,只要朱标还喘气,这太子的梦,谁也别想做。
至于争储这档子事儿,只能等朱标归西后再琢磨了。
所以,秦王朱樉、燕王朱棣这些藩王的野心,也是在听说朱标病重后,才又蠢蠢欲动起来。
听见朱桂这么一说,朱樉他们算是暂时松了口气。
朱标当太子,将来继承大明江山,他们还能接受。
毕竟,朱标是老大嘛。
可要是朱桂成了太子,那大伙儿可真心咽不下这口气。
哪怕朱桂立了再多战功,大伙儿对他又是佩服又是嫉妒。
但要凭这些功勋当上太子乃至皇帝,大伙儿心里可不服。
在他们看来,自己这些哥哥在,就算朱标没了,也该从年长的皇子中选。
哪能跳过这么多哥哥,直接选个十三弟?
这不合情理!
历来皇位都是按顺序继承的。
再说,藩王们坚信,朱桂当太子,不光他们不服,朝廷上下也不会答应。
自古废长立幼,那是乱国之道。
满朝文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怎么可能同意朱桂当太子?
于是乎,朱桂眼下所做的每一件功绩,都仿佛是在众人面前铺设一条通往帝王宝座的辉煌大道。
昔日西汉,儒学盛行,王莽凭借其卓越的学问被禅让为帝。
而今大明初创,尚武之风盛行,他若能以赫赫战功打破常规,成为幼子登基的先例,岂不也是顺应时势?
在群臣与百官惊讶的目光中,朱桂感到自己与目标更近一步。
红烟于天际渐散,飞机的轮廓隐入云霄,寿宴的宁静终被打破,议论声如潮水般涌来。
“那几架在空中翱翔的,便是所谓的飞机吧!一次出现三架,真是闻所未闻!”
“天上的字迹,难道真是代王的手笔?!”
“啧啧,早听说大明的代王文武兼备,今日一见,简直如仙人下凡!”
无论使臣、朝臣,还是民间代表,无不对朱桂的壮举惊叹不已。特别是使臣之中,朝鲜的郑道传显得尤为得意,一副狐假虎威的傲然。
“我说代王非池中之物,你们偏不信,现在服了吧?”郑道传对先前质疑他的爪哇国及帖木儿帝国使臣笑道,对方脸上难掩尴尬。
他们之前的怀疑是真,此刻的震撼亦不假。飞机如何翱翔天际,天空中的巨幅字迹如何呈现,这一切超乎他们的想象。对创造出这些奇迹的朱桂,他们唯有心悦诚服。
“代王确是旷世奇才,不得不服。”
就连本欲警告大明勿助东察合台汗国的帖木儿帝国使臣,态度也大为转变,私下向郑道传献上珍宝,低声请求引荐:“兄台似乎与代王相熟?能否引见一二?”
在帖木儿使臣眼中,朱桂的发明足以颠覆认知,他渴望亲眼见朱桂,并购得其发明以增强国力,至于警告之事,暂且搁置。
其他使臣见状,纷纷醒悟,这位大明的代王未来必成国之栋梁,此时结交,无疑明智之举。加之郑道传似与代王交好,众人便争先恐后地向他求助。
“兄台,拉兄弟一把,引见代王,必有重酬!”
“帮帮忙,让我见代王一面,愿以宝玉相赠!”
“一百金,只要能私下引见代王!”
一时间,郑道传仿佛置身云端,未曾想自己来自小国,竟也能在此刻成为焦点。
这一切,皆因他与代王朱桂的交情。
想到此,郑道传心中畅快无比,那些女真人的嘲笑,如今看来何足挂齿?
“引见自是无妨,能否相见还得看代王意愿。”郑道传坦然收下各方礼物,其中自然包括为朱桂准备的那一份。
当番邦使臣们渴望一睹朱桂风采之时,朱元璋心中震撼仍未平息。正当他欲言又止,话筒中再次传来声音:“任务完成得不错。”
朱桂点头回应,随即挂断电话,此举令朱元璋眼神微缩,恍然意识到朱桂方才竟是与驾驶飞机之人通话!
有线电话,真能实现遥距对话?
加之三架飞机、千米高空的字迹,朱桂在寿宴上的贺礼,让朱元璋深感震撼。
最终,朱元璋感慨道:“十三啊,这次你做得很好,我很满意!”
此言一出,旁侧的藩王们醋意横生。
不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连燕王朱棣也心生醋意,这滋味,酸得牙根发痒。
尽管老朱曾多次夸赞朱桂,但此次在寿宴之上,面对无数朝臣、使臣及百姓的面,这样的赞誉意义非凡。
“父皇过誉,儿臣只是尽了本分。”朱桂笑容可掬地回应,言语间,朱樉、朱棡等藩王的脸色瞬间阴沉。
若要朱桂自评,此刻的他,扮演着一个“绿茶箭”角色,即男版的绿茶,实则演技在线。
否则,那番话太过恭顺,他怕是难以启齿。
然而,这番话效果显着,朱元璋面上露出满意之色,朱樉等藩王则如鲠在喉,朱标则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朱桂。
“十三弟,你这藩王做得愈发出色,我都有意将太子之位让给你了。”朱标笑言。
此语一出,朱元璋眉头微蹙,秦王朱樉等人更是如遭雷击!老朱刚夸完朱桂,小朱这就想让太子位了!
这叫咱们这群对皇位还抱有幻想的藩王怎么活嘛?!
本来大伙儿私下里盘算着,万一朱标哪天两腿一蹬,咱们可不就有机会争争太子的宝座了?
可现在倒好,病歪歪的朱标当着大伙儿的面,说要把太子位让给朱桂!
这事儿闹的!
朱桂这下子,连抢都不用抢了,直接天上掉馅饼!
不过,让藩王们稍稍安心的是,老朱的脸色可不太好看。
看样子,老朱没打算因为朱桂立了点功,就把太子之位拱手相让。
“大哥说笑呢,您是长兄,身体也越来越硬朗,这大明朝的太子之位,自然非您莫属。”
朱桂这察言观色的高手,立马察觉这不是抢太子位的好时机,赶紧往后撤了一步。
不光是朱桂,其他藩王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大家心知肚明,只要朱标还喘气,这太子的梦,谁也别想做。
至于争储这档子事儿,只能等朱标归西后再琢磨了。
所以,秦王朱樉、燕王朱棣这些藩王的野心,也是在听说朱标病重后,才又蠢蠢欲动起来。
听见朱桂这么一说,朱樉他们算是暂时松了口气。
朱标当太子,将来继承大明江山,他们还能接受。
毕竟,朱标是老大嘛。
可要是朱桂成了太子,那大伙儿可真心咽不下这口气。
哪怕朱桂立了再多战功,大伙儿对他又是佩服又是嫉妒。
但要凭这些功勋当上太子乃至皇帝,大伙儿心里可不服。
在他们看来,自己这些哥哥在,就算朱标没了,也该从年长的皇子中选。
哪能跳过这么多哥哥,直接选个十三弟?
这不合情理!
历来皇位都是按顺序继承的。
再说,藩王们坚信,朱桂当太子,不光他们不服,朝廷上下也不会答应。
自古废长立幼,那是乱国之道。
满朝文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怎么可能同意朱桂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