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李纨,余乃谦谦君子 > 第204章 授爵,三等将军

红楼:李纨,余乃谦谦君子 第204章 授爵,三等将军

    这卫阳一事,与礼部失职脱不了干系。

    自己在讲述卫阳被五城兵马司小吏殴残之事时,无疑是将礼部也推到了风口浪尖。

    但他并非故意针对礼部尚书程知儒,只是觉得此事必须要有个公正的处理。

    “陛下,卫阳乃一介书生,一心向学,却无端遭此横祸。五城兵马司小吏竟指使青皮无赖将其殴残,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此事却无人主持公道。臣每每思及此,愤懑难平,恨不能斩尽彼辈!”

    赵靖国、卢尚和吴立仁看着王睿,欣喜于王睿的直言不讳,但也觉得王睿此举有些大胆。

    毕竟礼部尚书程知儒与王睿交情不错,如此做法似乎有些不妥。

    程知儒作为礼部尚书,竟不知此事,心中也是懊恼不已。

    在其他阁臣投来质问的目光之前,没有完全甩锅,而是主动请罪:“陛下,此事礼部确有失察之责。臣等未能及时察觉此类恶行,实乃罪过,请陛下降罪。”

    听着程知儒的请罪之言,元熙帝没有说话,一脸淡漠。

    这使得现场的氛围更加肃穆,空气仿佛都变得安静起来。

    元熙帝的沉默,让众大臣们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皇帝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元熙帝看向默不作声的赵靖国,说道:“赵爱卿,你觉得如何是好啊?”

    赵靖国心中一凛,落井下石并非赵靖国的拿手好戏,帝王不过是想敲打礼部,不会真的降罪。

    于是,他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朝廷应该派重臣穷其缘由,还真相给天下士林一个交代。微臣认为程阁老身为礼部尚书,确有失职,可先进行内部纠察,而后协同刑部,追查兵马司小吏之罪。”

    赵靖国的天下门生遍地,做好这种事情,对自己的名声威望也有好处。

    程知儒听了赵靖国的话,感觉不对劲。

    这政治对手没有下黑手,反而为自己说好话。

    想了一会,便想通了,陛下不会真的降罪,“微臣将功补过,绝不姑息养奸。”

    “吴爱卿,此事你如何看?” 元熙帝又问道。

    吴立仁躬身,郑重地回道:“陛下,此事涉及五城兵马司渎职,臣以为当由都察院协查此事,方能彰显公正。”

    都察院在更加注重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和对重大案件的审理,交由都察院确实稳妥一些。

    此言一出,一旁的崔护微微皱起眉头。

    怀疑吴立仁有借机行事之意,毕竟朝堂之上的争斗从未停歇。

    元熙帝片刻后说道:“都察院确为合适之选,然左右两个御史之一的俞澄鉴身患恶疾,即将致仕,不宜主审此案。”

    元熙帝的目光再次落到吴立仁身上,语气中带着询问:“吴爱卿身为吏部尚书,可有适宜人选推荐?”

    这正中吴立仁的下怀,他先说出不合适的,接着转道:“陛下,微臣觉得佥都御史方允直是个不错的人选,他为人耿直,品德端正,素有贤名。”

    元熙帝说道:“方允直呀,朕倒是有印象,通晓朝堂律法,靖州粮食亏空一案就是他去督办的。”

    “陛下,询问此案,微臣认为至少有俩人审理,方能体现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吴立仁继续说道。

    “嗯,爱卿所言极是。那推荐何人啊?” 元熙帝问道。

    “都察院出人,御史院也参与其中,微臣认为御史中丞司马欣,性情端方,秉公办理。” 吴立仁回道。

    元熙帝听后,说道:“既然如此,这就选择这俩人作为审理此案的人选。”

    王睿在旁,感觉都察院和御史院为什么不合并在一起,职能有些重叠,罢免臃肿机构部门,多好啊,省下开支。

    还有这个司马欣不是当初弹劾自己的御史吗?

    吴立仁在吏部打滚多年,对官吏的任用自然如鱼得水,估计这司马欣和旧党有着不可道明的关系。

    第一个推选出来的审理官员是大家公认的,旧党那个和新党都没有什么疑问,第二个推选出来时想必多半会通过的,打得真是好算盘啊,吴阁老。

    赵靖国是内阁首辅,这是说出打圆场的话,说道:“陛下,微臣对吴阁老的提议并无附议,由这俩人会同本案甚是合理。”

    元熙帝点了点头,看向其他人,卢尚、崔护顿了顿,说道:“臣等附议。”

    王睿站在一旁,通过几人的脸色观察,对朝廷的党争格局愈发清晰。

    党争在合理的范围控制下,对帝王而言不是坏事一件,平衡朝廷诸方势力,大有益处。

    这种事情见怪不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下面就该论功行赏。

    元熙帝顿了顿,看向王睿:“王爱卿在金陵一事,算上这次的剿灭贼人,功名自取,诸位,该封赏什么爵位呢?”

    几位内阁大臣恍然大悟,陛下你召见我们来这,敢情是看你授爵给王睿的。

    元熙帝自己向来擅长操弄权术,深知君以赏罚为能。

    王睿立下大功,消息传来,元熙帝便想着要赏爵予他。

    听闻自己要被赏爵,王睿推辞道:“陛下,臣万万不敢受爵。臣深受皇恩,已重若泰山,此次不过微功,实不应得爵。臣怕一旦受爵,人设崩塌,遭人诟病。”

    “爱卿不必推辞,你此次之功,众人有目共睹,乃是功名自取。若你再这般无动于衷,朕倒要怀疑你是否有异志了。”

    崔护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赏罚应分明。王大人此次立下大功,当论功行赏,王大人不应过度自谦。”

    装样子够了,王睿才勉强接受,

    爵位和官职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贵族称号,辞官后保留,后者是一种权力,人走茶凉。

    他说道:“谢陛下赏赐,微臣必定肝脑涂地,报答陛下大恩。”

    “众卿以为,当赐王爱卿何爵合适?” 元熙帝问道。

    赵靖国站出来提议道:“陛下,臣以为可授王大人二等轻车都尉爵。王大人虽有功劳,但此爵足以彰显陛下恩宠。”

    爵位设置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同时,还设有将军、轻车都尉、云骑尉、飞骑尉等武职爵位,且每个爵位又分为三等。

    程知儒却不同意赵靖国的提议,反驳道:“赵阁老此言差矣。王大人此次之功,绝非二等轻车都尉爵所能匹配。此赏轻了,恐有薄待功臣之嫌。”

    “爵位是可以世袭下去的,朝廷册封,传于后人。”赵靖国回道。

    程知儒不在乎王睿先前指出礼部的失职行为,他和自己的儿子程景行是好友,卖个人情。

    元熙帝见状,又将目光转向崔护,问道:“崔爱卿,你以为当如何赏赐?”

    崔护略作思索,回答道:“陛下,臣以为可赐王睿三等将军之爵。王大人有勇有谋,此次战功卓着。三等将军之爵,既能激励将校建功立业,又不会有过度赏赐之嫌。”

    崔护的提议正中元熙帝下怀。

    赵靖国不想在这件事争吵下去,天子对王睿甚是宠爱,所谓的授予爵位,走个形式而已,没内阁大臣不在场,天子自会授爵的,而且当面奖赏,好笼络人心。

    许久未说话的工部尚书卢尚书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提议仍封为三等云麾将军。

    此前虽辞爵不就,但此次再封同爵,一来可显陛下恩威并施,二来也让王睿明白陛下对他的看重。此爵赏甚是巧妙。”

    元熙帝微微点头,认可了卢尚的提议。“爱卿所言极是。王睿此次立下大功,当得此赏。”

    王睿站在群臣之中,再次跪地谢恩:“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臣愿效犬马之劳,为陛下分忧解难。”

    “王爱卿快快请起。你的忠心朕已知晓。回去等圣旨吧。” 元熙帝挥了挥手,示意王睿退下,“朕还有要事与阁老商议。”